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表甲虫是戈壁主要的地表昆虫类群, 但我们对其种属组成和活动节律的认识还很有限。2018-2020年1-12月我们利用陷阱法对河西走廊中部典型砾质戈壁地表甲虫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连续观测, 并测定了该区降水和温度。本文研究发现: (1)戈壁地表甲虫由步甲科、叶甲科、象甲科、粪金龟科和拟步甲科5科21种组成, 阿小鳖甲(Microdera kraatzi alashanica)、戈壁琵甲(Blaps gobiensis)和波笨粪金龟(Lethrus potanini)是优势地表甲虫种; (2)戈壁地表甲虫活动节律存在明显年季变异, 地表甲虫的活动期在3-10月, 地表甲虫活动密度的最大值出现在4-7月, 而物种丰富度的最大值均在5月出现; (3)降水增多的2019年地表甲虫的活动密度明显增加, 且2019年地表甲虫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2018年; (4)地表甲虫的取食类型和个体大小影响它们的活动节律, 降水增多的年份提高了植食性的象甲科和部分拟步甲科的活动密度, 而一些拟步甲科的活动密度对降水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5)降水和温度变化强烈影响地表甲虫活动节律, 地表甲虫的个体数和物种数与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温度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和指数关系, 植食性和捕食性甲虫对降水及温度变化响应较腐食性甲虫敏感, 大甲虫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中甲虫和小甲虫敏感。总之, 降水及温度变化影响了戈壁地表甲虫的活动节律, 而不同地表甲虫种对二者的响应因其生理生态特征不同而异, 从而影响了地表甲虫群落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不同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甲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马铃薯甲虫不断扩展其分布范围,其对寄主的适应性也在发生变化。在我国,马铃薯甲虫的主要寄主植物是马铃薯、茄子、番茄和天仙子。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甲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嗜食程度,研究了以上4种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甲虫的引诱作用,以及取食量的影响,同时进行了田间寄主选择性的调查。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甲虫的引诱作用差异显著,其中马铃薯、天仙子引诱作用显著高于茄子和番茄;取食量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对不同寄主24 h取食量的大小依次为:马铃薯>茄子>天仙子>番茄;1—2龄幼虫取食量小,3—4龄幼虫及成虫暴食寄主叶片,是马铃薯甲虫造成危害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3.
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强烈影响动植物分布及多样性,地表甲虫是荒漠中主要的动物类群,它们对沙漠化引起的植被和土壤环境变化响应十分敏感。鉴于此,以河西走廊中部张掖绿洲外围的天然固沙植被区作为研究区,依据沙漠化发育程度选择流动沙丘(ASD)、丘间低地(IL)、半固定(SFSD)和固定沙丘(FSD)4种生境,调查了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及影响甲虫分布的植被和土壤环境。研究发现,4种生境地表甲虫群落组成明显不同并存在季节变异,5月ASD与IL、SFSD和FSD生境地表甲虫群落的相异性大于8月。5月和8月SFSD生境地表甲虫活动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生境,8月FSD生境地表甲虫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生境。不同大小甲虫对沙漠化的响应模式不同,大中型甲虫对沙漠化的响应较小型甲虫敏感,这在5月表现尤为明显。地表甲虫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结果表明,12个植被和土壤环境因子解释了49.8%的地表甲虫群落变异,其中植被环境解释了甲虫群落变异的16.3%,土壤环境解释了甲虫群落变异的4.2%,植被和土壤环境相互作用解释了甲虫群落变异的29.3%。pRDA分析结果表明,草本物种丰富度、灌木盖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粗砂含量是影响地表甲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它们解释了43.7%的地表甲虫群落变异。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草本物种丰富度与地表甲虫活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地表甲虫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灌木盖度与地表甲虫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地表甲虫物种丰富度与灌木盖度和草本物种丰富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戈壁琵甲、克氏扁漠甲、中华砚甲和甘肃齿足象可以用于指示FSD生境,东鳖甲属昆虫可以用于指数SFSD生境,谢氏宽漠王可以用于指示IL及ASD生境。  相似文献   

4.
