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华亚种CT—43菌株伴胞晶体蛋白的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明  喻子牛 《微生物学报》1996,36(4):303-306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在其芽孢形成过程中可产生一种对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幼虫有高毒力的蛋白质伴胞晶体,近来又发现它对动、植物寄生线虫以及扁形动物门的一些种类有毒,现已成为芽孢杆菌的第二大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华亚种CT-43菌株伴胞晶体蛋白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在其芽孢形成过程中可产生一种对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幼虫有高毒力的蛋白质伴胞晶体,近来又发现它对动、植物寄生线虫以及扁形动物门的一些种类有毒,现已成为芽孢杆菌的第二大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李荣森  罗成 《微生物学报》1989,29(6):397-404
以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19种苏云金杆菌伴孢晶体的蛋白质和抗胰蛋白酶多肽。以鳞翅目的家蚕和双翅目的致倦库蚊进行了毒力测定。根据蛋白质和抗酶多肽的特性,19种晶体可分为7个类型。晶体蛋白质的组成、溶解特性及抗酶多肽的性质与其对两种昆虫的毒力特性密切相关。含分子量为130—138 kD(千道尔顿)或130—138 kD及60一65kD蛋白质,抗蛋白酶多肽(PRP)为68—75kD的晶体,对家蚕高毒,但绝大部分对库蚊无毒或微毒。含3种以上蛋白质(15一138kD),抗酶多肽为35—65kD的晶体,对库蚊有强烈毒性,对家蚕则无毒。缺少135kD蛋白质的两种晶体对家蚕低毒。HD一282和L—14晶体的P1蛋白质中同时含有杀鳞翅目和杀蚊毒素。讨论了伴孢晶体的蛋白质结构及结构与毒力之间的关系、晶体蛋白质及毒性肽的性质在菌株定向筛选和遗传工程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透射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土壤来源的94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菌体、鞭毛、芽孢及伴孢晶体的形态。以快速SDS—PAGE法分析了全部菌株δ-内毒素的蛋白质成分。用鳞翅目、鞘翅且及双翅目的9种昆虫进行了毒力试验。筛选出了数株杀鞘翅目和杀夜蛾科害虫的高效菌。发现了一些新型伴孢晶体,其形态和蛋白质成分均未报道过。  相似文献   

5.
飞行阻隔器主要由一个垂直悬到地面的拦截屏(塑料网、PVC塑料玻璃或树脂玻璃)和一个昆虫标本接收器组成,用于拦截和收集飞行中的昆虫,是一种有效的昆虫采集装置。近年来在国外昆虫采集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在国内昆虫采集中尚未见正式报道。通过英国同行推荐、资料查阅和实际使用,本文作者摸索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组装及使用方法,并结合在秦岭山脉实际采集效果,统计了飞行阻隔器对昆虫纲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和毛翅目等主要类群的采集效果。结果表明飞行阻隔器对于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均有非常好的采集效果,每个飞行阻隔器每天平均采集昆虫总量为332头,包括膜翅目126头、鞘翅目101头、双翅目87头、鳞翅目10头、毛翅目3头及其他昆虫5头。另外,本文比较了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点飞行阻隔器和马氏网的采集效果,飞行阻隔器采虫效果优于马氏网、在采集类群上两种方法各有侧重点,飞行阻隔器对膜翅目采集效果最好,其次为鞘翅目;马氏网以双翅目采集效果最好,其次为膜翅目。  相似文献   

