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向东 《昆虫知识》2013,50(3):863-867
田间昆虫取样调查技术直接关系到昆虫种群数量估计以及预测预报的准确性。田间取样调查结果的有效性由调查时抽样方法、抽样数和样本采集方法选取的科学合理性所决定。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多重抽样、选择性抽样和顺序抽样。抽样方法的选择需根据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及作物类型而定。抽样数的多少由要求的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及调查种群数量的变异程度所决定。现有的昆虫样本的采集方法较多,主要有直接目测法、振落法、扫网法、吸虫器法和诱集法等。样本采集方法的选择要遵循"调查结果准确、操作简单方便和工作量小"的原则。总之,田间昆虫种群的取样调查,既要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也要保证调查时间和花费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种群密度的克力格估值及其模拟抽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设计可靠合理的二化螟幼虫种群密度抽样方案,从二化螟幼虫空间分布原始总体出发,另构建了一个随机总体和一个顺序总体,采用无放回随机抽样、间隔变程以上无放回随机抽样和基于克力格估值且初始点随机的顺序抽样对3总体进行了模拟抽样比较.结果表明,间隔变程以上随机抽样对原始总体平均数的估计优于随机抽样,且随总体聚集程度增加,间隔变程以上随机抽样愈优;正确识别种群空间格局极为重要,对聚集分布总体采用随机抽样和对随机分布总体采用间隔变程以上随机抽样均将降低抽样估计精度.针对随机抽样在应用上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统计学克力格估值、初始点随机的顺序抽样方案:它以初始点随机保证随机性,以顺序抽样保证可操作性,以二化螟种群空间分布的区域变量属性保证克力格样本较调查样本对局域样本和总体的平均数估计为优;且聚集范围一定时,总体聚集强度愈大,克力格样本局域估计和全局估计愈优于调查样本;取样间隔(以变程为标准)极为重要,样方的空间布局要平衡考虑相互独立的样方对数和变程范围内的样方对数。  相似文献   

3.
第二讲两阶抽样 2.1、多阶抽样的一般方法在一些实际的抽样问题中,有时很难将总体(调查对象)中的全部个体(基本抽样单元)逐个编号(特别是在总体容量N很大时往往如此),从而难于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例如,果园中调查果树叶上的害虫情况时,要将果园中的全部叶片都编上号码是很难的。又如,在一个省内调查一些乡的污染情况时,要将省内全部的乡都编上号码是麻烦的,而且由于调查的乡散布于各县更增加了麻烦。为解决上述困难,通常的办法是先将总体粗分成若干小组(在实际问题中,这些小组常是自然形成的:在上述两例中,这些小组自然分别为一株株果树与一个个县),称其为初级抽样单元(primary units或first-stageunits),用某种抽样方法(称为第一阶段抽样法)抽取其中若干个初级抽样单元,然后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转基因抗虫作物自 1996年被批准商业化种植以来 ,它的抗虫性和经济效益已得到了普遍肯定 ,同时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如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长期种植 ,是否会导致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是否会影响有益昆虫 ,包括重要经济昆虫、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以及重要蝶类的种类及种群数量 ,已成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生态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作物在对靶标害虫有效控制的同时 ,一些对杀虫蛋白不敏感的非靶标害虫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由于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客观上也使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上升 ,这对转基因抗虫作物害虫综合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靶标害虫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害虫天敌种群数量 ,靶标害虫取食转基因抗虫作物后发育迟缓 ,也间接影响了天敌昆虫的生长发育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花粉或花蜜是一些重要经济昆虫如蜜蜂、熊蜂和一些寄生蜂 ,甚至捕食性天敌的食物来源 ,或花粉飘落到一些鳞翅目昆虫如家蚕或重要蝶类昆虫的寄主植物上 ,直接或间接对这些昆虫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昆虫 ,特别是对有益昆虫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也有研究报道认为对某些有益昆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这为深入开展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作物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其中的一个焦点就是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天敌的影响。转基因作物主要通过花粉和取食转基因植物的昆虫两个途径影响天敌的种群。目前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对天敌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间种群调查,室内转基因作物花粉或取食转基因作物的害虫对天敌影响研究,近年来把高浓度毒蛋白通过人工饲料喂养给天敌的Tier-1法研究也逐渐增多。大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作物中的杀虫蛋白通过花粉和取食转基因植物的昆虫两个途径对天敌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样,Tier-1法研究结果,也证明浓度毒蛋白喂养对天敌并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聚类分析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研究某种生物种群动态或生产量时,要调查不同时期中一定区域内某种生物的数量,一般是通过抽样来进行。在非均匀分布情况下,为了既提高抽样的有效性,又合理地减少抽样数,降低工作量,可用分区(层)(stratified)抽样法。再据各分区在所调查大面积区域内的比率,用加权均数求得该大区域内的该种生物数量。而对一大区的分区(层),可据某次随机抽样的资料用聚类分析法求出。它不仅可解决变  相似文献   

7.
