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腐真菌多样性与寄主倒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腐真菌是一类以木材为生长基质的大型真菌, 通过分泌各种水解酶全部或部分降解木材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研究调查了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定样地中木腐真菌的多样性和倒木特征, 并进行了木腐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数量与倒木的种类、数量、腐朽程度、直径大小等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在样地内共采集木腐真菌标本295份, 经鉴定为93种, 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3.86, Simpson指数为0.96。相关性分析发现木腐真菌的数量和种类与直径为2-5 cm和5-10 cm的倒木、2级腐烂的倒木和红松倒木均显著相关。样地中优势倒木寄主分别为槭属(Acer)、榛属(Corylus)、云杉属(Picea)和松属(Pinus), 这4类倒木上生长的木腐真菌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 槭属和榛属倒木上的共有优势种主要是三色拟迷孔菌(Daedaleopsis tricolor)、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和桦附毛孔菌(Trichaptum pargamenum), 而松属和云杉属的共有优势种主要有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云芝、冷杉附毛孔菌(Trichaptum abietinum)和褐紫附毛孔菌(T. fuscoviolaceum)。倒木产生真菌子实体的概率研究表明, 同一类寄主倒木上发生木腐真菌子实体的概率在调查面积增加到0.36 ha后趋于一个定值, 松属倒木中仅有10.2%产生真菌子实体, 槭属和云杉属分别是12.9%和13.4%, 榛属最高, 达到53.7%。本研究结果对于预测森林生态系统中木腐真菌的发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木腐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并在倒木的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针叶树是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树种, 因此研究针叶树倒木木腐真菌物种多样性和影响其物种分布的相关环境因子有助于揭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机理。本研究收集了近16年对大小兴安岭地区冷杉属(Abies)、落叶松属(Larix)、云杉属(Picea)和松属(Pinus) 4类针叶树倒木上1,561份木腐真菌标本的采集信息, 统计了物种种类及其腐朽类型, 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开展木腐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大小兴安岭针叶树倒木木腐真菌有166种, 隶属于70属, 其中白腐真菌有111种, 占所有种类的66.9%, 褐腐真菌为55种, 占所有种类的33.1%。在4类针叶树倒木上均能生长的真菌种类有19种, 占所有种类的11.5%, 其中柔丝干酪孔菌(Oligoporus sericeomollis)是各类倒木上木腐真菌群落中的优势种。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属为优势寄主, 其倒木上生长的木腐真菌种类数和个体数在4类倒木中均为最高; 而小兴安岭地区松属倒木上木腐真菌种类数和个体数比其他3类倒木高, 是该地区的优势寄主。对6个代表性地区木腐真菌群落的研究显示, 有11种真菌在6个地区均有分布, 小兴安岭地区木腐真菌多样性普遍高于大兴安岭地区; 聚类分析显示树种比地理位置对木腐真菌物种分布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李秋实  魏玉莲 《菌物学报》2021,40(10):2653-2672
木腐真菌是一类依托倒死木生活的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国热带地区木腐真菌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情况,本研究选取海南尖峰岭、霸王岭、云南西双版纳为代表性研究地点,分析比较了三地点木腐真菌的物种组成、出现频率、寄主种类、生态习性等。经统计,三地点木腐真菌共有362种,其中尖峰岭222种,霸王岭200种,西双版纳119种,三地点共有种仅37个,81.08%均为常见种。尖峰岭、霸王岭属种组成较为相似,西双版纳则与上述两地存在较大差异。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主要为白腐真菌,占所有种类的93.92%。相比而言,尖峰岭、霸王岭的褐腐真菌数量高于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内蒙古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0余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了研究,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出308种,隶属于2门4纲14目45科108属。在科属组成上,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等共8科,含195种,分别占总科数、总种数的17.78%和63.31%;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丝盖伞属Inocybe、蘑菇属Agaricus等共15属,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13.89%和54.87%。在地理分布上,以世界广布种和北温带分布种为主,分别含有128种和107种,占总种数的41.56%和34.74%,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但不同植被类型中大型真菌多样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苔藓植物因个体普遍细小,更易在野外观察及采集中被忽略,故很难获得一个客观、详尽的地区名录,导致对其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受到极大限制。