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邵桦  杨京彪  薛达元 《生物多样性》2021,29(8):1120-26543
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相辅相成, 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佤族在长期利用和管理当地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 研究佤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佤族聚居人口最多的西盟佤族自治县与沧源佤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方法调查了佤族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及相关传统文化。结果表明: 佤族传统使用的野生植物十分丰富, 是当地佤族形成传统饮食、医药、服饰、建筑文化的物质基础。基于自然崇拜形成的生态观、习惯法和节庆习俗可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地方政府在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应用于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 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生活方式改变、生物资源减少、保护意识薄弱、外来文化侵蚀等是文化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 地方社区将特色生物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的能力不足, 制约了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 亟需健全保护传统知识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政策和制度, 建立传统知识数据库, 加强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至今,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采取了多种行动计划,但世界各国领导人在2002年于南非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所作的在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前扭转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趋势的承诺至今都无法实现。究其主要原因,除了没有解决好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外,还在于所采取的多种保护行动中忽视了文化层面,尤其是土著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应用。本文以地处滇南的西双版纳傣族热带雨林生态文化为例,讨论了民族生态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上的重要作用,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文化多样性保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侗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初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侗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初识杨昌岩,裴朝锡(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科学研究所,418500)龙春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侗族是我国古老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侗族主要聚居...  相似文献   

4.
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毛舒欣  沈园  邓红兵 《生态学报》2017,37(24):8179-8186
生物文化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二者之间的复杂联系,是保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健康的基础。由于其内涵丰富、涉及学科众多、研究内容广泛,在研究时把握研究对象及相应尺度尤为重要。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通过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因素紧密连接在一起,表现为空间上的重合、共同的进化过程以及受到共同的威胁。对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进行共同保护是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主要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传统生态知识、文化景观等三大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主要发展趋势。我国学者在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的一些领域做出了富有特色和价值的工作,但在保持我国优势和特色领域发展的同时,还需紧跟国际热点和趋势,在机制与系统分析、生物文化多样性的环境影响、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诺族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多样性管理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研究基诺族刀耕火种农耕文化,发现在传统土地分类、农事历、轮歇栽培、宗教信仰、采集和狩猎等方面,都包含着对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利用的许多内容,其中不少值得借鉴、研究和利用,阐述了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孕育着生物多样性管理的论点。首次报道了基诺族采集食用的无脊椎动物和传统使用的部分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壮族文化多样性与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互动共存状况,采用资料查阅、访谈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桂西壮族不同方面的文化习俗与植物资源利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壮族在地域文化、色彩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方面均与植物关系密切。用植物命名的自然村有108个,涉及79属88种植物且多数种类具有经济用途;染色植物有17科21属22种,其中茜草科(Rubiaceae)、爵床科(Acanthaceae)和菊科(Asteraceae)种类相对较多;常见的食用野菜有13科31种,以菊科种类最多(12种),唇形科(Lamiaceae)和伞形科(Apiaceae)种类也占一定比例,且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多样。民歌中涉及的植物有260多种,多数种类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其中包括野菜植物24种、野果植物11种、染料植物7种以及部分药用植物。研究结果显示:壮族文化中的地域文化、色彩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植物崇拜和乡规民俗等对当地的植物资源保护有重要作用,但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云南紫溪山彝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云南高原中部紫溪山地区的彝族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紫溪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受惠于彝族传统文化,当地彝族图腾文化对紫溪山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种、遗传资源的保护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优良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正在逐渐消失的现实,作者建议加以拯救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依据《县域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调查评估了云南省澜沧县和四川省康定市两县域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分布数量与特征, 分析了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状况, 识别了主要受威胁因素和保护空缺, 旨在为我国传统知识保护和民族地区实施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名古屋议定书》等国际公约的履行。研究结果如下: 分别调查编目澜沧县、康定市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145项、98项; 这些传统知识具有明显的地区气候与自然环境特征、生产生活实践特征、传统文化特征和地区社会经济特征; 相关部门在传统知识保护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同时包括习惯法、传统节庆等传统文化和包括祭祀、神山、神林等宗教方式在内的地方社区行动在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创新和做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地方社区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 传统知识保护立法仍不健全、受到威胁、保护意识薄弱及承载传统知识的生物资源减少是制约传统知识保护传承的主要因素。两县域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丰富, 并且地方社区有效参与了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今后应建立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制度; 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保护传承意识; 因地制宜开展传统知识保护; 推动传统知识相关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人与生物圈》2007,(5):21-21
裴盏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民族生物学会(ISE)(前主席);中国科学院(原)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所长;曾任国际山地中心(ICMOD)资源环境部主任(1990- 1999)。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的创始人。30多年来埋首丛林,跑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由一个纯粹的自然科学工作者进入了交叉学科的研究,成为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少数民族本土环境与植物知识的第一人,开创了中国民族植物学。  相似文献   

