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索油红O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技术方法。方法取受精后4d的斑马鱼幼鱼,4%多聚甲醛固定12h后,用油红0工作液对整鱼进行染色,比较不同的染色时间及不同的染料浓度对油红O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斑马鱼脑组织、卵黄囊、鱼鳔及血管内的脂质被油红O染色。油红0液浓度0.3%、染色时间3h时斑马鱼整鱼油红O染色效果较好。结论油红O可对斑马鱼体内的脂质进行染色,可用于斑马鱼脂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诱导小鼠系膜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可能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的小鼠系膜细胞(MMC)分为正常对照组、刺激组、刺激+空质粒组(sh-HMGB1)和刺激+质粒组(sh-SREBP-1);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RT-PCR检测HMGB1、SREBP-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Wes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检测显示IFN-γ刺激组MMC细胞中出现明显脂滴;IFN-γ刺激能够上调HMGB、SREBP-1和FASmRNA及蛋白表达;沉默HMGB1能够降低IFN-γ诱导的SREBP-1和FAS上调,并减少细胞内脂质沉积;沉默SREBP-1能够减少HMGB诱导的MMC细胞内脂质沉积。结论:IFN-γ可能通过上调HMGB/SREBP-1/FAS的表达促进小鼠系膜细胞内脂滴沉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对HepG2细胞增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包裹si RNA的方法沉默HDGF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DGF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检测细胞总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并用油红O染色,CCK-8检测及琼脂糖凝胶克隆形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质代谢相关酶的mRNA表达。结果:将靶向HDGF小干扰(si RNA-HDGF)转染到HepG2细胞后,可明显抑制HDGF的mRNA表达(P0.001)和蛋白表达。HDGF蛋白抑制后,细胞增殖在48 h(P0.01)、72 h(P0.001)和96 h(P0.001)均明显降低;细胞内总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P0.01)。此外,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内脂滴有明显的减少。脂质代谢相关酶脂肪酸合成酶(FASN)、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及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01,P0.001,P0.001,P0.01)。结论:抑制HDGF的表达可明显降低HepG2细胞内脂质代谢水平并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肝细胞脂质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用0.1 mmol/L软脂酸(palmitic acid, PA)负荷,分为对照(0μg/mL LPS)组、LPS (10μg/mL)组、LPS+DMSO组、LPS+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A, 10μmol/L)组。油红O染色观察HepG2细胞内脂质积聚情况;自噬双标腺病毒mRFP-GFP-LC3转染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流;通过氟硼二吡咯BODIPY 493/503荧光染料和溶酶体标记物溶酶体关联膜蛋白1 (lysosomal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 LAMP1)进行脂滴和溶酶体的共定位,反映细胞内脂质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p-mTOR、核糖体S6激酶1 (ribosome protein subunit 6 kinase 1,S6K1)、p-S6K1、LC3II/I、P62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油红O染色红染脂滴增加,自噬体增加,自噬溶酶体明显降低,LAMP1/BODIPY共定位率降低(P 0.05),p-mTOR/mTOR、p-S6K1/S6K1和LC3II/LC3I比值升高,P62蛋白表达增加(P 0.05)。加入RAPA干预后,与LPS+DMSO组相比,自噬体减少,自噬溶酶体明显增加,LAMP1/BODIPY共定位率升高(P 0.05),肝细胞油红O染色红染脂滴减少(P 0.001)。综上,LPS通过激活mTOR通路抑制HepG2细胞脂质自噬,从而加重细胞内脂质积聚。  相似文献   

5.
研究Leptin过表达对猪前脂肪细胞脂滴形成的影响,旨为进一步研究Leptin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选取Leptin过表达与野生型猪皮下脂肪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前脂肪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并诱导分化形成脂滴,通过油红O和Bodipy染色后观察脂滴面积并分析脂质的含量,利用Q-PCR检测脂滴形成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诱导4 d后可分化形成脂滴,油红O和Bodipy染色的结果显示,Leptin过表达猪前脂肪细胞脂滴数量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P0.05);且脂质合成相关基因PPARγ、SCAP、SREPB1和PLIN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P0.01)。结果表明,过表达Leptin可促使猪前脂肪细胞中PPARγ、SREPB1、SCAP、PLIN2基因的表达下调,进而抑制脂滴形成。  相似文献   

6.
