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fetal fibroblasts, PFFs)最佳的电转染效率,本研究利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技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辅助优化NEPA 21和Nucleofector? 2b两种电转仪电转染PFFs细胞的参数,比较不同质粒用量和拓扑结构在ECM? 830、NEPA 21和Nucleofector? 2b中的转染效率。结果显示:NEPA 21电转PFFs的最佳穿孔参数为脉冲电压200 V,脉冲长度3 ms,脉冲间隔50 ms,脉冲次数3次,脉冲电压衰减幅度10%;Nucleofector? 2b在U-023的转染参数下达到最高转染效率。ECM? 830和Nucleofector? 2b的最适质粒用量都为10 μg,而NEPA 21为8 μg;超螺旋质粒比线性化质粒的转染效率更高,且3种仪器中Nucleofector? 2b转染效果最佳。本研究综合考虑电转仪、电转参数、质粒用量和拓扑结构的影响因素以优化PFFs的电转条件,为高效制备转基因猪及基因编辑猪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先以pEGFP-N1载体质粒中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道基因进行电转实验,优化电压、脉冲时间、质粒添加量和电击次数等电转条件,确立最佳条件。实验表明,细胞密度为1.5×107/mL时,取200μl在0.2cm电击杯中进行电击转染,电压为200V,脉冲时间为45ms,添加质粒30μg,电击1次时,转染效果最佳。提取草鱼呼肠孤病毒基因组总RNA,以其逆转录的cDNA作为扩增模板,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出GCRV非结构蛋白NS26的基因片段,重组到pEGFP-N1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EGFP-NS26,将其导入CIK细胞中用电转法高效表达了EGFPNS26融合蛋白。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NS26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并验证DG44-CHO细胞快速、无血清培养体系的转染方法。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N1电转入DG44-CHO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将不同重组蛋白表达质粒C1—28/GL1/pCMV163、C1-28/GL2/pCMV163和TmHL/pCMV163分别电转入DGd4-CHO细胞,ELISA检测其培养上清中相应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280V电压电击20ms、质粒用量为20pg时,转染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同样在该条件下,培养上清中重组蛋白浓度最高。结论:上述电转染条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厦门分离株ORF220编码真核生物GP130受体同源蛋白.将ORF220和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融合在一起克隆到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I,然后与AcBacmid共同转染DH10B细胞.用PCR鉴定含有ORF220和EGFP基因的重组质粒,提取纯化重组质粒并转染昆虫细胞进行表达.结果发现,DNA转染后3-5d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融合蛋白在昆虫系统内成功表达.用病毒上清液感染昆虫细胞进行时相观察,结果表明,ORF220蛋白在昆虫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呈随机分布,没有特异的细胞定位.  相似文献   

5.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厦门分离株ORF220编码真核生物GP130受体同源蛋白。将ORF220和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融合在一起克隆到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I,然后与AcBacmid共同转染DH10B细胞。用PCR鉴定含有ORF220和EGFP基因的重组质粒,提取纯化重组质粒并转染昆虫细胞进行表达。结果发现,DNA转染后3-5d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融合蛋白在昆虫系统内成功表达。用病毒上清液感染昆虫细胞进行时相观察,结果表明,ORF220蛋白在昆虫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呈随机分布,没有特异的细胞定位。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病毒H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血凝素蛋白(HA)基因是禽流感病毒(AIV)重要的保护性抗原基因.为了研究 HA基因疫苗,用PCR扩增H5亚型AIV HA基因,将其克隆到质粒pcDNA4/HisMax和pRc/CMV上得到真核表达质粒pC4H5和pCMVH5.采用TfxTM-20、Superfect转染试剂和电转染法转染HeLa细胞,转染后的HeLa细胞经蛋白质印迹和血凝试验检测HA蛋白及其活性.结果表明,Superfect转染和电转染均能正确表达HA蛋白并具有生物学活性,蛋白质印迹检测到HA和HA裂解的HA1和HA2,与AIV 的HA、HA1、HA2蛋白的分子质量一致.从血凝试验结果看,Superfect和电转染表达的HA均具有血凝活性,而经Superfect转染的pC4H5的表达量是pCMVH5的8倍,表明pC4H5是一高效的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7.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电转染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电转染条件下,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L60细胞的效率,筛选得到针对HL60细胞最佳的电转染条件。