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校本课程的涵义,并从中学生物学的学科角度探讨了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和开发过程,生物学教师在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建立生物学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金小英 《生物学通报》2005,40(11):50-51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在对学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既有在国家规定的一定的课时范围内进行的开发,也有对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全部或部分地进行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开发。根据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关注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课程开发理念和我国的农业生产实际,笔者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了《在希望的田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将STEAM理念与高中生物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开发了STEAM理念下的高中《微生物食品发酵》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课程包含4个实验模块,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实践表明,STEAM理念下的《微生物食品发酵》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并受到学生的喜爱。课程具有教学硬件和教学资源的普适性,有利于STEAM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4.
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以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以本校生物学校本课程之农作物栽培活动为载体,尝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拓宽搜集资料的渠道,正确筛选处理资料信息并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5.
以高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奇妙的植物》的实施为主线,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背景、课程目标、实施方式、评价形式等环节进行总结和思考。因地制宜开展系列生物技术的探究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建立生物学核心观念及正确的生命理念,形成热爱生命、关心环境和社会的良好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提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学生、教师乃至学校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本校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的大背景下,选择有南京特色及生物学科特色的野菜为内容,开展了《南京·野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出了初步的探索与思考,收获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苏翠芝 《生物学通报》2005,40(11):48-49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阐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价值以及巍山一中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并对巍山一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开发与建设适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生物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如何应用身边现有的资料参与课程的编写。将本地的现代化发展与生物相关内容编写进教材。在浩瀚的资料中选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  相似文献   

9.
周湘 《生物学通报》2010,45(11):27-30
开设校本生物学选修课"细胞学遗传学实验技术"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和科学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发展。介绍了课程开设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我校化工专业近年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希望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好地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就业,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生物学教学空间因其场地开放、课程开放、参与主体开放等特点,是学校开展多元化学科教学研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地域性教学资源优势,拓展学科教学空间,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能更大程度地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阐述如何基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以建设开放式的生物学教学空间为引,...  相似文献   

12.
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拒绝饮酒”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计划重要组成的背景下,根据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及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初中生开展酗酒危害和拒绝饮酒教育的要求.基于5E教学模式设计了校本课程中“拒绝饮酒”这一课,并结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合作、讨论和交流中学习各种拒绝饮酒的策略和方法,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各种拒绝饮酒方法的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13.
以《校园植物分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例,论述在已有电子教材开发和视频制作模式的基础上,将二维码等新型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植物分类校本课程开发,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付鑫  刘恩山 《生物学通报》2012,47(12):32-36
以“抗生素:会有效吗?”课程为例,从教育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框架设计、课程内容组织以及课程评价5个方面,对利用WISE网络资源设计校本课程的思路和特点进行分析,为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际中等教育证书(IGCSE)生物学课程考试,该考试把学生的实验考评成绩纳入到学生学业总成绩中.实验考评采用实践技能校本考评、现场实践测试、替代实践考试等3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其考试大纲采用概念内涵的陈述方式来描述考试主题内容和要求,显得清晰明确.这些做法值得我国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对植物分类学的学习兴趣愈来愈浓,本文基于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植物分类学”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巧用互联网资源,通过归纳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植物分类学,从而发展素质教育,培育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赵小云 《植物杂志》2010,(11):89-90
1.教学背景 学科拓展性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对于国家颁发的标准或大纲的重新诠释,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从学生根本需要出发,对标准、大纲、通用教材进行调整、重组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教研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与动物福利相关的议题备受公众关注,对初中学生进行动物福利教育有助于促进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由美国BSCS提出的5E教学模式适用于动物福利教育,而新课程改革对校本课程的提倡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使得基于5E教学模式设计动物福利校本课程成为可能。从课程设计原则、授课对象、课程理论基础、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设计思路5个方面介绍如何基于5E教学模式设计面向初中学生的《动物福利》校本课程,并提出了实践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学习生物学动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要素之一,为了解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采用Paul L.Gardener和Pinchas Tamir开发的量表,对378名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要动机是“问题解决”,“考试成功”则居次要地位。本研究旨在为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学策略的运用及课程改革与开发提供基本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讨实施基于5E教学模式的《动物福利》校本课程是否对初中生动物福利知识和态度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接受本课程之后,动物福利知识与动物福利态度分数显著提升(P0.05)。而且,通过课程评价问卷及对学生作业与作品分析等质性资料发现该课程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依据本研究的结果,建议教师可以使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课题组开发的《动物福利》课程教材和课程大纲进行动物福利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