区域性农田景观格局对麦蚜及其天敌种群的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农田景观格局对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生态学效应,是开展区域性害虫生态调控的基础.以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小空间尺度下、单个景观因子对昆虫种群的作用,而从省级范围的大空间尺度、多个景观因子的分析很少.本文以山东省区域性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和土地覆盖分类数据以及田间调查的昆虫种群数据,分析了景观组成类型(component type)、构成比例(component proportions)和形状结构(shape structure)多因子对麦蚜及其天敌寄生蜂和瓢虫种群的综合作用.结果发现,农田景观组成类型中斑块类型(patch type)越多,越利于麦蚜和天敌瓢虫种群数量的增长;且斑块密度(patch density)越大,越利于麦蚜寄生蜂和天敌瓢虫数量的增加;景观形状结构中边界密度(edge density)越高,也越利于麦蚜寄生蜂和天敌瓢虫种群数量的增加.进一步定量评估了农田景观组成类型、构成比例和形状结构对麦蚜及其天敌种群影响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三类景观格局因子对麦蚜影响较小,权重为9.81%;而对麦蚜寄生蜂的影响权重为25.87%;对天敌瓢虫种群高达47.86%.本研究清楚地表明,通过优化农田景观中作物与非作物生境布局,可直接调节和增加天敌昆虫种类与数量,有效控制和减少小麦蚜虫的种群数量,从而提高区域性农田景观中天敌昆虫的生物控害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田间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生命表是研究昆虫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的科学方法,通过它阐明种群特征、数量动态,对全面掌握昆虫群体的一生成长过程,及探明其影响原因是有帮助的。生命表来源于实践,是根据田间和实验室的试验调查记录,系统地高度概括,编制而成。只有根据昆虫田间分布动态、数量动态和天敌动态,决定正确的取样技术和方法,才能有利于生命表的编制和分析。本文是根据1980年试验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邻作模式下番茄田间烟粉虱的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于云南省昆明市选取与西葫芦、黄瓜、玫瑰等作物邻作的番茄田及单作番茄田为研究样地,通过五点取样法进行调查,采用四分位法对不同作物邻作的番茄田间烟粉虱种群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烟粉虱的主要发生期,番茄单作田间烟粉虱种群数量最高,雌成虫达26.69头?叶-1,雄...  相似文献   

10.
首次发现中华微刺盲蝽Campylomma chinensis Schwh捕食节瓜蓟马Thrips palmi Kamy且对田间节瓜蓟马种群数量的减少起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该虫的形态特征、捕食过程和取食范围.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为多食性昆虫,能取食多种小型昆虫及多种昆虫的卵:在田间,中华微刺盲蝽与节瓜蓟马数量的跟随现象明显;通过释放盲蝽,能使节瓜蓟马种群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以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天然白刺为具体研究对象,对不同抽样方法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适应性标准大于等于占位单元平均数时,适应性群团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更有效,并且可以保证估计精度;初始抽样比例越大,总体均值估计值和抽样相对效率越稳定.在该研究区域采用二阶适应性群团抽样,可以达到估计精度,但与简单随机抽样和适应性群团抽样相比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12.
