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螅(Hydravulgaris)是一种淡水腔肠动物,有原始的两胚层结构:外胚层、内胚层和非细胞结构的中胶层,并出现了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网状神经系统。它是研究动物进化发育的常用材料。自1982年Tatemoto等首次在猪脑中分离得到36个氨基酸的多...  相似文献   

2.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它们在动物界的演化上处于两胚层、辐射对称、有初步组织分化、无器官系统的阶段。从腔肠动物起,开始进入了真后生动物(Eumetazoa)。淡水生活的水螅较之海产水螅虫、水母和海葵等其他腔肠动物,在组织结构上更为简单、原始。它们是附着生活、但也有着各种较为简单的运动方式,如摆动、捕食、吞咽、滑动、翻筋斗等。其他如水母伞体的收缩,在水中游动,就更复杂些。甚至有人报道一些海葵可以使附着的足盘脱离外物,而进行极缓慢地爬行,这是一种极复杂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3.
许多腔肠动物,如珊瑚、水螅、体内都生活有绿藻。生物学家们正在逐渐探明这些共生体是如何分享营养物质的。G.索林顿及在研究共生、细胞起源和生命起源方面的著名科学家L.马吉利斯现已证明:带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和核苷酸是从绿水螅(Hydra uiridis)转移到其共生藻中去的。水螅是一种生活在洁净的淡水溪流和湖中的常见动物。其共生藻(小球藻属)生活于消化道内层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红珊瑚     
红珊瑚邹仁林,甘子钧,陈绍谋,柯佩辉,仇德忠(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红珊瑚是属腔肠动物门中具高经济价值的一类海洋动物。文中分别叙述了它们的谱系及系统分类。对全球已知的红珊瑚种类作了检索表(key),又从红珊瑚的动物地理分布和深度范围的持点阐明了印...  相似文献   

5.
腔肠动物的毒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后生动物,也是无脊椎动物中种数较多的一个重要类群。其触手等部位分布有大量的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及防卫性细胞——刺细胞,其中的毒液会引起动物的蜇伤中毒。腔肠动物毒素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肽类、酶类和介质毒素,而肽类毒素是天然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腔肠动物在药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腔肠动物等海洋生物的药用研究日渐深入。  相似文献   

6.
我国涡虫纲分类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涡虫纲分类学的研究李光鹏(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哈尔滨150040)关键词涡虫,涡虫纲,分类学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动物生活在海洋、淡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多数营自由生活,少数为共生或寄生生活。是一类种类繁多,形态、大小、色泽和栖息环境多样性的动物[...  相似文献   

7.
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为生活在淡水中的腔肠动物。我国古称桃花鱼,四川乐山又称金钱鱼,重庆称降落伞鱼、马鼻子,宜宾称保险伞鱼。这种动物在四川省最早的记载系南宋淳佑十年,熊文稷“忠州桃花鱼记”文中记有“……犹疑为逐杨花落者,睇视之,觉花蕊蠕蠕然动,且浮沉于勺水之中,而悠悠然自适……”。这是对桃花水母的生动记述。桃花水母属动物在我省已发现有三种,即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ester1880,中华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inensis Gaw&Kung1939和四川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ichuanensis He&Kou1984。中华桃花…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动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重印1964年版)除绪论与结语外,按动物从低级类群到高级类群的进化路线分成平行的十二章,前七章是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则是两胚层,辐射对称的低等多细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则进化到三胚层,两侧对称……,直到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仍要重演两胚层阶段(原肠胚)。所以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关于发展我国海产动物遗传操作的几点想法陆仁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国淡水水产动物的遗传操作,经历了由传统的引种驯化到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螅为腔肠动物門、水螅虫綱中淡水水螅型动物。水螅的神经細胞分布于上皮肌細胞基部,这些神经细胞都具有神經突起,有的是两极神經細胞,有的則是多极神經細胞;各神經突起在中胶层中交织而构成神經网,因此水螅的神經系統叫作网状神经系;由于神經不集中,又称为散漫性神經系。  相似文献   

