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蔷薇科果树和观赏树木为寄主。本研究旨在搞清楚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产卵行为及其对不同寄主植物的栖落和产卵选择性。【方法】选择苹果Malus pumila、山樱花Prunus serrulata var. spontanea、桃Prunus persic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杏Prunus armeniaca和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 atropurea 8种寄主植物木段,构建为成虫的活动场所,观察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并测定桃红颈天牛成虫在不同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和产卵量。【结果】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行为分为避让、打斗和交配3种行为。交配过程可分为相遇抱对、插入输精、交配后陪护3个阶段。桃红颈天牛雌虫产卵时无刻槽行为,喜欢将卵产于较为狭窄的缝隙中。雌虫偏好在桃树木段上栖落,雄虫则偏好在毛樱桃木段上栖落。李亚科李属的桃是桃红颈天牛最喜欢的产卵寄主木段,而雌虫在苹果亚科的苹果、海棠和秋子梨木段上产卵极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雌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与产卵量占比间存在正相关性,雄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与雌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桃红颈天牛雌成虫最喜欢桃树木段,雄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与雌虫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云斑天牛对10种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对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成虫具有行为导向的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成虫行为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技术,测定云斑天牛成虫(未交配雌虫、未交配雄虫、已交配雌虫)对10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所选化合物在特定浓度下,均能引起云斑天牛成虫较为明显的EAG反应,浓度为100μg/μL时,云斑天牛成虫对所测试的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最强,其中未交配雌、雄及已交配雌虫对(Z)-3-己烯-1-醇的EAG反应相对值均为最大,分别达2.35、2.31和2.22。行为反应生测中,(Z)-3-己烯-1-醇对未交配雌、雄虫可产生明显的引诱作用,芳樟醇则对两者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而已交配雌虫对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趋性。【结论】试验结果可为开发对其有效的林间引诱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测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飞行能力,为该虫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海棠、苹果和杏)的桃小食心虫雌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比较了取食同一寄主植物的雌雄成虫间和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同一性别个体间平均飞行距离、平均飞行时间、平均飞行速度和最大飞行速度4个飞行参数。【结果】在12 h的飞行测试中,桃食心虫成虫最长飞行距离为24.54 km,最长飞行时间接近12 h,最大飞行速度为5.88 km/h,飞行11~12h的个体占比最高(36.98%)。取食同一寄主的雌成虫各飞行参数值均大于雄成虫。取食苹果和海棠的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在雌雄间存在显著差异,取食苹果的雌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显著大于取食杏的个体,取食苹果的雌成虫平均飞行速度和最大飞行速度显著大于取食另外两种寄主的个体;但是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雄成虫间各飞行参数值差异不显著。【结论】桃小食心虫成虫飞行能力较强,取食同一寄主植物的雌雄成虫间以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雌成虫间飞行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叶虫萤Emeia pseudosauteri成虫的交配与产卵行为,丰富三叶虫萤的生物学研究,推动三叶虫萤的人工繁育。