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一生能够获得一次诺贝尔奖,可以说已经很幸运了,因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实在太少了,一生能2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更可谓凤毛麟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一生能够获得一次诺贝尔奖.可以说已经很幸运了.因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实在太少了.一生能2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更可谓凤毛麟角。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有4位2次获诺贝尔奖的人.他们是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3.
诺奖琐事     
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家族获得诺奖最多的家族是法国的居里家族,先后出过4名诺贝尔奖得主。1903年,玛丽·居里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在中国本土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获奖无疑是中国现代科技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青蒿素的发现以及在治疗疟疾思路上的创新,这样一个挽救千万人生命的科技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堪称实至名归.当全国都在问将来何时谁会成为第一个拿到诺贝尔奖的中国国内科学家的时候,这个奖来了,出乎很多人的意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是当今科学界的最高奖励,是科学研究中最杰出成就的象征。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都是科学界的精英,他们做出的贡献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凡的作用。本文介绍诺贝尔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植物生理学  相似文献   

6.
法国在微生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过去曾有几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例如Jacob-Monod模型为法国赢得荣誉。  相似文献   

7.
廖侃 《生命的化学》2014,(3):411-413
<正>2013年11月19日桑格去世,享年95岁。对于任何一个人,能够获得一次诺贝尔奖就已经是伟大的成就,如果获得两次,那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桑格与居里夫人、约翰·巴丁(John Bardeen)以及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一起构成了大概是人类社会中最难加入的"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俱乐部",也是一个"四人帮"了。在桑格的一生中,他还获得过其他许多的荣誉和头衔,然而所有这些荣誉和头衔都难以与他对现代生命科  相似文献   

8.
安惟 《植物杂志》2010,(11):32-35
2010年10月4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在体外受精技术方面的特殊成就,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9.
徐海静 《生理通讯》2004,23(5):121-122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3名美国科学家获得,此前公布的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也是2名美国科学家。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甚至学领域,美国人在诺贝尔奖领域一直身手不凡。  相似文献   

10.
<正>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从而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诞生了大量科学大师和伟大科学家。许多工作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今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一些未获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同样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比如在RNA表达和调控的研究领域,20世纪50~70年代的RNA结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