紫外A(UVA,320 nm-400 nm)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是通过活性氧(ROS)介导的。在UVA照射之后,单线态氧(1O2)和超氧阴离子(O2-.)是细胞内最初产生的ROS,它们进一步生成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等其它自由基。为了探讨UVA照射后最早生成的1O2和O2-.与细胞氧化损伤后果的关系,我们采用一种特异性检测1O2和O2-.的高灵敏度化学发光探针MCLA(2-methyl-6-(4-methoxyphenyl)-3,7-dihydroimid-azo[1,2-α]pyrazin-3-one hydrochloride)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UVA照射后的化学发光变化。发现不同剂量UVA照射后,细胞MCLA化学发光变化和MDA浓度变化一致。结果表明UVA照射后1O2和O2-.的水平与由此引发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MCLA化学发光方法可望作为一种检测UVA诱发脂质过氧化水平的简单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旨在研究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trogen-related receptor α, ERRα或ESRRA)拮抗剂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 AP)对小肠脂质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探究AP对ERRα及其共激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coactivator 1α, PGC1α)转录活性的影响。运用启动子报告基因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AP对ERRα下游靶基因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 Mttp)表达的抑制作用。通过脂滴荧光染色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定量实验分别检测AP处理后胞内的脂滴含量和胞内外TG含量。餐后甘油三酯应答实验、小肠油红O染色和TG定量分析研究AP对小鼠小肠脂质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 AP下调ERRα/PGC1α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法,研究外源过氧化氢(H2O2)对10% PEG6000(聚乙二醇)水分胁迫引起小麦幼苗脂质过氧化伤害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0.05μmol·L-1H2O2能够缓解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使幼苗株高、根长和单株干重显著增加,并提高受旱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的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说明外源H2O2可抑制水分胁迫引起小麦幼苗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小麦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合成的蛋白调节细胞脂质代谢的研究不断被报道,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与脂质代谢的相互调控研究较少,且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细胞转录组学的分析,揭示HBsAg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选用稳定表达HBsAg的细胞系HepG2-S-G2与其对照细胞系HepG2-neo-F4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分别检测重要差异基因OXCT1和CYP4F3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为验证HBsAg促进脂质合成上调的表型,对两种细胞系进行油红O染色并检测细胞脂肪酸、总胆固醇水平。进一步对稳定转染HBV的细胞系HepG2.2.15进行降脂处理,以观察细胞上清液中HBsAg与脂质合成之间是否存在相互调控。结果显示,参与脂质代谢的差异基因发生显著变化,提示HBsAg引起了宿主细胞脂质合成途径的上调和消耗途径下调。定量PCR结果显示,相对于HepG2-neo-F4细胞,HepG2-S-G2细胞的3-酮酸辅酶A转移酶1(3-oxoacid CoA-transferase 1,OXCT1)mRNA水平升高约9倍,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CYP4F3基因在HepG2-S-G2细胞中转录相对下调。 WB结果显示,OXCT1和CYP4F3蛋白表达均出现相应的显著上调或下调,并且趋势与转录组分析一致。油红O染色以及细胞脂肪酸、总胆固醇水平检测结果证实HepG2-S-G2细胞中脂滴更明显,且游离脂肪酸和总胆固醇均显著升高。降脂处理结果显示细胞上清液中HBsAg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HBsAg可上调脂质代谢、促进脂质合成,提示降脂可能成为抑制HBsAg的潜在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汪大婷  曾庆平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0):2012-2021
【目的】已知H2O2介导的线粒体低毒兴奋效应(Mitohormesis)能模拟热量限制延长酵母寿命,但未知两者是否存在共同作用机理。【方法】利用依时菌落计数法测定酿酒酵母时序寿命(CLS),采用微阵列芯片分析ATP结合盒(ABC)转运体基因表达谱及脂质代谢模式的转变,通过酶学测定法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经热量限制、H2O2、青蒿琥酯处理后,酵母CLS有不同程度延长,细胞解毒相关ABC转运体基因表达均下调或不变,促进长链脂肪酸运输的过氧化物酶体膜ABC转运体基因以及加速固醇摄取的质膜ABC转运体基因表达则显著上调。相应地,脂质分解(如脂肪酸β-氧化)基因表达上调,脂质合成(如脂肪酸延伸及去饱和)基因表达则下调。不同处理组中催化线粒体H2O2生成的Mn-SOD活性提高,导致催化H2O2降解及转变的抗氧化酶基因表达上调。【结论】低毒兴奋效应及热量限制在酵母中发挥延寿作用,既有赖于抗氧化酶催化的活性氧(ROS)清除反应,也取决于ABC转运体介导的脂质转运及后续的脂质分解及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是一类胞浆内含有Vitamin A脂滴的特殊类型的细胞。油红O能够使脂肪组织及细胞内的脂滴着色。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油红O染色的方法对分离培养的PSCs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ist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提取PSCs。异丙醇配制油红O染液,培养的PSCs应用油红O染液染色。结果油红O染色后可清晰显示PSCs内的脂滴。结论油红O染色可以特异性地显示脂滴,是鉴别PS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脂联素(adiponectin, APN)对砷诱导肝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干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亚砷酸钠(SA)染毒组、rAPN干预+SA染毒组、蛋白激酶B(AKT)抑制剂(GSK690693)干预+SA染毒组,分别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进行处理,通过细胞涂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沉积特征,应用生物化学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线粒体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活性、游离脂肪酸(FFAs)和APN含量,免疫印迹检测磷酸化AKT(p-AKT)、线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K1(GSTK1)和炎症因子半胱天冬酶1(Caspase-1)水平。