方法:采用pDsRED-C1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在2mm和4mm电转杯中依照不同电转条件对HL60细胞进行转染,根据存活细胞所占比例确定电转参数;在转染48h后,比较不同质粒加入量及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加入电转体系前后的细胞转染阳性率。调整G418筛选浓度,在选定转染条件下进行HL60细胞电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化学染色及超微结构观察,分析电转前后HL60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应用相同条件再转染eYFP-C1质粒于HL60细胞,G418筛选后观察荧光表达情况。结果:HL60细胞在2mm和4mm电转杯中的死亡数量随电击强度和脉冲次数的增加而升高,且方形波较回旋波有更强的击穿细胞膜的能力;固定电转参数下,2mm和4mm电转杯中的HL60细胞电转阳性细胞数随加入质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相同质粒加入量,2mm电转杯比4mm电转杯有更高的转染效率;在相同电转参数和相同电转杯中,预冷条件下加入DMSO电转时阳性率比不加入DMSO进行电转的阳性率高近13倍;400μg/ml G418是最佳筛选浓度;选定最佳电转条件进行电转,通过筛选,没有发现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和CD14的表达,细胞形态原始,未见凋亡现象发生。相同条件电转eYFP-C1空载质粒于HL60细胞仍然可以获得很好的转染效果。结论:HL60细胞电转染条件的改良,可以有效提高HL60细胞的电转阳性率,为后续细胞真核表达载体的转染及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ALP1基因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中的表达,以及高表达NALP1基因对于骨肉瘤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与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比较。将NALP1基因转染质粒PcDNA3.1,将重组质粒转染骨肉瘤细胞,分成高表达基因组、空质粒组及对照组,加入抗肿瘤药物顺铂及甲氨蝶呤促使肿瘤细胞凋亡,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通过统计分析,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P<0.05),NALP1高表达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质粒组及对照组。结论:上调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中的NALP1的表达量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制备FMDV聚蛋白编码基因重组腺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方法从重组质粒pMD18_T/PP中扩增出FMDV的聚蛋白(PP)编码基因,再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中,形成重组穿梭质粒rpAd_CMV/PP;将获得的重组穿梭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载体通过在大肠杆菌内质粒间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rpAd/PP。将腺病毒载体线性化后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从而获得含有口蹄疫病毒PP编码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通过倒置显微镜观测,可见明显的细胞病变,利用荧光显微镜可观测到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在电镜下观察到FMDV的空衣壳。结果证明已成功获得了含有口蹄疫病毒PP编码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PP,并成功表达组装FMDV空衣壳,为FMDV腺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旨在用Xfect试剂介导重组质粒pEGFP-C2/LAT-ORF3转染Vero细胞,以期获得转染效率较高的方法,并检测目标片段的表达,从而为进一步研究HSV-2 LAT基因及其ORF3片段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用Xfect试剂介导重组质粒pEGFP-C2/LAT-ORF3转染Vero细胞,48 h后观察荧光表达情况,并计算不同转染方法分别在有无血清及质粒与Xfect Polymer比例不同时的转染效率。用RT-PCR检测ORF3片段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采用贴壁转染法,在有血清及质粒与Xfect Polymer比例为5μg/2μL时转染效率较高;RT-PCR可以获得目的条带,证明ORF3片段在Vero细胞中得到表达。本试验获得的优化条件可以显著提高Xfect Polymer对Vero细胞的转染效率;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签鉴定目的基因在细胞中表达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活化/抑制CD59 分子对T 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分别电转入pSUPER-siCD59 质粒及用CD59 活化 抗体刺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电转情况及CD59 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及表达;MTT 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 Western blot检测CD59 分子表达及T细胞活化相关蛋白ZAP70磷酸化水平。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电转染细胞表达绿 色荧光,转染效率约为40%。转染pSUPER-siCD59 质粒后CD59荧光强度强度降低,CD59 分子均匀分布于细胞膜与正常Jurkat 细胞分布一致。抗体活化后CD59 在细胞膜成簇状分布。抗体活后细胞增殖速率和磷酸化ZAP70 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 (P<0.05),而细胞电转质粒后则恰恰相反。