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茶树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胰酶法在茶树的晚前期、前中期和早中期的每一染色体的全长上诱导出了清晰而丰富的G带带纹。染色体带纹的数目随染色体的浓缩程度而变化,同源染色体带纹的大小、分布及着色的深浅基本相似。作者认为植物G带的诱导与染色体处理技术及染色体所处的分裂时期密切相关。当胰酶处理超过了G带诱导的临界限度时,常可观察到染色体的大螺旋结构。本文讨论了在染色体前处理中a-溴萘的选用和甲醇-冰醋酸(3:1)的固定时间对G带诱导的影响以及G带的形成与染色体大螺旋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采用胰酶,尿素,SDS和NaOH原位诱导黑麦,小麦和蚕豆染色体G带和螺旋的结果,所得的G带带纹众多,分布于整个染色体上,带纹数目与染色体收缩程度相关,个别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带纹可以配对,一些晚前期染色体的带纹已达高分辨水平,G显带处理时间过长,染色体螺旋结构往往被诱导出来,螺纹数与染色体收缩程序有关,螺旋方向具有多样性,本文还首次报道了植物染色体G带到螺旋的转化现象,在光镜下显G带的染色体在扫描电镜下呈现出螺旋的特征,作者还对植物染色体G带与螺旋的关系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植物染色体G带及螺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采用胰酶,尿素,SDS和NaOH原位诱导黑麦,小麦和蚕豆染色体G带和螺旋的结果,所得的G带带纹众多,分布于整个染色体上,带纹数目与染色体收缩程度相关,个别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带纹可以配对,一些晚前期染色体的带纹已达高分辨水平,G显带处理时间过长,染色体螺旋结构往往被诱导出来,螺纹数与染色体收缩程序有关,螺旋方向具有多样性,本文还首次报道了植物染色体G带到螺旋的转化现象,在光镜下显G带的染色体在扫描电镜下呈现出螺旋的特征,作者还对植物染色体G带与螺旋的关系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草鱼和团头鲂染色体G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一 《动物学报》1991,37(4):431-437
本文报道了经改进的胰酶一步法和放线菌素D(AMD-BSG)法所显示的鱼类染色体G带。采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血淋巴细胞和肾细胞进行短期培养。血淋巴细胞的空气干燥制片,用胰酶一步法处理,显示出细致清晰的染色体G带。培养的肾细胞在收集前1-1.5h,1.5—2h,2.5—3h,用最终浓度为2μg/ml的AMD(actiomycin D)处理,其气干制片在HCI和Ba(OH)_2中处理,经2×SSC温育,Giemsa染色,获得了良好的染色体G带。在前中期或早中期的一个细胞单倍体组的染色体显带能达200多条带纹,结果较稳定,反差明显,图象清晰。根据实验结果初步绘制了草鱼和团头鲂的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5.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和胰酶法对内江猪染色体进行了G显带,并运用扫描显微分光光度法对染色体G带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获得了染色体核型及G带带纹的精确数据。包括每条单倍染色体的着丝粒指数、长度、面积、积分光密度;每条G带深染带纹的宽度、面积、积分光密度、带峰值等,并绘出了带吸收光密度柱形图和消光三维图。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限制酶HaeIII、AluI和胰酶显代技术处理了水牛染色体,并且用CMA3/DA/DAPI三重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水牛染色体的荧光染色情况。结果表明:HaeIII处理水牛染色体18小时产生G样带带纹,处理20小时产生C样带带纹。AluI处理水牛染色体20小时也能产生G样带带纹。CMA3使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发出明亮荧光,DA/DAPI则不能说明着丝粒区的结构异染色质相对富含GC碱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玉米为材料,采用放线菌素 D(AMD)前处理,防止染色体过度收缩;利用气干片技术,洗脱染色质,使染色体分散良好;应用稍加改良的Seabright 法,Utakoji法及醋酸地衣红技术处理染色体,都诱导出染色体的横纹带。其图象与哺乳动物的染色体 G 带相似,每条染色体均显示带纹,带纹分布于整条染色体,并且从同一细胞取得玉米染色体 G 带核型照片。  相似文献   

