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植物线粒体结构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分胁迫期间,小麦幼苗芽鞘和棉花幼苗胚轴细胞内游离脯氨酸浓度增加;但复水后又恢复正常。电镜观察发现线粒体肿大,嵴消失。胞质中出现脂肪滴。气相层析技术分析,发现水分胁迫使线粒体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有明显变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氧化酶活性也明显下降。设想水分胁迫使线粒体结构和组分发生了不利于脯氨酸氧化酶活性表达的变化,因而抑制了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毛细血管是循环系的末梢部分,也是循环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枢纽部分。由于血液和组织间的物质交换是在毛细血管处进行的,所以毛细血管的结构、透性及其血流量的调节问题,是近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超微弱发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超弱发光基础,以及各自的发光特点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生物化学教师多注重讲解“呼吸作用的呼吸链” ,而植物生理学教师多注重讲解“光合作用的光合链” ,不能将这两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比较 ,以致学生学习时经常产生困惑。为此我们对这一教学问题作了一些探讨。1 呼吸膜与光合膜结构的比较  由图 1可知 ,呼吸膜是由线粒体的内膜内陷形成的 ,光合膜亦是由叶绿体的内膜内陷形成的 ,但前者未脱离开线粒体内膜形成“嵴” ,而后者则脱离开叶绿体内膜形成“基粒类囊体”。两者内部都含有一系列的传电子体和传H体 ,从而形成电子传递链 ,前者称为呼吸链 ,后者称为光合链。另外 ,…  相似文献   

5.
植物线粒体中的肌动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报道过在玉米线粒体中分离到肌动蛋白。本文进一步证明在玉米幼苗、绿豆幼苗以及花椰菜线粒体中存在肌动蛋白。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表明线粒体肌动蛋白分子量为42,000~45,000道尔频,与兔肌肉肌动蛋白分子量一致。植物线粒体肌动蛋白单体可以聚合成F-肌动蛋白,在232nm附近的吸收蜂可能是聚合成F-肌动蛋白所发生的构象变化引起的。兔肌肉HMM中ATP酶活性被部份纯化的植物线粒体F-肌动蛋白显著激活。线粒体F-肌动蛋白负染后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直径为5~7nm,双螺旋结构的微丝。这些微丝用HMM修饰后出现箭头状装饰。箭头之间的距离为34~38nm。这些结果证明肌动蛋白确实存在于植物线粒体中。  相似文献   

6.
7.
作者近年检查了番茄、辣椒、蚕豆、扁豆、大豆、赤豆、花生、西瓜、甜瓜、丝瓜、薄荷、一串红、洋葱、慈菇、蒜、韭、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稗牛筋草、水杉、广玉兰、夹竹桃、女贞、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木槿、海桐、栀子、樱花等三十多种植物的组织细胞,发现这些植物的分生组织、分泌结构及贮藏组织的细胞线粒体一般量多,用针等适当刺激这些部位能加速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9.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作为植物细胞中三个遗传系统之一 ,在转录和转录后的加工中存在有许多特殊性 :在基因组结构中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大 ,且不同物种间差异较大 ;其转录过程具有许多特点 ,例如可以起始于编码区的多个位点等 ;在高等植物中 ,所发现的线粒体基因内含子大多是II型内含子 ,这些内含子有时编码蛋白 ;植物线粒体基因转录后的编辑中C -U转换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 ;在线粒体中 ,多腺化使转录本趋于不稳定 ,而在细胞核中 ,RNA的多腺化可以增强转录本的稳定性。综述了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以及转录后的编辑、剪接、多腺化等方面的特点和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10.
赤麂线粒体全基因组的序列和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取赤麂细胞株总DNA,参照我们实验室已测定的同属动物小麂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测序、拼接,获得赤麂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赤麂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全长16354bp。定位了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13个蛋白编码基因和1个D-loop区。赤麂与小麂及其它哺乳动物线粒体的基因组结构相同,它们的序列同源性都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付娟  高才昌 《植物学通报》2000,17(5):401-406
本文列出了已发现的高等植物中的线粒体DNA质粒,按分子形状分为线粒体环状DNA质粒和线粒体线状DNA质粒,环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小,序列中有正向/反向重复序列,ORF一般较小。线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大,末端有重复序列,5’端与蛋白质共价结合,有较长的ORF。还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复制机制、转录和起源。质粒间及质粒及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的同源性也作了介绍。最后,综  相似文献   

