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梅脱”(Thimet)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磷内吸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及熏蒸作用。对棉花蚜虫有特殊优良的效果。加工型式有乳剂和粉剂两种。使用方式有叶面喷雾及粉剂拌种等,拌种效果比叶面喷雾更好,维持药效时间更长。据报导1956年美国13个州在棉花播种前几个星期用“西梅脱”处理过的棉种,在幼苗出土后的4—6个星期中对螨、蚜虫和其  相似文献   

2.
西梅脱又称赛美特,英文称Thimet,化学名称为O,O-二乙基-S-甲乙基硫醚二硫代磷酸酯,简称3911,是一种强力的有机磷内吸杀虫剂,与棉花拌种防治棉蚜虫,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可维持药效2个月左右(农业科学通讯1958年第4期报导)。为了进一步验证其防治效果及持久时间,我们试用50%活性炭粉剂(由上海农药厂供给),分不同处理,进行了初步试验。 一、方法 在播种前24小时,以种籽重量的4%、6%、8%、10%浓度拌种与不拌作为对照、计5个处理,每处理种  相似文献   

3.
乙拌磷(Disyston)是具有内吸作用的有机磷杀虫剂,拌种后防治棉蚜的毒力持续时间较久。1961-1962年我场进行了小区试验及大面积示范,获得了较显著的结果。 一、处理方法 供试样品是拜耳厂出品的50%活性炭粉。1961  相似文献   

4.
棉蚜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上海地区使用乐果防治棉蚜有十多年的历史,防治效果已显著下降,经测定产生抗药性高达5—6倍。对乐果抗性机制初步研究表明,氧乐果对抗性棉蚜有较好的毒效。为此,我们试制了氧乐果,与目前已用于或希望用于防治棉蚜的几种农药进行了室内毒效及田间药效的对比。结果证实了氧乐果能有效地防治抗乐果棉蚜,对敏感棉蚜的防治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推广使用“七O五”,杀螟杆菌等土农药及甲六粉,我们在双季晚稻不同害虫发生期间,进行了稻叶蝉、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的药效试验,现整理如下。 一、药剂种类及来源 1.“七O五”土农药(按江西省奉新农药厂配方仿制),临溪公社农药厂生产。 2.50%马拉硫磷(4049),安庆农药厂生产。 3.甲六粉(即1.5%甲基1605 3%666混合粉),宿县农药厂生产。 4.90%敌百虫,安徽蚌埠农药厂生产。 5.杀螟杆菌(含活孢子100亿/克),上海西郊公园农药厂生产。 6.苏云金杆菌(含活孢子100亿/克),北京酿酒厂生产。 7.青虫菌(含活孢子100亿/克),武汉染料厂生  相似文献   

6.
我校厚田生产队部分秧田发生红砂虫,为害很严重。我们对该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在结果简报如下: 一、发生和危害情况 红砂虫又名红线虫,学名Branchiur spp.发生在近山边土壤粘性较强、含腐植质较多的秧田内。 气温在20℃以上时,此虫最为活跃,其为害是由于它在畦面钻蛀泥土,造成秧田畦面不平而引起烂秧;  相似文献   

7.
慕立义 《昆虫学报》1978,(2):212-216
鉴于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常用的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目益严重,而提高药液浓度和增加喷药次数招致杀伤天敌及污染环境,我们于1977年研制了属氨基甲酸酯类的呋喃丹微粒剂,采取隐蔽施药,用于拌棉种治蚜,已初获成效。每亩用3%呋喃丹微粒剂三斤,对棉蚜有效控制期达55天左右,较国外的3%呋喃丹颗粒剂药效高,麦收前可不需喷药治蚜。此药加工和施用方便,且对棉花生  相似文献   

8.
施放异色瓢虫卵防治棉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的伟大教导,大胆地进行了棉田施放异色瓢虫卵防治棉蚜效果的尝试。经过初步试验取得可喜的成果,治蚜效果达到89.1—92.3%,为移瓢治蚜工作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用药治蚜次数,了解甲拌磷乳剂浸、拌棉种的防蚜效果,我们在任邱县的宗家佐公社、吕公堡公社和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棉花地里,进行了甲拌磷乳剂浸、拌棉种防治棉蚜试验。现将试验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材料及处理方法 供试材料:天津农药总厂产品甲拌磷乳剂,含有效成分75%。 修理方法:0.225%甲拌磷乳剂液浸种12小时。将500克棉籽放入用净水1000毫升与75%甲拌磷乳荆3毫升的稀释液中,浸12小时后捞出阴干播种。同样用0.375%、0.563%、0.75%甲拌磷乳液浸种,用75%甲拌磷量分别力5、7.5、10毫升,处理方法同前。 0.75%、1.5%、2.25%甲拌磷乳剂液拌种。将已选好之棉种500克用清水泡9小时,捞出晾至半干(3  相似文献   

10.
敌百虫也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它对棉蚜的药效不很高,如果直接用来防治棉蚜,效果不大,而且可能发生药害。 敌百虫加碱面后,能产生敌敌畏,敌敌畏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比敌百虫要大,因此,敌百虫加碱后,能提高治蚜效果。这样,如何能使敌百虫加减后产生较多的敌敌畏,是配制好“敌百虫加碱”的关键。 从去年开始,各地已试用“敌百虫加碱”来防治棉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杆菌群(Bacillusthuringiensis)防治农田蛴螬有较好效果,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常用化学农药优越。花生田5年试验示范效果较为稳定,八号菌(B.thuringiensisVarKurstaki)拌种平均灭虫效果为76.7%,保荚效果为70.9%,持效期可达80天以上,菌药防治的药本与净收益之比为1:42.2,而化药防治的为1:23.5。大豆田试验,每亩用规吨300gB·t乳剂防治,灭虫效果可达67.7%,增产效果可达49.8%,优于辛硫磷防治。  相似文献   