8.
刘国章  何麟 《遗传》1989,11(2):12-15
本文应用胰酶法对孟氏裂头绦虫染色体作G分带研究,获得比较清晰的G带带纹。并运用显微分 光光度计对G带带纹进行了扫描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鹌鹑的核型及G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胰酶处理法,对鹌鹑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鹌鹑染色体数目为2n=78,有10对大染色体(包括Z、W),29对小染色体。染色体形态分别为:NO.1染色体为sm型,NO.2、Z染色体为m型,其余染色体均为t型,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G带分析结果显示,鹌鹑的前9对大染色体及Z、W染色体G带可分为27个区,134带。  相似文献   

10.
使用肺、心脏等组织进行培养,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以胰酶法制作G带,BSG法制作c带,分析了贵州2种鼠耳蝠的核型、G带和c带.水鼠耳蝠Myotis daubentoni和小鼠耳蝠Myotis dividii的染色体数均为2n=44,拥有3对大型和1对中型中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臂数(FN)=52;这2种鼠耳蝠的G带...  相似文献   

11.
植物染色体G—显带的AEG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植物染色体G—显带的方法很多,有胰酶法、尿素法,改良的Seabright法、Utakoji法、醋酸地衣红法、ASG法和风油精诱导等几种,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广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摸索出了  相似文献   

12.
陈增建  禹宏 《遗传学报》1989,16(4):251-255
利用C-带和N-带分别及连续处理技术对提莫菲维小麦(Triticum timopheevi Zhuk.)的染色体带型及异染色质的类型与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提莫菲维小麦的4A染色体以及G-染色体组带型丰富,并具有明显的端带,其异染色质是多样化的。4G和6G为随体染色体,随体显带明显。在提莫菲维小麦的染色体中异染色质类型有:(1)只有C~ N~ 型(4A、4G、6G和7G染色体);(2)只有C~ N~-型(1A、5A、6A和7A染色体);(3)C~ N~ 和C~ N~-型(2A、3A、1G、2G、3G和5G染色体)。在C-带和N-带连续处理中,N-带异染色质的消失部位在1G、2G、3G和5G染色体的端部,3A染色体的着丝点附近以及染色体1A、2A、5A、6A和7A的着丝点附近及端部。本文还讨论了C-带和N-带异染色质的异同以及端部异染色质在G染色体组进化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植物染色体G-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川百台(Lilium davidii)、华山松(Pinus armardii)和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等植物染色体G-带研究结果。本试验的G-带与以往的C-带不同,C-带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1-4条带,多分布在着丝点附近,而G-带则多达几十条,分布在整条染色体上,带纹清晰,前期染色体带呈颗粒状,中期染色体呈明显的带状,与哺乳动物染色体G-带很相似。G-带的数目取决于染色体浓缩的程度。前期染色体带纹数目是中期的三倍,接近人类高分辨带水平。对G-带带纹采用了自动光谱分析,波峰数值与带纹相符。作者同时介绍了胰酶法在植物染色体G-带中的应用。认为此方法既适合动物亦适用于植物。但植物G-带显示的关键可能不在胰酶法本身,而在合适的分裂时期及染色体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东北梅花鹿染色体限制性内切酶显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Hind Ⅲ分别处理梅花鹿中期染色体标本,发现HaeⅢ处理标本21h左右,显出类似G带、C带带型,第1、4、11、18、27、28、31对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区对HaeⅢ敏感而浅染,而HindⅢ处理标本18h左右能诱导梅花鹿中期染色体显出类似G带、C带,第2、6、15、18、29、32对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区对HindⅢ较敏感而浅染,性染色体Y对HaeⅢ敏感呈浅染,性染色体X对HindⅢ敏感呈浅染。表明东北梅花鹿12对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在这两种酶处理时表现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用胰酶分带,获得了我国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的G带图型,与第四届国际人类遗传学会所提供的Q带和G带图型基本相似,从而作出正常人体细胞每对染色体的G带图样。讨论了胰酶分带技术中必需注意的二个主要条件:染色体的长度和胰酶消化时间。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讨论了胰酶分带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植物染色体高分辨 G-带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首次运用改良的尿素法在野生一粒小麦、玉米、蚕豆、吊兰、川百合等多种植物上诱导出 G-带,带纹清晰,数目多,分布在染色体全长上。前期染色体带呈颗粒状,中期染色体呈明显带状,与哺乳动物染色体 G-带很相似。G-带的数目取决于染色体浓缩程度,中期染色体一条深带到晚前期可显示出2.67条亚带。作者同时比较了胰酶法与尿素法的显带效果。认为两种方法显示的带纹基本相同,尿素法比胰酶法作用温和,显带时间长达数分钟,易于掌握,重复性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鳝染色体G-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用胰酶-Giemsa技术显示黄鳝白血细胞的染色体G-带。分析了其G-带带型。在12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中,每条染色体端部着丝点区均显有深带,在染色体臂上有3—8条深带不等。分析了3对标志染色体,发现第12对染色体为异型染色体,暂定为XY。并讨论了鱼类异型染色体的问题;分析了染色体G-带与细胞分裂时相的关系,结果表明,早中期或晚前期的染色体优于正中期的。  相似文献   

