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蛋白免疫印迹法自发明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蛋白质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为了提高蛋白免疫印迹法的检测效率,需针对不同蛋白的特性调节相关的实验条件参数。本文旨在探讨免疫印迹法不同参数对小分子蛋白检测效果的影响,从而优化并获得最佳实验条件。方法:比较不同转膜电压和时间、转移缓冲液甲醇含量、不同化学发光剂对小分子蛋白的检测效果。结果:选择20 V、10 min转膜电压和时间所获得的信号显著高于10 V、25 min转膜条件,选择含20%甲醇转移缓冲液所获得的信号显著高于无甲醇转移缓冲液,选择飞克级化学发光剂所获得的信号显著高于纳克级化学发光剂。结论:选用高电压、短时间组合,选择含20%甲醇转移缓冲液和飞克级化学发光剂信号均有助于小分子蛋白免疫印迹检测。  相似文献   

2.
蛋白免疫印迹法同时检测大、小分子蛋白的实验条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蛋白免疫印迹法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蛋白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实验技术。然而,常规采用传统单一浓度凝胶的蛋白免疫印迹法在应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如不能同时检测分子量很大和很小的蛋白,因而有必要探索一种增大凝胶有效分离范围的检测方法。本文提出采用组合凝胶来实现更大范围分子量蛋白的同时检测。方法:比较双浓度的组合凝胶与单一浓度凝胶的分离范围以及分析采用组合凝胶,蛋白免疫印迹法对大、小分子蛋白的检测效果。结果:12%/7.5%组合凝胶和15%/7.5%组合凝胶的分离范围显著大于相应的单一浓度凝胶。通过12%/7.5%组合凝胶,蛋白免疫印迹法同时检测到15-300 k Da范围内的大、小分子蛋白。结论:组合凝胶有助于蛋白免疫印迹法对分子量相差很大的蛋白进行同时检测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免疫印迹(protein immunoblot,或Western blo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蛋白质表达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方法.前期的研究发现,使用低浓度(0.4%)多聚甲醛在蛋白质免疫印迹封闭环节前做膜固定,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检测效果.本文通过设置多聚甲醛的不同浓度和固定时间,进一步探索其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中的应用.结果发现,低浓度(≤0.4%)多聚甲醛处理30 min,能明显提升蛋白质的检测效率.通过检测不同大小蛋白质的固定效果发现,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使用多聚甲醛固定效果不明显,中等分子量和小分子量的蛋白质的固定效果较佳.综上研究表明,在中等或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中,封闭环节前加入低浓度多聚甲醛固定,可以提高蛋白质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腹泻病人便样中纯化了病毒,其结构蛋白组分按分子量大小分别为VP1(136K),VP2(113K),VP3(92K),VP4(84K),VP5(64K),VP6(47K),VP7(41K)。所有这些蛋白皆具有抗原性。WP6是B组轮状病毒的共同抗原。B组轮状病毒的每一结构蛋白与A组轮状病毒都无交叉免疫反应。另外注意到二例不同病人对VP6和VP7刺激产生的抗体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5.
探讨快速有效的骨组织总蛋白提取法和利用该方法进行免疫印迹研究.采用单纯研磨法、单纯锤击法和锤击研磨法分别对兔骨组织蛋白进行提取,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进行分离,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beta-actin的表达,比较3种骨组织蛋白提取法.发现3种蛋白提取法均可满足免疫印迹研究要求,但是锤击研磨法提取的蛋白含量比单纯锤击法高,并能更好的保留49 kDa以下的蛋白,而且该操作法比传统的单纯研磨法更为方便、快捷,还能节省液氛用量.锤击研磨法可作为提取骨组织蛋白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尚蕾  黄铠  曹妍群  黄菊芳 《生物磁学》2012,(32):6368-6370
目的:蛋白免疫印迹法是现代生物实验过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实验技术,常规的免疫印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如浪费抗体等,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出一种新型的免疫印迹法,本文旨在探索一种能够节约抗体的免疫印迹实验方法。方法:将8只SD大鼠随机分常规组和改进组两组,每组4只,活取视网膜组织,进行组织匀浆、蛋白定量,取不同蛋白总量的匀浆变性液进行β-Tubulin的免疫印迹实验,比较两组之间β-Tubulin的蛋白表达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需重复三次。结果:不同总量蛋白的免疫印迹显示两组之间β-Tubulin的表达量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相比常规方法,改进法使用的抗体量更少,条带更容易检测得到。结论:改进后的免疫印迹法能有效的节约抗体,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蛋白免疫印迹法是现代生物实验过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实验技术,常规的免疫印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如浪费抗体等,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出一种新型的免疫印迹法,本文旨在探索一种能够节约抗体的免疫印迹实验方法。方法:将8只SD大鼠随机分常规组和改进组两组,每组4只,活取视网膜组织,进行组织匀浆、蛋白定量,取不同蛋白总量的匀浆变性液进行β-Tubulin的免疫印迹实验,比较两组之间β-Tubulin的蛋白表达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需重复三次。结果:不同总量蛋白的免疫印迹显示两组之间β-Tubulin的表达量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相比常规方法,改进法使用的抗体量更少,条带更容易检测得到。结论:改进后的免疫印迹法能有效的节约抗体,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P53 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 ,是探讨P53 基因与多种肿瘤的相关性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 ,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对P53 蛋白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和染色强度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 蛋白时对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和染色条件进行了探讨 ,摸索出能较佳地显示P53 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条件。介绍如下 :1.材料和方法1 1材料 :经临床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和大肠癌等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 ;单克隆抗体P53 DO - 7和LSAB试剂盒为DAK…  相似文献   

9.
