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L-10)、13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0例哮喘患儿及18例正常儿童血浆IL-10、13的含量.结果:哮喘组血浆IL-1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IL-10、13等细胞因子参与儿童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为判断病情提供较好的实验室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微RNA-146a(miR-146a)、miR-223表达及与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脓毒症患儿44例作为脓毒症组,同时选取32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SIRS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检测和比较各组患儿血浆miR-146a、miR-223、IL-6、IL-10和TNF-α的表达,同时采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评价脓毒症患儿的病情。结果:脓毒症组miR-146a、miR-223、IL-6和IL-10表达分别为(5.90±1.22)×10~(-5)、(13.17±2.13)×10~(-4),20.21(12.06,64.13)ng/L和17.60(8.94,70.11)pg/m L,明显高于SIRS组和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和SIRS组血浆TNF-水平分别为(22.50(22.50,29.80)pg/m L和(23.40(19.41,30.01)p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miR-146a、miR-223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s=0.411和0.321,P0.05),而血浆IL-6、IL-10及TNF-α水平与SOFA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miR-146a与血浆IL-6、IL-1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297和0.301,P0.05),miR-223与血浆TNF-α水平呈正相关(rs=0.284,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浆miR-146a和miR-223表达、IL-6、IL-10和TNF-α水平均异常上调,且血浆miR-146a和miR-223表达与IL-6、IL-10、TNF-水平及病情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为79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分为无肾损害组和有肾损害两组;对照组为28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ELISA测定各组儿童血浆IL-9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HSP患儿血浆IL-9水平为(28.32±6.9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3.92±5.9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5);HSP患儿血浆IL-4水平为(93.86±25.35)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7.75±15.9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5);紫癜有肾损害组及紫癜无肾损害组血清IL-4及IL-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癜有肾损害组血清IL-9水平较紫癜无肾损害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癜有肾损害组血清IL-4水平较紫癜无肾损害组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P患儿血浆IL-9水平变化与IL-4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98,p0.05)。结论:IL-9水平的显著增高在HSP特别是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比较维吾尔族与汉族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g 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100例汉族及100例维族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清中IL-6、TNF-α及Ig E水平,并以2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维族与汉族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中IL-6、TNF-α及Ig E水平均高于哮喘缓解期及对照组,缓解期3项指标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对照组及哮喘缓解期、急性发作期IL-6水平均高于汉族,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TNF-α低于汉族,急性发作期Ig E水平高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族及汉族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血清中IL-6、TNF-α及Ig E水平存在差异,掌握其变化规律对指导两民族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3(IL-13)对AGR2mRNA和蛋白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探讨AGR2在哮喘气道黏液过度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1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对照组和IL-13组,IL-13组于26d-28d激发前经鼻滴入100μg重组小鼠IL-13。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Real time-PCR方法检测肺组织AGR2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AGR2蛋白和Muc5ac蛋白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哮喘组BALF中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19.1±6.34)%较正常组(0.28±0.29)%明显增多(P<0.01);IL-13组BALF中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30.05±9.32)%较哮喘组明显升高(P<0.01)。IL-13组小鼠肺组织中AGR2mRNA(1.702±0.046)和蛋白(0.617±0.028)的表达较哮喘组(1.52±0.071,P<0.01;0.505±0.078,P<0.05)升高,IL-13组AGR2mRNA与Muc5ac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862,P<0.05);AGR2蛋白与Muc5ac蛋白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847,P<0.05)。结论 AGR2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黏液过度分泌发病机制,IL-13可通过上调其表达,进一步促进黏蛋白Muc5ac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3(IL-13)与干扰素-γ(IFN-γ)在儿童特应性皮炎(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AD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欧洲特应性皮炎评分标准(SCORAD)将其分为轻度组(n=33)、中度组(n=53)、重度组(n=34),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IL-13和IFN-γ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比较各组IL-13、IFN-γ与Ig E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IL-13、IFN-γ、Ig E两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儿童治疗前IL-13、Ig E水平高于对照组体检时,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体检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13与Ig E呈正相关关系(r=0.762,P0.05),IFN-γ与Ig E呈负相关关系(r=-0.673,P0.05),IL-13与IFN-γ呈负相关关系(r=-0.672,P0.05)。