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藏铁路线上的野生动物通道与藏羚羊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独特而极端、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沿线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特别是大中型有蹄类如藏羚羊等,也是野生动物中最独特的类群,它们活动范围大,不同季节间取食、饮水和繁殖等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长距离的迁移,青藏铁路的建设无疑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它们的正常活动产生阻碍。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同时,在施工中也根据藏羚羊等迁移的特点,施工期采取了动物优先的措施,并对将来营运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小桥被藏羚羊等高原野生动物利用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对高原野生动物利用青藏铁路动物通道附近小桥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后,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等高原野生动物在利用青藏铁路动物通道的同时,已经开始尝试利用铁路小桥穿越青藏铁路,高原野生动物对青藏铁路正在经历“陌生-熟悉-适应”的过程,通过自我行为调整,适应青藏铁路修建对该地区环境所带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7月1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格尔木到拉萨路段。西宁到格尔木路段已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并通车)的建成并正式通车,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这里。至此,世界海拔最高、距离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了.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青藏铁路,在世界人民的瞩目下正式通车了,但是在不久前的2000年11月,当中国决定开工建设青藏铁路格拉段的时候,许多科学家心里还没有底,甚至有人预言,青藏铁路开工肯定还要再等上几年。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公路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殷宝法  淮虎银  张镱锂  周乐  魏万红 《生态学报》2006,26(12):3917-3923
2003年8月和2004年8月,在不冻泉保护站(35°17′N;93°16′E)至五道梁(35°13′N;93°04′E)一带调查青藏公路的运营和青藏铁路的建设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响,并分析了野生动物对青藏铁路上所建立的动物通道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青藏铁路的建设增加了青藏公路的交通运输量,青藏公路在铁路修建期间会对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和藏野驴(Equus kiang)的活动产生部分影响。同时,野生动物通过自身的适应和行为调节可以减少环境改变产生的影响,如公路两侧动物的活动高峰正好是公路上车流量较少的时段、动物可以利用野生动物通道来通过青藏铁路等。藏野驴、藏羚羊与藏原羚均可利用通道穿越铁路,而藏羚羊对通道的利用频次和通道到公路的距离显著的正相关(p<0.5),大多数的动物通道因其高度、宽度和到公路的距离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被动物利用。总的看来,动物能够通过自己的适应和行为调节,可以适应青藏铁路修建对该地区的环境所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明晰生态系统恢复力基本定义及其影响因子性质的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均方差决策法和突变级数法,选择物种多样性、群落覆盖度以及群落生物量为指标对青藏铁路穿越区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恢复力高值区位于祁连山草甸草原、湟水谷地的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以及唐古拉山以南的嵩草沼泽草甸,而最低值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和昆仑山山麓.研究区绝大部分区域的生态系统具有强或中等恢复力,整体趋势表现为:在高原面上(昆仑山以南),铁路以北区域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等级普遍较低,而在柴达木盆地以东尤其是青海湖地区,表现为铁路以南地区的恢复力等级普遍小于铁路以北地区.通过对生态系统恢复力的评价研究可以找出生态恢复建设的薄弱环节,并确定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恢复更有效,进而可结合脆弱性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期避免或尽量减少人为扰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青藏铁路穿越区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晰生态系统恢复力基本定义及其影响因子性质的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均方差决策法和突变级数法,选择物种多样性、群落覆盖度以及群落生物量为指标对青藏铁路穿越区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恢复力高值区位于祁连山草甸草原、湟水谷地的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以及唐古拉山以南的嵩草沼泽草甸,而最低值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和昆仑山山麓.研究区绝大部分区域的生态系统具有强或中等恢复力,整体趋势表现为:在高原面上(昆仑山以南),铁路以北区域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等级普遍较低,而在柴达木盆地以东尤其是青海湖地区,表现为铁路以南地区的恢复力等级普遍小于铁路以北地区.通过对生态系统恢复力的评价研究可以找出生态恢复建设的薄弱环节,并确定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恢复更有效,进而可结合脆弱性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期避免或尽量减少人为扰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通车一年多来,有1/3左右的旅客会遭受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除了影响高原旅游之外,加上大部分旅客缺乏高原低氧防护的基本知识,所以有的甚至会引发严重的高原病。因此,在青藏铁路通车即将两周年之际,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高原生理组专家吴天一编撰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导读     
王锋  张建国  孙建  蒙仲举 《生态学报》2022,(18):7295-7296
<正>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我国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也是目前生态问题最为突出、经济欠发达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已然成为当前重要的国家战略。然而,我国脆弱生态系统分布面积大,再加上人口压力大、城镇化快速发展、资源的高强度开发等,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因此,加强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构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如何做好生态保护与修复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面积广大、类型多样的脆弱生态系统,如何做好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规划、如何加强对生态本底和生态现状的动态监测、如何提高监测手段和强化多源数据融合、如何提升对我国脆弱生态系统的生态规律和机理过程的进一步认识,仍需要长期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铁路线路在长年累月列车的作用下,很容易会在一些比较脆弱的地方出现病害,从而对列车的正常行驶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为了能够避免产生这些问题,必须要知道铁路线路常见病害的原因及维修策略。本文结合了铁路线路常见的病害原因探讨了如何有效预防及维修铁路线路的常见病害。  相似文献   

11.
