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苧麻黄蛱蝶(Pariba vesta Fab.)俗称麻虫,是我县的重要害虫。1959—1965年我们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并在全县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基本上控制住虫害。现将工作结果分述如下。 生 活 习 性 黄蛱蝶在我县一年发生两代。三麻收割后以五、六龄幼虫于11月上、中旬迁移到麻地边、山坡杂草及土缝等处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为害头麻,4月上旬是第一次为害高峰,5月上、中旬化蛹,下旬羽化成虫。6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为害二麻,出现第二次为害高峰,9月上、中旬为第二代幼虫孵化盛期,为害三麻,出现第三次为害高峰。  相似文献   

2.
张丽峰 《昆虫学报》1959,(6):540-547
一、大叶黄杨尺蠖(Abraxas miranda Butler)是重要的园林害虫之一,为害卫矛科的两种植物,即:大叶黄杨与爬行卫矛。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贵州及东北等地。 二、大叶黄杨尺蠖在上海一年发生三代,但在室内饲育可完成四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第一代成虫自4月上旬开始羽化,幼虫自4月下旬开始为害,至5月下旬进入蛹期。第二代成虫自6月上旬开始羽化,幼虫自6月中旬开始为害、直至8月下旬进入蛹期。第三代成虫自8月中旬开始羽化、幼虫自9月上旬开始至11月中旬进入蛹期。 三、根据室内饲养,成虫的寿命第一代雄虫平均7.8天,雌虫平均9.6天;第二代雄虫平均11天,雌虫平均15.4天;第三代雄虫平均9天,雌虫平均10天;第四代雄虫平均12天,雌虫平均14.5天。卵期第一代为14.5天,第二代8.6天,第三代9天,第四代12天。幼虫期第一代平均34.9天,第二代平均23.4天,第三代平均25天,第四代平均58天。蛹期第一代平均11.4天,第二代平均45.8天,第三代平均15.9天,第四代为越冬蛹。 四、成虫飞行力很弱,白天栖息在大叶黄杨树下或附近草丛中,晚上活动,趋光性不强。成虫羽化多在下午3—5时,羽化后即可交尾,一般交尾时间为6—7小时,最长可达11小时,交尾后7小时即行产卵,每一雌蛾可产卵360余粒。 五、幼虫共五龄,羽化后3、4小时就开始取食,受  相似文献   

3.
旋花天蛾(Herse convolvuli L.)又名甘薯叶天蛾,群众叫它“花豆虫”,是我区甘薯上的重要害虫。我们进行了发生规律的观察,现将几年来的结果整理如下。 一、生活习性 1.生活史及各虫态历期 旋花天蛾在阜阳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1964年黑光灯下出现了明显的四个高峰,初步认为该年发生不完全的4代(表1)。越冬蛹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羽化最多,6月中、下旬幼虫为害春甘薯,第一代成虫在7月中旬盛发,主要产卵于春甘薯,少数产在旱插的夏甘薯(即麦茬甘薯)上,7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时期,第二代成虫8月上旬盛发,8月中、下旬幼虫严重为害春、夏甘薯,第三代成虫于9月上旬盛发,9月中、下旬又进入暴食为害。从近几年观察来看,旋花天蛾在我区主要以8、9月为害最重,个别年份,7月份也能在局部地区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4.
跗粗角萤叶甲Diorhabda tarsalis Weise是甘草上的重要食叶害虫,成虫、幼虫危害甘草叶片及幼嫩组织。该虫在河北省保定1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土缝、洞穴或者枯枝落叶下面的疏松层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交配产卵,卵产于寄主根部10~15mm的疏松土层。第1代、第2代和第3代幼虫分别于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孵化,各代幼虫均能对寄主造成严重为害,幼虫3龄。记述该虫的寄主、生活年史、发育历期、生活习性,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戴贤才 《昆虫学报》1965,(3):274-284
大栗金龟(虫甲)是四川西北部重要农林害虫之一,幼虫为害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玉米、甜菜等作物及森林苗圃中的幼苗,成虫为害杉树、桦树、杨树等森林。1955—1963 年在炉霍虾拉沱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查明大栗金龟(虫甲)在炉霍虾拉沱六年发生—代,幼虫越冬五次,成虫越冬一次。卵于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孵化为幼虫,卵期由于产卵时期的温度和土壤湿度不同而为45—66天。幼虫于10月中旬开始下降至40厘米以下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上升至5—15厘米的土层为害;五次越冬后,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12—44厘米的土层中化蛹,幼虫期58个月强。蛹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蛹期约两个月。成虫当年不出土,第二年5月上旬开始出土,中下旬最盛:出土后,飞往附近林缘杉树上取食交尾。5月下旬末,雌虫开始飞回田间产卵,成堆产在13—26厘米的土层中,每堆12—28粒。成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死亡,成虫期约10个月。  相似文献   

