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对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杂交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或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快速判断遗传规律,是提高解题速度的关键。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种快速判断法则。本法则适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一、判断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当两对相对性状杂交时,若后代出现四种不同的表现型,它们之比不等于9∶3∶3∶1或不等于1∶1∶1∶1时,就需要判断是什么遗传规律,进而确定亲本的基固型。方法一如果杂交后代中双显性个体数≠双隐性个体数(双显∶双隐≠1∶1),则  相似文献   

2.
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习题练习或考试常常会遇到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分析。如已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推测)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及其相应的比例。初学者在练习中,常出现分析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不正确,或有的学生分析正确,但比例又发生错误。一部分学生在完成这类习题时不仅错误率高,而且速度很慢。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对分离规律中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为减少学生在解自由组合规律习题中的错误,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和速度,必须加强学生对分离规律中习题的练习,真正做到熟练掌握。特别是对各种不同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亲本杂交后,对其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必  相似文献   

3.
怎样迅速而准确地求出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进行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产生的配子种类数、杂交后代的基因组合数和基因型种数及子代表现型种数?大多数学生由于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习惯用“图解法”及“棋盘法”来推算,既花时又费力,准确度也不高。现分别介绍它们的快速求法,供参考。1、配子种类数求法生物体(基因型)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数等于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数的乘积或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一节是第五章教学的一个重点。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两个遗传规律的内容,理解遗传规律的实质,还要培养学生利用遗传规律解决遗传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遗传问题的题型很多,但通过已知条件推导生物的基因型往往是学生感到最棘手的,也常常是解决其它类型遗传问题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几种典型的杂交类型的结果、其生物学意义及基因型的推断,通过分析推导基因型的思路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不但要深刻理解三大规律的实质,更重要的是应用遗传规律解决遗传学问题。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后两个规律的基础,有许多两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的问题,可以分解为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问题,按基因的分离规律来解,使问题简化。用“分解法”可解多种类型的遗传学问题。此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好理解,易掌握,是一种较好的解题方法。“分解法”的应用例举如下: 1.已知生物体基因型,求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例:已知生物体的基因型①AaBb;②AaBbRr,求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无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6.
群体 ,是指一群可以相互交配的生物个体。在一个群体中 ,有许多性状表现 ,但各种性状绝不会在同一个体中同时出现。尤其是相对性状 ,不同表现类型由于在不同个体中出现 ,因而 ,各自具有一定的出现频率。据孟德尔定律 ,控制性状的基因在配子中也有相应的出现频率。因而可以进行有关群体遗传的数量及频率的测定和预算。下面仅就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进行分析。例 1 已知兔子的脂肪有白色和淡黄色两种 ,是 1对相对性状 ,属常染色体遗传 ,白色 (B)对淡黄色 (b)为显性。基因型为 BB和 bb的个体杂交 ,预测 F3 及以后的群体中 ,淡黄色脂肪个体占群体…  相似文献   

7.
以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甜荞麦植株为亲本,成对进行人工杂交,分别构建了F1、F2、F3代分离群体。探讨了普通荞麦5对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发现瘦果棱形状(圆弧状、尖)、花果落粒性(落粒、不落粒)2对相对性状符合3∶1的遗传模式,说明它们属于单基因遗传,并且是完全显性。而主茎基部木质化(有、无)、花药大小(正常、小)符合9∶7的遗传比率,说明它们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并符合显性互补的遗传模式。通过对花柱长与同长这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发现,F2代符合13∶3的遗传比率,说明它们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符合显性上位的遗传模式。这5对相对性状均为自由组合,分属于不同的连锁群。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生物学中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已知杂交组合亲本的表现型以及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数目,要求推知亲本基因型的题目,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一般学生在熟练地掌握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复杂讨论往往也能够正确推知,但是过程却显得繁琐。对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探讨,总结了一个简便易懂的“比数和解题法”,用于教学试  相似文献   

