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色曲霉素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两株杂色曲霉菌分别接种于4kg玉米豆粉固体产毒培养基,28℃静置培养35d。以甲醇-4% KC1(9:1)混合液及甲醇-三氯甲烷混合液浸提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 stin,简称ST),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经硅胶柱层析法初步纯化。在甲醇、乙腈、乙醚、丙酮等溶剂中多次重结晶,最后得到2271.6mg淡黄色针状结晶。经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四种光谱学鉴定、薄层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鉴定,确认该晶体为ST。纯度在99.9%以上。  相似文献   

2.
杂色曲霉在人胃液中体外培养产生杂色曲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殿升  孙鹤龄 《真菌学报》1989,8(3):233-240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探讨了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r)在加有两类不同性质营养物的人胃液中产生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简称ST)的条件。发现在26℃斜面静置培养12天后可产生ST。加入半合成物质的最佳配伍是:蔗糖1,000.0mg;蛋白胨50.0mg;KH_2PO_4 7.5mg;MgSO_4·7H_2O_2.5mg;人胃液10.0ml,称之为SPKM人胃液培养基。加入天然物质的最佳配伍是:玉米粉0.5g;豆腐粉0.25g,人胃液10.0ml,称之为CS人胃液培养基。还进一步研究了pH值和培养时间对杂色曲霉产毒菌株在SPKM和CS人胃液培养基中生长及产生ST的影响。根据临床胃酸缺乏程度分级标准,分为pH 1.0,3.0,6.5,8.0四个组。发现在两种人胃液培养基中,无论是杂色曲霉生长,还是产生ST,pH3.0到6.5是发生质变的范围。在两种人胃液培养基pH为6.5时,37℃静置培养8天有痕量ST产生,10天后就明显增加。所以杂色曲霉产生的ST可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易癌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直接硅胶板薄层层析快速检出杂色曲霉素产毒菌株,简化了培养、萃取纯化等繁琐步骤,大大缩短样品检测所需时间,做到快速灵敏。检验时取生长待测菌株的琼脂块,直接以硅胶薄层板展开浸出溶液,显色后产毒株色谱带中毒素斑点清晰易辨。所用试剂、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容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大量菌株的分离筛选。应用此方法,检测了222个真菌菌株的产毒能力。  相似文献   

5.
杂色曲霉是曲霉属的常见种类,广泛分布于海洋、高等植物、红树林和节肢动物等生境中,近年研究表明杂色曲霉可产生生物碱、萜类、聚酮等结构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活性。本文总结了2017—2022年间报道的37株杂色曲霉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涉及325个次级代谢产物,其中新化合物111个。本文揭示了杂色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与生境的相关性,对从更多生境来源的杂色曲霉及其它微生物资源来挖掘新天然产物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色曲霉素(ST)是一种致癌致畸的真菌毒素,已报道的检测ST的技术有TLC、HPLC、ELISA以及毒素基因的PCR检测技术。初步探索了酶生物传感器三电极系统对ST的电化学分析。在实验中,应用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分子识别元件ADTZ的固定化基质和传感器的电子传递体构建了Au工作电极,对ST进行CV和DPV分析,结果表明:ST在-600mV位置有一明显的特征还原峰电位,线性检测范围是8.32×10-5~6656×10-5mg/mL,检测下限为8.32×10-5mg/mL,响应时间10s,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应用薄层层析技术快速检出杂色曲霉素产毒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群飞  蔡一新 《真菌学报》1996,15(3):227-231
直接硅胶板薄层层析快速检出杂色曲霉素产毒菌株,简化了培养,萃取纯化等繁琐步骤,大大缩短样品检测所需时间,做到快速灵敏,检验时取生长待测菌株的琼脂块,直接以硅胶薄层析展开浸出溶液,显色后产毒株色谱带中毒素斑点清晰易辨,所用试剂,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容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大量菌株的分离筛选,应用此方法,检测了222个真菌菌株的产毒能力。  相似文献   

8.
海洋真菌杂色曲霉F62丁内酯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巩婷  董世豪  朱平 《菌物学报》2014,33(3):706-712
为了深入研究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杂色曲霉F62的活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和HPLC等分离手段对其大米固体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从中共得到6个丁内酯类化合物,分别为丁内酯Ⅰ(1)、丁内酯Ⅱ(2)、丁内酯Ⅲ(3)、丁内酯Ⅳ(4)、丁内酯Ⅶ(5)、Aspernolides A(6),其中化合物1在10μmol/L时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其IC50值为8.73μmol/L。  相似文献   