结果 相比对照组,SA染毒组显示细胞内脂质沉积,ΔΨm、CPT-1活性、GSTK1和APN水平下降,而FFAs、p-AKT和Caspase-1水平上调。相比SA染毒组,重组人APN干预后显示细胞脂质沉积程度减轻,ΔΨm、CPT-1活性、GSTK1和APN水平升高,而FFAs、p-AKT和Caspase-1水平下调。类似地,GSK690693干预后亦显示细胞脂质沉积程度减轻,Δ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高脂诱导建立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在AS模型血浆和斑块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0只五指山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tr)组4只饲喂普通饲料、AS模型(AS model)组6只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造模24周。造模24周时,空腹取前腔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Lp-PLA_2活性和成分的变化,并取主动脉进行油红O染色以及取腹主动脉血管行HE染色和IL-6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脂质沉积和斑块病理以及IL-6蛋白表达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腹主动脉组织中Lp-PLA_2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AS模型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TC、LDL-C、HDL-C、CRP、Lp-PLA_2活性和成分均显著升高(P0.05,P0.01),同时主动脉脂质沉积明显(P0.01)和AS斑块形成,腹主动脉组织中Lp-PLA_2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IL-6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期高脂饮食24周能诱发五指山小型猪AS,且Lp-PLA_2在参与血管炎症和AS斑块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斑马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作用,研究其对NAFLD治疗的分子学机制。随机挑选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果酸组(5、10、20μg/mL)。正常组给予3.5%葡萄糖,模型组给予3.5%果糖96 h,诱导斑马鱼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向3.5%果糖的培养液中分别给予相应低、中、高浓度的熊果酸液作为给药组,每天进行1次换液,连续96 h。收集幼鱼,检测幼鱼体重、体长以及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以反映幼鱼的肥瘦程度,进行整体油红O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脂质变性情况和病理组织学损伤程度,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试剂盒检测斑马鱼体脂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肝组织mTOR/SREBP-1c/ACC1/Fasn 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肝脏脂质沉积程度严重,斑马鱼体内TG、TC及mTOR、SREBP-1c、ACC1、Fasn mRNA的表达量均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熊果酸组斑马鱼肝脏脂质沉积减少,斑马鱼体内TG、TC及的mTOR、SREBP-1c、ACC1和Fasn 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P0.01),说明熊果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质代谢有关,进而抑制肝脏脂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Apo E-/-小鼠建立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衣霉素,观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40只6-8周的Apo 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手术组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套管术(Perivascular carotid collar placement,PCCP),同时给予高脂喂养。9周末分别取对照组和手术组小鼠颈动脉,HE染色观察小鼠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成功造模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PCCP组、小剂量衣霉素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正常对照组和单纯PCCP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小剂量衣霉素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分别给予小剂量衣霉素、大剂量衣霉素腹腔注射。2周后,处死小鼠,通过HE染色观察颈动脉斑块形态,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内脂质聚集,抗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斑块内巨噬细胞聚集,Western-blot检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和自噬标志蛋白Atg7、P62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颈动脉腔内的斑块脂质池减少,斑块结构较为完整且相对稳定;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小剂量衣霉素组斑块内脂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 vs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斑块内巨噬细胞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小剂量衣霉素干预诱导的一定程度的内质网应激可以适度上调自噬(P0.05 vs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结论:PCCP手术加高脂饮食可以短期成功建立小鼠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较高,而小剂量衣霉素干预可以使得颈动脉管腔内斑块相对较小,内部脂质池明显较小,纤维帽变厚且结构更完整,斑块结构较稳定;斑块内脂质含量降低;巨噬细胞含量明显降低,且小剂量衣霉素组自噬水平适度上调。