9.
本节教学目的是通过孟德尔的豌豆茎高矮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依启发引导的原则,分以下几步讲述。第一步:豌豆高矮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介绍。(板书如课本113页图)。第二步:孟德尔怎样从这个遗传现象中发现问题的? 1.孟德尔为什么要用豌豆作杂交实验?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花形又大,实验时人工传粉,比较容易,不同品种繁殖时,不易混杂。(这时教师一定要在黑板上,画图图示豌豆人工传粉的过程,直至结出一个豆荚。其中有三、五个豆粒。目的在于说明传粉一朵花,可以生出几粒种子或几个后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科研中发现的一个含调控杂种花粉不育基因座(S23)的水稻材料(DSSL)应用于教学,设计了一个基于SSR分子标记对比经典孟德尔分离和偏孟德尔分离的综合性实验。利用位于水稻两条染色体上的4个SSR标记对两亲本及其杂交构建的F_2代群体进行单株基因型检测,用显微图像观察与统计分析亲本及杂种F1的花粉育性,不仅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分离定律,更从基因型到表型的观察实验中完整展现了水稻的偏孟德尔分离现象及其原因,加深了学生对植物遗传规律、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与探究动机,增强了学生对实验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构思一个科研成果转化至教学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以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分子生物学解开了孟德尔豌豆种子皱缩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用豌豆做试验材料,分析了其中的七对相对性状,最终发现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这七对相对性状中,孟德尔最先研究的是成熟豌豆种子的性状,即圆形(RR,Rr)和皱缩(rr)。自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发现以来,一代又一代的遗传学家试图弄清楚豌豆种子圆、皱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P方阵是一种数学模型,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P方阵可以直观形象地推测出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遗传规律,同时也是一种解决遗传难题的良法。  相似文献   

13.
分离规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与相对性状遗传表现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理解性状分离的遗传原理。在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讲要抓住关键性概念和原理,以及与概念和原理有关的感性材料;学生课堂上的练习题要形式多样化,练在基础知识上,做到少而精。分析感性材料要突出本质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提出都经历了由现象到假说、到理论的过程。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也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知识为基础,采取  相似文献   

14.
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教学的重点内容.结合孟德尔定律的实质,以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7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为实例,剖析了在孟德尔定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误区:脱离数理统计,片面理解孟德尔分离比;对孟德尔定律与连锁遗传的界定不明,误解7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定位.并由此总结,在遗传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拓展教学内容,真实客观地介绍孟德尔规律,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孟德尔揭示的遗传两大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我绝对没有怀疑的意思,但对高中教材中提到的孟德尔的几个实验结果却想提出一点异议。按照高中教材(必修本P_(157))中的意思,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表2中的实验内容),在F_2都显示了3∶1的结果。例如:豌豆的豆荚形状饱满对不饱满是显性,让纯种的饱满豌豆品种和纯种的不饱满豌豆品种杂交,得到F_2的豆荚,饱满豆荚数量为882,不饱满豆荚数  相似文献   

16.
阐述“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涵。通过对孟德尔的2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的深入剖析,运用“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经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建立起关于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让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能够领会“假说-演绎法”在“自由组合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方法论价值,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答 :有些教科书将豌豆种皮的灰褐色与白色这对相对性状包括在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用的 7对相对性状内 ,但另一些教科书则将种皮色换成花的颜色 (红花与白花 ) ,其实这并不矛盾。理由如下 :为方便假定控制豌豆花色的是 C- c基因座 ,并且已知该基因座位于第 1对染色体上 ,通过观察知 C显性基因在控制红花的同时 ,也控制种皮的灰褐色 ,此外还控制叶腋的有色斑。这就是所谓“一因多效”现象 ,即 1对基因可影响多个性状发育的现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所用的7对相对性状中到底有没有种皮性状(灰色、白色)?…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用黄粒豌豆与绿粒豌豆杂交,得到F_1,全部为黄粒豌豆。F_1自交,F_2中黄粒豌豆与绿粒豌豆比数为3:1。若再进一步白花传粉到F_3、F_4、F_5代。那么F_5代个体中与F_1相同基因型的应占百分之几?纯合体个体应占百分之几? (理论上) 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黄色为显性,绿色为隐性。从F_1全部为黄粒豌豆,可以判断两个亲本均为纯合体。现以“Y”表示黄色,“y”表示绿色,F_1的基因型为  相似文献   

19.
测交后代中基因遗传关系判断的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朝阳  刘征  刘宗才 《遗传》1999,21(5):55-56
在遗传学三定律教学中,综合性习题的统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利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部分司题中,相当一部分是根据测交后代表现型情况判断亲代中基因的遗传关系,本文就此做一简单讨论。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关系的判定对于两对相对性状,或为自由组合的遗传关系(即独立遗传),或为连锁互换的遗传关系,二者必居其一,根据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可以判定。1.l如果洲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l:l:l,则两对性状(两对基因)为自由组合的遗传关系。1.2如果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  相似文献   

20.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关于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的遗传原理,揭示了杂合子内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分离性和随机结合性等一系列连续的遗传行为。等位基因分离导致性状分离这一命题,是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科学方法,历经“提出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获取结论”建立起来的。该命题是由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等一系列概念组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它不仅是构成基冈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定律的基石,而且本身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本文是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思考和提炼,主要探讨“假说-演绎”这一科学方法的内涵、施教策略以及如何进行命题性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