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蠕虫类环节动物多毛纲的颚器化石──虫颚,广泛分布于寒武纪以后的海相地层中。本文通过对众多资料的研究,回顾了100多年来虫颚化石的研究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在研究方法及应用方面的进展;讨论了分类问题,认为使用分散颚片及完整颚器的双重分类有利于虫颚在地层学及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西秦岭晚志留世和泥盆纪共发现颚片400多个,初步鉴定了26个属、71个种,包括4个新种,建立了6个虫颚化石组合。这些颚片与腕足、珊瑚、三叶虫等共生,在不同岩性中的保存丰度有明显差别,其富存情况与沉积相及西秦岭的主要地质事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显示了这种蠕虫动物主要生活于盐度正常、以泥砂质基底为主的较平静的潮下带环境。 相似文献
2.
牙形虫是两亿年前早已灭绝的一种海洋动物,但它所留下的化石却可以帮助现代地质学家为勘探石油、天然气矿藏提供线索。牙形虫的身体主要成份是磷酸钙及其他有机物,一旦它被持续加热后,它的颜色会从琥珀色变成褐色——黑色——灰色,最后变成条纹清晰的纯磷酸钙结晶体。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约翰·雷佩斯指出,这种牙形虫的颜色,揭示了含有牙形虫的岩石的受热经过。因为岩石受热如果未 相似文献
3.
4.
新疆晚三叠世哈萨克虫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的哈萨克虫首次发现于吐鲁番盆地大河沿西北15km处的艾丁湖煤矿,其中包括一新种,与其共生的有延长植物群,时代为晚三叠世,层位与黄山街组相当。由于在所含哈萨克虫的该组中多处发现油气显示及沥青脉,可做为今后找油气及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标志层。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边的虫迹和遗迹化石山石久,陈曦笔者在黑龙江省宾县北部的松花江边进行地质工作时,于离主河道约20m的一条冲沟旁,见到一条长长的虫迹。这条虫迹是一个不知名小动物的钻行孔道,拱形顶部已被破坏。这里的泥土虽已变干,但仍松软。离这条虫迹不远的地方仍有一层... 相似文献
6.
西藏岗巴地区始新世介形虫化石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岗巴盆地层位最高的海相地层——遮普惹组所含介形虫化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共鉴定出22属、33种,建立两个介形虫组合:Paracypris mayaensis sp. nov.-Bairdia zongpuxiensis sp. nov. 组合(下部)和 Phlyctenophora zongpuensis-Semicytherura subsyrnmetros组合(上部);讨论介形虫组合的特征及其地质时代,并与世界上其它地区有关地层进行对比,结合与之共生的有孔虫组合的时代特征,认为含该介形虫组合的海相地层——遮普惹组的时代应为始新世Ypresian-Priabonian早期。描述6种,其中有2新种:Paracypris mayaensis sp. nov.和Bairdia zongpuxi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7.
辽宁阜新盆地阜新组介形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的介形虫化石,系笔者于1975年和1978年,在阜新盆地采集的.主要产自海州露天矿阜新组中、下部太平层和中间层,阜新市西南半砬山和东梁镇东约1.5公里的阜新组水泉层顶部至孙家湾组底砾岩层以下的地层中(即广义的阜新组顶部);共11属、26种,自下而上划分下、上两个介形虫化石组合,时代分别属于早白垩世尼欧克姆期和阿普弟期. 相似文献
8.
云南曲靖玉龙寺组的几丁虫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曲靖玉龙寺组的时代归属,是近年来我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甚为关注、激烈争论的问题之一,也引起了几丁虫工作者的兴趣。1980年李再平在云南曲靖廖角山玉龙寺组中,采集了几丁虫样品,经分析,获得如下结果(剖面资料引用方润森“云南曲靖的志留系”,1979,经删节): 上覆地层 翠峰山组 相似文献
9.
