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9年夏天和1980年9月,我们相继在广东省普宁县和博罗县的芝麻田中发现了芝麻变叶病。这种病害俗称“芝麻公”。其最大特点,即花柄拉长,花瓣转绿,柱头伸长,长出叶子,整个植株矮化,叶子变小丛生,节间变短(图1)。不能结籽,完全丧失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芝麻诱发突变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空间环境诱变、离子束辐照及核辐射传统诱变技术在我国改良农作物和发掘新基因中应用日趋活跃。诱发突变技术应用于芝麻新材料创制及新品种选育始于1950年,据国际诱变育成品种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3月,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在217种植物上诱变了3 246个正式发布的突变品种,8个国家诱变了25个芝麻突变体,其中我国诱变5个芝麻突变体,占总量20%而位居世界第二。综述了芝麻诱变育种的成果及诱变获得的芝麻农艺性状、抗病性等性状突变,并对今后芝麻诱变育种的目标及方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芝麻功能基因组学提供丰富的多样材料及芝麻种质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生命表法对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常绿阔叶树种叶子的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常绿阔叶树种叶子的寿命在1-3年之间,且变化幅度较大,就平均值来看,小乔木及灌木的叶子寿命较长,中乔木叶子的寿命较短;在演替过程中,组成演替早期群落的物种叶子寿命较短,而后期群落的植物叶子的寿命较长。文中还就叶子寿命和常绿阔叶林的结构及动态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芝麻是传统优势特色油料作物,我国是世界芝麻主产国之一,也是全球第一消费国和进口国,选育稳定高产的优良品种是芝麻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构成芝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蒴果数、每蒴果粒数和粒重,芝麻蒴果性状对于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蒴果性状的研究为高产、适宜机械化芝麻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对芝麻蒴果相关性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从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综述了蒴果形态性状研究;从蒴果大小和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方面综述了蒴果生长发育研究;还综述了芝麻蒴果成熟开裂、组织结构、抗裂蒴性鉴定及抗裂品种选育研究;以及蒴果性状相关遗传学、分子标记和基因研究等。最后对芝麻蒴果性状今后研究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等进行了展望,提出应继续加强芝麻蒴果相关性状研究,尤其是蒴果大小、单株蒴果数、每蒴果粒数、抗裂蒴性等的研究,通过蒴果的改良提高芝麻单株产量,助力高产芝麻新品种选育;并聚焦于高抗裂蒴芝麻基因资源的精准鉴定、深入发掘与创新利用,选育抗裂蒴新品种,破解芝麻抗裂蒴性遗传改良的科学难题,推动芝麻生产机械化进程;同时深化芝麻抗裂蒴性功能标记和基因的发掘与应用研究,解析抗裂蒴性分子机理,应用于芝麻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5.
现在许多种植芝麻的地区,农户只利用了芝麻籽榨油或作食品原料。而将芝麻的茎叶及蒴果壳弃之田边或作燃料,作者于90年4月—91年4月在永新黄门村农户的干作耕地上进行实验,芝麻茎叶蒴果壳灰能杀灭一些旱地上多年生顽固性的杂草,效果好,方法简便易行。一、材料与方法1、引燃干的芝麻茎叶果壳,使其烧成灰,不要与其它灰混合。2、平整土壤成畦。3、每畦[长(7米)×宽(1.5米)]大约用20克芝麻茎叶果壳灰施在畦面上,然后用细土覆盖好。4、按常规下种。  相似文献   

