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皮炎是吉林省水田社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水田社队的一种职业病。在6—7月拔草季节,发病于上、下肢(图版Ⅰ,图1)奇痒难忍,有的并发感染或形成溃烂。严重地危害着广大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教导,从1972年至1975年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证实吉林省集安、延吉二县两个公社稻田皮炎病因主要是家鸭毛毕吸虫(Trichobilharzia)的尾蚴(刘忠,1975),其他一市六县八个公社病因主要是耕牛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的尾蚴,其中四个公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稻田皮炎病因的调查及集安毛毕吸虫生活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76年对吉林省一市七县十个公社稻田皮炎的病因进行了调查,证明一市六县八个公社的病因为耕牛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其中四个公社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O.turkestanica var.tuberculata(Bhalerao,1932)],并对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以后,1977年在集安县三个公社调查稻田皮炎的过程中,检查当地耕牛均无血吸虫的感染,而解剖家鸭,有69.6%感染毛毕吸虫(Trichobilharzia)。同吋检查稻田内土蜗螺[Galba pervia (Martens)],有5.1%感染具眼点无咽短尾叉叉尾尾蚴,将该尾蚴滴于实验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东部绵羊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东毕属(Orientobilharzia)吸虫是寄生在牛羊等反刍动物门静脉血管中的血吸虫。国内报道过的东毕吸虫有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 turkestanica(Skriabin,1913)Dutt et Srivastava,1955、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O. turkestanica(Skrjabin,1913) var.tuberculata(Bhalerao,1932)和程氏东毕吸虫O.cheni Hsu et Yang,1957 3种(徐锡藩,1938;唐仲璋、唐崇惕,1978;白功懋、刘忠等,1963;许绶泰、杨平,1957;等)。近年来了解到本类吸虫在国内东北、西北及新疆等地牧区中对牛羊等牲畜危害很大。为了要知道内蒙古东部浅山丘陵型牧区中本吸虫病病原种类、流行状况、中间宿主种类及它们含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掌握吉林集安地区蝴蝶种类及资源的本底资料.笔者在该地区开展了为期三年的蝶类资源考察,采用人工捕捉法捕获蝶类,并对捕获的蝶类进行分类鉴定,已发现蝶类8科64属104种.经调查初步摸清了集安地区蝶类的种类,为今后开展集安地区蝶类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粪巨螯螨雄螨描述(蜱螨亚纲:革螨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巨螯螨 Macrocheles merdarius( Berlese,1 889)在所查到的文献中仅描述有雌螨 [1 - 5] ,今根据集安标本描述其雄螨。图 1- 4 粪巨螯螨 Macrocheles merdarius(Berlese)♂1 .背面 ;2 .腹面 ;3 .螯钳 ;4.足 粪巨螯螨 Macrocheles merdarius( Berlese,1 889)雄螨 (图 1 - 4)体黄色 ,近六角形 ,长宽 4 0 2× 2 30μm。背毛 34对 ,均短小光滑 ,F1 基部距离较远。全腹板有胸毛 3对 ,胸后毛 1对 ,生殖毛 1对 ,腹毛 4对 ,围肛毛 3根。胸区有隙孔2对。Ad位于肛孔前缘水平 ,Ad与 PA约等于肛孔长。气门沟前端达到颚基。头盖看不清。螯钳导精…  相似文献   

6.
广西部分地区稻田皮炎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各地稻田皮为存在已久。1984-1990年,经调查及实验研究,证实流行于上林、横县、宁明、龙州、天等、田阳、都安等县的稻田皮炎,其病原为包氏毛毕吸虫尾蚴,本虫的自然终宿主为家鸭,中间宿主是椭圆卜螺和小土蜗。皮炎的发生常与养鸭习惯、季节性、稻田种类及施肥等因素有关。每年的4-9月份为广西稻田皮炎发病季节,其中4-5月份为广西稻皮炎发病季节,其中4-5月份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7.
<正>1甲真菌病的病因引起甲真菌病的真菌多为皮肤癣菌、霉菌及酵母菌等。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皮肤癣菌主要分为毛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以毛癣菌属最常见[1]。2甲真菌病的中医认识2.1 病因病机中医称之为“灰指/趾甲”,认为“肝其华在爪”,甲之华乃肝之气所生,甲之病与肝密切相关,但对其病因病机各家认识不一。单敏洁等[2]认为此病是虫淫侵蚀肌肤、甲板所致;杨文喜[3]认为本病发病责之脾肾阳虚,腠理不密,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在闽南的漳平、龙海、南安检查了四种淡水螺(耳萝卜螺、放逸短沟蜷、纹沼螺、瘤拟黑螺)共2532只,经检查有13种吸虫的幼虫期,并对其中的中华唐似吸虫和二种异形种吸虫进行了动物感染实验,结果于后。一、中华唐似吸虫Tangiopsis chinensis地点;漳平。放逸短沟蜷(Semisulcospira li-bertlna)是新查见的宿主,感染率为2.5%(32/1264)。螺体内查见雷蚴和尾蚴。该蜷以其尾蚴感染介蚤和剑水蚤均未成功。二、包氏毛毕吸虫Trichobilharzia paoi地点:龙海、南安。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感染率为4.56%(24/526)。在螺体内发现其胞蚴和尾…  相似文献   

9.