王智  华南 《生物资源》2021,(6):638-642
为了探究硼酸对普通卷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回避行为的影响,评估硼酸在其回避行为试验中的效力,采用双控制试验法,以动物生活区域的土壤为底物,通过设置浓度为250、500、750、1 000、1 250、1 500 mg/kg的硼酸来探究普通卷甲虫的回避行为。结果显示:随着土壤中硼酸浓度的增加,普通卷甲虫的回避率不断增加,硼酸浓度为1 500 mg/kg时,普通卷甲虫表现出回避行为。由此可以得出,硼酸可作为普通卷甲虫回避行为试验的参照物,普通卷甲虫也有望作为土壤环境的替代指示物种。  相似文献   

5.
<正>什么是距甲?天牛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类甲虫,叶甲的知名度也较高,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认识它们的一个近亲——距甲。距甲是一类色彩亮丽的甲虫,只是数量、种类稀少而鲜有露脸的机会。我们先从距甲的名字说起,距甲顾名思义是和"距"有关的一类甲虫。那么什么是"距"呢?距是指昆虫身体上一种可以活动的刺,因为距甲各足胫节端部有这种刺状结构,于是就取名距甲。距甲也有曾用名——大肢叶甲,因它们的后足腿节一般较前足和中足的腿节额外粗壮而得名。在昆虫纲这棵大树上,距甲隶属于鞘翅  相似文献   

6.
吴捷  潘卉  杨淑贞  牛晓玲 《昆虫学报》2013,56(2):173-185
不合理的森林管理是导致腐木甲虫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亚热带地区, 多样性较高的天然林已被大面积的人工种植林取代, 然而, 这些人工林对腐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还研究甚少。本研究对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人工幼龄林(30~40年)、 人工老熟林(80~100年)和半天然混合林(>200年)中柳杉枯立木上的腐木甲虫群落及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半天然混合林腐木甲虫个体数量(97.4±66.7)显著高于幼龄林(39.9±16.3)和老熟林(21.9±5.9), 但半天然林混合林(27.9±11.2)与幼龄林(24.1±3.7)腐木甲虫物种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 而幼龄林的腐木甲虫物种数和个体数量则显著高于老熟林(P<0.05)。腐木甲虫物种数和个体数量与样地粗死木残体体积相关性显著(P<0.05)。典范对应分析和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表明腐木甲虫群落特征在不同林型间差异显著(P<0.001)。柳杉枯立木直径、 粗死木残体的直径和数量以及林冠盖度均对腐木甲虫物种组成具有显著影响(P<0.05)。腐木甲虫营养级组成分析也表明, 半天然混合林菌食性甲虫数量显著高于种植林(P<0.001)。结果提示, 提高种植林粗死木残体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增加腐木甲虫的物种丰富度, 但种植林腐木甲虫多样性可能在随后的演替阶段有所下降, 而且种植林与天然林在腐木甲虫群落组成上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刘继亮  李锋瑞  刘七军  牛瑞雪 《生态学报》2010,30(23):6389-6398
关于西北干旱区荒漠灌丛草地地面甲虫群落分布与微生境关系的系统研究尚鲜有报道。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RDA群落排序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甲虫群落分布与微生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季节变异特征。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甲虫群落数量分布与土壤粗砂、中细砂和粘粉粒含量存在显著关系,3个因子解释了21%的甲虫群落变异。多元回归分析还表明,甲虫群落数量分布与春季地面/地下日平均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关系(3个因子解释了32%的甲虫群落变异),而与夏季和秋季地面/地下日平均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关系。RDA群落排序分析表明,土壤粗砂含量、中细砂含量、地面温度和地下温度对春季甲虫种群分布有显著的影响,解释了34.3%的甲虫种群变异;土壤粗砂和中细砂含量对夏季甲虫种群分布有显著影响,解释了18.8%的甲虫种群变异;土壤粗砂含量、地下日均温和土壤含水量对秋季甲虫种群分布有一定的影响,解释了17.1%的甲虫种群变异。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甲虫种群对微生境因子的响应模式不同。主要结论是:微生境的非生物环境因子是决定荒漠甲虫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之一,但是环境因子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异,并且因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8.
