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高中现行生物学课本中的一个实验内容,也是第1个探究性实验一但是.教材中所介绍的实验药品(α-淀粉酶)价格较贵,实验设计思路为定性实验。能否改进实验设计方案,使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实验过程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内容,而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植物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有所不同.但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胚芽鞘生长呢?本组人员设计用云母片、琼脂块、碳素笔水和钢笔水以及黄豆芽尖端处理了长度约2cm的胚芽鞘的系列实验.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总结出影响胚芽鞘生长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1 活动目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能相对独立地设计、测定影响蒸腾作用的常见因素的实验方案 ,并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来测定蒸腾作用与叶片、温度、湿度、阳光和风速等的关系 ,并能利用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去解释生产上的有关问题。通过活动 ,加深理解控制变量作对比实验的意义 ,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拓宽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2 材料、仪器材料 :新鲜带叶的健壮枝条。仪器 :1 )托盘天平、三角烧瓶 (带穿孔瓶塞 )、脱脂棉和枝剪。2 )电风扇 (或电吹风筒 )、温度计、湿度计、恒温箱和金鱼缸 (加盖 )等。3 方法与步骤3…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新教材中起始探究实验都是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江苏版新教材中起始探究实验是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由于实验动物比较难捕捉和饲养,可行性受到影响,据新课程实验区实际教学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起始探究实验的开设率较低。“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实验是7年级上册“种子的萌发”一节的教学内容把教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改为“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并作为7年级起始的探究实验,保证了起始探究实验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2.1 科学探究过程程序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方案→预期结果→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验证→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生物新课程突出科学素养的培养,将科学探究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这是因为探究性学习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构建,有利于科学技能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由此新课程赋予教师开发课程的机会和权利.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生物学教学变成学生“探究的乐土”,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做,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去研究,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科学、“做”科学、“悟”科学。  相似文献   

7.
李薇 《生物学通报》2003,38(6):47-47
1 材料 教材中给出的两种食物 :花生和核桃仁。要想比较哪一种食物含有的能量多 ,在中学实验室的条件下是不容易的 :花生的能量值是 12 .4 7k J/ g,核桃的能量值是 13.68k J/ g,稍不小心很可能实验结果相反 ,使学生产生误解 ,有悖科学真理。因此应选择能量差值较大的食物相比。晒干的马铃薯片易于燃烧 ,而且在北方也十分常见 ,这样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结论真实可信。2 装置1)教材中的装置 ,燃烧物容易掉落桌面 ,再则燃烧空间小氧气量不足 ,多次点燃能量损耗大 ,可将另一易拉罐从中部剪开 ,取下部作底 ,以透明胶带固定在一起 ,既美观…  相似文献   

8.
丝状真菌同一菌株中存在动力学、理化特性各异的多个漆酶同工酶。金属离子,碳、氮等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以及异生物质、热休克处理和共培养的菌株等多种生物和非生物的因素对真菌漆酶同工酶表现出选择性诱导效应。影响真菌漆酶表达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能指导漆酶的选择性合成,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主要阐述影响真菌漆酶表达及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1 探究策略 在教学班内设4个研究组(即原有的4个大组),组内又分4个研究小组,每小组3~4人,自行推选组长;在课前1个星期,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然后在研究小组内对每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长参加所属研究组的组内交流,并由研究组组长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参加课堂上的汇报交流,得出实验结论,总结探究过程,分析成败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课堂教学过程分为3个步骤:A.实验前讨论研究的问题并作实验设计;B.实验过程中获取数据;C.实验后学生讨论得出实验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了如何将探究实验与学生获得的概念联系起来.突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型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立体选择性酰胺酶是一种重要的手性合成工具酶,在制备手性羧酸及其衍生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重视。在酰胺酶的应用中,其立体选择性影响巨大。从底物、反应温度、pH、添加共溶剂和微生物来源5个方面综述了其对酰胺酶立体选择性的影响,对提高酰胺酶的立体选择性,扩大其在制备光学活性化合物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相似文献   

