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莽山陆生贝类一新种(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于2001年5—9月在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陆生贝类多样性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鉴定发现1新种,即莽山倍唇螺Diplommatina mangshanensis sp.nov,其隶属于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倍唇螺属。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详细记述,并与近似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莽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多样性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于2001年5~9月对莽山自然保护区的陆生贝类进行了广泛调查,共采得陆生贝类39种,隶属于2亚纲10科19属,主要有环1:3螺科、烟管螺科、钻头螺科、拟阿勇蛞蝓科、坚齿螺科、巴蜗牛科、野蛞蝓科和嗜粘液蛞蝓科。对它们的种类分布、种群数量、区系与生态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至2011年11月间先后4次调查了江西婺源森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资源,共采得陆生贝类57种(亚种)(含3个未定种),隶属16科28属,其中1种为江西省新纪录种,优势种为长柱倍唇螺Diplommatina paxillus longipalatalis和细纹灰尖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redfieldi。区系组成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占种类总数的64.9%。分析11个采集点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范围为0.423~5.50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047~2.333;Pielou均匀度指数(Jsw)范围为0.030~0.438。与其他自然保护区相比较,婺源森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较丰富,与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相似系数较高,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相似系数较低,陆生贝类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2008年5月调查了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资源,共采得陆生贝类47种(含2个未定种),隶属13科27属,其中16种为江西省陆生贝类新纪录种.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陆生贝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占种类总数的63.83%.其优势种为墙草真管螺和同型巴蜗牛.分析11个采集点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范围为0~6.234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 ′)范围为0~3.5676;Pielou均匀度指数( Jsw )范围为0~1.3610.环境越复杂,种类组成越丰富;物种分布越均匀的地区,陆生贝类多样性指数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8月调查了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资源,共采得陆生贝类67种和亚种(含9个未定种),隶属4目19科31属,其中有1新种,即龙潭弯螺(Sinoennea sp.nov.)(另文报道);14种为江西省陆生贝类新纪录种;优势种为长柱倍唇螺(Diplommatina paxillus longipalatalis)、细锥倍唇螺(D.apicina)、灰尖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ravida)、双线巨蓬蛞蝓(Meghimatium bilineatum)。区系组成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占种类总数的74.14%。阔叶林、灌木丛和农田生境陆生贝类种类较丰富,竹林和苔藓生境种类较少。根据调查数据,分别计算井冈山自然保护区5种不同生境类型中陆生贝类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结果表明,灌木丛生境陆生贝类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苔藓生境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比较,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较丰富,且与江西齐云山陆生贝类物种相似系数较高,与广东南岭物种相似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6.
由谢伯娟、黄重期、吴书平三位台湾贝类学者合著的《台湾蜗牛图鉴》第1版于2(104年出版,记载了台湾陆生贝类248种。第2版于2006年出版,描述陆生贝类282种,隶属于31科92属,几乎囊括了台湾地区已知的陆生贝类。该书图文并茂,有些还是不可多得的陆生贝类生态照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整理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标本时,经鉴定发现1新种,即茂兰沟螺Dioryx maolanensis sp.nov.,文中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描述,并对其相似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陈远辉 《蛇志》1996,8(4):48-48
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罕见蛇种白头蝰及海南闪鳞蛇陈远辉(湖南省郴州市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省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发现新蛇种莽山烙铁头蛇以后,近两年的蛇类资源调查中,又分别发现一种白脑袋的毒蛇和一种鳞版具金属光泽,在日光和灯光下均能闪耀出多种色...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2008~2011年,作者每年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莽山自然保护区)对10条调查样带(长3~6 km,单侧宽5 m)内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将该保护区海拔400~1 800 m的区域按200 m均匀地分为7个海拔小带,对两栖动物垂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莽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类36种,隶属2目7科。其中以蛙科17种和角蟾科6种为多;其动物区系组成以34种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并以17种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中国特有种12种。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棘腹蛙(Paa boulengeri)和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为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纪录。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垂直分布现象较明显,大致以海拔1 400 m为分界点,两栖动物物种组成有较大变化;海拔600~800 m小带的物种数最多。最后基于历史资料,分析了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一些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和小学课外生物小组广泛搜集生物标本中,陆生贝类是最常见的一类。陆生贝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软体动物,大致可以分为带壳的一类和不带壳的一类,带壳的一类统称蜗牛(俗名叫水牛、天螺、蜒蚰螺等),不带壳的一类统称蛞蝓(俗名叫鼻涕虫,无壳蜒蚰螺、赤膊蜒蚰螺等);目前已知全世界陆生贝类有3万多种,我国陆生贝类资源也很丰富,最大的有成年人拳头大,最小的比小米粒还要小,形态千奇百怪,五颜六色,陆生贝类与人的关系极  相似文献   

11.
广西金钟山鸟类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共记录到金钟山鸟类274种,分别隶属于18目57科,其中陆生鸟类251种,水鸟23种;以留鸟为主,共157种;候鸟、旅鸟分别为104种、13种;东洋种为优势类群,共有171种,古北种和广布种分别为4种、27种。这些鸟类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9种,中国特有种鸟类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名录中的鸟类5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中的鸟类20种,列入CITES附录中的鸟类34种。本文还对金钟山鸟类保护区的5种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种类组成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灌丛+农田的鸟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04;水域的鸟种多样性指数最低,为2.14。  相似文献   

