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崔-Lawson氏种群增长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钦彦 《生态学报》1985,5(3):282-290
本文讨论了崔启武和Lawson在《模》文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得结论中存在的错误,因为μ_c=μ_mX_m/X′_m,当X′_m(?)X_m时,模型(dX)/(Xdt)=μ_c(1-X/X_m)/(1-X/X′_m)不是转化为logistic方程,而是趋于(dX)/(Xdt)=0,不能认为崔-Lawson氏模型是对指数方程和logistic方程的扩充。  相似文献   

2.
崔启武  G.Lawson 《生态学报》1982,2(4):403-415
一、引言 最简单的种群数学模型是众所周知的指数方程: dX/dt=μ_eX (la)为了今后讨论方便,现写出其积分形式: 1+n X_2/X_1=μ_e(t_2-t_1) (ab)此处,t,t_1,t_2为时间,X,X_1,X_2分别为相应时间的种群密度;μe为增殖速度参数,单位为(时间~(-1)) 但是指数增殖只能维持一个有限时段。随着群体增大,资源要被消耗,增殖受到限制。考虑到此,另一个著名的logistic方程常被采用:  相似文献   

3.
周成旭  严小军  骆其君  马斌 《生态学报》2008,28(6):2587-2587~2594
以浙江省象山港虾塘藻华中分离的一种颗石藻(Pleurochrysis sp.)为对象,对温度差异造成的藻类在种群水平上的增殖特征,以及相应增殖过程中细胞的生化特征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差异温度(低温7℃, 高温25℃)下,盐度(5, 15, 30, 45)和光照(低光照 <2 μE·m-2s-1, 高光照100 μE·m-2s-1)不同组合条件影响下的种群增殖特征;差异温度下,种群生长过程中的氮、磷消耗特征,细胞Chl-a的变化特征,以及细胞总多糖变化特征比较.结果显示:颗石藻在低温低光照条件下,不同盐度水平中均维持存活,没有种群增殖;低温高光照下,经低温适应期后,种群可以增殖.高温低光照导致各组种群迅速衰退.高温高光照下颗石藻快速增殖.相同光、温条件下,盐度15, 30, 45的种群增殖趋势相似,盐度5不利于种群增殖.在其它环境因子相同的条件下,温度差异导致颗石藻在种群增殖策略上不同,其间相应的生化特征也存在差异:低温中,颗石藻耐受适应期长,种群生长率低下,期间的氮、磷消耗率低,细胞Chl-a含量降低,细胞总多糖含量高于高温组;低温适应后,颗石藻种群增殖,且达到稳定的增殖速率,增殖期间大量消耗氮、磷营养盐,细胞Chl-a含量渐增,细胞总多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高温中,颗石藻快速增殖,初期生长率高,大量氮、磷营养盐在此期中消耗,细胞Chl-a含量渐增,细胞总多糖含量低于低温组,种群生长后期细胞总多糖出现累积.  相似文献   

4.
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生殖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0.5℃的条件下,应用岛屿法观察比较了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和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实验种群的存活率、产卵量,组建了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生殖力表特定年龄生命表,比较了2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γm)、周限增长率(λ)和种群翻倍时间(t)等生殖力参数以及种群增长指数(I).从结果看,截形叶螨的生殖能力和种群增长指数低于土耳其斯坦叶螨.因此,可以判断截形叶螨在新疆部分棉田取代土耳其斯坦叶螨种群爆发成灾,并非其物种本身生殖潜能形成,而是由其它生态因子造成.由于截形叶螨存活时间长于土耳其斯坦叶螨,其一旦进入棉田,则造成更大危害.  相似文献   

5.