6.
芝麻种质资源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麻是重要的优质传统油料作物,素有"油料皇后"的美称。我国拥有丰富的芝麻种质资源,深入研究、评价和有效利用芝麻种质资源是保护其遗传多样性、拓宽遗传基础进而提高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本文对芝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现状、品种选育概况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芝麻遗传及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南芝麻授粉昆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清楚了解芝麻花授粉昆虫种类、昆虫的授粉规律和授粉时间,2009年对河南省平舆县高杨店乡的13个样点芝麻花授粉昆虫进行调查,采集到授粉昆虫标本65份.经过整理鉴定,芝麻花授粉昆虫共计5目14科25种.其中,蜜蜂占授粉昆虫的92%,是大田芝麻主要的授粉昆虫.蜜蜂授粉出勤高峰出现在8:00~8:50和18:00~18:50.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不同颜色芝麻间的品质差异特征,本研究对157份包含白、黄、褐、黑不同种皮颜色的芝麻种质资源,在武汉和驻马店两个环境下的13个营养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57份芝麻种质平均含油量为52.96%,油酸、亚油酸、芝麻素、芝麻林素、菜油甾醇、β-谷甾醇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0.65%、44.32%、2.67 mg/g、1.61 mg/g、1.22 mg/g、2.96 mg/g。平均含油量随着芝麻种皮颜色加深逐渐降低;总甾醇含量在黑芝麻中最高;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在白芝麻中含量最高,在黑芝麻中含量最低;黄芝麻油酸含量最高,褐芝麻亚油酸含量最高。黑芝麻含油量、油酸含量、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显著低于白芝麻,硬脂酸、亚油酸、花生酸、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在不同颜色芝麻中无显著差异。13个营养品质性状中,β-谷甾醇与豆甾醇,Δ5-燕麦甾醇与豆甾醇,芝麻素与芝麻林素,芝麻素与含油量,芝麻林素与菜油甾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和亚油酸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黑芝麻Δ5-燕麦甾醇与豆甾醇、芝麻素与芝麻林素间的相关系数高于其他颜色芝麻。聚类分析可将157份芝麻材料分为4个亚群,第Ⅰ和第Ⅱ亚群分别以褐黑色和黄白...  相似文献   

9.
以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芝麻木脂素的最佳提取条件。通过改良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芝麻木脂素清除O-2·能力来研究芝麻木脂素的抗氧化活性;用H2O2-Fe2+体系诱导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测定芝麻木脂素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木脂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2(g/mL),超声温度55℃,超声时间30 min,静置时间2 h,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芝麻渣中芝麻木脂素的提取量最高达到0.120 g(以100 g芝麻渣计)。芝麻渣提取物能有效清除O-2·,具有良好的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至内蒙南至海南都普遍地种植芝麻。由于农民长期的培育,各地区都有与其地区相适应的优良农家品种。本试验系揭露各地区的芝麻品种对光照长度反应的特性,以为各地区良种的引种和选育提供考参资料。因此,作者曾搜集了全国各地区27个芝麻品种和一个印度芝麻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饲养蚜虫的方法——新的叶子圆片法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正> Adams and van Emden(1972)介绍了多种饲养蚜虫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Hughes andWoolcock(1965)报道的叶子圆片法(以下称老的叶子圆片法)。即将切割成的叶子圆片飘浮在修改了的Hoagland-Sayder植物营养液上,蚜虫则在叶子圆片上取食。这种方法在蚜虫试验工作中,一直被广泛应用。1981年,R.J.Milner博士对老的叶子圆片法进行了改进(以下称新的叶子圆片法)。作者在近几年蚜虫、蚜茧蜂的研究工作中,对新的叶子圆片法的效果进行了考查,并多次在试验工作中应用此法饲养蚜虫(如Lin and Hughes,1984),发现该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作者还看到用这种方法饲养叶螨、蚧虫,同样方便可行。今将新的叶子圆片法的装置和应用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芝麻渣是芝麻榨油后的主要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是目前除了少部分被当成饲料或肥料使用外,大部分芝麻渣被作为废弃物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蛋白资源的严重浪费.将芝麻渣中的蛋白质提取进行高值化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芝麻渣为材料,分别利用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法...  相似文献   

13.
芝麻(Sesamumindicum),俗称胡麻、脂麻(因含脂肪较多)、油麻等。属胡麻科胡麻属植物。芝麻原产非洲和热带亚洲,现广植于各热带和温带地区;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芝麻带回我国,现我国各地也广泛种植,资源十分丰富。芝麻因其种子色泽不同,可分为黑芝麻和白?..  相似文献   

14.
黄条叶银杏     
黄条叶银杏张家勋张艳枝宋如晨张卫东六年前,我在银杏苗圃劳动时,发现有1株银杏幼苗上出现一片带黄条的叶子,当时用记号笔作下标记,第二年发叶时,此芽又长出3片带黄条的叶子,第三年此芽长出5片带黄条的叶子。经过三年观察,认定这是一种芽变现象。第四年将此芽取...  相似文献   