轻、中、重度组患儿治疗前的IL-13、IFN-γ、Ig E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治疗前IL-13、Ig E水平高于轻度组,IFN-γ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治疗前IL-13、Ig E水平高于中度组,IFN-γ低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IL-13水平和Ig 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患儿外周血IL-13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二者可能通过影响Ig E水平,引起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失衡,从而参与A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变应性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入选者血清中的IL-27、IL-17以及IL-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中IL-27、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的IL-27和IL-17呈负相关关系(r=-0.372,P=0.035),IL-27和IL-10呈正相关关系(r=0.524,P=0.026),而IL-17和IL-10无相关关系(r=0.519,P=0.318)。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IL-27和IL-10呈低表达,而IL-17呈高表达,IL-27可能对IL-17和IL-10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研究白介素25(IL-25)、白介素33(IL-33)和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哮喘儿童发病中起到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哮喘儿童患者90例,分为急性发作期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临床缓解期30例。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三组哮喘儿童患者的血清里面IL-25、IL-33、Eotaxin的表达情况,同时对三者在患儿血清水平中的关联性加以分析。在急性发作期组的30例哮喘儿童患者血清中IL-25、IL-33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0例和临床缓解组的3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急性发作期哮喘儿童患者血清中Eotaxin的水平与临床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患儿的血清中IL-25、IL-33的水平与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水平属于正相关的关系。白介素25(IL-25)、白介素33(IL-33)和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在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密切关联,可以考虑作为潜在的靶点应用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过敏性哮喘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β、IL-6、IL-10、IL-12、IL-23和IFN-γ的影响。方法从15例过敏性哮喘儿童和15例非哮喘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未成熟DC,加入双歧杆菌后继续培养DC2d,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β、IL-6、IL-10、IL-12、IL-23和IFN-γ的水平。结果双歧杆菌能明显刺激哮喘儿童DC分泌IL-12、IFN-γ,IL-1β及IL-6和非哮喘儿童DC分泌IL-12、IL-10、IL-1β及IL-23水平增高。结论双歧杆菌能够刺激过敏性哮喘儿童DC分泌IL-12和IFN-γ,可能改变Th2优势分化,纠正Th1/Th2失衡。同时双歧杆菌还能刺激哮喘儿童DC分泌IL-1p及IL-6增高,达到促进,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病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功能变化。方法:以1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选择1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病儿为研究对象,分离PBMC并经rhGM-CSF诱生成熟DC。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B7-1)、CD86(B7-2)和CD83的表达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L-12的变化。结果:①哮喘组DC表面CD86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27,P<0.05),CD80、CD83的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1.17,1.34;P>0.05)。②哮喘组DC分泌IL-10、IL-12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3.31,3.39;P<0.01)。③哮喘组DC分泌IL-10与IL-12成正相关(r=0.740,P<0.01),而健康对照组IL-10与IL-12无相关性(r=0.232,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病儿DC存在功能缺陷,主要表现在CD86表达升高、IL-10、IL-12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派瑞松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脂溢性皮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派瑞松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复方黄柏液联合派瑞松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比较治疗后脂溢性皮炎复发率、复发间隔天数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及复发率明显较低(P0.05);血清IL-2、IL-8水平及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痊愈至复发的间隔时间较长(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联合派瑞松能够明显提高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临床复发率,可能与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3C-尿素呼吸实验的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成HP阳性组71例和Hp阴性组79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炎症因子IL-8、IL-10、CRP及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并对比观察组不同HP感染情况的炎症因子及血脂指标水平,分析Hp感染与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IL-8、IL-10、CRP、LDL-C及TG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阳性组患者治疗前的IL-8、IL-10、CRP、LDL-C及TG水平均分别高于HP阴性组,但Hp阳性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水平均分别低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0、CRP水平均分别低于治疗前,且Hp阳性组患者的IL-8、LDL-C及TG水平也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与患者IL-8、IL-10、CRP、LDL-C及TG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但Hp感染与HDL-C和TC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Hp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的炎症指标及血脂指标关系紧密,临床上可考虑将此类指标作为存在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的监测指标,从而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26例HFMD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26例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血清CRP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HFMD患儿及24例正常对照儿童的血清IL-6、IL-10水平.