6.
团角锤天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仲桂  雷玉兰 《昆虫知识》2008,45(1):141-143
团角锤天蛾Gurelca hyas(Walker)危害园林植物——银边六月雪(Serissa foetida cv.Aureovaiegata),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和嫩梢。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附近土壤中筑土室化蛹并以蛹在土室中越冬。翌年8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幼虫5龄,多数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体色变化。第1代、第2代和第3代幼虫分别于8月中旬、9月中旬和10月中旬孵化,各代幼虫均能对寄主造成严重为害。  相似文献   

7.
黄檀丑舟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檀丑舟蛾是南岭黄檀的重要食叶害虫,该虫在福建南平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疏松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雌虫产卵于嫩叶上,成块。每雌产卵82-306粒。幼虫5龄,各代幼虫的危害盛期;第一代5月下旬至6旬上旬。第二代6月下旬,第三代7月下旬,第四代8月中旬,第五代9月下旬,第六代11月上旬至中旬。试验表明,20%杀灭菊酯4000倍液或80%敌敌畏2000倍液对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8.
茴香薄翅野螟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茴香薄翅野螟是黑龙江省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种害虫,幼虫蛀食果荚、籽粒。1年2代,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危害期,第二代幼虫发生于8月。幼虫有吐丝结网习性,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产卵,卵产在嫩角果或柄上。成虫有趋光性,寿命4—16天。  相似文献   

9.
甘薯天蛾又名旋花天蛾,是本地区间断性大害虫。常为人们所忽视,一到大发生年,出于不备的蒙受灾害,使薯叶全被吃光,减产甚巨。据当地群众说,此虫除1961年猖獗发生以外,1948年也曾成灾。为了摸清此虫在本地区的发生代数、时间以及各代与天敌之关系,供今后防治时的参考,我所于1962年对甘薯天蛾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一、发生代数及时间 甘薯天蛾在襄北地区一年可发生三—四代,如为三代,主要是以第二代的部分蛹(占第二代总蛹数的46.6%)在土室内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开始发生,中旬达产卵盛期,幼虫盛发期在5月下旬;第二代成虫8月上旬开始发生,卵于8月上旬初见,中旬达产卵盛期,幼虫发生盛期在8月中下旬;第三代成虫于9月中旬出现,此期由于气温渐低,幼虫生活期也相应延  相似文献   

10.
黄翅菜叶蜂为油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主要害虫之一。在四川凉山地区一年可发生五个重迭世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作蛹茧越冬,越冬成虫四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成虫发生于5月上旬-6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旬-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上旬-8月下旬,第四代8月中旬-10月中旬,10月间开始越冬。成虫量与油菜生育期有极密切的关系,子叶期成虫量为80.1-93.0%。成虫有较强的伪死性,雨天、阴天伪死性较强,晴天较弱,成虫雨天不活动产卵。雌虫一般多于雄虫,雌虫为68.4-70.9%。雌虫最多产卵量为318粒,最少为35粒。雌成虫寿命5-12天,雌虫3-9天。卵期4-41天,卵孵化率一般为93.3-100%。幼虫有5龄,幼虫期10-36天,1-3龄幼虫多躲在叶背,不易发觉,老熟幼虫潜入1-11厘米土层内化蛹,前蛹期5-21天,蛹期7-25天。成虫初羽化时在土面爬行数分钟才能飞翔,晴天飞翔力强。耕翻土壤对蛹有一定机械损伤,暴露于土面的蛹在自然阳光下照晒其死亡率很高。 666、DDT对黄翅菜叶蜂幼虫具有极强的毒杀效果。敌百虫较差。  相似文献   

11.
焦条丽夜蛾Aconti graellsi F.是襄阳专区近五年来新发展的一种棉花中后期的食叶大害虫。为了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1962年我们在襄北地区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将部分结果初步整理报导如下。 一、发生规律 1.发生与为害 据1962午观察,焦条丽夜蛾在襄北地区一年可发生四代。第一代幼虫盛期在5月下旬及6月下旬;第二代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四代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一、四两代主要为害商麻;第二、三两代主要为害棉花;尤以第三代数量最多,为害甚巨。 2.消长规律初步分析 (1)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焦条丽夜蛾卵量消长与温度、湿度和雨量有着一定关系,尤以雨量关系较为密切。由  相似文献   