15.
地老虎是京郊春播作物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玉米、高粱、棉花、芝麻、豆类、蔬菜等多种作物的幼苗,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近年来,随着水浇地面积扩大,不仅过去低洼易涝的常发区严重发生,甚至粮棉套作的高岗水浇地也严重危害。芝麻苗期由于地老虎的危害,常造成毁种,以致有些生产队不愿再种芝麻。为确保粮棉油丰收,四年来,以地老虎  相似文献   

16.
贵州地方芝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贵州芝麻种质资源的品质特征,并对地方芝麻资源进行初步鉴定与评价,本研究对73份贵州芝麻种质资源的8个品质性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芝麻种质资源含油量介于41.45%~52.12%之间,平均含量为49.69%。在脂肪酸组成中,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5.65%和50.66%;而棕榈酸、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仅为8.40%和4.79%。此外,贵州芝麻资源中芝麻素、芝麻林素和木质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3 mg/g、2.63 mg/g和4.79 mg/g。8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3.69%~32.62%范围内,其中芝麻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含油量变异系数最小。而芝麻素含量、芝麻林素含量及硬脂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表明这3个性状在芝麻样本间存在较大差异。(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含油量与油酸、芝麻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油酸含量与芝麻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芝麻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大、关联程度较高,性状间相互影响较大。(3)主成分分析将8个品质性状综合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油酸因子、含油量因子和芝麻素因子,3个主成分因子包含了贵州芝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累计贡献率达96%以上。(4)在欧氏距离D=9.75处将73份贵州芝麻资源划分为6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2份资源、第Ⅱ类群有7份、第Ⅲ类群有12份、第Ⅳ类群有5份、第Ⅴ类群有16份、第Ⅵ类群有31份。其中第Ⅵ类群油酸含量最高,且含油量、芝麻素含量较高。本研究探明了贵州芝麻品质的特征特性,可为芝麻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创新提供依据,为芝麻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植物为了维持其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对各种代谢产物和毒素进行转运和排出.多药与毒性化合物排出转运蛋白(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MATE)在多种底物和毒素的运输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芝麻MATE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得到67个MATE基因,分布于全部13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这些基因主要位于质膜上.串联复制和全基因组复制是芝麻MATE基因家族扩增的主要动力.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在芝麻和拟南芥中具有许多共线性的MATE基因,且大部分串联复制SiMATE基因产生于芝麻和拟南芥分化之后.系统进化分析可将芝麻MATE成员分为4个亚家族,大部分相似功能的己知植物MATE成员被聚在同一分枝中,进化树中关系较近的芝麻MATE成员往往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基因表达分析表明一半以上的SiMATE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这些结果为芝麻MATE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物为了维持其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对各种代谢产物和毒素进行转运和排出.多药与毒性化合物排出转运蛋白(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MATE)在多种底物和毒素的运输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芝麻MATE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得到67个MATE基因,分布于全部13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这些基因主要位于质膜上.串联复制和全基因组复制是芝麻MATE基因家族扩增的主要动力.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在芝麻和拟南芥中具有许多共线性的MATE基因,且大部分串联复制SiMATE基因产生于芝麻和拟南芥分化之后.系统进化分析可将芝麻MATE成员分为4个亚家族,大部分相似功能的己知植物MATE成员被聚在同一分枝中,进化树中关系较近的芝麻MATE成员往往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基因表达分析表明一半以上的SiMATE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这些结果为芝麻MATE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黄对芝麻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离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组织中抑制芝麻(Sesamum indicum)生长发育的化感物质, 以弄清地黄茬种植芝麻造成芝麻严重减产的原因。以芝麻为受体的生物测定为检测跟踪手段, 通过浸提、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方法, 分离鉴定了地黄组织影响芝麻的化感物质。对地黄不同组织的浸提液进行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影响芝麻生长发育的化感物质在地黄叶中含量高。地黄叶浸提液的不同有机相萃取组分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乙酸乙酯相化感活性最强, 乙酯乙酯相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获得的洗脱组分Fr7化感活性最强。通过GC-MS及验证试验证明: 地黄抑制芝麻生长的化感物质是月桂酸和2,6-二叔丁基苯酚。研究表明地黄他感作用与自毒作用的化感物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全世界共有24万种以上的种子植物,它们产生的种子,不但形状五花八门,而且重量也千差万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形容一种东西很小,常以芝麻作比喻,比如说这东西太小了,就比作只有芝麻粒那么大。一粒芝麻究竟有多重呢?不知你称过没有。一粒芝麻的确很轻很轻,只有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