李超  张智  郭文超  张云慧  孙京瑞  程登发  刘怀 《生态学报》2011,31(21):6488-6494
马铃薯甲虫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自1993年传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以来,迅速扩散传播,对我国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马铃薯甲虫传播扩散与河流等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合马铃薯甲虫虫情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沙湾县马铃薯甲虫发生与河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湾县内,马铃薯甲虫扩散方向与河流流向基本一致,均呈由南向北方向;不同缓冲区内,马铃薯甲虫危害级别差异极显著,缓冲区危害级别从大到小依次:缓冲区2(1-2 km)>缓冲区4(3-4 km)>缓冲区5(4-5 km)>缓冲区1(0-1 km)>缓冲区3(2-3 km);不同河流流域内马铃薯甲虫危害级别也差异极显著,危害级别排序依次是:金沟河>安集海河>玛纳斯河>西岸大渠。  相似文献   

9.
诊断剂量法监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马铃薯甲虫的抗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测定发现新疆特克斯县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田间种群对测定杀虫剂敏感的基础上,采用特克斯田间种群确定了19种常用农药品种的诊断剂量,监测了新疆奇台(QT)、阜康(FK)、乌鲁木齐(URMQ)、昌吉(CJ)、乌苏(US)、特克斯(TKS)、尼勒克(NLK)、察布查尔(QPQL)、新源(XY)和阿勒泰(ALT)共10个县市马铃薯甲虫对常用药剂的抗性水平。发现采自昌吉和新源的马铃薯甲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分别为34.3%和65.7%;采自乌苏的马铃薯甲虫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存活率为25.0%;采自奇台和尼勒克的马铃薯甲虫种群对马拉硫磷存活率分别为60.1%和29.0%;采自昌吉和尼勒克的马铃薯甲虫种群对丁硫克百威存活率分别为64.3%和99.0%;采自昌吉的马铃薯甲虫种群对吡虫啉存活率为50.3%。上述结果证明马铃薯甲虫在新疆局部地区已对常用农药出现明显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马铃薯甲虫是我国已公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的害虫,自新疆传入后对我国马铃薯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研究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可为利用天敌防治马铃薯甲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研究方法,并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对研究结果进行拟合,计算寻找效应。[结果] 蠋蝽成虫能够捕食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且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Na=0.2862N/(1+0.0198N)和Na=0.8400N/(1+0.0709N);在一定范围内,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捕食量在理论上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马铃薯甲虫的卵和低龄幼虫的密度分别达到20粒和20头时,蠋蝽成虫的捕食量最高;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是14粒和12头,瞬时攻击率是0.2862和0.8400;蠋蝽对马铃薯甲虫卵的控制能力(4.1299)小于对低龄幼虫的控制能力(9.9526)。[结论] 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有较好的捕食能力,但控制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1.