结论:CD59 通过与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促进T 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含有鼠疫F1和V抗原编码基因以及人tPA信号肽基因的重组质粒tPA-pVAX1/F1-V,并测定其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用PCR扩增鼠疫菌F1和V编码基因,分别与pGEM-T连接测序,构建pVAX1/F1-V融合重组质粒.PCR扩增tPA信号肽片段并将其插入到F1-V的上游,构建tPA-pVAX1/F1-V融合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法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重组质粒tPA-pVAX1/F1-V加GM-CSF佐剂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免疫效果.400个LD50强毒鼠疫菌皮下攻毒观察保护率.结果表明,tPA-pVAX1/F1-V在COS-7细胞中表达;免疫鼠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分析、细胞因子等指标的测定表明,所构建DNA疫苗以诱发Th1型免疫为主;&#61472;攻毒保护率达90%.结果提示,已成功构建F1-V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tPA-pVAX1/F1-V,且具有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 对强毒鼠疫菌皮下攻毒有一定的保护效力,为鼠疫菌新型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克隆小鼠的Uncv基因并在真核细胞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小鼠皮肤组织中Uncv基因编码区,以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Flag为载体,构建Uncv真核表达质粒,将重组载体转染Hela细胞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表达.结果 构建Uncv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Flag/Unev,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中有效表达约95×103的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Flag/Uncv,并且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为研究Uncv基因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尼帕病毒融合蛋白和受体结合蛋白基因DNA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表达哺乳动物密码子优化的NiV囊膜蛋白F和G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AGG-NiV-F和pCAGG-NiV-G.细胞融合试验表明,重组NiV融合蛋白F和受体结合蛋白G在pCAGG-NiV-F、pCAGG-NiV-G共转染BHK细胞中获得表达,并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真核表达质粒pCAGG-NiV-F、pCAGG-NiV-G和pCAGG-NiV-F pCAGG-NiV-G DNA分别按100μg/只的剂量肌肉注射免疫6周龄BALB/c小鼠,间隔4周加强免疫,第二次加强免疫3周后采血,分离血清备用.分别以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表达的重组NiV融合蛋白(rNF)和受体结合蛋白(rNG)为包被抗原,应用间接ELISA检测上述质粒DNA免疫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另外,中和试验结果表明,DNA免疫小鼠产生的特异抗体可有效中和NiV囊膜蛋白F和G介导的伪型VSV重组病毒侵入NiV易感宿主细胞的感染性,并且受体结合蛋白G基因DNA诱导中和抗体的滴度高于融合蛋白F基因DNA.结果表明,DNA疫苗具有防制尼帕病毒性脑炎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报告基因,用流式细胞术筛选高表达EGFP的细胞,从而获得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细胞株。方法:构建在EGFPC端编码区融合新霉素(neomycin)抗性基因的融合基因EGFP-Neomycin,将其插入pcDNA3.1(+)载体,构建EGFP-Neomycin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cDNAEN,转染CHO-K1细胞,G418加压筛选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所表达的EGFP-Neomycin融合蛋白具有新霉素抗性和激发EGFP荧光双功能;将编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cDNA插入pcDNAEN中CMV启动子下游,构建表达tPA的表达载体pcDNAEN/tPA。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和tPA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测定表明,pcDNAEN/tPA转染CHO-K1细胞的EGFP相对荧光强度(RFT)的自然对数值与tPA表达水平呈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3;比较部分未经流式细胞仪分选的pcDNAEN/tPA转染阳性细胞克隆和RFT分布在100~1000的pcDNAEN/tPA转染阳性细胞克隆的tPA表达水平,经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的细胞克隆的tPA平均表达水平和最高表达水平分别是未经分选获得的细胞克隆的3.9倍和4.1倍。结论:构建的EGFP-Neomycin融合基因具有双功能,建立了利用流式细胞术筛选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物细胞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殷霄  王文  谭文杰  邓瑶  管洁  文波  陈红  阮力 《病毒学报》2011,27(1):44-49