6.
以新筛选的对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均具毒性的B.t.Tm13-14菌株为材料,用HD-1、3370-1为参考菌株,比较了伴孢晶体蛋白的多肽组成,以及经三种昆虫肠道酶降解产生的抗酶多肽组分。SDS-PAGE分析表明:Tm13-14晶体蛋白含138kD、132kD主要成分和65kD次要成分。其晶体分别由三种昆虫肠道酶消化产生绚毒性多肽,经生物测定,杀家蚕的毒性成分为68.5kD、59kD多肽;杀斜纹夜蛾毒性成分为71kD,67kD和59.6kD多肽杀马铃薯瓢虫毒性成分为69kD、65kD多肽。它与HD-1、3370-1晶体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书芳 《昆虫知识》1991,28(3):151-152
<正>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芽孢杆菌。80年代以前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有毒杀力的菌株上。进入80年代以后,Krieg等和Herrnstadt等先后分离出两株对鞘翅目昆虫敏感而对鳞翅目和双翅目不敏感的菌株。并把它们分别命名为B.thuringiensis var.tenebrionis和B.t.var.sandiego。由于  相似文献   

8.
大叶醉鱼草访花昆虫行为与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4~9月对云南农业大学苗圃内栽植的大叶醉鱼草访花昆虫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叶醉鱼草的访花昆虫有63种,隶属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鳞翅目、鞘翅目、革翅目和螳螂目;食蚜蝇科为大叶醉鱼草种群的主要传粉昆虫;不同月份访花昆虫的种类不同;天气变化会影响访花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同一天内不同时间,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有差异,一般每天12:00~16:00的访花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苏芸金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中比较有经济价值的菌株,因为它能产生一种组成为蛋白质的δ-内毒素。该毒素蛋白对多种鳞翅目昆虫和某些双翅目昆虫具有明显的毒效,因此目前已成功地发展为商业杀虫剂而大量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用紫外光吸收法定量测定苏芸金杆菌制剂中伴孢晶体蛋白质的方法。本方法从样品处理到测定完成只需4个小时,方法简便准确。用此法俭出伴孢晶体蛋白质所指示的毒力效价,与昆虫生测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种群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省南部平陆、乡宁和翼城3个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Diels)种群分别进行了传粉生物学观察.结果表明:(1)翅果油树花期一般为8~12 d,单花花期3~4 d,结实率仅为0.42%;(2)访花者多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昆虫,蜂类是有效的传粉者;(3)翅果油树依靠芳香气味、花蜜、花粉和适度紧缩的生殖枝吸引访花昆虫;(4)昆虫的访花活动主要集中在11:00~16:00,访花活动易受气象因素影响;(5)自然条件下,翅果油树平均每日每花被访问的频次为(1.93±1.64)次,人工放蜂可显著增加传粉强度;(6)交配系统属居群内的异花传粉,仍属于广义的自花传粉范畴.传粉昆虫少,传粉效率低是翅果油树致濒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部分地区土壤中的苏芸金芽孢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从云南、贵州、四川和陕西4省的土壤中分离到大量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ticus)菌株。血清型分析表明,苏芸金芽孢杆菌分离株分属于23个血清型中的13个血清型,另有近20%的自凝型菌株及部分与所有标准菌抗血清无反应的菌株。对该两种昆虫病原细菌的生态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部苏芸金芽孢杆菌分离株对鳞翅目、鞘翅目及双翅目的6种昆虫的毒力特性、伴孢晶体与芽孢的形态,以及晶体蛋白质成分。观察和测定了球形芽孢杆菌分离株的形态和毒力,并分析了部分菌株的晶体蛋白质成分。得到22株高效苏芸金芽孢杆菌和2株高效球形芽孢杆菌。证明苏芸金芽孢杆菌是典型的土壤微生物类群,我国西南地区土壤中的苏芸金芽孢杆菌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网捕法和徒手捕捉法对中川机场及其周边生境中的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探究中川机场及其周边生境昆虫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采集到的昆虫分属于9目56科,其中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为优势类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机场控制区与混合类型生境中的昆虫群落组成相似,农田与水库区生境中的昆虫群落组成相似。  相似文献   