晚侏罗世隐翅虫科(鞘翅目)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所描述的隐翅虫科2新属3新种系于1984年秋采于山东省莱阳县南李格庄莱阳组第三段。时代为晚侏罗世(亦有人认为是早白垩世)。 隐翅虫科是鞘翅目现存的一个大科,已描述的种类超过28,000种。化石记录中生代仅1属1种,产于我国辽西,余皆为新生代,计有46属900多种。第三纪的产地分别为波罗的海琥珀(Baltic Amber),联邦德国罗特(Rott)、巴登(Baden),法国埃克斯昂普罗旺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一种处理具弱硅化化石的碳酸盐岩的酸处理方法。以湖北松滋市刘家场洈水镇响水洞剖面下奥陶统南津关组底部生屑灰岩为实验对象,通过对醋酸浓度(1%)、酸泡与清洗流程(静水条件下早晚两次/天)等实验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可从碳酸盐岩中得到保存非常精美的、弱硅化的苔虫化石。这种新方法的应用可为深入探索苔藓动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提供重要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古生物学报》2010,49(3)
等刺虫(Isoxys)是寒武纪海洋中一类分布广泛的双瓣壳节肢动物,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及中国均有发现,但延续时间并不长,目前已经描述了16个已命名的种以及一些未定种化石。等刺虫在我国扬子地台云南滇东地区、贵州凯里、湖北长阳等地寒武系第二、第三统均有发现。文中报道的等刺虫发现于山东省临沂市刘庄镇馒头组顶部,没有保存软体部分,被命名为一个新种Isoxys shandongensis Wang and Huang sp.nov.。同时,对美国寒武系Spence页岩保存的未定名等刺虫软体部分特征进行修订,并进行形态比较。等刺虫的新发现对探讨这类常见的寒武纪节肢动物的演化、分布和多样性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京江宁坟头组几丁虫化石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前言坟头群自1956年由潘江从高家边组分出以后,时代问题争议颇多。依据多种无脊椎动物化石确定的时代意见,目前已趋于一致;而依据脊椎动物化石确定的时代意见,近来仍有不少分歧。几丁虫类一部分是浮游的,一部分是底栖的。在缺乏笔石的非碳酸岩地层中,浮游几丁虫在地层划分、对比,尤其在解决壳相和笔石相地层对比方面所起的作用已日趋重要。笔者 相似文献
16.
化石是自然界的一种神奇现象,是生命产生、发展、演变的一个最原始的纪录。它的发现和研究对人类认识自己及自然界古生物的起源、发展和灭亡是必不可少的。古生物学家依据化石材料研究过去,推论将来。古生物学的任务是向人们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化石证据的陈列必不可少,辅以文字,图表及照片等,以达到完美的展览宣传的效果。从陈列的角度去探讨化石的装饰技艺无疑是一个较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18.
记述了采白海南和浙江省的弹尾目疣[虫兆]科颚毛[虫兆]属Crossodonthina Yosii,2新种,海南颚毛yao C.hainana sp.nov.和天童颚毛yao C.tiantongshana sp.nov.。海南颚毛[虫兆]头部每侧有眼2个,弹器痕上有6根刚毛,非常容易与本属其它已知种类分开。天童颚毛[虫兆]与上海产的Crossodonthina tridentiens Yue&Yin,1999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的上颚有两条长的、羽毛状分支和具5齿的片状突起,且基部齿长而细;下颚的内颚叶端部及近基部各有1齿;新种腹部第5节有3+3个疣状突起,而C.tridentiens有2+2个疣状突起;新种的爪部内侧有2个小齿,1个大齿,C.tridentiens只有1大齿。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9.
化石木顾名思义即地质时期的树木变成了化石 ,成为石头保存下来。不管在地层中如何受挤压 ,后期如何受外动力冲刷 ,其树木之特点常可从横切面上的年轮和其它部分的木材特证反映出来。我国中生代木化石分布很广 ,但经过研究的主要地区为辽宁省西部 ,其它地区仅有少数零星发现及报道 ,如黑龙江省 ,河北省 ,山东省 ,广东省 ,浙江省、四川省和北京市等。由于发现较少 ,人们一向都视其为宝物 ,北京市中南海曾有一棵近2M高的木化石被保存在一个大玻璃柜中 ,据说是清朝黑龙江省的官员敬献给皇帝的宝中之宝。国家地质博物馆门外在建馆初期就安置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