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肠道菌群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人体肠道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直接参与了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构成和稳定受到诸多宿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西方高脂饮食方式造成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从而导致一些慢性、非传染性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同饮食结构可以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在饮食中的作用,为指导和建立健康饮食结构提供理论指导,为相应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青钱柳为材料,通过热水浸提,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制备得到纯度大于90%的青钱柳黄酮和三萜。继而采用体外厌氧粪样混合培养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评价青钱柳黄酮和三萜对于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青钱柳黄酮和三萜类物质能有效促进肠道中有益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增殖,而对于梭状菌和拟杆菌则有抑制作用,同时未显著影响肠道总菌群的数量。研究表明,青钱柳中的黄酮和三萜类物质,对于改善人体肠道环境、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中药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检测方法和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中药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对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伴侣调节小鼠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生素伴侣是我院最近研制的一种有生理活性的新型微生态制剂。它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制剂 ,可预防和治疗抗生素引起的人体肠道内菌群失调。长期以来 ,在治疗细菌感染时 ,习惯上使用抗用素。抗用素虽然对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十分有效 ,但也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抗生素在抑制或杀死致病菌的同时 ,也抑杀了人体正常菌群 ,使正常的肠菌群失去平衡 ,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 ,而且极易引起二次感染 ,特别是对老年及儿童的影响较大 ,目前由于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1 - 3 ] 。但抗生素由于其目前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决…  相似文献   

6.
大豆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结构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对山松牌大豆低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结果 :山松牌大豆低聚糖能增殖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 ;在较高剂量时 ,能使体内的肠球菌和肠杆菌增殖。采用B/E值 (即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比值 )作为指标进行分析发现 ,该制品在低剂量时能更好地优化肠道菌群结构。结论 :大豆低聚糖对肠道菌有较好的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体肠道内定植了约1014个微生物,种类有1 000多种,它们作为"人体的第十三个生理系统",直接参与了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构成和稳定受到诸多宿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用膳食金字塔将食物进行分类,介绍了膳食中谷类、果蔬类、豆类、奶类、鱼肉类、油脂类和糖类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相应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小珊  王丽蕊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1):5124-5136
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s, ISCs)是肠道各类上皮细胞的来源,通过平衡增殖与分化维持肠道稳态。同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维持宿主肠道稳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者认识到ISCs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研究表明,ISCs对上皮细胞亚型的调控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并且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也影响ISCs介导的上皮发育。本文阐述了ISCs分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重点总结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调控ISCs增殖分化的研究进展,从菌群调控ISCs的角度探讨肠道损伤的治疗思路,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动物肠道菌群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平衡系统,在维持胃肠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营养、屏障和免疫等功能,其科研价值极大。本文就分析动物肠道菌群结构所采用的传统纯培养法、ERIC-PCR分子杂交技术、16SrDNA分子测序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宏基因组学技术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选择有效合理的分析方法,研究各种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分布、结构功能、影响因素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提供可行性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学家经过近3年的联合攻关,在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对一个四世同堂的中国家庭7位成员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人体代谢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鉴定出肠道内参与了人体代谢过程的一些重要的细菌。其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相似文献   

11.
肠道正常菌群及微生态稳定对人体极具重要性,中草药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人体的肠道正常菌群与疾病产生和发展的关系,结合中草药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探讨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与其发挥疾病防治效果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中草药的临床应用及药理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的肠道中栖息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宿主形成一个相互依赖且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结构与遗传、饮食、疾病、环境等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地位与作用相当于一个后天获得的"器官",对人体的消化、营养吸收、能量供应、脂肪代谢、免疫调节、抗病等诸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人的肠道菌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综述着重论述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基因芯片(Gene chip)技术及以焦磷酸测序平台为代表的第二代测序技术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生命科学》2008,20(2):257-257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5个科研和医疗机构的科学家组成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经过近3年的联合攻关,在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4.
女性妊娠过程中,身体的生殖、消化、内分泌等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孕妇的肠道菌群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母亲肠道菌群与子代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婴幼儿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来源主要有母亲肠道菌群、母亲阴道菌群和母亲体表菌群,出生以后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定殖主要受喂养方式、生活环境、抗生素暴露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人体肠道菌群功能强大,其可通过调节人体营养物质吸收和外周器官的代谢而成为影响肥胖的一种重要的内环境因素。综述孕妇妊娠期间包括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肠道菌群的变化和影响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殖的主要因素,以及对子代肥胖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对预防和控制婴幼儿肥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影响机体的代谢、免疫和炎症反应,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防治高血压的研究热点。中药在临床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且疗效显著。研究表明中药可被肠道菌群分解代谢为易于吸收的活性物质,而这些活性物质又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防治高血压。本文以肠道菌群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肠道菌群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和中药在调节原发性高血压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总结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中药防治高血压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脑卒中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梳理分析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在调节脑卒中患者的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报道,总结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及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以期为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与中药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膳食干涉对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医学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发展来看,肠道菌群有可能会成为研究饮食方式、保健食品、中药制剂等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重要靶标。然而,肠道菌群由于其复杂性,研究它和饮食干涉的关系对动物模型有高标准的要求,无菌动物体内外不携带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在生物医学及人体疾病和健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应用和研究,是当前肠道菌群研究中应用最多的基础动物模型。采用无菌动物构建人源菌群动物是研究饮食、菌群与健康关系的常用方式。本文主要综述无菌动物构建人源菌群动物的研究应用及饮食干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昆虫微生态领域研究的发展,昆虫肠道菌群组学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由于昆虫肠道菌群种类繁杂、数量巨大、功能多样,因此,其组学研究方法的选取至关重要,与研究是否科学、高效及合理密切相关。常见的昆虫肠道菌群组学研究方法包括宏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培养组学及多组学技术。昆虫肠道菌群在与宿主长期共同进化中对宿主的营养代谢、生长发育、保护防御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其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昆虫肠道菌群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将从昆虫肠道菌群的概述、组学研究方法的选择、昆虫肠道菌群的功能及应用4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为昆虫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使用中药田基黄调节酒精性肝病(ALD)小鼠的肠道菌群,降低小鼠血中内毒素(LPS)的含量,改善小鼠的肝脏功能,从而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损伤、降低ALD的发病率达到临床辅助治疗ALD的目的。方法 80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6~37 g。正常饲养1周后,随机选取20只小鼠作为正常组,剩余小鼠作为酒精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灌胃56°北京红星二锅头白酒0.3 mL,2次/d,连续灌胃45 d,末次小鼠灌胃白酒后,禁食12 h但不禁水,于第46天早上随机选取模型组与正常组小鼠各10只,采用眼球采血法取小鼠血液,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血LPS水平来验证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余下50只小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丽珠肠乐组以及田基黄总黄酮低、中、高剂量干预组(田基黄总黄酮剂量分别为10、20、40 mg/mL),每组10只。分别于造模成功第0天、灌药7 d后,于无菌条件下取小鼠粪便对小鼠粪便中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进行平板培养并计数。先称量小鼠体质量,采血检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血LPS水平;最后处死小鼠取其肝脏称重,计算肝体比。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人和动物的健康发展与定植在肠道内大量微生物的平衡密切相关且终身相伴.因此,机体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关联性功效的探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不断深入.肠道内共生微生物调节宿主的营养吸收和代谢、调控宿主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与免疫系统共同维持宿主体内平衡.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互作关系,并且形成双向通信系统,称之为脑-肠轴.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来改变行为,甚至影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调节血脑屏障渗透性及脑内炎症反应等.本文从肠道微生物对脑部发育、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