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蝇肠道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旭东  薛建  毛飞 《昆虫知识》2010,47(3):435-438
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肠道干细胞的研究现已触及生物学的很多方面,目前对这类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干细胞的小生境、信号路径的调控和细胞的分化,本文阐述了果蝇肠道干细胞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果蝇肠道干细胞和脊椎动物肠道干细胞有诸多类似之处,所以弄清果蝇肠道干细胞的机理,可以为复杂的脊椎动物肠道干细胞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动物中 ,血液蛋白质血红蛋白及其对应物肌红蛋白运输并贮存供养生命的氧 .长期以来 ,研究者认为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这两种复杂的蛋白质有其独特的折叠方式 ,是脊椎动物中仅有的两种珠蛋白 .而其他的珠蛋白则见于非脊椎动物、植物、细菌与真菌中 .两年前 ,在人脑中发现了第三种脊椎动物珠蛋白 ,称为神经珠蛋白 .现在 ,科学家又偶然发现了第四种珠蛋白 ,其存在于所有体内组织中 .由于在血液和肌肉中 ,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这两种珠蛋白浓度颇高 ,故对他们的研究也颇为深入 .包装有血红蛋白的血细胞的作用就象一个分子运输队 ,它们在肺中摄取氧…  相似文献   

3.
人体正常菌群微生物定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生物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对生命现象和疾病本质的认识逐渐向分子水平深入.人类对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不仅满足于粗略的细菌定性诊断,医学工作者们开展了细菌定量技术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更有效抗生素的应用,细菌感染性疾病已经越来越易于控制,改变医学研究方向的正常菌群的研究应时而生.以细菌定量技术为基础的菌群定量技术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正常参考值的检测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定性定量检测并比较杭州地区健康青壮年及老年人群肠道主要菌群(双歧杆菌属、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产气荚膜梭菌、乳杆菌属、肠杆菌科、肠球菌属及酵母菌等)的正常参考值,同时计算并比较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值(B/E值).方法采用光冈法 .结果老年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较青壮年组均显著减少(P<0.05, P<0.001);消化链球菌、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 <0 .001,P<0.05).结论在获得肠道菌群正常参考值的同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弄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道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种类,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分别从草鱼肠道内容物和肠道黏膜中分离到了40株产纤维素酶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产纤维素酶细菌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种类,其次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的细菌以及未经分离纯培养的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进一步研究细菌产纤维素酶能力发现,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性高于其他菌株的分别是A.veronii MC2、A.veronii BC6、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中一种未经分离纯培养的细菌BM3(Uncultured bacterium BM3)和A.jandaei HC9。草鱼肠道中简答气单胞菌(A.jandaei)、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阴沟肠杆菌(E.cloacae)以及产气肠杆菌(E.aerogenes)是被作为产纤维素酶细菌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2):291-297
为更好地弄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道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种类,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分别从草鱼肠道内容物和肠道黏膜中分离到了40株产纤维素酶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产纤维素酶细菌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种类,其次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的细菌以及未经分离纯培养的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进一步研究细菌产纤维素酶能力发现,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性高于其他菌株的分别是A. veronii MC2、A. veronii BC6、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中一种未经分离纯培养的细菌BM3(Uncultured bacterium BM3)和A. jandaei HC9。草鱼肠道中简答气单胞菌(A. jandaei)、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阴沟肠杆菌(E. cloacae)以及产气肠杆菌(E. aerogenes)是被作为产纤维素酶细菌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产生的细菌素及其功能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坤玲  钟瑾 《微生物学报》2022,62(3):858-868
细菌素是细菌核糖体合成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小肽.细菌素的产生是益生菌重要的益生特性,它们天然无毒,不仅对食品腐败菌和人体致病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还具有有助益生菌定殖和调节肠道菌群等益生特性.本文综述了益生菌产生的细菌素的种类、条件性合成、益生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等,以期为深入认识益生菌的益生功能及其作用方式,研究开发对人体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哺乳期过度喂养对幼鼠肠道细菌组成的影响以及肠道细菌与哺乳期过度喂养导致的幼年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将正常出生体重的4日龄雄性ICR仔鼠分为正常喂养组(NF组,每8只由1只母鼠喂养)和哺乳期过度喂养组(OF组,每4只由1只母鼠喂养),哺乳至3周龄时,对仔鼠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称量体重、各种器官和脂肪组织的重量,用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实时定量PCR分析仔鼠的粪便细菌组成,对细菌类群数量与表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F组仔鼠从10日龄起体重显著高于NF组,3周龄时附睾和肾周脂肪垫重量显著高于NF组,两组仔鼠的空腹血糖以及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DGGE图谱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两组仔鼠的菌群结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PCR显示,OF组仔鼠粪便中产生内毒素的肠杆菌科细菌和产生破坏肠屏障功能的H2S的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显著高于NF组,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丁酸盐产生菌的数量在两组仔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粪便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与内脏脂肪的重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哺乳期过度喂养增加了肠道中肠杆菌科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这些细菌的增加与仔鼠幼年期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和思密达改善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方法 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黏膜破损及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昆明种鼠随机分5组,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细菌易位分析及通透性(血浆二胺氧化酶)的检测.结果 盐酸林可霉素灌服小鼠3 d,肠道菌群失调、细菌平均易位率从正常对照组的12.5%增加到59%,血浆二胺氧化酶从正常对照组的2.08 mg/ml增加到7.18 mg/ml,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分组分别给加味四君子汤、思密达后,肠道菌群得以调整,细菌平均易位率降低到9.35%以下,血浆二胺氧化酶减低到3.88 mg/ml以下.结论 加味四君子汤和思密达均能调整失调的菌群、降低肠道通透性和细菌易位率,改善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肠道生理性细菌粘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肠道生理性细菌粘附机制的研究进展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大连116023蒋寒青,康白双歧杆菌、乳杆菌是肠道最具代表性的二种生理性细菌。纵观国内外的生态制品,大多数含有双歧杆菌、乳杆菌。它们通过口服,进入肠道后能否粘附(adhesion)于宿主肠道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肠道微生态角度研究绿茶摄入量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探析饮茶(绿茶)有益健康的机制,为饮茶做出科学指导。方法将SPF级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浓度绿茶摄入组、中浓度绿茶摄入组和高浓度绿茶摄入组。低、中、高浓度绿茶摄入组分别给予10%、20%和30%(g/g)的茶水溶液,连续灌胃1个月后采集空肠至回肠段内容物进行微生物和酶活性分析,同时观察实验动物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各实验组小鼠体质量增长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绿茶摄入组小鼠肠道乳酸菌数降低而细菌数升高,中浓度摄入组乳酸菌数、细菌以及双歧杆菌数显著降低,高浓度摄入组细菌数、双歧杆菌数升高而乳酸菌数显降低著,且中浓度摄入组乳酸菌数和细菌数均极显著地低于低浓度摄入组;由酶活性分析可看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各实验组小鼠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均升高而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摄入一定量的绿茶对肠道微生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提高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而益于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时肠道厌氧菌比例失调,致病菌过度繁殖,肠屏障功能破坏,细菌或毒素易位,是导致继发感染影响其死亡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有采用益生菌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和减少内源性感染的初步报道,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鉴于急性胰腺炎病程长,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应用益生菌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治疗,已成为临床医师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3.
昆虫天敌对于昆虫的发生常有抑制的作用,科学工作者根据这一原理,利用害虫的天敌去防治害虫,其方法称为害虫生物防除法. 昆虫的天敌很多,包括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线虫、壁虱目动物,昆虫(捕食性昆虫及寄生性昆虫)和脊椎动物.除此以外,还可包括一些高等植物.昆虫的天敌,虽然有上述的几大类,但并非全部都能够用来防治害虫,利用得最普遍的是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其次是病原微生物和脊椎动物,至于线虫和壁虱目动物,只是偶有利用.  相似文献   