黑松不定芽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菌条件下萌发22 d的黑松幼苗子叶/胚轴材料为起始外植体,在GD 3 mg·L~(-1)6-BA 0.3 mg·L~(-1)NAA培养基中诱导黑松不定芽的形成,其诱导率为96%。进一步探讨生长调节物质水平、基本培养基种类和继代周期对黑松不定芽增殖影响的结果表明:6-BA浓度为2 mg·L~(-1)、NAA浓度为0.2 mg·L~(-1)时的增殖率最高,达100%,增殖倍数也最高,为4.88;在5种基本培养基(GD、DCR、WPM、1/2MS和1/2GD)中,GD培养基比较适合不定芽的增殖,可以形成健壮有效的不定芽;此种条件下培养30 d的黑松不定芽增殖率可达4.6倍。  相似文献   

6.
韦春强  唐赛春  李象钦  潘玉梅 《广西植物》2022,42(12):2056-2063
为了探讨大狼耙草的入侵风险,该文通过同质种植园实验,研究了不同养分水平下大狼耙草河北、江苏、江西和广西4个入侵种群在单种和各种群与近缘本地植物金盏银盘混种时的生长和竞争响应。结果表明:(1)单种时4个种群的株高、分枝数和总生物量在高养分下显著高于低养分下,繁殖比在低养分下显著高于高养分下(江苏种群除外); 混种时4个种群各生长参数的竞争响应在高养分下小于低养分下的。(2)各养分下,广西和江西种群的株高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河北种群,广西种群的分枝数最多[低、中和高养分下分别为(12±0.86)、(16.83±0.95)和(21.83±1.14)]; 河北种群的繁殖比在低养分 [(47.33±3.29)%]和高养分 [(25.74±2.82)%]下最高,且显著高于同养分下的广西种群 [低养分为(30.92±1.78)%和高养分为(19.77±1.22)%]。中养分下,河北种群总生物量的竞争响应(-0.51±0.04)显著大于广西种群(-0.35±0.06),繁殖生物量的竞争响应(-0.46±0.03)也显著大于广西种群(-0.28±0.07)。综上表明,高养分提高大狼耙草的生长和竞争能力,生长和竞争能力在种群间有差异,养分增加和入侵种群间基因流可能会潜在地提高大狼耙草的入侵风险,该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温度17、20、25、30、33℃,相对湿度70±5%条件下,观察了李始叶螨Eotetranychuspruni(Ounde-mas)实验种群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估测了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力(rm)、周限增长率(λ)等生殖力参数。  相似文献   

8.
以海州香薷铜矿区种群(大冶铜绿山)和非矿区种群(红安)为对象,通过水培实验,比较分析了两个种群根中铜的吸收、MDA含量、根伤流液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的差异。结果显示,红安非矿区种群根中的MDA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铜绿山矿区种群则没有明显的变化;在≥20μmol/LCu处理时,非矿区种群根伤流液量急剧下降而矿区种群反而增大。红安种群根中的Cu吸收量明显比铜绿山种群的高,如20μmol/LCu处理时,红安种群根中的铜含量在处理后的第1天和第5天分别是铜绿山种群的3倍和4倍;80μmol/LCu处理时,第1天和第5天的Cu含量则分别是铜绿山种群的20倍和5倍。然而,铜绿山种群根分泌的和组织内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则明显高于红安种群,如在80μmol/LCu处理的第3天和第5天,铜绿山种群根组织内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都约为红安种群的3倍,根系分泌的酶活性则分别为红安种群的1.6倍和1.8倍。两个种群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铜绿山种群在低浓度处理时,根分泌的和组织内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有所增强,高浓度处理时下降,而红安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则显著下降。总之,铜胁迫下,海州香薷红安种群根系过氧化损伤明显,而铜绿山种群根系没有产生明显的过氧化损伤;铜绿山种群根系增强酸性磷酸酶的分泌以及保持组织内的高活性,可能分别在减少其铜的吸收及胁迫条件下维持体内正常的磷生理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马雪山阴坡林线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是青藏高原特有林线树种.