相互理毛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性群居灵长类动物中,通常具有清洁卫生和社会交往功能。2012 年10 月至2013 年6 月,我们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一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收集了雌性个体间相互理毛的行为数据,包括理毛的部位、理毛的姿势、理毛的时间和回合数。研究结果表明:滇金丝猴雌性个体之间每次相互理毛的平均时间为5. 7 min。相互理毛部位较多的发生在自我理毛不能进行(达到)的部位(61.1% );在不能自我理毛部位的相互理毛行为持续时间长,平均9.7 min;在个体能够进行自我理毛部位的相互理毛持续时间短,平均为3. 2 min。相互理毛的姿势以对坐为主(48. 4% ),不同理毛姿势的理毛时间差异显著。新迁入家庭单元的雌性个体为理毛的首先发起者,但其获得被理毛的时间却并不多。滇金丝猴雌性个体相互理毛部位、理毛姿势和理毛时间的差异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理毛行为符合卫生功能假说和社会功能假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在内蒙科尔沁草原检查5种淡水螺:耳萝卜螺、卵萝卜螺,豆螺、凸旋螺及半球多脉扁螺共5,616粒。从中查出至少12种吸虫幼虫期,它们是: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有棘血居吸虫、马蹄吸虫、斜睾吸虫、二种背孔吸虫、棘口类吸虫、重盘吸虫、球孔吸虫、异形科吸虫、杯叶科吸虫及鹗形吸虫。其中东毕吸虫、血居吸虫及棘口吸虫的尾蚴分别进行实验动物的感染试验,获得成虫。各吸虫侵袭期幼虫季节动态亦经观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毛壳菌科研究Ⅰ. ——毛壳菌属的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了毛壳菌属的十一个种,旋丝毛壳 Chaetomium bostrychodes,反卷毛壳 C. convolutum,舟形毛壳 C. cymbiforme,高大毛壳 C. elatum,粪生毛壳 C. funicola,球孢毛壳 C. globosporum,球毛壳 C. globosum,细丽毛壳 C. gracile,六孢毛壳 C. hexagonosporum,印度毛壳 C. indicum和近缘毛壳C. subaffine。其中包括四个中国新记录种:舟形毛壳 C. cymbiforme,球孢毛壳 C. globosporum,六孢毛壳 C. hexagonosporum和近缘毛壳 C. subaffine。根据我国的标本和菌种对新记录种作了描述,并附了显微照片。标本与菌种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 (HMUABO)。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新疆子囊菌小圆孔壳属(Amphisphaerella),锥毛壳属(Coniochaeta)和座坚壳属(Rosellinia)的7个种及1个变种,即:忍冬小圆孔壳(A.xylostei),梭梭锥毛壳(C.haloxylonis),木生锥毛壳(C.ligniaria),粉被锥毛壳(C.pulveracea),毛锥毛壳(C.sordaria),附孢座坚壳(R.aquila),乳头座坚壳(R.thelena)及尖孢座坚壳大孢变种(R.apiculata var.macrospora)。其中,梭梭锥毛壳为新组合种。忍冬小圆孔壳,木生锥毛壳,乳头座坚壳及尖孢座坚壳大孢变种为我国新记录(属)种。这3个属的真菌新疆过去均未报道过,为新疆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已发表下毛目纤毛虫的200个属级阶元进行了重新修订.给出新修订的下毛目系统,并根据其纤毛图式和形态发生特点将其归为5亚目20科82属.原下毛亚目Protohypotrichina suborder nov.,翁柯虫科Onychodromusidae fam.nov.,腹柱虫科Gastrostylidae fam.nov.和拟角毛虫属Parakeronopsis gen.nov.为新设,给出了下毛目中各亚目和科的特征简述及亚目及科的检索表.各属的特征以特征简述、检索表以及属的模式图的形式介绍之.新立原下毛亚目Protohypotrichina suborder nov.,并对排毛亚目Stichotrichina中的科属进行了重新修订.原下毛亚目的特征为无明确缘棘毛分化;排毛亚目的特征为无明确额腹横棘毛分化,腹棘毛为长的纵列,数目多,形式多样.修订后的原下毛亚目含2科3属,排毛亚目含5科29属.