本文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区系生境调查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采样策略,沿海拔梯度对不同生境类型内苔藓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结合多次历史普查资料整理出该保护区的苔藓植物名录。本研究共获得苔藓植物56科143属394种,包括苔类植物16科30属103种,藓类植物40科113属291种,其中有5种为濒危物种。与该保护区历史数据相比,本研究苔藓植物新增科4个、属31个、种182个,包括浙江省新记录科1个、属8个、种33个。区系生境调查法和样方法分别贡献了总物种数的81%和72%,但当调查范围只限定在树附生生境时,采用样方法所获得的总物种数及新增物种数均大于区系生境调查法。虽然代表更大采样努力程度的8个样方/树的调查获得的物种数显著高于2个样方/树的调查结果,但只针对树干0.3 m和1.5 m的2个样方/树的采样结果贡献了75%的物种数。鉴于本研究采集方法获得的较高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及新增物种数以及物种组成在时间梯度上的巨大差异,建议在自然保护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大型真菌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为人类提供经济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 为该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作者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法和随机踏查法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评估, 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1,132份。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证据进行了鉴定, 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236种大型真菌, 隶属于2门6纲18目56科107属, 其中15种属于子囊菌门, 221种属于担子菌门。为方便统计, 将大于等于10个种的科定为优势科, 大于等于5个种的属定为优势属。其中优势科有红菇科、蘑菇科、多孔菌科和丝膜菌科, 每个科所包含的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8.90%、7.20%、5.93%和4.24%, 共计62种。优势属有红菇属(Russula)、蘑菇属(Agaricus)、鹅膏菌属(Amanit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马勃属(Lycoperdon)、小皮伞属(Marasmius)等11个属, 共包含79个种, 占总种数的33.48%。对大型真菌的资源价值评价的结果显示, 保护区内共有食用菌66种、药用菌35种、有毒菌36种和食药兼用菌26种。研究结果表明,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丰富, 优势科和优势属中最为丰富的分别是红菇科和红菇属(Russula), 具有经济价值的菌达127种, 为食用菌的引种驯化、药用菌开发利用亦或有毒菌鉴别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7.
黏菌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生物资源, 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黏菌在西北地区森林中的物种多样性及影响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因素, 本文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2年的多点调查采样, 获得黏菌标本826份, 经形态学鉴定属于4目5科22属71种, 其中甘肃省新记录种30种。发现鹅绒菌(Ceratiomyxa fruticulosa)等9个物种是祁连山保护区广泛分布的物种, 针叶林中的黏菌总物种数(58种)和特有物种数(38种)均高于阔叶林(33种; 13种), 海拔高度对黏菌多样性无明显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腐木型基质上的黏菌物种多样性最丰富, 木本基物与草本基物上的黏菌物种组成具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甘肃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与基物类型是影响黏菌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样线法和随机踏查法对保护区内不同海拔和植被类型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鉴定,分析其物种组成和地理区系特征。本研究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679份,经鉴定隶属于2门11纲16目40科83属230种,其中子囊菌门4纲6目8科10属21种,担子菌门7纲10目32科73属209种。优势科有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伞菌科Agaricaceae、小菇科Mycen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和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占物种总数的55.65%;优势属有18属,分别为小菇属Mycena、丝盖伞属Inocybe、马鞍菌属Helvella、乳菇属Lactarius、香蘑属Lepista和小脆柄菇属Psathyrella等,占物种总数的51.30%。对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利用价值进行评估,保护区内共有食用菌42种、药用菌4种、食药兼用菌11种、毒菌17种,其中部...  相似文献   