为研发新型HCV DNA疫苗并探讨优化其免疫原性的策略,我们分析靶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分子对HCV 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我们基于抗小鼠DC细胞表面分子DEC205/CD205的单克隆抗体DEC205的单链分子,构建可单独表达DEC205单链抗体或者与HCV非结构蛋白NS3融合表达的DNA表达质粒,并构建单独表达HCV非结构蛋白NS3的DNA表达质粒;经瞬时转染法鉴定HCV NS3及其与DEC205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表达;随后采用注射结合电转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并研究各疫苗的体液(NS3特异性IgG抗体)与细胞免疫(IFN-γELISPOT)效果。结果表明:DEC205单链抗体基因与HCV NS3编码基因的融合可显著增强NS3特异的免疫应答;采用皮内注射加卡钳电极电转的方式可以产生最强的NS3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免疫反应。因此,通过DEC205单链抗体与HCV DNA疫苗靶抗原融合可明显增强免疫应答效果。该策略为HCV及其他类似病原的新型DNA疫苗研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日本鳗鲡绿色荧光蛋白UnaG基因,表达并纯化UnaG蛋白。[方法]从日本鳗鲡中克隆了绿色荧光UnaG基因,并克隆至p ET28Aa、pc DNA-Flag质粒中。将重组质粒pc DNA-Flag用脂质体转染到293T细胞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同时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His-UnaG融合蛋白的表达,用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HisUnaGg融合蛋白。[结果]转染人293T细胞后不到24 h,荧光显微镜观察到日本鳗鲡UnaG能被激发出较强的绿色荧光;原核表达并纯化的His-UnaG融合蛋白纯度很高,Western Blot检测为单一条带,蛋白量达3μg/μl。[结论]成功克隆并纯化了UnaG,为进一步研究UnaG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江霖  万炜 《生物磁学》2009,(13):2535-2537
目的:构建MMP-7基因真核重组质粒,检测并鉴定MMP-7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提取宫颈癌组织总RNA,通过基因克隆构建MMP-7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MMP-7,酶切、PCR及基因测序鉴定,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采用基因转染技术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RT-PCR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MMP-7并转染了人宫颈癌Hela细胞,通过RT-PCR可以检测到MMP-7 mRNA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经间接免疫荧光反应可检测到明显的阳性反应,而转染空载体组表达阴性。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MMP-7能在Hela细胞中表达,为该蛋白在人子宫癌后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活化/抑制cD59分子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分别电转入pSUPER-siCD59质粒及用CD59活化抗体刺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电转情况及cD59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及表达;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Westernblot检测CD59分子表达及T细胞活化相关蛋白ZAP70磷酸化水平。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电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转染效率约为40%。转染pSUPER-siCD59质粒后CD59荧光强度强度降低,CD59分子均匀分布于细胞膜与正常Jurkat细胞分布一致。抗体活化后CD59在细胞膜成簇状分布。抗体活后细胞增殖速率和磷酸化ZAP70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细胞电转质粒后则恰恰相反。结论:CD59通过与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20.
摸索用Lipofectamine 2000(Lipo)转染质粒pEGFP-C1到肝癌细胞HepG2较为合适的转染条件。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pEGFP-C1质粒,在24孔板先按每孔0.5μg固定pEGFP-C1质粒用量,摸索Lipo在1μL、1.5μL、2μL、2.5μL量上较为合适的用量,确定Lipo用量后,然后固定Lipo为1μL,摸索质粒用量0.5μg、1μg,确定脂质体与质粒的最佳比例。此外,对转染中培养基是否含血清,Lipofectamine 2000与pEGFP-C1质粒比例为1:0.5的基础上,扩大用量,即Lipofectamine 2000 2μL和pEGFP-C1质粒1μg,以及脂质体复合物孵育细胞时间进行优化。最后,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率和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EGFP-C1质粒固定为0.5μg时,Lipo用量在1μL及1.5μL用量组转染效率最好,之后随着Lipo用量加大,转染效率下降;固定Lipo用量1μL,pEGFP-C1质粒0.5μg时转染效率最好(p0.05),比例不变,扩大Lipo和质粒用量,并不增加转染效率。转染后于3 h、6 h、8 h、12 h、24 h换成正常培养基培养,转染6 h后换液较好。此外,研究发现培养基是否含血清不影响转染效率。本研究表明在24孔板板中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epG2细胞时较为合适的转染条件为每孔1μL Lipofectamine 2000和0.5μg质粒,脂质体与质粒的最佳比例为2:1,血清不影响转染效率,用含血清培养基转染后6 h换液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