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血流变、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指标检测对早期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确诊肝癌患者115例作为A组,109例其他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法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12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深静脉造影进行确诊。采用随机对照表分为实验1组与实验2组与实验3组,每组40例患者。另选取门诊健康体检患者41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空腹状态下于入院第一天清晨抽取静脉血5 m L,对实验1组进行CRP检测,对实验2组行D-二聚体检测检测,实验3组行CRP检测联合D-二聚体检测。比较4组患者的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水平,以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1实验组患者CRP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与实验3组CRP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2组与实验3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实验3组比较,实验1组、实验2组阳性检出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对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联合检测能够对本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在DVT 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 法:选取2013 年9 月至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DVT 患者113 例,按病变部位分为中央型、周围型以及混合型,按发病时间分为 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s-CRP水平。结果:DVT 患者血浆hs-CRP 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0.05);不同临床分型DVT 患者血浆hs-CRP 水平不同,混合型最高,周围型最低,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病时期DVT 患者血浆hs-CRP 水平不同,急性期最高,恢复期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受溶栓治疗的DVT 患者术后3 天血浆hs-CRP 水平持续升高,术后第5 天开始快速下降。结论:hs-CRP 可作为DVT 诊 断的参考指标,DVT发生及发展与炎症反应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TNT和hs-CRP的动态变化及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9例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组cTNT、hs-CRP及LVEF变化,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随访。结果: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cTNT、hs-CRP及LVEF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分级的患者治疗前、后cTNT、hs-CRP水平有有显著性差异(p〈0.01),cTNT、hs-CRP水平越低预后越好。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TnT及hs-CRP对于判断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浩  程景  林戚  金威  周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3):4502-4504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L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体内的变化,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入选住院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68例,对照组62例。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比浊法检测,并血清瘦素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分析瘦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瘦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血浆瘦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三组间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简单相关分析显示瘦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外周血白细胞相关,r值分别为5.241和4.025,均P0.05。结论:瘦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外周血白细胞关系密切,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关系。方法: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4例作为实验组,包括妊娠期高血压53例、子痫前期轻度24例,子痫前期重度27例;并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孕晚期孕妇60例做为对照组。测定血浆Hcy及hs-CRP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浆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实验组病情加重.血浆Hcy、hs-CRP水平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Hcy和Hs-CRP水平随着病情发展不断升高,密切监测其变化,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诊疗及动态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接受机械通气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7例老年重症肺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照入院第28h的预后分为死亡组(n=34例)和存活组(n=63例),同时按照肺炎严重指数(PSI)和CURB-65评分将患者分为Ⅳ级组(90~130分)(n=29例)和V级组(130分)(n=68例);CURB-65评分2分组(n=31例)和CURB-65评分3~5分组(n=66例);比较各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hs-CRP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CURB-65评分、PSI、血清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PSI中V级组,CURB-65评分3~5分组中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hs-CRP水平亦高于Ⅳ级组和CURB-65评分2分组。血清hs-CRP水平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后第1 d、3 d、7 d的血清hs-CRP水平患者死亡的ROCAUC分别为0.844、0.914、0.772,最佳诊断截点分别为51.76 mg/L、92.56 mg/L及49.38 mg/L。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老年重症肺炎接受机械通气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检测血清hs-CRP变化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资料。方法:研究共纳入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68例CHF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Logisitic回归分析确定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确定RDW和hsCRP对于HFpEF诊断的最佳Cut-off值及其预测价值。结果:HFpEF患者的RDW(12.83±1.09)和hsCRP(8.70±17.81)水平显著低于非HFpEF组患者的RDW(13.58±1.20)和hsCRP(14.24±30.90)水平;较低的RDW(OR=1.831)和hsCRP(OR=1.003)是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RDW和hsCRP进行ROC曲线分析,hsCRP的AUC为0.814[95%CI(0.758~0.871)],最佳鉴别界值为185.6;RDW的AUC为0.694[95%CI(0.624~0.764)],最佳鉴别界值为13.15。结论:HFpEF患者的RDW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非HFpEF型心衰患者,RDW和hsCRP对于HFpEF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HFpEF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例,以同时期的6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分析ACI患者发病后1、3、7、14、28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以血清CRP≥12mg/L作为A组,CRP<12mg/L作为B组,分析两组的病情和预后。结果:ACI患者发病后血清CRP浓度随时间推移先升高后降低,在第3d时达到最大值;各时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的病情严重程度高于B组,预后较B组差。结论:CRP在ACI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且呈动态性变化;血清CRP≥12mg/L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内径(LAD)与老年永久性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住院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78例作为房颤组,选取同期住院窦性心律且无房颤病史的老年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一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尿酸、hs-CRP水平等,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血清UA及hs CRP水平、左心房内径大小明显增高(P0.05),2以房颤是否发生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OR=2.016,P=0.004)、左房内径(OR=4.180,P=0.001)和hs-CRP(OR=2.846,P=0.002)是老年永久性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房颤组患者血清尿酸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28,P0.05),尿酸与左心房内径大小呈轻度正相关(r=0.12,P0.05)。结论:血清尿酸、hs-CRP、左房内径是老年永久性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参与的炎症反应和结构重构可能参与老年永久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多支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据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均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差异,在阳性结果基础上行ROC曲线分析。结果:1.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hs-CRP存在显著差异;2.ROC曲线下面积>0.5。