结果 普通病例组的PCT浓度为0.054(0.035~0.080) ng/mL,重症病例组的PCT浓度为0.067(0.043~0.119) ng/mL,正常对照组为0.037 (0.026~0.044) ng/mL,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6.678,P=0.000);普通病例组的CRP浓度为1.950(1.100~3.575) ng/mL,重症病例组的CRP浓度为2.450(1.100 ~ 12.075) ng/mL,正常对照组为1.600(1.075 ~ 2.550) ng/mL,重症病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Z=-2.081,P=0.037);PCT、CRP、IL-6和IL-10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65,P=0.062;Z=-1.707,P=0.088;Z=-1.396,P=0.163;Z=-0.951,P=0.342);126例HFMD患儿中,PCT阳性率为60.32%,CRP阳性率为15.08%,PCT和CRP在HFMD患儿中阳性率均升高(P≤0.05),PCT阳性率明显高于CRP(P <0.001).结论 血清PCT可作为HFMD患儿炎症性参考指标,反映HFMD免疫性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共计82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采取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SCORAD评分情况、复发情况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3(IL-13)、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7(IL-17)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皮损严重程度、皮肤病变范围、瘙痒和睡眠程度的评分以及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IL-13以及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特应性皮炎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4、IL-13、IL-17水平及提高IFN-γ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IL-8、IL-10及INF-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正常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以及健康人(32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中IL-8、IL-10和INF-γ的水平。结果:①高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组与正常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组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以及对照组的水平(P<0.05)。②在缓解期,高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组血清中IL-8水平仍高于正常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组和对照组的水平(P<0.05)。③在急性发作期,高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组和正常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组血清中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其在缓解期及对照组的水平(P<0.05)。④三组间血清INF-γ水平在急性期与缓解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IL-8是高体重指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炎症因子,并且始终参与其中。IL-10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抑炎因子,其缺乏可能是导致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627C/A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与过敏性哮喘血清IgE、IL-10浓度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互关系。方法:从哮喘病人DNA文库中选择青岛地区过敏性哮喘病人518例和健康志愿者501例,采用PCR-RFLP方法对IL-10基因启动子-627位点多态性进行观察,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同时测定血清中总IgE、IL-10浓度和肺功能检查(FEV1、FVC、FEVl/FVC)。结果:轻度和中-重度哮喘组AA、CA和CC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8.1%、46.0%、15.9%和45.6%、46.2%和8.2%(P=0.0168,X~2=8.232,df=2)A等位基因与哮喘病轻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AA基因型哮喘病人血清的IgE浓度显著升高(P<0.01),但其血清IL-10浓度比CC基因型携带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IL-10基因启动子-627位点多态性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等位基因A是哮喘患病的风险基因,而等位基因C则是哮喘病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总免疫球蛋白E(TIg E)及白细胞介素-13(IL-13)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AR患者93例为AR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3例,中度组39例,重度组31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93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Ig E及IL-13水平,比较AR组与对照组、不同活动度AR患者之间血清25(OH)D、TIg E及IL-13水平,分析血清25(OH)D与TIg E及IL-13的相关性。结果:AR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IL-13及TIg 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IL-13及TIg E水平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血清25(OH)D与IL-13、TIg E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血清25(OH)D与IL-13、TIg E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R患者血清25(OH)D水平异常降低,与TIg E及IL-13呈负相关关系,可能参与了AR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粘膜中IL-6及IL-2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根据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分为轻度组(11例)、中度组(19例)、重度组(14例)、缓解期组(16例),另选健康志愿者20名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粘膜细胞因子IL-6及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的IL-6和IL-23表达水平逐渐增高,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患者IL-2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L-6和IL-23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能够反应溃疡性结肠炎的炎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多索茶碱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实验组采用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喘息缓解时间、哮鸣音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IL-18、IL-33、TNF-α,内皮素(ET)、一氧化碳(NO),NK细胞、CD3~+、CD4~+、CD8~+、CD4~+/CD8~+,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喘息缓解时间、哮鸣音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8、IL-33、TNF-α、ET、CD8+均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NO、NK细胞、CD3~+、CD4~+、CD4~+/CD8~+、PEF、FVC均上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肯定,降低血清IL-18、IL-33、TNF-α水平,同时能够利于血管内皮功能、肺功能、免疫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30例2009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者经奥司他韦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30例患者分为奥司他韦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2、IL-8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