用Peason Ⅲ型曲线拟合菜蚜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佐锐  管致和 《生态学报》1985,5(4):364-372
为寻求某些研究r-对策昆虫种群在其生境空间的概率分布的方法,我们用Pesson Ⅲ型曲线(简称P-Ⅲ分布)拟合了菜蚜种群的9批抽样数据,它们是1981年在菜蚜种群发生期的不同日期抽取于北京郊区的秋白菜田间。 我们可以通过MTLK方案将P-Ⅲ分布用于拟含9批样本中经过初步判断具有可拟性的3批数据: M——初值估计采用矩法,即以矩法估计P-Ⅲ分布的三个基本参数:平均数Ex,离势系数Cv和偏差系数Cs,做为下面将要进行的适线法之初始值。 T——P-Ⅲ分布的累积概率值p是由数表给出,具体做法是由给定的Cs值和抽样数据x的标准化变量φ值在数表中查得p值。 L——以适线法实现良好的拟合,该法是在计算机上通过一项最优化技术,即在Cv-Cs直角坐标系中产生一组正三角形(简称GRT法),以自动得到拟合的良好结果。 K——对拟合优度采用柯尔莫哥洛夫检验。 拟合结果,3批样本中有两批可理论地拟合。该P-Ⅲ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βα/г(α)(x-b)~(α-1)*exp(-β*(x-b)),(b≤x<∞)其中b=Ex*(1-2*Cv/Cs),α=4/Cs~2,β=2/(Ex*Cv*Cs),经过拟合后,b、α和β的取值便更加适合了。 本文得出的结论是: 1.连续型概率分布可以被用来拟合某些r-对策昆虫种群的田间抽样数据,这是与传统的方法不同的。这里所谓传统的方法是指用于拟合k-对策昆  相似文献   

13.
棉田棉铃虫卵估值抽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岩钦  陈玉平 《生态学报》1985,5(2):136-146
由于棉铃虫卵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布结构属负二项分布,并且它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特征系上部卵量明显较下部为多,这样,本文应用了二阶抽样技术代替当前国内采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法,在允许误差为10%时,每株抽取上部15个叶蕾,每块棉田共抽60株棉株。 抽样单位的大小对于抽样的时间消费与抽样精确度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确定最适的抽样单位也是很重要的。本文根据棉铃虫卵在田间个体群平均占据的面积大小,提出一次调查6抹(2行×3株/行)棉株较单株为优。即在棉田中每次调查6株,共调查10次 新的抽样方法较当前国内应用抽样法,提高效率2.2—2.6倍。  相似文献   

14.
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的技术基础之一是对害虫种群动态的全面了解,其中种群数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动是害虫种群动态的基本形式。怎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动呢?最科学和简便的方法是作田间虫口密度的调查。田间调查是采用抽样技术非全面地估计害虫种群数量,但是抽样技术的应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害虫种群内部个体空间分布型的影响较大,影响样本估计值的正确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枣飞象Scythropus yasumatsui Kono et Morimoto是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枣飞象在陕北黄河沿岸枣树种植区暴发成灾,给陕北红枣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明确枣飞象成虫在陕北枣区的空间分布型及最佳抽样技术,为枣飞象的监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于陕西省佳县枣区,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枣树样地,采用五点抽样法、双对角线抽样法、棋盘式抽样法、平行线抽样法和Z形抽样法抽取受害枣树,随后采取分层取样法分别统计每株枣树上枣飞象成虫数量。采用t-检验对这5种抽样方法的适合性、代表性和变异程度进行了比较,确定最理想的抽样方法;随后用聚集度指标、Iwao m*-m回归分析法以及Taylor幂法则对枣飞象成虫在枣区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选用Iwao提出的理论抽样公式和序贯抽样公式确定了枣飞象成虫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结果】结果表明,5种抽样方法都适合枣飞象成虫在陕北枣园的调查,其中以平行线抽样方法最为理想,枣飞象成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间相互吸引的个体群,且个体群的聚集度与其成虫数量成正比,枣飞象个体群聚集原因是由于某些环境成分或者是本身聚集性活动中的一个因素或共同作用引起的。建立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18.995/m+0.0203),序贯抽样模型为T_0', T_(0(n))'=30n±47.53(1/2)~n。【结论】枣飞象成虫在田间最理想调查方法为平行线抽样法,枣飞象在陕北枣区成虫分布型呈聚集分布,为陕北枣区枣飞象的监测预报及可持续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昆虫种群的一类时空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虫种群的时空动态包括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根据密度制约性原理, F推导出描述昆虫种群时空动态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模型.该模型由扩散、迁移、出生及死亡等成分组成.建立了模型的差分解法,也给出模型参数的拟合方法.模型的初始分布确定为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以及负二项分布.给出产生3种空间分布的计算方法.给定初始分布类型及参数,由各算法组装的计算机模型可得到初始分布,田间各点各时刻的昆虫数量 ,以及该时刻的空间分布类型和聚集性.  相似文献   

17.