【方法】采用室内试验与野外观察相结合、仪器拍摄和人工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三叶虫萤的交配与产卵行为。【结果】本文先描述了三叶虫萤成虫交配前雄雄相遇、雌雌相遇、雌雄相遇分别会发生的情况,然后较为详细地描述了交配的过程。交配姿势有上下体位(或称"∠"型)和尾对尾体位(或称"—"型),后者由前者转换而来。雌雄成虫可以多次交配,雄虫有交配干扰和假交配现象。成虫24 h内均有交配现象,交配高峰出现在20:00-22:00(交配率20.8%)和12:00-14:00(交配率15.1%)。雌虫多数喜将卵产在潮湿的苔藓上,卵常聚集成一丛或成簇排列。雌虫可多次产卵,但初次产卵数量最多(高达67.82%),随后产卵量则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减少。雌雄虫多次交配后单只雌虫的第一次产卵量[(45±5)粒]多于单次交配后单只雌虫第一次产卵量[(20±4)粒]。雌虫的产卵次数和产卵量与其体重相关,体重越重则其产卵次数和产卵量越多。【结论】三叶虫萤的交配产卵行为与以往报道的萤火虫交配产卵行为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特殊行为或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世代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如何应对不同寄主进行产卵地点的选择。【方法】本文以受孕雌虫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受孕雌虫产卵对不同种类(桃、梨和苹果)的寄主嫩捎和果实的选择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世代的受孕雌虫的产卵地点受到不同寄主种类的显著影响。越冬代、第2代和第3代受孕雌虫偏爱在梨果、桃梢上产卵,而第1代受孕雌虫偏爱在桃果和梨果上产卵。苹果梢和果实的引诱率最低。(2)卵的孵化率的变化趋势与受孕雌虫的落卵率一致。除了不同世代受孕雌虫在梨果上产的卵的孵化率存在差异以外,卵孵化率在同一世代的不同寄主果实、不同寄主嫩梢以及同一寄主的不同世代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因此,桃梢稳定吸引梨小食心虫产更多的可育卵,而桃果仅吸引第1代成虫产较多的可育卵,梨果吸引其余3代成虫产较多的可育卵。可见,梨小食心虫的产卵选择行为具有试探性,为后代占据优势生态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番石榴果实气味对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correcta行为的影响,为番石榴实蝇的化学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风洞观察箱观察性未成熟、性成熟未交配和交配3种不同生理状态的番石榴实蝇雌、雄成虫对单个番石榴果实气味的定向反应,对不同生理状态的雌、雄虫的飞行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番石榴果实气味对不同生理状态的番石榴实蝇雌雄成虫均能产生显著的引诱效果,交配雌虫降落到气味源的数量最多,其次是性成熟未交配的雄虫,性未成熟的雄虫降落数最少。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番石榴实蝇雌雄成虫逆风飞行的速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性成熟的番石榴实蝇雌成虫的逆风飞行速度均高于雄成虫。【结论】不同生理状态的番石榴实蝇雌雄虫对寄主番石榴气味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已交配雌虫反应最强,其次是性成熟未交配的雄虫,性未成熟的雄虫的反应最弱。  相似文献   

7.
松墨天牛成虫交配与产卵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永慧  郝德君  王焱  戴华国 《昆虫知识》2006,43(1):47-49,F0004
观察了养虫笼中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的交配和产卵行为。描述了雌、雄虫在交配过程中的多种行为,雌、雄虫间的交配时间可持续23~540 min,平均约200 min;有重复交配现象,重复交配次数可达2~18次;每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100 s。雌虫背负雄虫,边取食边产卵;也可脱离雄虫单独产卵。雌虫在寄主枝条上咬槽产卵,通常日产卵1~2粒,最多3粒。产卵期的长短和产卵量的多少取决于雌虫个体寿命的长短。  相似文献   

8.
南美斑潜蝇成虫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立  魏佳宁 《动物学研究》1998,19(5):384-388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野外调查,研究了昆明地区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成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羽化、日活动规律、寿命、求偶与交配、取食和产卵。通过观察成虫的行为,发现雄虫在求偶过程中用腿节摩擦腹部摩擦器以吸引雌虫交配。在较高的种群密度下,雄虫之间在交配过程中表现出强较的攻击性。雌虫在搜索寄主时利用跗节、产卵器和喙上的感受器对寄主植物进行探查和评估。本研究的结果为斑潜蝇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 Matsushita生殖行为的方式和特点,寻找有效的防治手段,本试验观察了栎旋木柄天牛的生殖行为,并在林间尝试了成虫诱集。