人免疫缺损病毒蛋白印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一鸣  韩孟杰 《病毒学报》1990,6(2):184-188
  相似文献   

10.
自制显示系统检测免疫印迹中的目的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蛋白免疫印迹显示系统有显色法和化学发光法,因化学发光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特点而倍受科研工作者的青睐,但一般商品化的化学发光试剂盒价格颇为昂贵,为此,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将Tris Cl的pH值从7.5提高到11.0,同时提高了对碘苯酚的浓度(从1mmol/L提高到2mmol/L),得到了自制的化学发光试剂。首先用其检测了大肠杆菌中表达的2种不同分子量的蛋白(gam,13kDa;bet,30kDa),发现当蛋白上样量为2~20ng时,各蛋白条带均清晰显示。随后的斑点免疫印迹实验表明:自制及进口化学发光试剂在检测酶标二抗效价方面有着同样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基于改良的对比蛋白提取结果的方法,探讨两种不同总蛋白提取方法对不同丰度蛋白提取得率的影响。[方法]小胶质细胞株N9总蛋白及商品化预染蛋白标准品,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三种常用图像软件定量免疫印迹结果,比较线性相关系数R~2;选择R~2值最高的软件,灰密度定量不同丰度p-IκBα经RIPA裂解液法和Minute试剂盒法蛋白提取后免疫印迹检测的p-IκBα蛋白得率。[结果]三种软件定量分析同一免疫印迹结果显示,Image Studio Lite的上样量与条带灰密度值的R~2最大(R~2=0.998);运用Image Studio Lite定量免疫印迹检测p-IκBα高丰度组,发现使用RIPA裂解液法比Minute法的p-IκBα提取得率高出7.5%,而p-IκBα低丰度组,前者p-IκBα的得率只有后者的41%,差异显著(P0.05)。[结论]Minute试剂盒法在免疫印迹检测中对低丰度蛋白具有高提取得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植物花粉管质膜类整合素蛋白的免疫印迹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花粉管质膜类整合素蛋白的免疫印迹检测孙颖徐小冬孙大业(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石家庄050016)关键词整合素,花粉管,质膜,免疫印迹IMMUNOBLOTSOFINTEGRINLIKEPROTEINSINPOLLENTUBEMEMBRANEOFHE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不同转膜方法和不同抗原抗体比例对磷酸化蛋白表达的检测效果。方法:选择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及其磷酸化蛋白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半干转印法、湿转法和1:3000、1:5000、1:10000等抗体稀释比例对磷酸化蛋白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半干转印法(恒压16V,30 min)观察到蛋白信号断续;而同样样品利用湿转法(恒压130 V,1h)检测发现信号连续且强度明显增高;对于磷酸化蛋白,半干转印法无法观察到磷酸化蛋白信号;而同样样品湿转法检测出现连续信号。统一利用湿转方法进行后续蛋白磷酸化检测,当抗体稀释比为1:3000时,结果出现非特异性条带;降低抗体稀释比为1:5000时无非特异性条带,且蛋白信号效果较好;抗体稀释比为1:10000时条带图像出现弥散且背景较高。结论:选择合适的转膜方式和抗原抗体比例有助于磷酸化蛋白表达检测。  相似文献   

15.