因此,小剂量衣霉素干预引起的适度的内质网应激一定程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马尾松树皮提取物(Pinus massoniana bark extract, PMBE)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给8只ApoE KO雄性小鼠每天口服PMBE(30 mg/kg)2周,然后喂养高胆固醇及高脂饮食8周后,与普通饮食(NC)组及高脂饮食(HCD)组进行对比,取各组小鼠肝脏组织进行油红染色及Real-time PCR试验,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经PMBE治疗后的小鼠肝细胞中脂质沉积减少,肝脏脂质含量减低;随后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发现PMBE通过减少脂质合成和增加脂解作用显著抑制了肝脏脂肪的蓄积。结论 PMBE可以预防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肠道菌群代谢物TMAO对脾虚高脂血症大鼠肝脂质代谢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干预肝脂质代谢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空白对照组+DMB(C+D组),DMB为TMAO抑制剂;脾虚高脂血症组(PG组);脾虚高脂血症+DMB组(PG+D组);脾虚高脂血症+香砂六君子汤组(PG+XS组)。除C组、C+D组外各组构建以劳倦过度和高脂饲料相结合建立脾虚高脂血症模型(造模12周),模型建立后C+D组、PG+D组每天饮用水中给予1%DMB,PG+XS组每天灌胃香砂六君子汤(每天11.34 g生药/kg),其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进行取材检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鼠血脂含量;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肝变化及脂质沉积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肝FFA变化;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TG、TC含量;LC-MS法检测大鼠血浆TMAO含量;qRT-PCR法检测大鼠肝PERK、FOXO1、SREBP-2、ABCA1、miR-33 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SREBP-2、ABCA1蛋白表达。结果 (1)PG组大鼠血清中TC、TG和...  相似文献   

18.
Adipophilin是细胞内脂质聚集和与脂质聚集有关疾病的标志物 ,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为了探讨adipophilin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作用 ,通过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新西兰白兔 12周 ,复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 ,同时测定血脂的变化和动脉壁胆固醇 ,使用HE染色、苏丹Ⅳ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和动物肝脏中adipophilin的表达 .结果发现 ,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壁胆固醇明显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增加到 (40 0 6± 7 2 9)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adipophilin表达呈阳性 ;而adipophilin在肝脏中的表达无论是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组或对照组均为阴性 .使用80mg/L OxLDL与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共孵育 ,复制脂质负荷细胞 ,然后把构建的 1mmol/Ladipophilin反义寡核苷酸与该细胞共孵育 .结果发现 ,使用油红O染色观察的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 ,生化测定细胞内胆固醇酯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差别有显著性 .说明adipophilin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控制adipophilin的表达能够减少巨噬细胞细胞内胆固醇酯的聚集  相似文献   

19.
Adipophilin是细胞内脂质聚集和与脂质聚集有关疾病的标志物,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为了探讨adipophilin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作用,通过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新西兰白兔12周,复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同时测定血脂的变化和动脉壁胆固醇,使用HE染色、苏丹Ⅳ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和动物肝脏中adipophilin的表达.结果发现,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壁胆固醇明显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增加到(40.06±7.29)%,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adipophilin表达呈阳性;而adipophilin在肝脏中的表达无论是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组或对照组均为阴性.使用80 mg/L OxLDL与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共孵育,复制脂质负荷细胞,然后把构建的1 mmol/L adipophilin反义寡核苷酸与该细胞共孵育.结果发现,使用油红O染色观察的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生化测定细胞内胆固醇酯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说明adipophilin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密切的关系,控制adipophilin的表达能够减少巨噬细胞细胞内胆固醇酯的聚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12周龄成年雄性C57BL/J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NAFLD组。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NAFLD组予以高脂饮食喂养8周。分别测定两组小鼠肝功能、血脂及肝脂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及油红O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和脂肪变性情况,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肝脏脂代谢重要基因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FLD组小鼠的血清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脏TG、肝脏T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E和油红O染色显示NAFLD组小鼠发生了显著的肝脏脂质沉积。此外,NAFLD组小鼠肝脏中脂肪酸转位酶(CD3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表达水平在两组小鼠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中CD36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NAFL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