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抗药性筛选导致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的上升 ;连续筛选 9代后 ,停止抗性筛选 ,在连续 9个世代观察抗性的下降。在抗药性上升和下降的全过程中 ,对酶酶活性、多功能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 S 转移酶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抗药性变化的过程中 ,酯酶活性的变化与甲胺磷对褐飞虱致死中量 (LD50 )的变化显著相关 ,表明酯酶在抗药性上升和抗药性下降过程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的变化只在抗药性上升阶段与致死中量 (LD50 )的变化显著相关 ,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 S 转移酶活性的变化只在抗药性下降阶段与致死中量 (LD50 )的变化显著相关 ,表明它们在抗药性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对皂角豆象Megabruchidius dorsalis(Fahraeus)致死效果最好的杀虫剂。【方法】采用氟啶脲、毒死蜱和灭多威3种常用类型杀虫剂的常规剂量对皂角豆象成虫、初孵幼虫和卵进行防治试验。【结果】3种杀虫剂都可以有效的杀死皂角豆象初孵幼虫,接触氟啶脲、毒死蜱和灭多威3种杀虫剂后皂角豆象幼虫72 h死亡率分别为96.59%、100.00%和100.00%,灭多威和毒死蜱对皂角豆象成虫致死效果72 h为100.00%,灭多威对皂角豆象卵的效果最为明显,致死率达94.38%,氟啶脲对皂角豆象卵和成虫无明显致死效果。【结论】灭多威对皂角豆象的致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李发志 《四川动物》2000,19(1):47-47,46
犬猫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荨麻疹最为常见,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1992-1998上半年,我中心动物医院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多例,其中青霉素致死1例,链霉素致死3例,洁霉素致死4例,庆大霉素致死3例,银黄注射液致死1例。引起犬猫过敏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拉霉素、洁霉素、维生素B1、地塞米松、维丁胶性钙、柴胡、红花、银黄、板蓝根、维生素K、疫苗等。由于动物本身的生理特性,毛长、皮厚、肤色多样等特点,不适宜做皮肤过敏试验。所以在给动物注射各…  相似文献   

4.
鲁有望  王昆华 《遗传》2017,39(6):482-49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我国常见的致死性肿瘤类型之一。根据体细胞突变谱预测抗EGFR单抗治疗疗效已成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治疗的标准步骤。由于临床上转移样本难以获得,只能采用原发肿瘤替代进行检测。原发和配对转移肿瘤间的遗传异质性会导致原发灶取样无法代表转移灶突变谱。目前CRC原发和配对转移肿瘤间遗传异质性程度仍存在争议。本文就CRC原发和配对转移基因组谱的对比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原发与配对转移肿瘤遗传异质性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野猪与人冲突防控对策研究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震  芦欣怡  周学红  张伟 《生态学报》2022,42(6):2501-2509
在中国,野猪(Sus scrofa)与人冲突问题亟需采取有效、科学的对策进行防控。通过了解野猪与人冲突防控对策的文献数量、研究范围、防控对策的种类及有效性等方面,对国内外野猪与人冲突防控对策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以期为我国防控野猪与人冲突提供理论依据。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5月31日的文献,提取文献的研究起始年份、研究所在地理单元、使用的防控措施种类、措施是否有效、措施的具体内容评价等。共搜集文献446篇,最终纳入77篇,分别来自欧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五大洲,研究时间主要在1981年后。防控对策类型主要分为致死性防控(药物、猎捕)及非致死性防控(干扰技术、设置障碍物、补充喂养、生育控制、生物防控)两大类;致死性防控对策的有效性(81.5%)高于非致死性防控对策的有效性(68.4%)。相比于非致死性防控对策,致死性防控对策是目前有效性较高的防控策略,而猎捕是现阶段调控野猪种群可行性较高的主要致死性防控对策。国外在猎捕方面的经验可为我国开展野猪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复寄生蜂的生殖特性及其对生物防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复寄生蜂营雌雄异律发育,雌蜂为初级寄生蜂,雄蜂为复寄生蜂。依据寄主类型产下的相应性别的后代,其性比受到寄主数量、初级寄主与二级寄主的相对丰度等因素影响。自复寄生蜂能够寄生和取食初级寄主,抑制有害昆虫的种群数量,同时能够寄生和取食同种和异种寄生蜂幼虫,产生致死干扰竞争作用。复寄生二级寄主时,易感时间窗口主要集中在老熟幼虫至预蛹阶段。与同种二级寄主相比,自复寄生蜂更倾向于寄生异种二级寄主或无选择倾向性,取食时,更倾向于异种二级寄主。自复寄生蜂特殊的生殖方式使其对生物防治的影响备受争议。