对白马雪山阴坡海拔4400 m以上林线0.8 hm2样地长苞冷杉种群进行每木调查,分析其种群结构、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结构呈典型金字塔型,幼苗和幼树在种群中所占比重大,表现为增长型种群,种群个体数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密度为幼苗》幼树》成年树;(2)存活曲线接近Deevy-Ⅲ型,高径级种群趋于稳定,种群具两个死亡高峰,低径级种群尤其幼苗死亡率高达90%,这是林线区的气候条件如低温、强光照、积雪及冬季冻害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种群另一死亡高峰出现于V~VI龄级,种内和种间对空间、光照和养分等生存因子的激烈竞争引起自疏,导致死亡率再度上升;(3)长苞冷杉种群各龄级空间点格局在不同尺度上表现为聚集、随机和均匀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由于幼苗来源于种子库且依赖成年树的微生境,幼苗聚集强度和尺度都最大;各龄级关系密切,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云南早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在不同品种、不同虫口密度及不同生育期组合条件的种群增殖能力。[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分析了不同虫口密度,不同生育期和不同水稻品种组合条件下白背飞虱的种群增殖倍数。[结果]水稻生育期和接虫密度对种群增殖倍数的影响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而品种的影响不显著。移栽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10.0倍、8.8倍、2.6倍和1.3倍,移栽期与孕穗期、抽穗期的种群增殖倍数差异极显著(P0.01),拔节期与孕穗期、抽穗期的种群增殖倍数差异极显著(P0.01);5、10、20、40对/丛的增殖倍数分别为9.2倍、6.1倍、4.3倍、3.1倍,5对/丛与40对/丛处理间种群增殖倍数差异极显著(P0.01),5对/盆与20对/盆处理间种群增殖倍数差异显著(P0.05);滇泷201、两优2161、内5优306和两优多系1号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7.8倍、5.9倍、4.3倍、4.8倍,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勐海早稻区,水稻生育期对种群增殖倍数的影响极显著,接虫密度的影响显著,主栽品种对种群增殖倍数影响不显著;在移栽期至拔节期,较低的迁入密度能导致较大的种群增殖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咖啡豆象Araecerus fasciculatus生命活动对不同相对湿度环境的适生性,并通过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明确相对湿度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方法】实验设定30%、45%、60%、75%、90%5个相对湿度梯度,观察比较咖啡豆象卵、幼虫、蛹历期及其存活率、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结果】在30%~90%范围内,随相对湿度的增加咖啡豆象幼虫发育历期缩短,卵至蛹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提高。相对湿度为90%时,卵、幼虫、蛹存活率最高且发育历期最短,成虫寿命最长,单雌产卵量最高。各湿度生命表参数内禀增长率(r_m)在0.197~0.319之间,相对湿度75%时最高;净增殖率(R_0)在9.653~73.493之间,相对湿度90%时最高。此外,内禀增长率(r_m)、净增殖率(R_0)与相对湿度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分别为y=0.32/1+exp(1.71-0.07x)(R~2=0.90442,P=0.00201)和y=78.13/1+exp(5.03-0.09x)(R2=0.98931,P=0.00213)。【结论】研究表明相对湿度是影响咖啡豆象生长发育、繁殖力、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气象环境条件对咖啡豆象的影响,同时为其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拟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低地次生雨林华南省藤种群天然更新的适生坡形,以海南甘什岭天然分布的华南省藤为研究对象,以种群数量、生长特征(株高、地径、羽叶面积等)和死亡率为天然更新的衡量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坡形(凸坡、缓坡、凹坡)与华南省藤不同生长阶段种群更新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形对华南省藤种群数量、株高、羽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和死亡率等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地径影响极显著(P0.01),对高径比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凹坡种群数量(84株·hm~(-2))、株高(212.38 cm)、羽叶面积(36.22 m~2)最大,株高(0.153%)和羽叶面积月相对生长率(0.145%)最高,幼苗期凹坡死亡率低(8.72%),藤株整体生长最好。