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卡氏菌属的两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北京、云南和广西的土样中,分离出1.128 4、10.268-1和22.29-p三株诺卡氏菌。该菌株均产生具分隔并断裂的基丝,细胞壁化学组分为IV型。在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方面,与诺卡氏菌属中的已知近似种明显不同。因此,认为菌株1.128 a和10.268—1为该属中的两个新种,分别命名为褐色诺卡氏菌(Nocardia fusca n. sp.)和黄粉色诺卡氏菌(Nocardia flavarosea n. sp.),菌株22.29-p为一新变种,命名为黄粉色诺卡氏菌褐色变种(Nocardiaflavorosea var. fusca n. var.)。  相似文献   

2.
自云南省昆明市郊区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胞壁化学组分III型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编号4—4C。该菌株产生灰白色有分隔和分枝的气丝。成熟的气丝断裂成短杆状小体。气丝分枝末端时常形成类似于链霉菌的孢子丝。分生孢子链由为数不多的大小两种孢子形成。基丝黄色或黄褐色,分隔并断裂威柱形小体。有时产生微黄褐色可溶性色素。与拟诺卡氏菌属中的已知近似种比较,有明显区别。因此,认为是个新种,命名为链孢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streptosporus n. sp.)。  相似文献   

3.
根据71-N46等5株菌的基丝与气丝都形成横隔,并断裂为杆状、椭圆或球状,无鞭毛不运动的节段;细胞壁组份I型:DNA中GC克分子百分比为66.3%等,认为这5株菌应属于类诺卡氏菌属,除71-N46为这属的典型种白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bus Prauser)外,本文报道两个新种:黄色类诺卡氏菌新种(Nocardioidea flavus n. sp.)和情黄类诺卡氏菌新种(Nocardioides fulvus n. sp. )。  相似文献   

4.
诺卡氏菌属中的两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土壤中分离的两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A-100菌株和186菌株.经鉴定,其形态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均属诺卡氏菌属,但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该属中的已知种不同。因此认为这两株菌是诺卡氏菌属中的两个新种,并分别命名为鲜黄诺卡氏菌Nocardia galba n.sp和绛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purpurea n. sp.。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各地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百余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其基丝形成横隔并断裂成秆状或球状体,细胞壁化学组份IV型,属于诺卡氏菌科诺卡氏菌属(Nocardia)。经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为15个种。本文只报道其中两个新种及一个新变种:念球状诺卡氏菌(Noeaedia nostocoidea n. sp.);紫褐诺卡氏菌(Nocardta violaccofusca n. sp.);鲑色诺卡氏菌桔橙变种(Nocardia salmontcolor var. aurantiaca n. var.)。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拮抗性放线菌C63-10号。对其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胞壁化学组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细胞壁组份I型,基丝分隔并断裂,应属于类诺卡氏菌属。但与该属已知种比较,差异明显,认为是个新种,定名为阿勒泰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taiensis n. sp.)。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4株胞壁为I型和IV型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与有关分类单盘的枝菌酸和磷酸类脂的分析,发现胞壁IV型原名为空腔诺卡氏菌N. coeliaca KCC A-0007菌株不含枝菌酸,磷酸类脂不属于任何已知类型(除含PE外,还含有PC),萘醌类型为MK-8(H4)。指出这株菌应从诺卡氏菌属转入无枝菌酸菌属,改定为空腔无枝菌酸菌Amycolata coeliaca[(Gray)Waksrnanet Henrici] comb. Nov. Liu & Ruan,1986。另外还提出,区分类诺卡氏菌与链霉菌时,磷酸类脂类型比形态断裂特征更为重要。为此,将一株原定名为阿勒泰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taiensis (Wang,1982),依其磷酸类脂分析结果,与链霉菌(Ⅱ型)相同,而与类诺卡氏菌(I型)不同,改定为阿勒泰链霉菌Streptomyces altaiensis (Wang) comb.Nov.Liu & Ruan, 1986。  相似文献   

8.
从亚热带地区土壤中分离出属于诺卡氏菌科的一些嗜热菌种,经52℃培养,通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胞壁组份等的研究,证明有与诺卡氏菌科菌种共同的特征,区别于这类菌的特性是嗜热性。本文报道属于3个属的4个新种:热黄色诺卡氏菌、Nocardia the-rmoflava n. sp.、热紫色诺卡氏菌 Nocardia thermoviolacea n. sp.、热酒红放线多孢菌Actinopolyspora thermovinacea n. sp.、热丁香类诺卡氏菌 Nocardioides thermolilacinus n. sp.。  相似文献   