结果表明:雌雄成虫之间表现出较强的吸引作用,近距离时雌雄虫可相互吸引,而远距离时雌虫引诱力更强。室内试验中求偶时间会随着成虫的衰弱而增加。成虫交配主要发生于白天。羽化出孔后1~14日龄雌虫和2~13日龄雄虫均可多次交配。成虫一次完整交配平均需时70.12min,交配后保护平均仅用时3.86min。一次完整交配过程中,不同日龄成虫的交配历时、交配间隔历时及交配次数都存在差异,各日龄成虫的交配间隔历时均大于交配历时。交配或产卵经历对雄虫交配行为的影响明显大于雌虫。雌虫产卵前期平均为30.71h。雌虫每产1粒卵平均需时99.58s,并随日龄增长显著加长。每头雌虫平均每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分别为7.89和26.20粒。雌虫多在白天产卵,用产卵器触探树皮表面寻找合适的产卵部位。卵主要产于树皮裂缝和枝条疤痕内,一般每次产卵1粒,卵表面无覆盖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是危害桃、杏、李、樱桃的主要蛀干害虫,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一种能有效防治多种天牛类林木钻蛀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寄主来源种群花绒寄甲对桃红颈天牛幼虫虫粪的行为反应和对幼虫控制能力的差异,旨在筛选能够有效防治桃红颈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6个不同寄主来源种群花绒寄甲成虫对桃红颈天牛幼虫虫粪的行为趋性;采用纱网罩受害原木模拟自然条件,释放不同种群花绒寄甲成虫测定了其对桃红颈天牛的致死效果。【结果】行为趋性结果表明,源自松褐天牛和云斑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对桃红颈天牛幼虫虫粪表现出明显的正趋向反应,而源自光肩星天牛、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和栗山天牛这4个种群的花绒寄甲对桃红颈天牛幼虫虫粪均未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持续2年的寄生控制实验表明,源自光肩星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致死效果较好,天牛死亡率为52.86%±5.97%,源自松褐天牛、云斑天牛、栗山天牛和锈色粒肩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控制效果依次降低,天牛死亡率分别为35.14%±5.55%,32.88%±5.50%,26.09%±5.29%和10.94%±3.90%,源自星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未显示出对桃红颈天牛的控制作用。【结论】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桃红颈天牛时,应选择源自松褐天牛、云斑天牛或光肩星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  相似文献   

11.
苹小卷叶蛾在四种寄主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阐明不同寄主对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温26±1℃,RH 80%±5%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以桃Amygdalus persica、苹果Malus pumila、李Prunus salicina和杏Armeniaca vulgaris 4种果树叶片为食料,观察苹小卷叶蛾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特性和繁殖能力,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苹小卷叶蛾在桃、苹果、李、杏上生长发育和繁殖存在显著差异。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在苹果上最短,为34.44 d;在李上最长,为38.37 d。取食桃的蛹重最重(28.25 mg/蛹),取食李的蛹重最轻(17.93 mg/蛹)。世代存活率在桃和苹果上较高(≥60.00%),在李和杏上较小(分别为45.00%和50.00%)。在桃上产卵最多(96.15粒/雌),在杏上最少(68.15粒/雌)。生命表参数表明,净增殖率以桃上为最高(23.20),杏上最低(11.66);内禀增长率也以桃上为最高(0.0953);世代平均周期则以李上最长(35.72 d);种群加倍时间以桃上最短(7.29 d),杏上最长(9.79 d)。【结论】4种寄主植物中,桃和苹果较适宜苹小卷叶蛾幼虫的发育及繁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主要为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种世界性害虫,强大的生殖能力是其成为田间最难防治的害虫的主要原因之一。交配是营两性生殖昆虫繁衍后代必要的一个生理过程,明确小菜蛾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及交配后的生理响应,对于小菜蛾种群监测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解剖观察小菜蛾成虫生殖腺及精包形成;利用行为学与生物学实验,测定和分析小菜蛾成虫交配与再交配能力、精包形成与消化,以及交配次数对精包形成以及雌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小菜蛾雄成虫在交配过程中精液以精包的形式传递给雌成虫,在交配囊中精包呈白色、不透明、气球状结构,交配结束后精包可被充分消化和吸收。