12.
付娟  高才昌 《植物学报》2000,17(5):401-406
本文列出了已发现的高等植物中的线粒体DNA质粒,按分子形状分为线粒体环状DNA质粒和线粒体线状DNA质粒,环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小, 序列中有正向/反向重复序列,ORF一般较小。线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大,末端有重复序列,5'端与蛋白质共价结合,有较长的ORF。还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复制机制、转录和起源。质粒间及质粒与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的同源性也作了介绍。最后,综述了植物线粒体DNA质粒与植物的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是由于核基因组与细胞质基因组之间不协调互作导致的一种雄性器官异常而雌器官可以接受外来花粉正常结实的自然现象。在生产上,CMS是植物杂交制种的有力工具和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对CMS分子机制的解析是其有效利用的基础,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然而其机制研究却相对滞后。该文从线粒体嵌合基因(orfs)形成、特征及分类,基因转录后修饰(RNA编辑)的特点及与CMS的关系,基因翻译产物特征、分类及其与CMS的关系等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解析其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茄科植物作为第一大类蔬菜作物,其经济价值排在植物界第3位,在农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已完成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的茄科植物有辣椒、烟草、番茄及天仙子,但有关茄科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学的研究较少。本综述从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现状、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等3个方面介绍了茄科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以线粒体基因组学为基础,重点综述了茄科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现象及其机理,为深入研究茄科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现象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总结了茄科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学对其他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着丝点的结构与机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年来免疫化学,生物化学,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技术的发展,对着丝点的结构与机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扼要的综述。特别是硬皮病(CREST)综合症病人血清中抗着丝点抗体的发现,以免疫化学的方法,检测出着丝点中含有不同分子量的蛋白,其机能也各有不同,随细胞周期的进展合成的着丝点蛋白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凡腺体排空于消化管前的即为唾液腺。按此定义,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中都有着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唾液腺。 (一)无脊椎动物的唾液腺在环节动物、软体动物(除双壳纲)、节肢动物等都有唾液腺。如蚯蚓咽部背、腹侧有软的、白的小叶片,乃由很多嗜铬细胞构成,细胞间有小沟(管)。其分泌液为粘液性,也含有纤维消化酶。节肢动物生活方式多种多样,而蜚蠊、蟑螂唾液中含淀粉酶,PH为6.9。松藻虫在每侧有一主腺和一副腺(图1和图2,)。主腺小的为  相似文献   

18.
非正常生理浓度的Ca^2 和氧化应激等刺激线粒体渗透性转变孔(mitochondria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使线粒体形态功能发生改变,被释放的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等参与到caspase信号通路中,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本文在MPTP的主要组成成分、两种不同的结构功能模型、抑制剂对MPTP的抑制机制和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适应对MPTP开放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仅见于中国中部和西部的山地,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采自湖南新宁县和龙山县的28只红腹锦鸡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在获得的1 123 bp的碱基序列中,碱基含量为T 32.79%、C 26.07%、A 26.62%和G14.52%,共检测出20个多态性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1个.对比其它已报导的雉类控制区结构,对红腹锦鸡控制区结构进行了分析,识别了其高变Ⅰ区、中间保守Ⅱ区和保守Ⅲ区,找到了与终止相关的序列TAS以及保守序列(F、E、D、C).28个样本共发现11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ap1和hap2的比例很高.新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龙山种群的高,两个种群存在基因流较频繁,未出现明显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0.
乌龟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龟鳖类同其它类群脊椎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论。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参照近源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设计了16对特异引物,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得了乌龟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乌龟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576bp,包括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乌龟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基因排列顺序与其它龟鳖类相同,在“WANCY区”包含一个“stemloop”结构,ND3基因174位点存在一个额外插入的腺苷酸(A)。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结构基因在主要脊椎动物类群中的排列顺序,探讨了龟鳖类与其它主要脊椎动物类群的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