北京野鸭湖湿地地表甲虫群落组成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4–10月在北京野鸭湖湿地两种保存较好的湿地植被类型和3种主要的退化植被类型中设立了32个样地, 采用陷阱法调查地表甲虫群落的组成, 并在科级水平上探讨了湿地退化及植被类型变化对地表甲虫群落组成的影响。整个采样周期共采集甲虫标本42科, 其中步甲科和隐翅虫科为优势科, 蚁形甲科、肖叶甲科和薪甲科为亚优势科。在所研究的5种植被类型中, 湿地景观保存较好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带与球穗莎草(Cyperus glomeratus)带的甲虫群落活动密度、科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无显著差异, 而上述两种植被类型的甲虫活动密度以及球穗莎草带的甲虫科丰富度均显著高于3种退化的植被类型。对地表甲虫群落组成与9个环境因子进行的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 32个样地在CCA排序图中的分布与植被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土壤含水量、植物盖度、植物生物量和枯落物盖度是影响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 甲虫群落的活动密度与土壤含水量、植物生物量和植物盖度均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科丰富度与植物生物量显著正相关, 多样性指数(H’)与植物盖度极显著负相关; 其中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能够解释甲虫群落活动密度总方差的57%。此外, 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了反映土壤含水量、植物生物量和植物盖度综合作用的环境变量WBC (Water-Biomass-Coverage)。依据地表甲虫活动密度与WBC的关系, 可将5种植被类型分为彼此差异极显著的3组。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良好的湿地景观对于保护湿地甲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特征 此亚科的甲虫不同于天鹅绒金龟子亚科,是颇为复杂的,包括10毫米以下的小型种(如Apogonia属)乃至30毫米以上的大型种(如Polyphylla属)其形态、色彩及特征也  相似文献   

13.
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7—9月在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5个不同样地,主要以巴氏罐诱法结合网捕等采集方法对各样地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获得甲虫标本1 896号,分属17科,其中拟步甲科数量最多,占25.58%;叶甲科次之,占20.99%;肖叶甲科、芫菁科和瓢虫科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白芨滩样地地表甲虫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最丰富;长流水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马鞍山样地的物种数、个体数量和与此相应的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最低。通过聚类分析显示白芨滩样地和大泉样地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长流水样地与磁窑堡样地相似性程度较高,马鞍山样地与其他4个地点差异最大。表明生境类型差异性与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密切相关;荒漠化环境治理使地表甲虫栖息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增大,从而增加了地表甲虫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马铃薯上一种最主要的毁灭性害虫。由于其严重的抗药性, 急需寻找一种替代杀虫剂的防治方法。本实验从开发马铃薯甲虫引诱剂的目的出发,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马铃薯甲虫对来自植物的7种挥发物单体、8个挥发物混合物配方以及马铃薯甲虫聚集素的行为反应,并进一步进行了田间诱集试验。室内生测结果表明,2-苯乙醇对马铃薯甲虫雌雄虫都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顺乙酸-3-己烯酯的混合物对马铃薯甲虫雄虫有很强的引诱作用(81.67%), 但是对雌虫引诱作用不明显(63.33%)。在其中加入马铃薯甲虫聚集素不但提高了对雄虫的引诱率(88.33%),还消除了之前的雌雄性别间反应差异现象,使对雌虫的引诱率达到了83.33%。田间诱集结果显示,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顺乙酸-3-己烯酯+马铃薯甲虫聚集素在所研究的引诱剂配方中引诱效果最好。从而为马铃薯甲虫发生的预测预报和诱杀技术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放牧对脆弱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且随放牧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而变化。鞘翅目昆虫是环境监测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指示生物。利用巴氏罐诱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探究放牧对荒漠草原甲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步甲科、金龟科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甲虫群落优势类群,埋葬甲科、芫菁科、拟步甲科和花金龟科为常见类群。(2)放牧强度增加不利于维持更多的捕食性甲虫;对照和轻度放牧样地可维持更多的腐食性甲虫。(3)甲虫数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递减;群落多样性以重度放牧草地最大,轻度放牧草地最小;群落优势度为对照、中度、重度显著高于轻度放牧草地。各甲虫类群在不同放牧强度草地出现时间、高峰期均不同。(4)对照、轻度、重度放牧样地的甲虫优势类群群落结构不同于其他生境,但均与中度放牧样地存在相似性。轻度、中度、重度放牧样地的甲虫稀有类群群落结构不同于其他生境,但均与对照样地存在相似性。