交通设施对可可西里藏羚季节性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对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藏羚跨越青藏公路及青藏铁路的监测结果,初步探讨了公路及铁路对藏羚季节性迁移的影响。观测结果显示,目前对藏羚迁移的主要干扰因素为:交通设施自身的屏障作用、人为活动、公路交通流量、未清理施工现场及未恢复植被等。本文通过对野生动物通道的使用情况监测和对不同通道形式的使用评价,为未来铁路建设和野生动物通道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其实,不仅是黄河首曲地区,整个三江源地区除高山冰雪覆盖外,有很多大面积湿地,海拔高,温度低。从生态系统来看,三江源地区包括黄河首曲是世界上最高的湿地系统,有丰富的高原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下游河流的水涵养都有很大的意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都是在高原湿地上发育的。  相似文献   

13.
人与动物的呼吸系统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庆芬 《生物学通报》1991,(10):19-20,31
地球陆地面积的30%左右为1000米以上的高原,我国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1/6。由于海拔每升高300米,大气压降低3.33仟巴(KP_a),因此高海拔地区的低气压与低氧分压是一个主要生态因子,严重地影响着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于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军事上的需要,世界上具高原国家对动物高海拔低氧适应探讨日益重视。100多年来的研究历史已逐步深入发展,从组织器官水平进入了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久林  胡大卫  谢敏  张龑  滕璐  储金龙  尹海伟 《生态学报》2023,43(22):9164-9176
从社会生态视角对乡村聚落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估,有助于厘清影响乡村聚落发展的因素,建立起应对风险扰动的分析框架,引导乡村可持续发展。以蒙洼行蓄洪区为例,综合运用VSD (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框架、显式空间脆弱性模型(Spatially Explicit Resilience-Vulnerability,SERV)模型及贝叶斯网络模型测度区域脆弱性并探究影响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蒙洼地区乡村聚落系统暴露度呈现"两边低、中间高、局部突出"的空间格局特征,镇区周边的乡村聚落敏感性较为突出,同时镇区所在行政村表现出良好的适应力,而乡村聚落系统总体脆弱性较高且高低值差异较大,空间格局呈不均衡分布态势,且结构性差异特征显著。(2)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脆弱区划分为中低脆弱区、敏感-适应型高脆弱区和敏感型高脆弱区三种类型,基于贝叶斯网络分析高脆弱区的影响因素。蒙洼地区乡村聚落以高脆弱区类型居多,其中敏感-适应型高脆弱区主要位于蒙洼地区北部和中部,灾害防控因子对乡村聚落振兴概率的作用最为显著,其建设开发活动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较多,因而不宜展开乡村聚落布局,应划为生态保护空间,开展渐进式移民搬迁;而敏感型高脆弱区主要位于蒙洼地区南部河谷地带,建设发展基础相对良好,地形地貌因子对乡村振兴概率的影响最大,为避免该地区乡村衰退的态势加剧,应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生产方式,尽可能平衡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芨芨草群落是青藏铁路沿线一类重要的温性草原植被类型,对青藏铁路两侧及其四周的水土保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海晏县附近的芨芨草草原的空间分布特征、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地区芨芨草群落由芨芨草斑块和针茅斑块镶嵌而成,两类斑块的数量、大小和斑块间大小变化幅度等特征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芨芨草斑块大小在样线上所占的比例比针茅斑块为小,且有随远离铁路而减小的趋势,而物种丰富度则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芨芨草斑块的盖度和单位面积上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针茅斑块。斑块的大小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芨芨草群落的退化状况。人为活动往往会加剧芨芨草群落的斑块片段化。针对芨芨草群落的特征和现状,建议加强对这些区域内人为活动的限制力度以减少对芨芨草群落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芨芨草群落是青藏铁路沿线一类重要的温性草原植被类型,对青藏铁路两侧及其四周的水土保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海晏县附近的芨芨草草原的空间分布特征、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地区芨芨草群落由芨芨草斑块和针茅斑块镶嵌而成,两类斑块的数量、大小和斑块间大小变化幅度等特征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芨芨草斑块大小在样线上所占的比例比针茅斑块为小,且有随远离铁路而减小的趋势,而物种丰富度则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芨芨草斑块的盖度和单位面积上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针茅斑块。