12.
食根金花虫(Donacia lenzi Schonf.)俗称地蛆,历年来在高邮县马棚、界首、周山、临泽、官垛等公社的一熟沤水田为害比较严重,尤以中稻被害最烈,一般被害率为30—40%,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回耖重种。其发生特点是:一般的稻棵成摊枯死,严重的连片枯死;发生密度最高的每棵稻根有虫63头,一般约有20头左右,根须全部被吃光,叶子卷曲枯萎,严重地影响产量。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隐藏地下越冬,深入土中7—8寸。翌年6、7月即从杂草根部转移至稻苗根  相似文献   

13.
徐州地区的高粱穗虫,以夏高梁被害严重。常见的种类主要有玉米螟、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Gnenee)、小穗螟(Cryptoblabes sp.)、粟穗螟(Mampurabipunctella Ragonot)、棉铃虫五种,高粱条螟和高粱夜蛾(Oruza divisa Walker)发生量很少。据1973年我所调查,在高粱灌浆初期的穗虫中以玉米螟占多数;到灌浆中后期以后,以桃蛀螟占多数;抽穗扬花期迟至8月底9月初的夏高粱小穗螟数量上升(表1)。  相似文献   

14.
一、农业生态系概述 我县是新棉区,棉田较分散。前期以蚜虫为主,红蜘蛛在粮棉夹种地区的田块发生较重。蕾铃期主要是棉铃虫,红铃虫因没有固定花仓多在露天保存籽花,晒花多以紫穗槐编制花簾,越冬条件很差,因而数量也不大。盲蝽象为害较轻。因本地没有石榴、花椒,棉蚜越冬寄主以木槿为主。苗期棉蚜在一熟棉田,5月中旬巳发生,在麦套棉田到麦收后6月上旬才开始为害;6月底气温逐渐增高,蚜虫数量日趋下降,棉铃虫转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陕西关中棉区棉花“伏蚜”连续猖獗发生。在7—8月间当“伏蚜”严重为害时,正值棉株高大,枝叶茂密,不仅喷药速度慢,而且不易细致周到,防治效果较差,这是棉花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找到防治“伏蚜”的有效办法,我们根据敌敌畏具有挥发性强的特点和有用于仓库、家庭卫生害虫熏蒸的先例,在总结高陵县通远公社杜家大队群众经  相似文献   

16.
车轮虫病,在我场流行普遍,感染最早,危害严重。每年4—7月流行。鱼苗脱膜后至夏花鱼种阶段感染尤甚。近两年来我场用中草药枫杨树(Pterocarya steno-ptera)叶浸泡、煮汁对此病进行室内、外的防治试验,效果很好。现将室外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向阳鱼  相似文献   

17.
棉蚜寄主植物接种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证棉花丰产防治棉蚜,首先要了解棉蚜的发生规律。研究棉蚜的寄主植物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棉蚜寄主很多,研究清楚后才可了解它的来踵去迹,才可筹划防治措施。 一般对于蚜虫寄主植物的记载,大都根据调查观察所得的植物和蚜虫加以种的形态特征上鉴定,即可认为这种植物是这种蚜虫的寄主。由于蚜虫迁移时有偶然栖止现象,同时蚜虫种的特征不是很明显和稳定的,就是有经验的蚜  相似文献   

18.
棉蚜对“1059”抗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一、前言 近十年来,各种农业害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已陆续被发现。其中关于蚜虫的抗药性,虽然亦有记述,但增加抗药性的倍数不多,并不发展得很严重。例如,Michelbacher(1954)曾报导,核桃蚜(Chramaphis juglandicola Kltb.)对1605的抗性为7倍;Knipling(1954)报导,红薯蚜(Macrosiphum solanifolii Ashm.)对 DDT及1605有抗性; Anthron(1955)报导,桃绿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对1605有抗性,但用1059防治,效果仍很好;Stern(1958)报导,苜蓿斑蚜(Therioaphis maculata Buckton)对1605的抗性约4倍。  相似文献   

19.
白虫(Eublemma amabilis Moore)是紫胶生产上的主要害虫。1972年3月至1974年6月,我们开展利用白虫小茧蜂防治白虫的林间试验,获得良好效果。本文主要报道试验的结果。 一、白虫的危害和防治概况 白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为紫胶虫[Laccifer lacca(Kerr)]最严重的捕食性敌害。我国各紫胶产区都遭受白虫的危害,有的产区危害极大,造成紫胶生产上较大损失。如何防治白虫是各产区胶农和有关部门重视的问题。 广东紫胶产区白虫分布普遍,它在大部分产区一年可繁殖4代,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4—5代。白虫不仅捕食胶虫,也吞食紫胶。每头白虫一生危害的胶被面积,在紫胶虫幼虫期平均为2平方厘米,最大达6平方厘米;而在紫胶虫成虫期平均为1.5平方厘米,最大  相似文献   

20.
在棉花播种时,采用甲拌磷处理棉种防治棉蚜,我们从1558年开始,连续进行了五年的小面积试验,均取得了防治棉蚜的良好效果。又经1963,1964两年的大面积示范,进一步证明棉苗出土后4一7个星期不受蚜害,麦收前可以不防治,并能兼治蝼蛄。因此,1965年在全县52万亩棉田中的24万余亩连片棉田进行了推广使用,表现出良好的治蚜效果,不但麦收前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