在评价其生物防治价值时,应对其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做出全面权衡。本文对自复寄生蜂的生殖特性、对同种和其他种类寄生蜂产生的致死干扰竞争作用及其对生物防治的影响等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利用这种天敌资源开展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石球(Spheriod)是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中常见的一种石器类型, 其分类、生产过程和功能一直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本文对石球的定义、考古发现以及实验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尝试从操作链和动态类型学入手, 根据器物形态的不同, 将石球生产过程划分为备料、球形石、准石球、正石球四个不同阶段。对以往学者提出的石球功能推测进行简要分析, 对石球作为狩猎工具的使用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安地区现代人颅骨非测量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对西安地区140例(男70、女70)出土成人颅骨进行了非测量性变异类型的研究,计算出了25项形态的常见变异类型出现率、以及性差显著和非常显著的项目和类型,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卫俨  李梅兰  朱木兰 《生物资源》2018,40(4):308-313
通过品种、外植体类型、培养基、外源植物激素的选择等几方面对国内多肉植物的离体再生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多肉植物的离体再生研究多以种子、叶片、茎段、花器官等为外植体;不定芽诱导阶段常用的培养基类型为MS培养基,不定根诱导常用1/2 MS培养基;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和激动素(KT)作为常见的外源植物激素,被广泛运用于多肉植物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不定根诱导等离体再生各阶段;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以期为日后多肉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慢病毒免疫应答的载量阈值学说认为病毒载量决定了机体对病毒反应的类型。为了探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血浆病毒载量与马体免疫保护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Real-time RT-PCR方法对EIAV弱毒疫苗株(EIA-VDLV125)免疫马和EIAV强毒株(EIAVLN40)非致死剂量接种马血浆中病毒载量进行了动态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马在监测过程中皆可检测到相似水平的病毒载量(103~105copies/mL),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毒株接种23周后,对马匹进行了强毒株(EIAVLN40)的致死剂量攻毒,根据攻毒后典型马传贫急性发病与否确定接种保护率。结果显示,疫苗组的保护率为67%而非致死剂量强毒组的保护率为0。以上结果提示,病毒血浆载量不是决定EIAV弱毒疫苗诱导免疫保护能力的主要或单一因素。  相似文献   

11.
赤霉素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赤霉素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激素,在高等植物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赤霉素与其他所有激素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其作用的方向和类型取决于组织器官、发育阶段以及环境条件,使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及其在不同器官中的生理功能不同.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赤霉素的信号传导、作用机制以及赤霉素与其他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赤霉素信号应答的复杂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是一种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之一,是先天性智力低下最常见的遗传类型。本文对近年来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采用的血清学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第35届日本遗传学会受奖讲演) 为了解家蚕的黄色致死因子(Lem~1)和白化致死因子(al)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Lem~1与黄体色因子(Lem)间的关系,本文着重对Lem~1进行了分析,发现黄色致死时期的遗传特征是母系遗传。为了对上述黄色致死现象求得解释,作者先对黄色素(sepiapte-rin)的化学结构和生理作用进行了研究,其次研究了蝶啶代谢的遗传过程,记述了用果蝇和家蚕为材料其蝶啶代谢的遗传支配以及黄色致死蚕的遗传生化,最后本文还讨论了蝶啶产物的色素颗粒。其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4.