9.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枯死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很多生物提供栖息地,有助于养分循环以及碳和水的储存.木材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土壤形成和碳收支的决定性过程,越来越受到森林生态学家、病理学家和管理者的重视.在此过程中,木腐真菌通过分泌多种酶降解木材主要成分,实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作用.木腐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安徽省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实验选取样地Ⅰ(落叶阔叶林)、样地Ⅱ(针阔混交林)、样地Ⅲ(黄山松林)、样地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Ⅴ(竹林)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作为实验样地,共鉴定出228种大型真菌,隶属于47科99属。其中,红菇科、多孔菌科、牛肝菌科、白蘑科和鹅膏科为优势科,分别有31,22,22,19和14种。所选样地中,样地Ⅰ菌种最丰富,共有93种,而结构单一的样地Ⅴ中的菌物资源最少,仅9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北地区木材腐朽菌的多样性(英文)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10,29(6):801-818
对中国东北地区木材腐朽菌资源研究进行了总结,给出了每种木材腐朽菌的寄主和在东北的分布。目前中国东北地区共记载木材腐朽菌504种,其中300种为多孔菌,204种为革菌,57种为林木病原菌,69种为药用菌。梨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pyricola和北方赖特孔菌Wrightoporia borealis为新种,对它们进行了描述和绘图。对所有名称按最新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12.
厌氧氨氧化菌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厌氧氨氧化是微生物和环境领域的重大发现,厌氧氨氧化可同时去除氨氮和亚硝氮,在环境工程上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由于厌氧氨氧化菌生长极慢,倍增时间长达11 d以上,严重制约了该反应的开发进程,因此,对厌氧氨氧化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厌氧氨氧化菌种类丰富,除了人们最早认识的浮霉状菌外,还有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这些菌群生态分布广泛,为开辟新的厌氧氨氧化菌种资源创造了条件.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兼有厌氧氨氧化能力,其代谢多样性为加速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提供了依据.厌氧消化污泥可呈现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活性,可为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研发奠定基础.探明厌氧氨氧化菌种资源及其生态分布,将有利于厌氧氨氧化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铜鼓岭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岛东北部文昌县境内的滨海低丘陵。为全面了解其植物多样性及经过18年的保护后其植被变化特征,作者采用野外调查与植物群落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岛铜鼓岭保护区的各类植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植物984种,隶属166科618属。其中海南特有种35个,如海南苏铁(Cycashain-anensis)、茶槁楠(Phoebehainanensis)、古山龙(Arcangelisiagusanhung)等;濒危保护物种12个,分别为: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海南苏铁、蕉木(Oncodostigmahainanense)、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hainanensis)、红花天料木(母生)(Homaliumhainanense)、粘木(Ixonantheschinensis)、毛茶(Antirheachinensis)、野生龙眼(Dimocarpuslongan)、野生荔枝(Litchichinensis)、苦梓(Gmelinahainanensis)、白桂木(Artocarpushypargyreus)。该保护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灌木林和红树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4.7485、4.5876和1.8096,Simpson指数分别为0.9247、0.9206和0.6978。在热带常绿季雨矮林2,800m2的标准样地内,树高大于1.5m的乔木共有81种1,366个个体,重要值较高的物种分别为黄椿木姜(Litseavariabilis)、海南大风子、滨木患(Aryteralittoralis)、禾串树(Brideliainsulana)、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等,18年前的优势种鸭脚木(Scheffleraoctophylla)被黄椿木姜所替代。另外,种数—个体数分析得出3,300m2标准样方内高于1.5m的单个体种有20种,双个体种有13种,占标准样方内所记录物种总数的32.7%。总体来说,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群落发展稳定,灌木林有向次生林演替的趋势,红树林遭破坏严重,面积减小,多样性也不是很高。所以从植被角度来说对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米槠、甜槠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方燕鸿 《生物多样性》2005,13(2):148-155