14.
预防人畜共患病必须确立"人病兽防"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畜共患病(zoonosis)也称人兽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相似文献   

15.
沙门菌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细菌之一,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肠道和很多种类的节肢动物中。本文介绍了沙门菌黏附和侵袭肠黏膜细胞的分子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沙门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集肝硬化SBP初始诊治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30例,收集粪便样本,进行PCR-DGGE优势菌群结构分析,并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内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的含量.结果 肝硬化SBP患者肠道优势菌群结构复杂程度明显增多,SBP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分别能够聚类到不同的簇中,提示两组受试者肠道优势菌群结构明显不同.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肠道优势细菌中双歧杆菌的含量明显下降(7.90±0.96 vs.9.15±1.21),而肠杆菌科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多(8.95 ±0.88 vs.7.31±0.4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SBP常见的病原菌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SBP患者肠道优势菌群结构明显变化,双歧杆菌属细菌明显减少,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SBP发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用SD大鼠检测正常肠道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类杆菌的细菌易位的变化,采用多指标测试的实验方法以进行分析。通过上述指标检测,为大鼠有关肠道菌群和细菌易位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从黑粉虫幼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培养,获得5个细菌菌株,对其培养性状、染色反应、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结果表明:上述5个细菌菌株分别属于金杆菌属(Aureobacterium)、李斯特菌属(Lister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莫拉菌属(Moraxella)、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其中金杆菌属、微杆菌属、短小杆菌属菌也发现于黄粉虫幼虫肠道环境中.通过研究,既可为黑粉虫生产所需微生态制剂提供微生态理论依据,又发掘了微生物资源,丰富了微生物资源库.  相似文献   

19.
白蚁肠道微生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近年来白蚁肠道微生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主要强调白蚁肠道中存在的原生动物、发酵性细菌、固氮菌、螺旋体、同型产乙酸细菌、产甲烷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对白蚁消化木质纤维素类食物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南美白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分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对实验室养殖条件下的南美白对虾肠道细菌进行了多样性研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从文库中筛选出可能不同细菌来源的克隆子12个,测定其16S rDNA片段核甘酸序列,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肠道的16S rDNA克隆文库中126个克隆子分属2个不同的细菌类群: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和厚壁细菌(Firmicutes),其中厚壁细菌为优势菌群占到75.4%,且与最相似序列同源性均低于94%;变形细菌占到24.6%,与最相似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8%,分别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泛菌属(Pantoea),Aranicola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弧菌属(Vibr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