方家沟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方家沟村,2014~2015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两次发掘,发现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以及原地埋藏的遗迹现象。石制品类型包括备料、石核、石片、断块、碎屑、石锤、石砧、工具等,整体面貌属于华北常见的石片石器工业。古人类在自然沟内短期活动形成的遗迹(G1)蕴含了空间利用方式的信息,对于进一步研究嵩山东麓MIS3阶段人类活动与行为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海的浙江沿海分布有星罗棋布的岛屿,其中较大的岛屿上分布有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如:樟木林、青冈林、石栎林和特殊的亮叶猴耳环林或以落叶成分占优的其他森林),他们是标志性的植被类型或演替阶段,我们对这些植被类型中的优势植物种类进行了区系研究。结果显示,浙江海岛常绿阔叶林或类似森林中的优势和常见维管植物共有139种,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东亚成分中的中国-日本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4大类中;进一步对15个木本中国特有种分析表明,其区系成分属亚热带性质,真正的温带性质不显著。在海岛这些植被出现的地段,还存在一些原生植被破坏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落叶阔叶林,其类型和面积都超过了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说明海岛除个别岛屿外曾经历了完全的破坏。目前,浙江海岛相应的演替阶段还不明确,它是研究特殊生境次生演替和恢复生态学的重要场所,这些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中富含重要的中国-日本海滨森林种类,对研究我国不同层次的常绿阔叶林具有重要的保护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海的浙江沿海分布有星罗棋布的岛屿,其中较大的岛屿上分布有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如:樟木林、青冈林、石栎林和特殊的亮叶猴耳环林或以落叶成分占优的其他森林),他们是标志性的植被类型或演替阶段,我们对这些植被类型中的优势植物种类进行了区系研究。结果显示,浙江海岛常绿阔叶林或类似森林中的优势和常见维管植物共有139种,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东亚成分中的中国-日本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4大类中;进一步对15个木本中国特有种分析表明,其区系成分属亚热带性质,真正的温带性质不显著。在海岛这些植被出现的地段,还存在一些原生植被破坏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落叶阔叶林,其类型和面积都超过了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说明海岛除个别岛屿外曾经历了完全的破坏。目前,浙江海岛相应的演替阶段还不明确,它是研究特殊生境次生演替和恢复生态学的重要场所,这些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中富含重要的中国-日本海滨森林种类,对研究我国不同层次的常绿阔叶林具有重要的保护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丁香酸(syringic acid,SY)对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致死及亚致死作用的影响,为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料给毒法进行生物测定,评估LdNPV及SY与LdNPV共同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结果】取食添加丁香酸人工饲料和正常人工饲料的舞毒蛾幼虫LdNPV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91.1 OBs/μL和194.8 OBs/μL。当LdNPV浓度为2 400 OBs/μL,取食添加SY的饲料及正常人工饲料的舞毒蛾幼虫LdNPV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9.3 d和10.1 d,当LdNPV浓度为24 000 OBs/μL时,其LT_(50)分别为7.8 d和8.1 d,LdNPV的浓度越高致死中时间越短。丁香酸增加了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降低了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缩短了致死中时间。LdNPV对取食正常饲料的雌、雄幼虫历期和蛹期及雌蛾寿命影响不显著,但显著缩短了雄虫寿命,降低了平均每雌产卵量。LdNPV对取食添加丁香酸饲料的幼虫产生明显的亚致死效应,并且LdNPV浓度高于240OBs/μL时雌、雄幼虫历期延长、雄蛾寿命缩短,雄性羽化率降低,雌成虫产卵量降低,产卵量较对照减少一半左右。【结论】结果提示,丁香酸可提高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增加LdNPV对舞毒蛾的亚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脚气病与维生素B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脚气病与维生素B_1曹熙芳(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生学校武昌430060)人体缺少维生素B1会得脚气病,严重者可致死。从脚气病的临床表现、维生素B1的理化性质及其生化功能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及常见的引起维生素B1缺乏的原因,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有...  相似文献   

19.
脑转移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肿瘤延及脑内形成的肿瘤,是癌症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近期,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的研究引起神经肿瘤学界的广泛关注。与颅外病变的肿瘤微环境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环境具有独特的细胞类型、营养限制条件和特殊的免疫环境。血源肿瘤细胞入侵中枢屏障后,经历休眠、定植、扩增、病灶沉积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形成继发性肿瘤。在此过程中,微环境与处于不同阶段的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形成肿瘤脑转移的演进基础。该文重点探讨不同类型脑转移瘤的发病机制、微环境变化、新治疗手段,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系统论述与总结,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关键驱动因素,全面推进脑转移瘤的临床精准医疗。  相似文献   

20.
狨猴的常见疾病及死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棉顶狨猴、普通狨猴和鞍背狨猴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进行了近8年狨猴的发病类型及致死原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狨猴死亡的常见疾病是:肺炎、痢疾、消耗性综合症、产后大出血等。并根据狨猴的疾病摸索了一套有效的防治方案,这对于狨猴的饲养与繁殖,保证科学实验用健康的狨猴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