9.
董世豪  巩婷  朱平 《菌物学报》2011,30(4):636-643
研究了1株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F62的活性代谢产物,经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真菌属于杂色曲霉。将F62菌株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在室温(约25℃)下静置培养45d,经乙酸乙酯超声萃取得到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色谱手段,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可鉴定出其结构分别为Alantrypinone(1)、洛伐他汀(2)、甲酯型莫纳克林K(3)、土曲霉酮(4)、土震素B(5)和麦角甾醇(6)。化合物1系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3的碳谱数据进行报道。初步的药理研究表明,化合物4具有体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乳酸为唯一碳源,从酱香型酒醅中筛选能够利用乳酸的霉菌,根据菌株的菌落特征、菌丝形态及18S rDNA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对菌株进行鉴定,以透明圈法检测糖化酶等7种胞外酶产生能力,检测菌株对温度、乳酸及乙醇的耐受性,用GC-MS测定菌株的发酵产物。从酱香型酒醅中筛选得到一株霉菌JP7,该霉菌菌落上呈现1种以上颜色,中部为黄色,边缘为灰白色,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曲霉特征的菊花状分生孢子头。基于18S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该菌属于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A. versicolor)。A. versicolor JP7具有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在改良YP培养基上形成的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为5。A. versicolor JP7对乳酸的耐受性较高,可达到50 g/L。在以乳酸为唯一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A. versicolor JP7利用乳酸主要产生7种代谢产物,其中1,2-丙二醇和n-己烷的产量最高。分离自酱香型酒醅中的A. versicolor JP7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酶产生能力和较强的乳酸耐受性,利用乳酸能够产生工业原料1,2-丙二醇和n-己烷。  相似文献   

11.
将黄曲霉毒素氧化酶(AFO)固定在壳聚糖(CS)-单壁碳纳米管(SWCNTs)杂交膜中,组装在聚邻苯二胺(POPD)修饰的金电极(Au)表面,制备了对杂色曲霉素(ST)敏感的生物传感器(AFO/CS-SWCNTs/POPD/Au)。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交流阻抗技术(EIS)对电极组装过程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AFO在修饰电极上发生了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是表面控制过程,其式量电位为-0.436V(vs.Ag/AgCl),说明包埋在CS-SWCNTs中的AFO和电极之间发生了直接电子传递。AFO修饰电极对ST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其表观米氏常数appKM为7.13μmol/L,催化电流与ST浓度在10~310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检出限为3ng/mL(S/N=3),响应时间小于10s。组装的生物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重现性,连续检测20ng/mL的ST标准溶液11次,电流值RSD为3.9%;放置一个月后,其电流响应值仍为初始值的85.6%。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时,其回收率在87.6%~105.5%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米曲霉蛋白酶主要成分及其酶学性质。【方法】利用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Phenyl-Sepharose HP疏水层析和Superdex-G75/200凝胶层析对米曲霉所产蛋白酶系进行分离纯化,SDS-PAGE检测蛋白酶纯度和分子量,采用高效液相凝胶色谱分析两种蛋白酶酶解产物。【结果】从米曲霉所产蛋白酶系中分离纯化获得两种蛋白酶组分P1和P2,分子质量分别约为37 kD和45 kD。以酪蛋白为底物时,P1的Km=8.36 g/L,Vm=12.95μg/(mL·min),最适反应条件为pH 8.0、45°C;P2的Km=4.11 g/L,Vm=4.86μg/(mL·min),最适反应条件为pH 7.0、45°C。两种蛋白酶均对酪蛋白水解活性最高,而对牛血清蛋白的水解活性很低。P1和P2分别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后水解产物中肽分子质量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结论】两种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存在差异;两者对疏水氨基酸构成的肽键具有选择性,但其作用基团存在特异性。这些研究结果将为米曲霉所产蛋白酶在食品上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对米曲霉菌种F-81所产中性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层析后,得到一种电泳纯的中性蛋白酶,纯化倍数为26.3倍,活性回收率为6.7%。经SDS-PAGE电泳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3.4kD。  相似文献   