12.
夹竹桃天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兰  林仲桂 《昆虫知识》2010,47(5):918-922,F0004
夹竹桃天蛾Daphnis nerii(Linnaeus)是夹竹桃上的重要害虫,具有间歇性爆发的特点。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2~3代,以蛹在寄主附近的枯枝落叶层、表层松土及土壤缝穴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中下旬产卵。6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第1代成虫于7月中旬出现,7月下旬产卵。第2代幼虫8月上旬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危害最历害,9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持续到10月中旬。第2代蛹发生分化,一部分成为越冬蛹,另一部分则羽化为成虫。第2代成虫于10月上旬开始产下第3代卵。10月上旬第3代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中旬第3代幼虫开始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13.
沈阳地区国槐尺蠖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宝玲  柳丽婷  佟忠勇  宋菁 《昆虫知识》2010,47(6):1194-1200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对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各虫态(成虫、卵、幼虫、蛹)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国槐尺蠖的行为习性、生活史以及田间种群消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槐尺蠖在沈阳一年发生3代,无世代重叠,以蛹在树下松软土壤中越冬。国槐尺蠖幼虫共有7龄,1~4龄取食量小,5龄以后食量大增,进入暴食期,取食量占全幼虫期的80%~90%,而且随着虫龄的增长,其存活率增加。国槐尺蠖幼虫发生期为5月到9月,6月上旬、中旬至7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9月以后种群呈递减趋势,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14.
我县随着栽培制度的改革,褐稻虱逐步上升为水稻穗期的大害虫。近年来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褐稻虱在我县一般于7月中、下旬由外地大量迁入,以后在本地繁殖3—4代。8月下旬—9月上旬发生的第四代,为害单季晚稻;9月下旬—10月上旬发生的第五代,为害单季稻、后季稻。四、五代的虫量很大,一般年份,四代虫口每亩12—30万头,大发生年高达100万头以上;五代虫口单季晚稻50—200万头,后季稻10—80万头;大发生年单、后季稻的虫量分别每亩达220万头和170万头左右。而三代虫量则很少,主要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04~2005年,在陕西省南部米仓山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研究了秦岭蝎蛉Panorpa qinlingensisChouetRan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通过饲养,成功获得卵、幼虫、蛹等虫态。结果表明,秦岭蝎蛉在米仓山1年发生2代,以预蛹在土室里越冬,5月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末~6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7月下旬~8月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在室内可存活35~60 d。羽化近1周后开始交尾,交尾4~8 d后开始产卵,单雌产卵量35~180粒,卵期5~9 d;幼虫型,共4龄,历期38~50d;蛹为强颚离蛹,蛹期8~18 d。记述了主要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6.
樟树新害虫——窃达刺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窃达刺蛾是樟树新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叶背越冬。翌年3月上旬化蛹,4月上旬成虫出现并产卵,4月中旬幼虫孵出,5月中旬陆续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6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出现,8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出现。在幼虫三龄前,喷洒5%辛硫磷,40%氯化乐果乳剂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波分析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和欧洲等地。我国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夏玉米田首次发现。近年来,该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害程度日益加重。2011年二点委夜蛾在我国夏玉米产区严重暴发,虫情涉及6省47市302个区(县),面积近220万hm2。山东省2007年首次在德州市发现该虫为害玉米,2011年全省17个地市普遍为害严重。为更准确地确定该虫的发生代次、每代各虫态发生历期、发生盛期、发生高峰日等信息,适时准确监控发生时期,本文采用symlets小波函数变换滤除高频信息,对山东省多地点二点委夜蛾成虫诱虫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在山东省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1代、2代、3代,始见蛾日在3月底—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1代发生期在4月上旬至6月中下旬,2代发生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3代发生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越冬代幼虫发生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10月下旬左右老熟幼虫做茧越冬。另外,通过调查和室内观察还发现高温环境不利于二点委夜蛾幼虫生长发育,7—8月份高温期,成虫致畸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高智龙 《昆虫知识》1992,29(2):69-72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该虫在陕南稻区可完成3个世代。第一、二、三代2~3龄幼虫盛发期分别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底至9月上旬。常年以第二代危害较重,此时为防治关键时期;但在5~6月份雨量≥400mm以上的年份,第一代也要及时防治。防治药剂为25%杀虫双水剂,每亩0.2~0.25kg防治两次,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一、第一代粟灰螟卵的发生期 粟灰螟在华北地区年生三代,其中以第一代为害最重,第二代个别年份严重,第三代一般不造成为害。实践证明:掌握卵的发生期是药剂防治此虫的关键所在。粟灰螟在新乡地区三代产卵时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中、下和8月中、下两旬。由于第二、三代产卵量少而分散,为害也不严重。因此,主要介绍有关第一代产卵的习性与时期(表1),这对掌握有利时期适期进行喷药防治,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20.
高粱条螟是河北省高梁的主要害虫,近几年为害严重。过去对该虫的研究报道较少,防治多参阅玉米螟。1974—1976年,我们在永清县进行了系统调查和防治试验,初步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1.高粱条螟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卵盛期在6月中旬末,第二代卵盛期在8月中旬。初孵幼虫有迅速潜入心叶的习性,并在所藏的叶鞘处啃食,2—3龄后在取食处直接蛀茎。 2.两年测产结果,春高梁蛀茎株率65%左右,产量损失32%;夏高粱蛀茎株率35%左右,产量损失8%。 3.药剂防治用0.25%1605颗粒剂(或毒土)的防治效果达80%左右,相当于5%滴滴涕颗粒剂,可以取代具有残毒的六六六、滴滴涕有机氯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