(5)甲虫群落个体数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盖度、植物平均高度、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生物量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为荒漠草原甲虫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马铃薯甲虫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毁灭性害虫。温度是影响马铃薯甲虫发生的重要因素,明确马铃薯甲虫越冬期及发生期的温度对其发生的影响,可为该害虫未来发生情况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1994—2021年马铃薯甲虫越冬及发生期(上一年12月—当年9月)新疆察布查尔县马铃薯甲虫发生等级及出土时间进行判别分类,建立发生预测模型。【结果】在训练组中,马铃薯甲虫的发生等级、出土时间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00%、80.00%;在预测组中,马铃薯甲虫的发生等级、出土时间总判别准确率分别为69.23%、76.92%,认为判别结果较可信。【结论】通过对影响发生程度、出土时间判别的因素筛选发现,察布查尔县马铃薯甲虫的出土和发生判别均受到4月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继亮  赵文智  李锋瑞  巴义彬 《生态学报》2020,40(21):7987-7996
干旱区人工植被恢复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强烈影响了地表和土栖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然而,我们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关键类群-蜘蛛和甲虫对固沙植被恢复的响应及与环境变化关系的认识还很有限。以天然固沙灌木林和2种人工固沙灌木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干旱区天然和人工固沙植被区地表蜘蛛和甲虫分布特征及影响要素。结果表明,天然灌木林与人工梭梭、柽柳林地表蜘蛛和甲虫群落组成明显不同,人工梭梭、柽柳林地表蜘蛛活动密度和甲虫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天然灌木林,而地表甲虫密度和蜘蛛多样性变化与之相反。两种人工固沙灌木林之间蜘蛛和甲虫群落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人工柽柳林地表蜘蛛活动密度、多样性和甲虫物种丰富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梭梭林。进一步分析发现,蜘蛛群落中狼蛛科、平腹蛛科、皿蛛亚科和球蛛科与甲虫群落中拟步甲科、步甲科和象甲科等一些甲虫种属对3种生境的选择模式不同决定了蜘蛛和甲虫群落聚集结构。植被、土壤环境因子与蜘蛛和甲虫pRDA和pCCA结果表明,草本生物量、凋落物量、土壤含砂量、电导率和灌木盖度是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它们解释了82.1%的蜘蛛群落变异;灌木盖度、草本生物量、土壤pH和砂含量是影响甲虫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它们解释了60.6%的甲虫群落变异。总之,人工固沙灌木恢复影响了植被和土壤环境,它们相互作用改变了荒漠-绿洲过渡区蜘蛛和甲虫等地表节肢动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在千岛湖片段化景观中选取20个陆桥岛屿和8个大陆样点,从2012年7月到2014年4月,按季度(春、夏、秋季)6次采用巴氏陷阱法收集地表甲虫,分析其物种多度、组成、多样性和季节动态,以及不同岛屿上的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与岛屿面积和隔离度等岛屿空间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 共收集记录到地表甲虫26科101种3370头.大陆和大岛地表甲虫的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差异,且小岛地表甲虫密度显著高于大陆;大陆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变化较大,而岛屿上分布的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则变化较小.地表甲虫的物种丰富度与岛屿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密度与隔离度呈显著正相关.夏季岛屿上地表甲虫物种丰富度高于春秋两季,岛屿与大陆样地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19.
传粉甲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峰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03,40(4):313-317
许多鞘翅目甲虫是重要的传粉昆虫 ,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相互适应的形成 ,很多甲虫与花之间建立了固定的传粉关系。该文从甲虫与花之间传粉的相互适应、传粉甲虫的类群、甲虫传粉的植物和甲虫传粉效果等 4方面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组建了马铃薯2代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生命表,并采用排除分析法分析了作用因子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卵期和1龄幼虫期的存活率分别为79.1%和69.3%,显著低于其他虫态的存活率,表明该阶段为马铃薯甲虫种群生存的脆弱阶段,是马铃薯甲虫防治的关键时期.“自然死亡”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最大(1.87);其次为“捕食及其他”,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1.51;寄生性天敌对马铃薯甲虫没有控制作用.如果排除所有天敢等因子的作用,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将增长2.8倍.表明天敌等自然因子虽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控制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