结论:针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变血管支数关系密切,对于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脉狭窄程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LP(a))水平的关系。方法:分析研究260例年龄>60岁的经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以及术前空腹采血测定其hs-CRP及LP(a)的水平。结果:①冠脉病变组(186例)与对照组(76例)比较,冠脉病变组Lp(a)和hs-CRP水平分别为(3.30±4.30)mg/L和(146.30±3.21)mg/L,对照组分别为(1.32±2.32)mg/L和(40.26±2.44)mg/L,二者存在差别(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②各个亚组病与对照组比较各亚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hs-CRP和LP(a)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单支病变组51例,双支病变组72例,三支病变组63例。单支病变组hs-CRP和Lp(a)水平分别为(2.11±1.31)mg/L和(41.58±2.32)mg/L,双支病变组分别为(2.97±2.11)mg/L和(47.12±1.21)mg/L,三支病变组分别为(3.42±2.16)mg/L和(60.13±3.54)mg/L,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hs-CRP和LP(a)呈增高趋势。并行单因素相关分析,hs-CRP和LP(a)与冠脉病变支数有正相关关系(P<0.05)。③男性病变组(107例)和女性病变组(79例),男性组hs-CRP和LP(a)水平分别为(1.87±2.11)mg/L和(43.60±2.18)mg/L,女性病变组hs-CRP和LP(a)水平分别为(3.33±1.70)mg/L和(50.77±2.47)mg/L,二者存在差别,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Lp(a)和hs-CRP水平变密切相关,呈正相关,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与女性冠心病患者相比,血清Lp(a)和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接受CARTO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57例,平均年龄(53.32±9.98)岁,其中男42例,女15例。术前及术后5 d连续测定外周血hsCRP和高敏肌钙蛋白T (hs-cTnT)水平,记录体表心电图,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5 d内,32名患者(56.14%)为窦性心律,为未复发组,25名(43.86%)复发房颤,为复发组。结果:未复发组与复发组患者的hsCRP与hs-cTnT日均升高量显著正相关,P=0.044,r=0.268。而两组间基线临床特征、手术前后血浆hsCRP、hs-cTnT水平、血浆hsCRP及hs-cTnT的总升高量(峰值水平-术前水平)、日均升高量(总升高量/达到峰值所用天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hsCRP升高变化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与早期复发无直接关系,尚不能作为预测房颤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子。  相似文献   

14.
血清C反应蛋白(S-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炎症产物,不同的刺激因子诱导产生的S-CRP浓度存在差异,故可将S-CRP应用于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本文就S-CRP测定在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血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探讨其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2009年8月至2010年11月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5例,同期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自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PCT,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CRP,同时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结果 3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PCT、CRP、WBC计数的对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7.1%、85.7%和40%,特异性分别为70%、100%和100%;对细菌性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和63.2%,特异性为81.3%、37.5%和68.8%,且在细菌性感染中,PCT、CRP、WBC计数升高较非细菌性感染显著。结论测定血清中PCT、CRP含量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手足口病(HFMD)对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的HFMD患儿7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利巴韦林、重组人干扰素ctlb及退热、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其中≤1岁,0.5g/次,2次/d;〉1岁,1.0g/次,2次/d,温开水冲服。对照组患儿除不使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d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治疗3d后,两组患儿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x^2=4.20,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对HFMD患儿的效果较好,能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从而抑制患儿的免疫性炎症反应过程,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利迭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的疗效及其对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舒利迭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BNP和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而对照组的疗效为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aO2和PH明显提高,观察组的提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而两组的PaCO2、BNP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舒利迭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与降低BNP和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68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中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UA、CRP和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CRP水平增高(5.34±1.98 mg/L vs.11.36±2.73 mg/L,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UA (345.63±86.4 μmol/L vs.493.76±101.2 μmol/L,P<0.05)、CRP (5.34±1.98mg/L vs.21.3±2.24 mg/L,P<0.05)和FBG(3.86±1.34 g/L vs.6.85±2.36 g/L,P<0.05)水平显著增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急性心肌梗死组的UA(378.91±89.7 μmol/L vs.493.76±101.2 μmol/L,P<0.05)、CRP(11.36±2.73 mg/L vs.21.3±2.24 mg/L,P<0.05)和FBG(4.27±2.08 g/L vs.6.85±2.36 g/L,P<0.05)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升高,3个指标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的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随机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并统计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TC、TG、LDL.C、HDL.C差异不显著,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TC、TG、LDL—C水平均出现下降,HDL-C水平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治疗前的hs.CRP为(3.86±1.12)mg/L,对照组治疗前的hs—CRP为(3.82±0.84)mgm,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均出现下降,治疗组的hs—CRP为(2.57±0.66)mg/L,对照组的hs—CRP为(3.23±0.66)mg/L,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均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症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两组差异不显著(x2=0.497,P=0.780〉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血脂,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值得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治疗中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的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随机将2012 年7 月~ 2013 年6 月在本院治疗的68 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 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周期均为2 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及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并统计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TC、TG、LDL-C、HDL-C 差异不显著,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TC、TG、LDL-C水平均出现下降, HDL-C 水平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DL-C 水平均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治疗前的hs-CRP 为(3.86± 1.12)mg/L,对照组治疗前的hs-CRP 为(3.82± 0.84)mg/L,两组 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 均出现下降,治疗组的hs-CRP 为(2.57± 0.66)mg/L,对照组的hs-CRP 为(3.23± 0.66)mg/L,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均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症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对照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23.53%,两组差异不显著(x2=0.497,P=0.780>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血脂,降低 高敏C 反应蛋白,值得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治疗中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