14.
海枣曲霉木聚糖酶的纯化及末端序列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海枣曲霉麸曲经水浸提、硫酸铵盐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及HPLC分子排阻层析制备了PAGE,SDS-PAGE、PAGE酶谱及HPLC纯的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15.
从市售红曲米和红腐乳中分离纯化得到56株红曲霉菌株,通过摇瓶发酵试验筛选出1株胞外多糖产量为4.73 g/L的红曲霉菌株M-6;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ITS序列将菌株M-6鉴定为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ber)。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米曲霉FleA基因克隆菌株的构建及米曲霉凝集素(Aspergillus oryzae lectin,AOL)蛋白表达。 方法 培养米曲霉RIB40,TRIzol法提取米曲霉RNA,用反转录试剂盒合成FleA全基因,设计引物扩增FleA基因,并将此片段与PJET克隆质粒连接构建克隆菌株,经双酶切筛选出阳性克隆菌株送去测序,将序列正确的克隆菌与表达载体pET 28a(+)分别经过双酶切后连接,转化到宿主菌E. coil BL21,IPTG诱导AOL目的蛋白表达,SDS PAGE 检测分析。 结果 PCR成功扩增获得FleA基因,大小约950 bp,成功连接至PJET克隆载体后,经双酶切回收后又与pET 28a(+)成功连接,经过IPTG诱导后SDS PAGE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结论 该研究成功构建了米曲霉FleA基因,获得了表达蛋白,为今后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焦曲霉右旋糖酐酶的纯化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杂色鲍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的胚胎发育分为个阶段共32个发育期,其中,卵裂阶段有13个时期:受精期、第1极体放出期、第2极体放出期、2细胞分裂早期、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16细胞期、32细胞期、64细胞期、128细胞期、桑椹期和囊胚期。胚胎发育阶段有4个时期:原肠期、担轮幼体早期、担轮幼体晚期和担轮幼体孵化瞬期、胚后发育阶段有13个时期:担轮幼体期、面盘幼虫早期、面盘幼体中期、面盘幼体后期、匍匐幼体中期、铺匐幼体后期、围口壳幼体早期、围口壳幼体中期、围口壳幼体后期、上足分化幼体早期、上足分化幼体中期和上足分化幼体后期。幼鲍阶段有2个时期:第1呼吸孔出现早期,和1呼吸孔出现,须适宜水温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孵化期相应缩短,在水温18-34℃条件下,受精卵不同程度都能孵化,但孵化率和孵化时间则有很大差别。在水温18℃时,鲍卵从受精至开始孵化需经历11hr32min,孵化率占2.5‰,平均孵化期为26hr15min,孵化速率为0.0381,周限增长率为1.0010/hr;而在水温22℃条件下,经过7hr30min才开始孵化,平均孵化期为23hr5min,孵化速率为0.0415,周限增长率为1.0202/hr。鲍卵受精后,在水温为23.7-28.5℃、盐度为32.8‰-34.5‰(比重10223-1.0229)的条件下,只需经23-24d能发育为幼鲍(为第一个呼吸孔出现期)。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中杂色曲霉素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色曲霉素是杂色曲毒、构巢曲霉等霉菌的代谢产物,其化学结构与黄曲霉毒素B_1相似,也是一种致癌物质。据报道,用含有100ppm(mg/Kg)杂色曲霉素的饲料喂大鼠,在鼠肝脏中所发生的变化与人的肝炎或肝癌近似。另有文献记载,在南非肝癌高发区食品中有杂色  相似文献   

20.
真菌和氮素在食物链中与胃癌病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等根据假设,即真菌与氮素通过食物链过程进入人体,由于真菌毒素或其代谢产物与胃内亚硝酸盐、胍类、胺类等合成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并在慢性胃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胃癌,在我国胃癌高,低发区进行了综合考察。本文报告考察结果,发现胃液内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检出率最高,高低发区对比差异显著(p<0.001)。此菌与胃液的pH值、酸度、NO_2~-含量、胃粘膜活检结果关系密切。已知杂色曲霉产的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可诱发大鼠的腺胃癌,因此考虑此菌与人胃癌的发生可能有关,但是否为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