超声处理是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 IP)实验过程中染色质片段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选用多梳抑制复合物2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相关蛋白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及其催化产物H3K27me3为代表,研究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在不同超声处理时间下对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Ch IP-seq)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启动子区或非启动子区,不同超声时间下小分子量组蛋白H3K27me3结合位点的注释基因均无明显差异,说明超声时间对组蛋白Ch IP-seq数据影响不大。与组蛋白不同,超声时间从10 min延长至20 min后启动子区EZH2新增结合位点的注释基因能够显著聚类在与肌动蛋白丝组装等相关通路上。超声20min相比10min,非启动子区EZH2新增基因的GO(Gene ontology)聚类通路要远多于丢失基因,且超声30 min相比20 min,非启动子区丢失基因的GO聚类通路要远多于新增基因,这些通路大多与RNA聚合酶Ⅱ(RNApolymeraseⅡ,RNAPII)、器官发育、细胞形态发生相关。这表明超声时间不足或过长均会导致EZH2的基因组定位信息的不全。另外,超声主要影响启动子区中的PRC2非结合区域及二价启动子区域的EZH2结合位点,还影响非启动子区中PRC2结合区域、PRC2不结合区域以及活化态增强子区域的EZH2结合位点。综上,建议对大分子量的染色质修饰相关蛋白优化超声处理时间,使形成的染色质片段聚集在100–500 bp可获得比较全面的基因组信息。对小分子量的组蛋白来说,超声时间对Ch IP-seq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病毒感染启动宿主先天免疫反应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NF-κB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它们协同调控Ⅰ型干扰素的表达。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复制中间体双链RNA作为一个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被细胞内具有RNA解旋酶活性的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1)编码蛋白检测到。线粒体抗病毒蛋白(MAVS)作为一个接头蛋白,在RIG-1信号通路的下游和NF-κB、IRF-3信号通路的上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AVS通过其疏水跨膜结构域定位在线粒体外膜上,是线粒体中发现的第一个与先天免疫相关的蛋白质,将线粒体和先天免疫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水稻及其他禾本科植物体内硅结合 蛋白的免疫印迹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检测硅结合蛋白在水稻和禾本科植物体内的分布,根据硅结合蛋白 (silica-binding protein 117, SBP117) 的氨基酸保守片段和天然抗原表位,合成了 SBP117 的两个肽段做抗原,与匙孔血蓝蛋白载体偶联后免疫兔子,获得了抗 SBP117 的专一性抗体. 蛋白质印迹和免疫印迹检测表明, SBP117 的抗体不仅能识别水稻硅结合蛋白,而且与其他累积硅的禾本科植物中提取的硅结合蛋白有交叉反应,但它不识别不累积硅的双子叶植物番茄叶中的蛋白质以及牛血清蛋白,说明与 SBP117 同源的硅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禾本科植物之中. 组织印迹法定位显示, SBP117 主要分布在水稻根茎叶的外表皮中,在根和叶的维管组织中也有分布,这与前人报道的硅在水稻体内的分布是一致的,说明此蛋白质可能参与到诱导和控制硅在植物体内的沉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3种不同的抗原修复条件对肠癌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而找到适合本科室的最佳修复条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工作中遇到的肠癌病例,从中抽取50例,分别进行柠檬酸缓冲液高温高压修复、EDTA缓冲液高温高压修复和CC1缓冲液BenchMark XT机器修复后染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应用多肽抗体谱印迹法检测风湿性疾病患者的ENA抗体,该法一次可检测7种抗体。应用本法检测SLE85例,其Sm抗体阳性率为20.0%,u1-RNP抗体为41.1%,SS-A抗体为10.5%SS-B抗体为3.5%,抗核糖体为7.0%。检测DLE6例,其山u1-RNP抗体阳性率为33.0%。检测PM/DM15例,其u1-RNP抗体阳性率为13.0%,Jo-1抗体为14.0%。检测RA48例,其u1-RNP抗体的阳性率为33.3%。检测SS21例,其SS-A抗体阳性率为43.0%,SS-B抗体为38.0%,检测PSS9例,其Scl-70抗体阳性率为22.0%。检测MCTD10例,其u1-RNP抗体阳性率为50.0%。健康人对照100例,7种抗体均为阴性。显示应用多肽抗体谱印迹法检测结果与国内其它方法所测得结果基本一致,但可检测的抗体种类多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免疫印迹技术的一些改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研究低等生物着丝粒蛋白过程中对免疫印迹技术所作的一些改进:1.分离胶由12%SDS聚丙烯酰胺均一胶改作5%—12%(或15%)的线性梯度胶,使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蛋白都能得以较好地分离;2.用眼虫色素代替溴酚蓝作示踪剂,以能适时地终止电泳;3.转移由400mA3.5h改为200mA17h,由冰箱内空气冷却改为流水浴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4.对转移后的硝酸纤维素膜作除SDS处理;使转移后的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复性;5.抗体孵育温度由37℃或室温1—2h改为4℃冰箱过夜,降低了本底,提高了印迹反应的特异性。我们已用改进后的方法对一些低等生物作了一系列的着丝粒蛋白研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