<正> 大稻缘蝽Leptocorisa acuta Thunberg是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灌浆期愈来愈严重的重要害虫。搞好该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是当前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但是,要正确估计田间种群的数量,必须首先决定确切的田间抽样方法和样本数量。而了解大稻缘蝽的田间分布型,是搞好这些工作的前提。国内已研究报道了三化螟、玉米螟、稻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幼虫,棉盲蝽、棉红铃虫、飞蝗等的田间分布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但稻蝽类这方面的资料尚未见到。作者于1981年结合田间虫口密度调查,对大稻缘蝽成虫的田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与此同时,对几种常用随机抽样方法及样本数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江国强  罗肖南 《生态学报》1989,9(3):277-279
据笔者1984—1985年调查,腹管食螨瓢虫(Stethorus siphonulus Kapur)是福建省桔园桔全爪螨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捕食性天敌,与黄邦侃(1985年)的报道一致。有关该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迄今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有关昆虫抽样技术的研究,至今都在单种种群的水平上进行。为研究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必须建立和发展混合种群抽样理论,本文就腹管食螨瓢虫、桔全爪螨混合种群抽样方案进行了探讨。这是至今国内外有关昆虫混合种群抽样技术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豆蚜发生为害及大豆与多种作物间邻作种植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为大豆蚜的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大豆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通过田间罩笼、人工接蚜和释放天敌的方法,研究捕食性天敌对大豆蚜种群的控制作用;在佳木斯地区进行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牡丹江地区进行黄瓜-大豆-玉米、甜葫芦-大豆-玉米、烟草-大豆-香瓜、甜菜-大豆-玉米等多作物带状穿插种植模式,以单作大豆田为对照,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大豆田大豆蚜与天敌进行调查,研究作物多样性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结果】2009年6月中下旬大豆蚜开始侵入大豆田,3~5周后田间有蚜株率达到100%,大豆蚜种群发生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在田间逐渐消失。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为蚜虫天敌优势种;按大豆蚜与天敌数量之比700︰1,释放异色瓢虫和叶色草蛉成虫7 d后,蚜虫种群减退率分别为54.78%和78.79%;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在大豆蚜种群迅速增长期早熟马铃薯收获(7月20日)后第5天,豆田蚜虫天敌总数是收获前的2.6倍,与同期单作大豆田相比,间作田大豆蚜种群数量降低了51.3%。大豆与甜葫芦、香瓜、烟草和玉米等作物进行多样性间作种植,在大豆蚜田间发生高峰期,单作豆田益害比为1︰65.2,多样性种植区的大豆田益害比为1︰26~1︰42,与单作大豆田相比,间作田大豆蚜种群数量降低40.7%~83.5%。【结论】2009年大豆蚜的种群高峰期为8月3日,田间的天敌优势种类为草蛉、瓢虫和寄生蜂。早熟马铃薯与大豆间作,在大豆蚜种群迅速增长期间收获早熟马铃薯,大量蚜虫天敌转移至间作的大豆田,从而形成对大豆蚜的控制。大豆与其它经济作物间邻作,大豆田天敌昆虫与蚜虫的益害比明显提高,表明利用农田作物多样性能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生物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北部棉区作物景观多样性对棉铃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昭智  潘卫林  张鑫  李贤超  张娟 《生态学报》2012,32(24):7925-7931
如何从景观尺度上实现对害虫的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昆虫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集技术,从2007-2009年在新疆北部棉区16-17个农场近240km2作物范围内,监测和评估棉田周边作物景观对棉铃虫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景观多样化显著地影响棉铃虫种群数量,复杂作物系统中(棉花比例<50%作物面积)棉铃虫成虫数量明显大于简单作物系统(棉花比例≥50%作物面积;棉铃虫种群数量与景观多样性指数(Simpson's Reciprocal Index)呈正相关;同时棉铃虫成虫与加工番茄、玉米和小麦的比例成正相关,但与棉花比例呈负相关.研究结果为转基因棉花抗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农田景观多样性指标可作为修正棉区棉铃虫预测模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