坡形是影响海南低地次生雨林华南省藤种群数量及生长特征的重要环境因子,坡形通过改变区域土壤水分、养分、光照等,影响华南省藤的种群数量和生长。凹坡是华南省藤的适生坡形,在今后华南省藤的资源更新保育和人工栽培中,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羊肚菌多糖的结构和免疫调节活性进行初步探究,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羊肚菌粗多糖,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CCK-8法检测羊肚菌多糖免疫调节能力。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后的羊肚菌多糖(ME-X)重均分子量为1. 635×10~4。ME-X能显著提高免疫细胞增殖能力,当其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淋巴细胞T、B的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率分别达到31. 18%、63. 02%;质量浓度为20μg/mL时,巨噬细胞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率高达63. 12%,同时该浓度值的ME-X刺激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也最强,吞噬率为22. 49%。ME-X的活性探究实验表明,ME-X能有效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同时能显著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种大连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dalianensis sp.nov.采自中国辽宁省大连市老铁山的枯死黑松.新种的鉴别特征为:体较短(雌虫:571.5~658.0 μm;雄虫:436.8~520.0μm),口针纤细(雌虫:10.0~12.7 μm;雄虫:9.2~11.8μm)具有基部球,侧线4条.雌虫阴门位于虫体60%~75%处,尾型特殊,具蜗牛触角状分叉的尾尖突;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成拐杖形,有1简单尾尖突,交合刺小(10.0~12.9μm),乳突3对,无交合伞.新种的近似种是大核滑刃线虫A.macronucleatus,主要区别在于大核滑刃线虫的雌虫仅具一简单尾尖突,雄虫加热杀死后呈"L"形,而非新种的"J"形.应用限制性酶切图谱(PCR-ITS-RFLP)的方法以及DNA测序为新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1 引 言种群生物学的原始假设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任一种群,不管是有性生殖种群还是无性生殖种群,其自然增长都遵守VerhulstPearlLogistic方程。按照这一方程,种群有一个平衡点S,S=K,K是环境负荷容量;并且随着种群大小(或密度)N的增加,种群的个体(或相对)自然增长率dN/Ndt单调下降。这是由于存在拥挤效应。Logistic方程不含Allee效应或过疏效应[1,2]。实际情况与Logistic方程有所不同,由于存在“拥挤效应”和“过疏效应”,第一,有一个最适种群大小Nm:随着N增加,dN/Ndt在N<N…  相似文献   

16.
1 前  言夜光藻(Noctilucascientillans)是我国海洋赤潮的主要发生藻。作者曾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回归分析及微分方程的变分模型和灰关联等对夜光藻种群增殖和形成赤潮的原因进行过分析和研究[1~5]。作者有关夜光藻种群动态时间序列模型研究[1],已确定了夜光藻种群3天内暴发性增殖的必要条件:在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夜光藻种群细胞密度应大于10×106cell·m-3。在海水环境要素对夜光藻种群密度增殖的影响的研究[5],认为温度、溶解氧、营养盐(可溶性氮盐和可溶性磷盐)与夜光藻增殖有明显的相关性,并确定了夜光…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条件下芨芨草空间格局对环境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娟  刘茂松  徐驰  池婷  洪超 《生态学报》2012,32(2):595-604