9.
重新对念球状诺卡氏菌 (Nocardianostocoides)AS4 1 1 86和鲑色诺卡氏菌桔橙变种(Nocardiasalmonicolorvar.aurantiaca)AS4 1 1 87进行的多相分类研究表明 ,菌株AS4 1 1 86与德克萨斯糖丝菌 (Saccharothrixtexasensis)NRRLB 1 6 1 3 4 T 关系密切 ,它们的 1 6SrDNA序列相似性为 99 3 % ,DNA同源性为 77 6 % ;菌株AS4 1 1 87与赤红球菌 (Rhodococcusruber)DSM 43 3 3 8T 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 1 6SrDNA序列相似性为 99 5 % ,DNA同源性为 82 9%。胞壁组分、枝菌酸、甲基萘醌、磷酸类脂和DNAG +Cmol%测定等化学分类结果支持了上述结论。在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上 ,菌株AS4 1 1 86与NRRLB 1 6 1 3 4 T,菌株AS4 1 1 87与DSM 43 3 3 8T 之间也表现出非常相似的性状。根据系统发育分析、DNA同源性值、化学分类、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研究结果 ,我们对菌株AS4 1 1 86和…  相似文献   

10.
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内地区甘蔗田土壤样品中,经52℃培养分离得到的假诺卡氏菌,通过分类研究,证明有别于假诺卡氏菌属的所有巳知种,定名为嗜热刺孢假诺卡氏菌(Pser-donocardia thermospinosa n.Sp.)。  相似文献   

11.
拟诺卡氏菌属放线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拟诺卡氏菌属是一个经典的丝状放线菌类群,在近十余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合格发表42个种、2个亚种。该菌群在土壤环境,尤其是天然高盐碱土样生境中广泛分布,同时从海洋、人居环境、临床样本、堆肥等生境中也能分离到。拟诺卡氏菌不仅能合成抗生素、酶抑制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多种结构新颖的活性物质,而且还能产生多种具有潜在工业用途的酶,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拟诺卡氏菌分类学、生态分布与适应机制、代谢产物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用桔红诺卡氏菌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蛋白胨改良培养基及底物诱导方法,以桔红诺卡氏菌(Nocardia rhodochroms)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酶活力最高可达487.5 u/l(国际单位)。研究了发酵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产酶的影响,酶的分离和提取方法。粗酶液经DE-52柱层析后,酶纯度可提高10倍。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是一种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的病原菌,可引起以体表溃疡、出血及组织器官形成结节为特征的鱼类慢性肉芽肿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目的] 明确引起安徽省临泉县某养殖场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oides)结节病的病原菌,探讨其致病性,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肝脏结节病灶接种于TSB培养基分离优势细菌,利用表型检查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株。进一步通过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测定其对加州鲈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及所感染加州鲈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与组织载菌量,分析其致病性。[结果] 从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NI,综合NI分离株的表型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与鰤鱼诺卡氏菌参考株相应序列的一致性以及特异性PCR扩增结果,确定其为鰤鱼诺卡氏菌。鰤鱼诺卡氏菌NI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gapAibeAmip,人工回归感染后加州鲈出现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其对加州鲈的LD50为2.58×106 CFU/尾。组织病理学观察到头肾、心脏、肝脏、胃和脾脏均出现慢性肉芽肿病变,肠管肌层疏松、肠绒毛脱落,肌肉组织中肌纤维疏松、间隙增宽。qPCR检测结果显示,组织中鰤鱼诺卡氏菌载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头肾、心、肝、胃、脾、肠和肌肉。[结论] 鰤鱼诺卡氏菌是引起此次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对该菌致病性的研究为加州鲈诺卡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诺卡氏菌(Noeardia) 62-1 菌株和蓝色梨头霉(Absidia coerulea) AS3.65在一起,转化5a-娠烷-3β,17a-二羟基-20-酮-21-醋酸酯一步生成氢化可的松的协同转化作用。由于诺卡氏菌62一l菌株的水解酶活性弱,A1一脱氢酶的活性强,所以在单独转化中形成RSA,P.S和ALRS等多种产物,但蓝色梨头霉有很强的水解酶活性并具11β一羟化酶,所以在和诺卡氏菌的协同转化中,只测到少量RSA和微量不欲得的△1-RS,生成的主要中间产物是RS,它紧接着进一步转化成氢化可的松,这是一种理想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诺卡氏菌形放线菌枝菌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已知的棒杆菌枝菌酸,红球菌枝菌酸及自诺卡氏菌典型株提取的枝菌酸为参照样品,用硅烷化的枝菌酸甲酮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分析侧定了包括以前我们发表的两个诺卡氏菌种在内的7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的枝菌酸。结果表明.鲜黄诺卡氏菌A100和黄粉诺卡氏菌N10的枝菌酸分子碳原子数(58-64)均在诺卡氏菌枝菌酸的范围内;而另一株原名珊瑚诺卡氏菌N21的枝菌酸碳原子数(32-40)则与红色红球菌8372一样在红球菌枝菌酸范围内。其余结果均与文献报道的相一致。本文还讨论了这一方法在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分类鉴定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株糖单孢菌分离株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地区的土样中,分离到4株细胞壁Ⅳ型,糖型A, 无枝菌酸的假诺卡氏菌科的放线菌菌株,编号分别为191、221、202、和212。根据4株 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细胞化学特征,将其归入糖单孢菌属。与该属5个已知种的7个代表株进行 的rDNA的BamHI酶切片段长度类型分析(Ribotyping)的结果表明:191为青绿色糖单孢菌(S.viridis),202为青灰色糖单孢菌(S.caesia),221和212为相同的与青绿色糖单孢菌(S .viridis)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种,但不同于已知的任何一个种。  相似文献   