12.
广东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4科423属611种,分别占广东省维管植物280科1589属5737种的51.4%、26.7%和10.65%;其中蕨类省植物21科29属33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20科391属574种,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7科7属7种,占广东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10.9%;珍稀濒危植物有4科5属5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67种的7%。公园中经济植物可分为12类,分别是药用植物321种,用材树种65种,观赏植物60种,纤维植物41种,野生水果33种,油脂植物38种,饲料植物42种,鞣料植物42种,野菜植物25种,农药植物27种,芳香植物26种,淀粉植物23种,保健植物19种,染料植物13种,有毒植物10种,蜜源植物5种。  相似文献   

13.
新疆蝗总科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现有蝗虫157种,它们分别隶属于8科62属。在157种蝗虫中,古北种占绝对优势,有120种,其次为特有种,有35种,广布种甚少,仅2种。在古北种中,中亚种最多,其次为泛古北种,而欧洲西伯利亚种、地中海种和东北种均很少。在8个科中,泛古北种在网翅蝗科中占优势,中亚种在班翅蝗科中占优势,斑腿蝗科在蝗总科中是相当大的一个科,在我国也占有很大优势,但在新疆其属种数量却很少。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外来种子植物的初步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江苏省外来种子植物的种类、来源地及分布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共有外来种子植物393种,大多数来源于欧洲和美洲,主要通过有意引种和无意引入2种方式引入。有意引种的栽培植物有276种,其中观赏植物132种、蔬菜46种、林木35种、工业原料植物17种、药用植物12种、牧草植物11种、粮食作物11种、果树7种以及油料作物5种。另外,外来种子植物中有逃逸种62种、归化种22种、入侵种33种;81.8%的入侵种在江苏全省均有分布;入侵种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分别有11种和7种。在此调查结果基础上,对江苏省外来种子植物的分类和危害进行了讨论,并对江苏省外来物种的利用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1IntroductionWildlifetradeisamain~mpetustoutilizewildlife.Thechangeinspeciesandvolumein-volvedinthewildlifetrademayreflectconservationstatus,dynamicsandexploitedlevelofwildliferesources.Thestudyonwildlifetradeisthetheoriticalbasisonwhichproposalsastolimittradeonrareorendangeredspeciescanbemade,andwithwhichfuturemonitoringofthetradecanbecompared.Theresultalsocanbeusedtoevaluateconservationeffectsofprotectionmeasuresandlaws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tisofgreatsignificanceinguid-ing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16.
庐山蛾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育卿 《动物学研究》1986,7(2):147-154
庐山,地处中亚热带北沿,北纬29.35°,东经115.59°,属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庐山襟江带湖,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有1800余种,隶属158科642属。因此,庐山蛾类也较丰富。笔者于1975年5月开始,对庐山蛾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蛾类455种。现将庐山蛾类区系报告如下。 区系分析 庐山蛾类已鉴定出32科340届455种。区系情况如表。 从表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7.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与保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鹦哥岭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野外调查表明,本区共有野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79种,隶属于47科71属。其中属于1999年国家重点一级保护4种,如海南苏铁(Cycas hainansis)、坡垒(Hopea hainansis)、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和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国家二级保护14种。建议将18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中,20种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有30种为海南特有种。鹦哥岭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威胁主要有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人为毁林开荒和分布区限制。针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和受到的威胁,提出了应重点加强保护的6个地点及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爬行动物资源概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摘要:为了搞清湖北省爬行动物资源概况,通过总结文献资料,并结合作者等最近20余年积累的调查资料,从区系特点、地理分布、评估等级、资源量及保护对策等方面总结了湖北省爬行动物的资源概况。结果显示,湖北省现有爬行动物2目12科44属78种,主要分布在鄂西南(57种,占73.1%)、鄂西北(47种,占60.3%)和鄂东南(43...  相似文献   

19.
物种编目及其科属系统排列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文采用Flora of China使用的分类系统, 结合最新分子分类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年发表的新资料, 对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40科178属2,147种5个亚种118个变种, 其中特有种839个, 占总种数的39.08%。种数最多的5个科依次为鳞毛蕨科(505种, 含种下单位, 下同)、蹄盖蕨科(323种)、水龙骨科(280种)、凤尾蕨科(266种)和金星蕨科(209种); 种数最多的5个属依次为耳蕨属(Polystichum, 209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 176种)、蹄盖蕨属(Athyrium, 137种)、双盖蕨属(Diplazium, 98种)和凤尾蕨属(Pteris, 97种)。在地理分布上, 种数排名前5的省份为云南(1,365种)、四川(875种)、贵州(838种)、广西(785种)和台湾(779种)。含中国特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科属中, 排前3位的科分别为鳞毛蕨科(257种)、蹄盖蕨科(169种)和凤尾蕨科(113种); 排前3位的属为耳蕨属(140种)、蹄盖蕨属(82种)和鳞毛蕨属(61种)。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12月和2004年6~9月,采用样线法和绝对数量法,对四川海子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记录到鸟类130种,结合文献共16目48科210种。其中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占了总数的82.86%。对繁殖鸟类的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种类占繁殖鸟总数的44.8%,东洋界种类占40.8%,广布种占14.4%,古北界种类稍占优势。保护区内有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30种,我国特有种11种,占我国特有种的15.9%;列入CITES名录的有20种,IUCN名录的有8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14种。垂直区系分析发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的比例并不是呈规律性的增加或减少,而是波浪式的变化;绝大多数分布型的比例也呈波浪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