基于小尺度上植物间相互作用与空间格局的高度相关性,选用可避免环境异质性影响的K2点格局函数,研究了沙枣-芨芨草群落中63个芨芨草样方(3密度条件×3生境条件×7重复)中芨芨草种群在小尺度下(0—0.5 m)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在3种密度条件(高、中、低)及3种生境条件下(冠盖区、过渡区、空旷区),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对土壤理化性质胁迫(盐分、有机质及容重)程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就土壤盐分,养分含量及土壤容重而言,土壤理化性质胁迫程度沿冠盖区、过渡区和空旷区增加的趋势。相应地,芨芨草种群呈聚集分布的样方比例在沿冠盖区(6/21)较低,而在过渡区(11/21)和空旷区(11/21)较高。然而,在不同密度条件下,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对土壤性质胁迫的响应不同。在低密度条件下,芨芨草种群在冠盖区多数为聚集分布(4/7),在过渡区和空旷区全部为聚集分布;中密度条件下,芨芨草聚集分布样方比例沿冠盖区-过渡区-空旷区梯度增加(分别为2/7,3/7,4/7),但低于同等胁迫条件下低密度样方中聚集分布数量;高密度条件下,在各胁迫条件下,除了一个过渡区高密度样方,其余芨芨草种群均为随机分布。总体上,随着环境胁迫增强,在中低密度下,芨芨草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但在高密度下,芨芨草种群均以随机分布为主。此外,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随密度变化趋势比随土壤理化性质胁迫梯度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可能表明相对于土壤理化性质胁迫程度,芨芨草种群密度对其空间格局影响更大。因此,在考虑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时,应当考虑种群密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种群参数和自然内禀增长率的影响。实验在 5种温度即 15,2 0 ,2 5,30和 35℃ ,相对湿度为 80 % ,光照 12∶12 (L∶D)条件下进行 ,并用菜豆Phaseolusvulgaris作为它的寄主植物。实验结果表明 ,美洲斑潜蝇非成熟期的发育时间从 15℃的 38d减少到 35℃的 11d。描述卵 ,幼虫和蛹的发育率 (y)随温度 (t)变化的方程分别是 y =1 786 2t - 13 84 1,y =1 16 2t - 4 94 6和 y =0 6 34t - 5 146。雌成虫的寿命在 15℃条件下是 2 0d ,到 35℃时则下降到 9d。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 2 0℃- 30℃ ,在此温度范围内每雌产卵量为 158粒到 2 82粒。非成熟期在 2 5℃条件下的死亡率最低 ,为9% ,而最高出现在 35℃ ,为 4 9%。在 2 5℃到 30℃这个温度范围内 ,获得较高的自然内禀增长率(rm)和净繁殖力 (R0 ) ,分别为 0 2 7和 116 8,此结果表明此温度范围最有利于该种群的增长 ,种群的世代增长倍数约为 117倍。实验结果还表明 ,该虫种群的平均世代历期 (T)和种群倍增时间 (t)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而种群有限增长率 (λ)与温度的关系则是正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贺达汉  田畴 《昆虫学报》1990,33(4):437-443
本文分析了七级恒温和五组变温条件下白茨粗角萤叶甲(Diorhabda rybakowi Weise)的种群生长,组建了生命表.得知不同恒温与幼期存活率的关系呈二次曲线型变化;变温对幼期存活率的影响受其变幅大小的影响,23—31℃的变温有利于该虫的世代存活.成虫寿命和产卵量随试验温度上升分别呈现“S”形下降和二次曲线趋势;变温下成虫寿命延长,产卵量明显增高.采用Weibull函数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试验温度和温周期条件下种群世代死亡率的变化.在19—35℃恒温下,种群周限增长率可用二次曲线方程表示.在17.8—37.8℃种群生长为增长趋势.在变温下,种群周限增长率和变温的变幅呈负相关.在平均温度为27℃、变幅为25.1℃时,种群生长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了哥王的生态生物学特征研究表明 ,了哥王分布区气候条件温暖湿润 ,生境主要为草坡和开旷林地 .了哥王耐贫瘠 ,是一种阳生性灌木 ,其光合速率平均为 7.33μmolCO2 ·m-2 ·s-1.其竞争力明显弱于同在灌草丛中分布的桃金娘 .因而在灌草丛阶段的演替过程中 ,其种群减少 ,桃金娘种群增长 .了哥王体内加权平均养分含量为N 0 .6 6 7% ,P 0 .0 81% ,K 0 .5 4 0 % ,Ca 0 .776 % ,Mg 0 .2 5 9% .种群生物量分析表明 ,荒坡上野生了哥王生物量较低 ,仅 0 .0 2 73t·hm2 .若要大量开发了哥王资源 ,需要人工种植以提高生产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