17.
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从深红酵母 (Rhodotorlarubra)、紫红红球菌 (RhodococcusrhodochrousATCC1380 8)、深红诺卡氏菌 (N .rubropertincta)制备的诱导子 ,诺卡氏菌属№ 5 2 0 5菌株的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提高 ,其中在含深红诺卡氏菌诱导子 (添加量为 12 0 μg/ml)的分批发酵中 ,№ 5 2 0 5菌株的生物量可达 13.7mg/ml;类胡萝卜素含量可达 6 33.5 μg/g干菌体 ,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9 .8%和 16 .8%。  相似文献   

18.
【背景】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好氧菌,易引起鲈形目鱼类结节病发生,近几年对大口黑鲈、杂交鳢等名优鱼类的危害越来越大。【目的】比较分析9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患结节病的不同淡水鱼品种分离的鰤诺卡氏菌的种间同源关系、生长特性、致病性以及药物敏感性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应的防控与治疗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在9株试验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结果基础上,采用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比较菌株间的同源性;扩增看家基因secA1基因序列进行不同来源菌株种内相似度比对;通过体外培养比较不同菌株的生长情况;人工注射感染分析9株试验菌对大口黑鲈的致病性差异;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试9株试验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运用PCR技术检测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生理生化结果显示9株试验菌与鰤诺卡氏菌的基本理化特征相符;9株试验菌聚类分析聚为一类,种内相似度高,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酶切图谱相同,生长特性无明显差异;9株试验菌对大口黑鲈致病性无显著差异,但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略有不同,其均携带mce1A、mig和pup基因,而dop和whiB3只在部分菌株检出;9株试验菌均对氟甲喹和氨苄西林耐药,除NS1外,都对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主要携带blaTEM和sul1耐药基因。【结论】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不同宿主分离的9株鰤诺卡氏菌在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同源性相近,提示华南地区感染淡水鱼的鰤诺卡氏菌可能为同一流行株型。研究结果为鰤诺卡氏菌的发病机制及防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诺卡氏菌形放线菌的化学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28株分别代表12个属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及有关分类单位的胞壁组分、枝菌酸、甲基萘醒、磷酸类脂等化学特性的分析,结合数值分类,在相似值(s.m)80%水平上将这类菌分成了两个大的化学类群,在90%水平上再分成四个小的类群。除拟诺卡氏菌属是显著的化学异源类群外,其余均与传统分类的属一致,形成独立的化学分类单位。讨论了化学分类在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分类研究中的应用及对出现的化学异源类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和分析稀有放线菌中新的线型质粒。【方法】从植物内生菌中分离链霉菌之外的放线菌菌株,检测、测序和分析线型质粒。【结果】从中草药植物紫花前胡的叶片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放线菌25L-1-1c,经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属于拟诺卡氏菌。从该菌株中检测到一个约25 kb的线型质粒pNPL1。克隆和测序了pNPL1新的端粒,含有多个小的回文序列。测序获得全长为24 621 bp的线型质粒pNPL1,预测编码22个基因,其中2个基因与链霉菌质粒的端粒复制基因同源,1个基因与链霉菌质粒主要的接合转移基因相似,其余19个基因为未知功能。携带pNPL1端粒复制基因的质粒不能转化变铅青链霉菌,暗示需要发展拟诺卡氏菌的遗传操作系统。【结论】这是首次在拟诺卡氏菌中发现和描述线型质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