成虫交配能力观测结果显示,小菜蛾雌雄成虫均具有多次交配行为。首次交配后,雄成虫表现出短暂的再交配延迟,20 min内其交配成功率为54.6%,显著低于首次交配。虽然交配次数不会影响雄成虫的交配时长,但雄成虫交配史对其自身的精包大小以及雌成虫的生殖力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雌成虫表现出明显的再交配抑制性,交配过的雌成虫在12 h内的交配率显著低于未交配雌成虫的,这可能取决于首次交配后精包的消化和吸收速率。雌成虫多次交配后,其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与单次交配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多次交配会使小菜蛾雄成虫再交配延迟,雌成虫再交配受到抑制;多次交配产生的雄成虫精包显著减小,雌成虫产卵量与卵孵化率并没有从多次交配中获得收益。本研究为解析小菜蛾雌雄成虫生殖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配对饲养和野外观察,本文研究了栗山天牛成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成虫吸食从栎树树皮受伤处溢出的汁液补充营养。栗山天牛雄成虫比雌成虫更具攻击性,在取食和交配中的雄成虫易发生争斗,交配中的雄成虫攻击性最强。其攻击方式主要是用上颚咬住对手的触角或者足进行拖拽。70%的栗山天牛雄成虫争斗是为了争夺配偶,其次是为了争夺食物资源。栗山天牛成虫完成一次完整的交配经过4个阶段,即:识别、追逐-攀附、抚慰-插入输精-交尾间歇、配后保护。整个交配过程最长可达2 h。试探性插入、插入输精和输精后保护是整个交配过程的重点,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雄成虫输入精子的次数与交配持续的时间成正比。雄成虫每次插入输精持续的时间与次数成反比,每次输精间歇时间与次数成正比。雄成虫输入精子之后会再次插入保护,平均持续约1 min。栗山天牛雌成虫产卵于寄主树皮裂缝中。以上研究为了解栗山天牛成虫的行为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椰子木蛾的产卵节律及其对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椰子木蛾是近年来新入侵我国棕榈科植物的害虫,研究其产卵习性可为监测和防治该虫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观察、记录了椰子木蛾雌成虫的产卵节律及其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结果】椰子木蛾最高日产卵量可达34.4粒·头-1,且主要集中在羽化后4 d内产卵,占总产卵量的54.1%;产卵活动主要发生在夜间23:00到次日8:00;在椰子、蒲葵、大王棕、槟榔和散尾葵等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为89.3~147.7粒·头-1,但产卵位置存在差别。【结论与意义】椰子木蛾雌成虫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产卵节律性,且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明确柳毒蛾Leucoma salicis(Linnaeus)交配的日节律高峰,温度和不同交配持续时间处理对成虫寿命、产卵量和孵化率等繁殖生物学的影响。【方法】将新羽化的柳毒蛾成虫置于养虫笼中,观察交配的日节律高峰,并统计不同温度和不同交配持续时间处理下的成虫寿命、产卵量和孵化率。【结果】成虫在羽化当晚的后半夜凌晨开始交尾,次日晚上开始产卵。成虫交配集中在羽化翌日凌晨3:00—5:00之间,高峰为4:00。产卵高峰都出现在2日龄成虫,但是,25℃下成虫交配持续时间(9.2 h)显著短于28℃(11.8 h)。交配持续时间为30、60和300 min的处理,雌成虫平均寿命显著长于对照(对照9.2 h),雄虫仅60 min的处理显著长于对照。同时,极短的交配持续时间(30 min)显著降低雌虫的产卵量和孵化率。【结论】试验明确了成虫交配的日节律高峰,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25~28℃),雌雄成虫的寿命、单雌总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交配持续时间明显影响成虫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Shiraki)生殖行为及不同配对方式对新巢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雌虫、雄虫和配对的雌雄成虫生殖行为进行观察。将雌、雄虫组合成9种配对方式,室内建立170个新巢,分析初建巢生长发育状况。【结果】成虫日活动节律的两个高峰期分别位于9:00—10:00和21:00—22:00,交配集中在高峰期进行,交配前雌雄成虫有触角触碰、首尾衔接成环、互相舔食的标志性行为。生殖蚁来源于同巢和异巢的处理组,在召唤、配对、串联、交配和产卵等生殖行为中均存在差异,来源于异巢的生殖蚁,其配对时间显著长于同巢(P<0.05)。未经分飞的成虫可交配、产卵且成功孵化,3个月后,新巢死亡率为0.61%~0.99%,而分飞蚁新建巢的死亡率为0.22%~0.58%。孤雌生殖可产卵,但卵不能孵化。