斑块的大小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芨芨草群落的退化状况。人为活动往往会加剧芨芨草群落的斑块片段化。针对芨芨草群落的特征和现状,建议加强对这些区域内人为活动的限制力度以减少对芨芨草群落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探索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与保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8,26(2):107-238
正位于北纬25°–40°之间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寒冷、氧分压低、降水稀少、紫外线辐射强烈,许多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甚至是生命禁区,是亚洲人口最稀少的地区,是世界上名列南极、格陵兰岛之后的第三人口稀少地区。2014年,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JRC)以到达下一座50万人口城市的时间为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温性草原区铁路运营对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青藏铁路海晏段的温性草原区为研究地点,通过铗日法确定距离铁路不同距离的区域中啮齿动物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分析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探讨温性草原区铁路运营对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所捕获的啮齿动物有甘肃鼠兔、五趾跳鼠、长尾仓鼠和灰仓鼠;从1984 年铁路投入运营以来,没有发现铁路运营带来新物种的入侵;啮齿动物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在距离铁路不同距离的样带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在铁路路基附近的种群密度、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高于距离铁路0.5 km和1 km的区域,而均匀性指数在路基附近最小;在距离铁路不同距离的区域中植物群落的特征没有明显差异,啮齿动物群落特征与植物群落特征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引起铁路路基附近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偏高的原因可能是铁路修建与运营为啮齿动物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环境与额外的食物资源。因此,铁路建设及运营对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原铁路作为大型廊道工程,线长点多、途经环境敏感,其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界定在环评工作实践中易产生争议.本文以丽香铁路唐布至建塘段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年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采用缓冲区与景观指数方法,构建了廊道切割度指数和廊道干扰累积作用指数,改进了衡量铁路建设后的生态风险指数.通过定量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铁路建设前后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得到本段铁路最适宜评价尺度,并在该尺度内对铁路建设前后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廊道切割度指数有效反映出铁路廊道对各种景观类型的切割方式和程度,廊道干扰累积作用指数可衡量铁路风险源与风险受体之间暴露与危害关系;铁路建设后,铁路廊道将对沿线景观产生较大的正中切割作用,边缘切割和内部切割作用较小,林地和草地所受影响最大;景观格局指数在600 m缓冲区内尺度效应最明显,因此设置600 m为本段铁路最适宜生态影响评价范围;铁路建设前,600 m评价区以低生态风险为主,铁路建设后,生态风险显著增加,以中等以上生态风险区域为主;研究区生态风险具有南低北高,多核环形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高原鼠兔食物资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高原鼠兔(Ochatona curzoniae Hodgson)为青藏高原草场上的重要害鼠。每年都要投入很大的力量进行防治,因之它的生态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草原上的初级生产--绿色植被是如何被高原鼠兔利用的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皮南林(1975)曾在快尔玛地区研究过高原鼠兔的食性,并注意到食性与植物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