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单绒毛膜双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TTT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胎盘间存在血管交通是其发病的必要条件,但它难以解释胎儿所有的病理生理,而内分泌改变为TTT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TTTS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超声。Quintero分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分期标准,但其不能提供预测信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方面,选择性胎儿镜下激光消融术有着较好的胎儿存活率及神经系统预后,优于传统治疗方法,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眶尖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颅脑创伤并发症,其主要特点是同时有眶上裂综合征和视神经损伤的表现。其临床症状多样,一般有眼肌麻痹、上睑下垂、瞳孔散大、视力减退等特点。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颅底CT三维重建等影像学检查。创伤性眶尖综合征目前有激素治疗和手术减压治疗等。基因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基础研究中取得了众多成果,但在临床应用上还有限制。手术减压目前认为是有效的,手术方式包括开颅手术和内镜手术,经鼻内镜手术减压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势。最佳的临床决策和手术治疗尚有待于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开展和循证医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中毒、休克和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及病理产科24h后,同时或序贯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Deitch等研究显示,MODS病死率高达50%~70%。Sánchez-Lozada等报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衰竭(MOF)患者 相似文献
4.
曹强坚李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1):2190-2193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斑、胃肠道多发息肉、家族遗传性为主要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随着息肉体积增大,患者年龄增加,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等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增加,主要致病基因为19号染色体短臂上的LKB1/STK1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是一种肿瘤易感综合征,临床应及早处理胃肠道息肉及密切随访观察,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及早期诊治,减少PJS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斑、胃肠道多发息肉、家族遗传性为主要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随着息肉体积增大,患者年龄增加,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等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增加,主要致病基因为19号染色体短臂上的LKB1/STK1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是一种肿瘤易感综合征,临床应及早处理胃肠道息肉及密切随访观察,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及早期诊治,减少PJS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CLS在ICU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其病情重,病理生理复杂,已成为ICU危重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CLS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全身水肿、低血压、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少尿等.在临床上,脓毒症、严重创伤、烧伤、体外循环以及一些药物是其常见病因.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原发病,液体治疗和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了解其治疗方法对降低临床CLS病人的死亡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患者体内常呈高凝状态,极易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而其中以肾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和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由于肺动脉栓塞早期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情隐匿,所以极易误诊或漏诊,发现时患者病情往往
已十分严重,致死率极高。目前,对于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而对于其发病
原因、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是否需要预防性抗凝治疗等均存在争议,本文主要结合文献对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流行病学、
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高危因素和治疗进行了综述,尤其是对目前争议较大的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患者是否需要早期抗凝治
疗。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是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状态和疾病。近年来代谢综合征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目前,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因素,另外也有众多研究揭示了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致病机制。各个国家也在出台相应的诊断标准,这些标准都将指导临床的诊断及分型。在治疗方面,西药尚缺乏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已经有很多研究证实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复方治疗或单味药治疗均可以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症状。本文就中医及西医对于代谢综合征的各种认识的发展过程及其相应的治疗手段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综述了成分输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输血相关HIV感染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有效的HIV检测能够控制输血传播HIV,阻断其传播途径,同时有助于确保临床输血安全.输血相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技术包括抗原、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抗体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为主要方法,辅以P24抗原和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以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窗口期传播的残余危险度.而输血相关艾滋病的实际发生的程度取决于人群中感染人数的比例和献血者筛检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输血疗法治疗患犬五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初中国大陆出现了宠物饲养热 ,在兽医临床工作中 ,笔者于 1 992~ 1 996年在宠物医院采用输血疗法治疗患犬 5例 ,治愈 4例 ,死亡 1例。现报道如下。1 患犬概况北京种公犬一头 ,2 5岁 ,发烧、呼吸困难、绝食十余日 ,消瘦、可视粘膜苍白 ,转入我院就诊。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降低 ,X光检查为大叶性肺炎 ,综合临床症状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北京母犬一头 ,2 8岁 ,已产 3胎 ,第 4次发情配种未孕。发烧、绝食 8天 ,转入我院。临床检查见精神沉郁、消瘦、绝食、饮水多、全身皮肤发绀、可视粘膜苍白、腹围胀大、阴门有少许脓汁流出。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2.