【结论】成虫的生殖行为有两个高峰期;远亲交配分飞蚁新建巢的生存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好地掌握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 Linnaeus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地提高交配繁殖试验效率,本文研究了青杨楔天牛的生理活性、交配行为,并探究触角的完整性与天牛交配率的关系。【方法】本试验于适宜交配期(5月)和模拟交配期(9月)两个时期,采用颜色标记法研究青杨楔天牛的性成熟时间,采用木椴饲养法研究观察青杨楔天牛交配行为。【结果】适宜交配期的青杨楔天牛存活率低,初羽化成虫存在先假死后复苏之后活跃的现象;雌成虫性成熟羽化日龄为2d,雄成虫为3d;交配活跃,有交配趋势的29.16%,成功率约为22.18%。模拟交配期初羽化成虫活跃性较高;雌雄性成熟的羽化日龄均为2d;有交配趋势的16.55%,成功率8.27%。【结论】在模拟交配期无法展开青杨楔天牛交配繁殖实验研究。触角的完整性对青杨楔天牛交配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的寄主选择定位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 LaSalle et Huang的寄主选择定位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寄主植物-寄主昆虫复合体释放的挥发物对寄生蜂有显著的引诱作用。为了查明寄主植物 寄主昆虫复合体中挥发性引诱物质的来源,对不同处理桑枝(正常桑枝、机械损伤桑枝、系统枝、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咬食和产卵桑枝)、桑天牛虫粪及雌雄两性桑天牛所释放的挥发物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桑枝对寄生蜂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且产卵桑枝的引诱活性最大;桑天牛虫粪的气味对寄生蜂有引诱活性,而雌、雄桑天牛体表挥发物对寄生蜂的引诱效果不明显。桑天牛爬行痕迹对寄生蜂的微栖境接受行为没有影响,而桑天牛虫粪中的信息物质在寄生蜂的微栖境接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寄生蜂对产卵桑枝段的选择几率明显高于正常桑枝段和咬食桑枝段,而对不同植物上产卵刻槽的选择没有差异; 刻槽表面存在着与此卵寄生蜂寄主识别相关的信息物质。  相似文献   

19.
松墨天牛是否存在雌性接触信息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建庭  韦卫  孙江华 《昆虫知识》2007,44(1):125-129
将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的身体不同部位切除之后的交配试验显示,分别剪去头部、鞘翅以及前胸部后仍然可以正常交配,用雄虫的腹部代替雌虫的腹部后,仍然能够引起雄虫的交配趋势动作,但不能完成真正交配,因此推测雌性接触信息素如果存在,主要集中在雌虫身体后半部,尤其是中后胸部位。但是冻死后的雌虫不再引起雄虫的交配行为,而且冻死的雌虫与活雌虫同时放入培养皿中,雄虫喜欢与活雌虫交配,不选择冻死的雌虫,因此推测视觉在其松墨天牛的交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接触性信息素有可能并不存在。将雄虫的触角分别从第5~6节和第1节剪去的试验结果显示,雄虫仍然可以很快地找到雌虫,发生交配行为。这有2种可能的解释一是雄虫不仅仅靠触角来感受雌虫的接触信息素,头部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或者足上也有可以感受信息素的感受器;二是雌虫不存在接触信息素,雄虫通过视觉就可以找到对方,完成交配过程。浸泡致死的雌虫不再引起雄虫的交配行为,并且将正己烷和乙醚的浓缩液滴加在浸泡致死的雌虫以及玻璃棒和鹅卵石的生测试验结果显示,都没有引起雄虫的交配行为。这进一步说明,松墨天牛可能并不存在体表接触信息素。性成熟后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是靠衰弱寄主的强烈的挥发性气味聚集到寄主树干上,在树干这个较为狭小的环境里,有可能是通过视觉找到配偶,完成交配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不同交配时长对广聚萤叶甲雌虫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对不同交配时长下广聚萤叶甲的雌虫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进行观察:(1)选取羽化第3d的广聚萤叶甲雌雄虫随机配对,观察24 h,记录交配情况和时长;(2)在交配开始1、5、15、30、60 min时,强行分开雌雄成虫,然后将不同交配时长的雌虫进行单独饲养,以正常交配一次的雌虫作为对照,每个处理选取23组;(3)将15~30 cm健壮豚草小苗插入注满水的塑料小瓶内,将配对的一组雌雄成虫和豚草小苗放入养虫盒中饲养,每天更换带卵的小苗并记录叶片上的产卵量;(4)将上述带卵的小苗至于适宜条件下培养,记录5~7 d内卵块孵化的情况。【结果】广聚萤叶甲正常交配一次的对照组的产卵水平显著高于各处理组,单雌产卵为889粒,交配时间15 min以下各组雌虫的产卵量明显低于交配30 min以上的各组雌虫。同时交配时长5 min以下雌虫产的卵基本不能孵化,而交配时间达到30 min以上的各组卵块的孵化率明显提高。【结论】雄虫转移雌虫受精所需精子量需要耗费的时间为30 min左右,且雄虫有延长交配时间的趋性。该结果为研究广聚萤叶甲的生态特性以及优化种群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