18.
限制性内切酶缓冲液诱导人和家兔染色体显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限制性内切酶AluⅠ、缓冲液或空白处理人染色体标本,发现AluⅠ及缓冲液均能诱导出类C和G带,其中缓冲液诱导的类C带频率虽低于酶原液,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 而G带的诱导率无明显差异。此外,用限制性内切酶H ae Ⅲ和 HinfⅠ及其缓冲液处理中国小型白兔外周血染色体标本,也诱导出了相应的类C和G带。 Abstract:C-and G-bands were induced in human chromosome by both AluI and its buffer after treating the samples with AluI,buffer and blank control.The frequence of C-band induced by buffer was lower than that by AluI(P<0.05),but much higher than that by blank control(P<0.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frequencies of G-band induced by AluI,buffer and blank control(P>0.05).Also HaeIII,and their buffers were capable of inducing C-and G-bands on chromosome of China small-sized domestic rabbits.  相似文献   

19.
张长顺 《植物学报》1998,15(Z1):101-105
 本文用胰酶-尿素双重处理法和SSG法,分别进行了葱小孢子染色体螺旋的诱导和染色体C-带的显带研究,首次成功地获得了葱小孢子染色体螺旋和染色体C-带,螺旋图象清晰;染色体C-带与体细胞的基本一致,所有染色体上均显示出明显的末端带,但未出现次缢痕带。另外,研究了葱小孢子的核型,其结果与体细胞的核型基本一致,但有差异。作者认为小孢子的核型比体细胞的核型准确,更能反映出葱的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三种马鸡的核型及染色体G-带带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兴娣  张正旺  刘凌云 《动物学报》2001,47(3):280-284,T001,T002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NaOH显带的方法制备了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的核型与染色体G-带带型。结果表明:3种马鸡的核型基本相同,2n=82,有7对大染色体,其余为微小染色体;Z染色体为第4对大染色体,W染色体的长度介于第6、7对大染色体之间;除第1对大染色体为m型、Z染色体为sm型外,其余的染色体均为t型,3种马鸡染色体G-带带型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7对大染色体中,有6对大染色体的G-带带型有差异,利用数值分类学方法计算3种马鸡G-带带型的相似性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蓝马鸡与褐马鸡新缘关系较近,二者与白马鸡的新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