胎粪吸入综合征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儿科疾病,探索和选择合适、有效的疗法在儿科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高频通气治疗法、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法、盐酸氨溴索治疗法、机械通气结合药物治疗法等主要方法的治疗进展。结果表明,这些疗法具有各自的治疗机制和优缺点,并在临床治疗MAS的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从疗效角度,机械通气结合PS治疗法无疑是最佳的,在高水平医院可作为首先疗法;从成本角度,盐酸氨溴索法在基层医院更具有推广性,而且疗效也有保证。在临床治疗MAS时,应根据医疗条件和患儿家庭的经济条件选择最合适的疗法。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6例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产后胎盘病理检查以及围产儿生长发育情况等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产前超声诊断TTTS 54例,准确率为81.82%。其中TTTSⅢ级28例(51.85%),TTTSⅣ级5例(9.26%),TTTSⅤ级6例(11.11%)。对产前超声确诊的TTTS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发现,54例TTTS均表现为受血儿羊水过多,供血儿羊水过少;供血儿中29例(53.70%)为贴壁儿,26例(48.15%)脐动脉舒张期血流中断,19例(35.19%)膀胱不显示,16例(29.63%)受血儿脐动脉S/D增高且供血儿脐动脉舒张期血流中断,32例(59.26%)选择引产。结论对双胎输血综合征产妇进行诊断时,采用产前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史宏顾玮刘春敏孟瑜蔡彦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1):2095-209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中一胎宫内死亡的原因、对母亲和存活胎儿的影响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分娩的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18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胎的发生率占双胎的1.08%,其中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orionic-diamniotic twin,MCDA)11例(61.11%),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ichorionic-diamniotic twin,DCDA)7例(38.89%)。胎儿死因:胎盘脐带因素3例(16.67%),胎儿畸形1例(5.56%),妊娠并发症3例(16.67%),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3例(16.67%),宫内感染3例(16.67%),不明原因5例(27.78%)。另一胎选择剖宫产者13例,阴道分娩3例。双胎一胎死亡后对母体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胎较双绒毛膜双胎母儿结局存在差别;双胎一胎宫内死亡对母体及存活儿有一定影响。对于孕周小,胎儿尚不成熟的病例,可严密监测存活胎儿宫内情况,行期待治疗延长孕龄至足月再分娩。 相似文献
15.
16.
对204例首次受血(1~2单位)的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随访,以观察输血后HBV的感染和发病。血源来自224例HBsAg阴性(RPHA法检测)的献血员,受血者于受血前及受血后6~7个月各采血1次,连同献血员献血前的血清,用同一批RIA试剂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发现用RPHA筛选的HBsAg阴性献血员,用RIA检测时,仍有2.2%(5/224)HBsAg阳性。70例HBV易感者中,受血后13例发生HBV感染,其中2例输入HBsAg阳性血液者发生急性肝炎(2.86%),1例为黄疸型乙型肝炎,另一例为NANB肝炎;11例发生HBV感染,其中8例为输入HBV-DNA阳性血液。以上结果表明,RPHA筛选献血员仍不能杜绝输血后肝炎,RIA筛选献血员后不能杜绝亚临床感染。部分HBV感染不能排除医院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滑膜肉瘤(SS)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属于一种起源未定的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7-10%,其重要特征是由t(X;18)(p11;q11)特异性易位而出现的SYT-SSX融合基因,其诊断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随着SS异位检测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分子检测成为此种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滑膜肉瘤的首选治疗手段.在不完全切除后通常推荐放疗,广泛切除尤其是较大肿物的广泛切除后也建议放疗.目前,治疗SS强力推荐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术前化疗比术后化疗更为有利.综上所述,综合治疗已经成为改善SS预后的重要治疗方案.因此,本文主要对滑膜肉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胰腺创伤的早期诊断是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结合淀粉酶指标、B超、CT扫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磁共振下胰胆管成像(MRCP)等检查做出诊断,必要时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剖腹探查术是最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依据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畅引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本文对胰腺创伤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胰腺创伤的早期诊断是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结合淀粉酶指标、B超、CT扫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磁共振下胰胆管成像(MRCP)等检查做出诊断,必要时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剖腹探查术是最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依据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畅引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本文对胰腺创伤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年来早期乳腺癌是乳腺肿瘤学家积极关注的焦点之一。早期乳腺癌的长期治愈率达90%以上,其诊断率的提高将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年限,降低病死率。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基因等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早期乳腺癌发生率不断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所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成了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关键。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从传统的手术治疗发展到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疗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渐渐趋于完整。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