选择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最具代表性的米槠 (Castanopsiscarlesii)、甜槠 (C. eyrei)常绿阔叶林设置 4800m2的样方,研究了植物群落生长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共记录到植物物种 67科 138属 311种,其中乔木物种 (含更新层或小乔木) 160种,灌木 89种,藤本 25种,草本 37种。主要优势种有:米槠、甜槠、黄瑞木 (Adinandramille ttii)、树参 (Dendropanaxdentiger)、罗浮栲 (C. fabri)、少叶黄杞 (Engelhardtiafenzelii)、丝栗栲 (C. fargesii)、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等,其中米槠和甜槠两个物种的相对胸高断面积 (RBA)占 44. 1%。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 (RBA=60. 1% )和山茶科 (12. 2% )的物种组成;最重要属为栲属 (Castanopsis) (RBA=52. 0% )、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6. 4% )和黄瑞木属 (Adinandra) (4. 5% )等。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Shannon Wie ner指数 (H′)为 3. 0左右;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H′值和均匀度指数 (E)逐渐增加; 1500m2 时H′趋于平稳, 1000m2 时E趋于平稳。从种 面积曲线可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在取样面积大于 4500m2 后物种数量趋于稳定。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小径级的乔木 (DBH≤10cm)数量占 76. 3%,而DBH≥45cm的个体数量仅占 2. 3%。该植物群落常绿树种占绝对优势,但落叶  相似文献   

16.
古田山不同干扰程度森林的群落恢复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采伐后次生林的恢复过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古田山不同干扰程度的12个1 ha 森林样地为研究对象, 运用群落多元统计方法, 探讨了自然恢复过程中森林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及趋势。结果表明: 不同恢复阶段森林样地的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同一恢复阶段的样地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物种丰富度随恢复进程有增加的趋势, 但各阶段差异并不显著; 物种均匀度除人工林较低以外, 其他恢复阶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恢复阶段研究样地的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主要存在于林冠层。灌木及更新层具有各自的指示种, 人工林的指示种为落叶灌木或阳性乔木, 幼龄次生林的指示种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老次生林的指示种为亚乔木层常绿树种, 老龄林的指示种为林冠层树种。上述结果表明古田山不同人为干扰程度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尽管物种组成难以预测, 但处于同一恢复阶段的森林, 其幼树的生活型组成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四川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在四川雅安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102°48′~103°18′ E,30°42′~30°54′ N)及其周边地区,就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程度的不同,选择4个代表地点,即位于保护区核心地带、以阔叶混交林为主的蜂桶寨天然林区(海拔1680~2080 m),受到经济开发干扰但植被类型丰富的锅巴岩天然林区(海拔2 280~3 340 m)、以人工针叶林进行生态恢复的蚂蝗沟人工林区(海拔2430~2525 m),以及森林高度片段化的双石镇农耕区(海拔870~1 165 m),共设26块样地,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研究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本研究共采集甲虫标本 2.338 号,隐翅虫数量最多,占39.6%;步甲次之,占29.3%,拟步甲、象甲和叶甲的数量也各在5% 以上,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锅巴岩物种的个体数量和丰富度(S)以及多样性指数(H′)较高;蚂蝗沟均匀度指数(J)较高,丰富度较低;蜂桶寨天然林区个体数量较少;双石镇农耕区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低。锅巴岩、蜂桶寨和蚂蝗沟间物种分布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后两者相似性程度更高,双石镇物种分布与其他3个地点差异较大,这反映了不同地点间的生境异质性和森林植被片段化程度的差异。整个鞘翅目、隐翅虫科和步甲科的个体数量分布在针叶林内较多,在阔叶林内较少;拟步甲科的数量分布在高山灌丛内较多;叶甲科的数量分布在针叶林较多;象甲科除了竹林外,在其他植被内的数量均较多。在总体趋势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在蜂桶寨和锅巴岩两个邻近的天然林地点,整个鞘翅目以及优势甲虫类群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也逐渐增多。比较蜂桶寨林区内的个体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北坡均大于南坡。以上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与海拔、坡向以及生境类型密切相关,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对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改善森林片段化进行生态恢复时,采取合理措施,增加生境异质性,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