13.
从教学实践层面,采用开放式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模式,探讨了实验探究和网络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范文浩 《生物学杂志》2000,17(1):40-40,44
“光合作用”这一课时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加上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是可以深入浅出地讲清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有关知识,而且课容量大、学生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初步知识。但是从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5.
“有丝分裂”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有丝分裂”发生于微观世界,染色体变化复杂,相关概念多,过去由于受侧重传授知识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局限,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理解容易停留在静态的分割层面,难于在脑海中形成分裂过程本身具有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6.
以市级课改公开课“酶的特性”一节为例,对比分析了教材中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的选择与呈现。精心设计后的实验及呈现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习得酶特性的相关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形成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被高度激发,师生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新型课堂。  相似文献   

17.
李系系 《生物学通报》2000,35(10):15-17
1 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1 )教学重点 :肺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运动的原理。 2 )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3 )考虑到该章节容量大、难度大 ,将“肺活量”部分合并到后面的实验八。该章节内容是呼吸全过程的第一环节 ,为后面内容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呼吸运动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2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为初二级学生 ,已学过运动系统、循环系统 ,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因本课内容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尚未学到 ,所以有一定难度。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不强。3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 :了解呼吸道组成和功能 ;了解呼吸频率、人工呼吸 …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的大部分课题只是给出了基础知识和实验设计以及操作提示的简略框架.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学生完全可以遵循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对实验方法或予以改进,或独辟蹊径,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这也是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实施  相似文献   

19.
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本文对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粒重的增长进程(即灌浆进程)呈“S”型变化趋势,目前通常用Logistic生长方程、Richards生长方程和三次多项式方程对该“S”型曲线进行模拟。这些方程中的参数,如灌浆持续期、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粒重等均表征着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其中灌浆速率主要由遗传控制,灌浆持续期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从现有文献看,灌浆速率是决定籽粒重量的关键性参数,而灌浆持续期与籽粒重量间的相互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小麦开花时有相当数量的贮藏性物质以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形式贮藏在叶片、茎鞘和茎秆中,在籽粒灌浆期间分解并向籽粒转移,对籽粒重量的贡献率达1/3以上,描述物质转移的指标包括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等,小麦遗传特性、养分供应水平和气候条件均影响小麦灌浆期间的物质转移,如杂种小麦的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明显高于亲本,适量增施氮肥能够促进开花后营养器官贮存光合产物向籽粒中的运转,提高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灌浆期间受到干旱胁迫时,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明显增加;环境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别是氮素)状况对小麦灌浆过程及相关参数有显著影响。过去虽然对小麦灌浆过程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但是,在籽粒灌浆过程中收获指数的动态变化、植物营养调控对根冠关系、灌浆过程和物质转移的影响、田间个体和群体调控及不同高产栽培模式下灌浆过程及物质转移的差异、灌浆过程和物质转移与品质形成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资料比较缺乏;在灌浆过程中繁殖体大小等级结构的变化、蘖群中优势蘖穗籽粒灌浆特征与非优势蘖穗籽粒灌浆特征和物质转移的差异、不同穗位籽粒灌浆特征间的差异、灌浆过程与植物体氮素气态损失间的关系等领域的研究资料更加缺乏。而这些问题的研究,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小麦灌浆过程,丰富小麦籽粒和品质形成理论,指导高产优质小麦育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栽培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豇豆几丁质酶部分酶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测定了纯化的豇豆几丁质酶部分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酶在pH5-8,温度低于60℃的范围内稳定性较好,酶活力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50℃。10mmol/L浓度的Hg2 、Mn2 、Mg2 、Co2 等金属离子对酶活力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Hg2 离子抑制率最高(6883%)。Km(胶状几丁质)值为1662mg/ml;以SDS-PAGE电泳和SephadexG-100柱层析两种方法分别测得分子量为34kD、325kD;IEF电泳测得等电点为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