14.
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某些生化特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单粒包埋型的杆状病毒,在扫描电镜下呈不规则多面体。病毒多角体大小不一致,平均直径为0.59μ。病毒粒子为340×85nm. 经SDS—PAGE分析,病毒的多角体蛋白主带分子量为29500道尔顿;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具有25条多肽,分子量为17.8~69.5×10~4道尔顿。病毒多角体蛋白氨基酸组成中富含Asp和Glu,而His、Cys、Met的含量却很低。病毒DNA的分子量为67.89×10~6道尔顿。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丹参田花期昆虫群落结构,本文采用马氏网对丹参花期的昆虫进行收集,分类鉴定后开展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丹参花期共收集到昆虫5 438头,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半翅目Hemi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直翅目Orthoptera、脉翅目Neuroptera 7目52科,双翅目、膜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群落丰盛度、丰富度指数较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较为稳定,Simpson优势度指数较低,可见丹参田花期昆虫种群结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6.
Ohba  M  吴继星 《微生物学杂志》1992,12(2):75-76
从日本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形成芽孢的细菌,属于苏芸金杆菌日本变种(鞭毛抗原H_(23))。该菌伴孢内容物呈球形到卵形,对鞘翅目金龟甲铜黄异丽金龟、大绿金龟甲、大豆金龟、日本金龟的幼虫显示高毒,而对鳞翅目、双翅目、直翅目的幼虫和鞘翅目叶甲成虫无毒。目前,生态学研究证明,苏芸金杆菌(Bt)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土壤中,并具有不同的杀虫特性。这些报道认为,土  相似文献   

17.
虫霉目真菌是害虫的一类重要病原菌。迄今已记载160多种,多为昆虫病原。据初步统计,约41种侵染同翅目昆虫,其中21种侵染蚜虫;约37种侵染双翅目,其中16种侵染蝇类;约19种侵染鳞翅目,13种侵染鞘翅目。由此  相似文献   

18.
阎冰  罗绍彬 《昆虫学报》1995,38(2):138-145
以新筛选的对鞘翅目,鳞翊目、双翅目均具毒性的B.t.Tml3-14菌株为材料,用HD-1、3370-1为参考菌株,比较了伴孢晶体蛋白的多肽组成,以及经三种昆虫肠道酶降解产生的抗酶多肽组分。SDS-PAGE分析表明:Tml3-14晶体蛋白含1 38kD、l 32kD主要成分和65kD次要我分。其晶体分别由三种昆虫肠道酶消化产生的毒性多肽,经生物测定,杀家蚕的毒性成分为68.5kD、59kD多肽;杀斜纹夜蛾毒性成分为71kD,67kD和59.6kD多肽;杀马铃薯瓢虫毒性成分为69kD、65kD多肽。它与HD01、3370-1晶体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PCR扩增,获得OaEPV球状体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OaEPV球状体蛋白基因编码区全长为2967bp,编码分子量为111kDa的球状体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OaEPV球状体蛋白基因与直翅目昆虫痘病毒关系最近,与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痘病毒关系较远。对已知的几种昆虫痘病毒球状体蛋白基因做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以病毒寄主的昆虫分类目作为昆虫痘病毒的分属依据,更符合分子水平的分析结果,也与近年来许多学者所提出的“将鳞翅目与直翅目昆虫痘病毒分为2个不同的属”的观点相一致。对这些球状体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疏水性进行分析,表明球状体蛋白的疏水性随寄主昆虫所处的目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病毒与寄主长期的协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球状体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扩增,获得OaEPV球状体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OaEPV球状体蛋白基因编码区全长为2967bp,编码分子量为111kDa的球状体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OaEPV球状体蛋白基因与直翅目昆虫痘病毒关系最近,与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痘病毒关系较远.对已知的几种昆虫痘病毒球状体蛋白基因做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以病毒寄主的昆虫分类目作为昆虫痘病毒的分属依据,更符合分子水平的分析结果,也与近年来许多学者所提出的"将鳞翅目与直翅目昆虫痘病毒分为2个不同的属"的观点相一致.对这些球状体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疏水性进行分析,表明球状体蛋白的疏水性随寄主昆虫所处的目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病毒与寄主长期的协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