11.
海绵动物原始神经物质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张小云  汪安泰 《动物学报》2005,51(6):1091-1101
本文以安徽芜湖淡水针海绵(Spongilla lacustrisLinnaeus)以及青岛海边海水海绵(Halichondria pan-icea)为研究对象,运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免疫印迹等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对海绵动物组织内的神经肽类(Neuropeptide Y,NPY;β-endorphin,β-EP)、神经纤维骨架类(S-100;Nervous specific enolase,NSE)、以及神经递质类(5-hydro-xytryptamine,5-HT)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海绵动物体内存在神经类物质;对其分布进行了初步的定位;同时证实在海绵动物中存在原始的神经细胞。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断海绵动物是介于原生动物和腔肠动物之间的过渡动物,在进化上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综述中国蛭类研究如下内容:(1)生态学。山蛭生态学,包括山蛭的生态分布,海南山蛭(Hhainana)的种群动态,对温度、土壤湿度和pH值的适应,以及对温、光、湿的综合反应和人类经济活动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山蛭行为生态学,山蛭的运动包括慢缩短、快缩短、身体摆动和转动、洗刷运动、亲吻运动、觅食行为6程序,影响山蛭行为的一些因素以及对环境因素刺激的生态学意义;淡水水蜂生态学,包括浙江水田蛭类生活习性、广州水牛光润金线蛭种群数量动态与水体化学因子关系、广州水田吸血菲牛蛭生活水体化学环境;山蛭和水生吸血菲牛蛭的觅食、生长动态、生命周期和生殖生物学;(2)形态学、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形态学包括山蛭机能组织学、山蛭器官系统解剖;分类学,中国蛭类动物有2亚纲(蛭蚓亚纲、真蛭亚纲)、3目(蛭蚓目、吻蛭目、无吻目)、9科、33属、111种,占世界蛭类物种数约1/6;动物地理学,包括世界山蛭科属动物地理,中国山蛭科动物地理、中国医蛭科动物地理。(3)蛭类的防治和驱避,淡水吸血蛭类防治所用农药种类,不同农药对海南山蛭的毒力(LD50、LD95)及使用,并比较了12种驱避剂对海南山蛭的驱避效果。(4)蛭类的医学利用,蛭素是蛭类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抗凝物质,蛭素有水蛭素(Hirudin)、山蛭素(Haemadin)和吻蛭素(Hementin)。记述了蛭素的分离、纯化和功能以及有关分子生物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水螅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螅在教学中是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是良好的实验材料。我国至今尚无人专门从事淡水水螅的分类鉴定工作。故养好水螅对教学或科研都是重要的。我们在实验室连续培养水螅数年,现总结成文,供参考。 一、培养用水 (一)储放过的自来水(水源为松花江的江水)。即将自来水放至大玻璃缸中,放窗前经5—7天的曝露储放,去除氯气,如水螅放入后立即充分伸展,即可用来培养水螅。我们用此  相似文献   

14.
水螅水螅是生活在淡水里的腔肠动物,在我国各地都可以采到。在教学上是很重要的,是很好的实验材料。在我国最常见的是雌雄异体的柄水螅,即Pelmatohydra oligactus Schutze。雌雄同体的水螅Hydra vulgaris Pallas在华东各地可以采到。另一种与绿藻共生的绿水螅Chlorohydra viridissima Schutze,在昆明曾发现过。除了以上三种,国内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目前还没有人做过系统的调查。  相似文献   