各科的基本特征分别为:原毛虫科Phacodinidae无明确体棘毛和背触毛的分化;凯毛虫科Kiitrichidae体纤毛器背腹有明确分化,有原始的背触毛分化;旋毛虫科Spirofilidae腹棘毛旋列或斜向排列;卡尔虫科Kahiellidae左、右缘棘毛均2至多列;小双虫科Amphisiellidae具1纵向排列的腹棘毛列;角毛虫科Keronopsidae具2列纵向排列的腹棘毛,通常无额棘毛及横棘毛的分化;翁柯虫科Onychodromusidae腹棘毛通常多列,一般有额、腹、横棘毛的初步分化;给出了各科及属的检索表,并附各属纤毛图式,对部分属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分生孢子是中国被毛孢(H sinensis)生活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冬虫夏草侵染和形成过程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实验以中国被毛孢纯培养菌种为实验材料,采用显微镜观察了其菌丝体经营养生长产分生孢子过程中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被毛孢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可以形成分生孢子,其形态和产生方式与微循环产孢过程中形成的分生孢子一致,同时,在产孢过程中,还存在瓶梗结构纵裂形成对生分生孢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测定和分析了具钩竖毛螯石蛾成虫和幼虫及黄氏竖毛螯石蛾成虫的mtDNA-COⅠ、Ⅱ及tRNA-Leu基因序列,发现具钩竖毛螯石蛾成虫与幼虫的序列歧异度为1%,而具钩竖毛螯石蛾的成、幼虫与黄氏竖毛螯石蛾成虫的序列歧异度为14%和13%.对我国特有种具钩竖毛螯石蛾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长角沼蝇属幼虫可捕食鸭血吸虫(毛毕吸虫属)的中间宿主椎实螺。鸭血吸虫的尾蚴也可导致人的稻田皮炎;另一方面.长角沼蝇属的卵又是稻螟赤眼蜂(稻田螟虫卵的天敌)天然的交替寄主:因此长角沼蝇对卫生和农业都是有益的.本初步观察了华东地区一种常见的长角沼蝇——铜色长角沼蝇的成蝇形态特征、活动场所.出现季节,螺类宿主、幼虫食性和生活史.成虫寿命在春季为2个月。夏季为40-50天,一卵块通常含20-30个卵;幼虫以活椎实螺饲养.幼虫是否能攻击活的椎实螺,视幼虫期和宿主螺大小有关;自卵产下发育到羽化为成虫,平均温度在26℃时约需20天,在32℃时约为13天。  相似文献   

17.
枝毛野牡丹(Melastoma dendrisetosum)属于野牡丹科野牡丹属,首次发表于1983年,而Chen & Renner(2007)则将其归入了毛菍(M. sanguineum)。为弄清二者的区别及枝毛野牡丹的分类地位,该研究采用野生地实地考察、各大标本馆标本比较鉴定、引种地植株形态测定以及微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现已证实:枝毛野牡丹是明显区别于毛菍的一个独立的植物种,该种自然分布区极其狭窄,正处于极度濒危的生存状态。该文对枝毛野牡丹进行了最新的形态描述,为正确识别、积极保护该物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4种鹿科动物被毛显微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森林  郭海涛  薛晓明 《四川动物》2008,27(1):102-104,F0003
应用扫描电镜、偏振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对黄麂、黑麂、白唇鹿和狍的背部、腹部、颈部和臀部的毛的髓质指数和鳞片花纹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麂背、臀、腹、颈等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60.5%~84.5%,黑麂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62.8%~80.2%,白唇鹿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60.1%~90.2%,狍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85.8%~93.2%.4种动物的毛鳞片花纹类型较单一,主要包括杂波型、扁平型、镶嵌型和冠状型等,其排列顺序不尽相同.用毛的显微形态学特征对4种动物进行识别具有可行性,但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红色毛癣菌部分表达序列标签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和流行范围最广的一种浅部致病真菌. 在构建红色毛癣菌cDNA文库的基础上, 获得4002条ESTs. 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 其中30%(1226条)与其他生物已知功能的基因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 24.81%(989条)仅得到简单的功能提示, 45.19%(1787条)与目前已知的任何蛋白质都没有显著同源性, 为全新的未知功能基因. 对一些与红色毛癣菌生长代谢、信号传导、致病和耐药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做了初步分析, 阐明了红色毛癣菌的部分重要代谢途径, 为进一步探索其生理过程、致病和耐药机理, 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和线索.  相似文献   

20.
记述采自中国浙江古田山倒毛摇蚊属1新种:短小倒毛摇蚊Microtendipes brevissimus sp.nov.。对其特征作了描述,绘制了雄成虫的特征图。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肛尖短小,无中附器,生殖节的第9背板中部无刚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