10.
广西南丹县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丹县地处广西西北边陲 ,与贵州接壤 ,为多民族聚居地 ,是大西南出海铁路和高速公路通道的咽喉要地。全县总面积 3916km2 ,人口 2 7.6万 ,全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距县城 76km ,是一个具有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功能的地方。矿产资源丰富 ,目前已查明的有锡、锑、铅、铜、银和铟等 2 0多种有色金属 ,储量超过 10 0 0× 10 4 t,是罕见的富矿区 ,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其中 ,锡的储量 144× 10 4 t,随着云南固旧锡都的衰落 ,南丹县将成为中国新的锡都。该县农业资源也很丰富 ,有许多著名的土特产品 ,例如黄蜡李、瑶鸡、魔…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广西靖西县常见植物进行了调查,完成了103种当地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编目.通过分析这些植物的命名规律,结果发现:靖西县壮族民间对植物的命名采用了“双名”法,植物名称的前面部分包含了植物的形态型或用途类型,而后面的部分则包含了植物的形态特征、颜色、生长环境、性状和用途等方面.本文还对靖西县壮族民间植物命名与双名法以及其他民族命名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相似之处和不同点.从对植物的命名和发音等方面来看,壮族和傣族两个民族具有语言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民族植物学方法,以广西西部的1市1区10县为研究区域,对桂西壮族饮食文化中利用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桂西壮族饮食文化中常用的野生食用植物有46科102种,其中菊科(Asteraceae)种类最多(13种),其次为苋科(Amaranth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蔷薇科(Ros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各6种).食用部位常为嫩枝叶、果实、全株、花、根和茎等,其中,食用部位为嫩枝叶的种类最多(48种),食用部位为根和茎的种类最少(8种),食用部位为果实、全株和花的种类分别有18、17和11种.食用方法有炒、煮汤、生食、凉拌、水煮、茶饮、上汤和配菜等,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炒和煮汤.采摘时间主要为春季和夏季,部分种类可全年采食.不同区域的壮族民众对野生食用植物的选择具有随机性,主要依据方便、易得、适用、无污染等标准进行选择,且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壮族民众对野生食用植物的选择具有较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壮族民众拥有丰富的利用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具有食用植物种类丰富、食用部位多样、食用方法多样等特点,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此外,根据研究结果,对桂西壮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探讨,并对当地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于2021年3~9月,采用目标观察和全事件记录法,对广西防城港市钦州湾八路水湿地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的繁殖习性进行全过程观察记录。黑翅长脚鹬的栖息生境主要在盐田、虾塘和鱼塘,而巢主要分布在盐田生境。共发现39巢,雌雄共同营巢,按照主要巢材将其巢分为干草巢、碎石巢、泥皮巢和牛毛毡草巢4种;巢材包括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以及碎石、贝壳等;巢外径为(23.3±10.7)cm,巢内径为(11.2±1.9)cm,巢深为(1.6±0.5)cm,巢高为(6.5±4.3)cm(n=39);筑巢需(3±2)d(n=6)。窝卵数2~4枚,1~2 d产1枚卵,7 d内产完满窝卵(n=6)。雌雄均参与孵卵,雄性孵卵时间比雌性长,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 0.05),雄性(8 550±245.9)min,雌性(7 530±263.3)min,孵卵期为(25±2)d(n=6)。育雏期(26±3)d(n=6),雌雄轮流育雏,育雏前、中期(雏鸟1~20d日龄),雌性育雏时间比雄性长,是雄性的2倍,育雏后期(雏鸟大于20 d日龄),...  相似文献   

14.
A surve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ection status of fishborne trematode (FBT) metacercariae in freshwater fish from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A total of 307 freshwater fish of 31 species were collected from 5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hey were examined by artificial digestion method from July 2003 to August 2004. No metacercariae were detected in fish from Fusui-xian. In fish from Mashan-xian and a market in Nanning, 3 species of metacercariae, Haplorchis taichui, Haplorchis pumilio, and Centrocestus formosanus, were mainly detected. Metacercariae (8 in number) of Clonorchis sinensis were found in 1 Chanodichthys dabryi purchased from a market in Nanning. In fish from Yangshuo, Metagonimus yokogawai metacercariae were detected from all 18 fish species examined. Total 13 C. sinensis metacercariae were found in 3 out of 10 Hemibarbus maculatus from Yangshuo. All 7 Zacco platypus from Yangshuo were infected with 8-112 Echinochasmus perfoliatus metacercariae. In fish from Binyang-xian, H. pumilo metacercariae were mainly detected in all 5 fish species examined, and only 1 metacercaria of C. sinensis was found in a Hemiculter leucisculus. From the above results, it was confirmed that some species of freshwater fish play a role of second intermediate hosts for FBT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In particular, 4 species of intestinal flukes, M. yokogawai, H. taichui, H. pumilio, and C. formosanus, were prevalent in fish hosts, whereas C. sinensis metacercariae were detected only in 3 fish species.  相似文献   

15.
黄娇丽  黄珂  唐健民  曹明  苏仕林 《广西植物》2021,41(11):1827-1838
植物崇拜是人类崇尚自然、敬畏生命这一朴素理念的基本体现。为了解百色地区民族民间植物崇拜文化内涵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影响,该文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调查了百色地区民族民间植物崇拜文化及其文化特征,从自然崇拜、传统节日文化、生命礼俗和传统医药等方面探讨了百色地区民族民间植物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结果表明:百色地区民族民间植物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百色地区民族民间崇拜植物分属53个种、47个属、28个科。其中,蔷薇科和豆科种类最多,分别为5种; 其次是桑科和禾本科,分别为4种。从生活型的组成来看,乔木植物占绝对优势,有39种,占总种数的73.58%; 草本11种,占总种数的20.75%; 灌木3种,占总种数的5.67%。其中,有4种植物在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中被列为国家Ⅱ级名录(闽楠、蚬木、格木、红椿),有5种植物被列为各省市区(地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红楠、广西青冈、桃金娘、苏木、黄檀)。这些植物形成了多样的植物群落,对百色地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西壮族传统利用的食用色素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疆,属亚热带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高等植物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