15.
在动物的生殖中,世代交替现象比较少,主要见于原生动物(如有孔虫、疟原虫)、腔肠动物(如薮枝虫、海月水母)及节肢动物(如蚜虫)等门类中的少数种类,现以腔肠动物的薮枝虫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淡水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习见的腔肠动物,分布广泛,是无脊椎动物实验的重要材料之一。淡水水螅在世界上已发现4属,即原水螅属(Protohydra)、水螅属(Hydra)、柄水螅属(Pelmatohydra)和绿水螅属(Chlorohydra)。原水螅属在我国尚未发现。Ewer(1948)和Grayson(1971)认为水螅有柄和无柄的界限不严明,主张将柄水螅属并入水螅属,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柄水螅属体的柄部,从组织结构上看,其细胞组成与组成体部的细胞有明显差异,且柄部不生芽体,也无生殖腺发生,因此这两属以不合并为宜。  相似文献   

17.
赵汉雄 《化石》2002,(2):7-9
50年代读的是前苏联教科书 :《动物学教程》 ,每章都以“起源和系统演化”作结 :海绵动物起源于领鞭毛虫 ;腔肠动物起源于团藻虫 ;涡虫起源于原始多核纤毛虫等等。后生动物可由多途径、多发生、多系统的起源论在“寒武纪大爆炸”(Clould,1948)的事实面前肯定撞墙。因为没有1种理论(或机制)能指挥原生动物中的各路诸侯同时冲出底线 ,而且1个比1个跑得更远!寒武爆炸的基本事实是 :多细胞动物化石在5 6亿年前首见 ;到寒武纪起界(放射测定为前5 45亿年)的“小壳化石”中已鉴定出包括节肢动物在内共8个无脊椎动物门…  相似文献   

18.
水丝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泉 《生物学通报》1995,30(3):12-13,33
水丝蚓韩志泉(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037)1分类地位与常见种类水丝蚓是淡水中最常见的底栖动物,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颤蚓科(Tubi.ficidae)、水丝蚓属(Limnodrilus)。本属虫体长35~65mm,体色红褐,成熟个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长臂虾总科的动物地理学特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讨论了长臂虾总科在中国分布的3个科,即拟贝隐虾科、叶颚虾科和长臂虾科的属、种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区系特点。拟贝隐虾科和叶颚虾科种类较少,分布于热带海域,我国分别在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发现1属1种和3属3种,均为广布的常见种。长臂虾科是本总科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十分常见的科,包括2亚科102属,世界性分布,海洋、淡水均有,我国大量分布。其起源中心应在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区,一部分浅海沿岸种经河口进入淡水水域, 大量发展,很少种可分布至温带区边缘;另一部分在热带珊瑚礁环境大量发展,并与许多动物类群共栖或共生。长臂虾亚科基本上是浅海-淡水自由生活类群,我国已记录9属61种,主要分布于南部,多数为东洋界热带和亚热带种,分别属东洋界(淡水)和印度-西太平洋区(海水、半咸水);而极少数种分布至北方,温带性的淡水种有2种白虾,1种小长臂虾和仅见于东北部的条纹长臂虾,属于古北界区系(淡水),海水种有黄、东海的敖氏长臂虾及细指长臂虾,属于北太平洋温带区系(海水、半咸水)。隐虾亚科全部为海洋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以珊瑚礁为主要栖息地,大部分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80%以上的种类或多或少与其他海洋生物共栖,自由生活的种很少。根据推论,隐虾类的起源中心应在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水域的珊瑚礁环境, 并在这一水域得到了充分的分化与发展,分别适应与腔肠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海绵动物、棘皮动物和海鞘类被囊动物共栖生活;而热带美洲的类群则是在隐虾类演化到可与石珊瑚类共栖时由印度-西太平洋水域扩散过去的, 共栖宿主仅涉及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我国南海水域已发现31属96种,极少数种也分布到东海,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水域珊瑚礁区系。  相似文献   

20.
环节动物在进化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身体分节,具有真体腔的动物,大约有9000种。通常分为三个纲,即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多数生活在海水、淡水和土壤中。多毛纲动物是典型的海洋生物,一般生活在浅滩至四十米深的海底,其中有自由生活的沙蚕,管栖生活、夜间能发磷光的磷沙蚕,以及营寄生生活的吸口虫等。寡毛纲中也有水生和寄生的种类(如水丝蚓生活在淡水中),但主要是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