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人类正面临着此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局面,其诊断、治疗和预防依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介绍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报道的538份巴尔通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重点阐述了巴尔通体和相关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治疗以及发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预测这些研究将对人类理解和控制巴尔通体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先天性心脏病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cti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AIE)的手术指征。方法:于2003-2011年从71个机构数据库中调查并采集247例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儿童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数据,其中74例(30%)进行了AIE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心内膜炎前对CHD的诊断、致病微生物和感染部位等数据。结果:与AIE手术治疗必要性显著相关的指标是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病发前对心脏异常的诊断缺乏、主动脉瓣IE、瓣周脓肿、心力衰竭以及抗生素发生变化。逐步逻辑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瓣周脓肿、心力衰竭以及抗生素改变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AIE手术治疗必要性的独立决定因素。结论:对IE合并CHD的患者而言,当心力衰竭、瓣周脓肿或抗生素变化发生时,手术可作为治疗AIE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赵光日  赵健  周明  薛新阳  杨荣浩  戴璐 《生物磁学》2013,(27):5289-5291,5397
目的:探讨马方综合征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30例马方综合征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3.58(41.6±15.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抗生素治疗和心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其中对患者进行经典Bent,all手术12例,纽扣法Bentall手术18例,比较分析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76.742(405.0±125.0)min,体外循环时间115—319(159.0±43.0)rain,机械通气辅助时间1~12(2.4±2.0)d.住院时间10.60(28.5±11.0)d,术后出现并发症有7例,经二期手术治愈有5例,2例抢救无效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死亡率为6.7%。结论:对于马方综合征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正确把握手术的时机和抗感染药物治疗剂量,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里昂葡萄球菌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菌株鉴定的要点.方法:对2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液中分离的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不规则发热,均从血液中分离出里昂葡萄球菌.菌株鉴定的特征是玻片法凝固酶试验阳性,试管法凝固酶试验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不产生β-内酰胺酶.结论:腹股沟、会阴及腋窝等处的手术切口是里昂葡萄球菌感染的适宜部位,由该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并发症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类似的致病力,在菌株的鉴定与鉴别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经手术治疗的10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对该病的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及常见并发症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廖亮荣 《蛇志》2005,17(4):245-246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种由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伤寒、布氏杆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肝炎、败血症、结核病等引起的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不成熟的组织细胞吞噬血液细胞,因此得名。该病于1979年由Risdall等首先报道。近年来有关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手术后感染、创伤后腿部溃疡、菌血症、脑膜炎、慢性蜂窝织炎、手术后眼内炎等,未查见累及心瓣膜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由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反复发热2月余"入院.以发热伴左上腹痛为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致病菌分布、致病菌耐药性及患者死亡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死亡将患者分成存活组(75例)与病死组(5例)。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患者死亡因素进行统计。结果 80例IE患者共检测出9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3株,占65.63%;革兰阴性菌27株,占28.13%;真菌6株,占6.25%。药敏试验显示链球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0.32%和93.33%;其次为红霉素,分别为70.97%和7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脏肿大、血红蛋白(90 g/L)及抗生素的使用与IE患者的死亡有关(均P0.05)。结论 IE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主要菌属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要加强对肝脏肿大、血红蛋白及抗生素相关因素的防治,降低IE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2例静脉毒瘾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感染性右心内膜炎(SIRED),其临床特点:①常合并有肝炎病毒感染;②确诊有赖于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三尖瓣赘生物、细菌的毒血症状及血培养的结果;③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2至3种敏感的抗生素联用,其剂量应比常规量大2至3倍,疗程6至8周或更长;④有效治疗后,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与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单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7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结果正常者65例为对照组。分别收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1天、治疗第3天和治疗1周后3个不同时间节点的粪便标本,同时收集对照组的粪便标本,通过FISH实验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含量差异,同时通过16S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进一步明确观察组患者3个时期肠道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乳杆菌与对照组的数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1天双歧杆菌值为6.2%±0.56%,治疗第3天为4.3%±0.34%,治疗1周后为8.7%±0.56%,对照组双歧杆菌值为9.4%±0.98%。观察组患者治疗前1天乳杆菌值为5.4%±0.86%,治疗第3天为4.9%±0.24%,治疗1周后为6.1%±0.72%,对照组乳杆菌值为8.3%±0.51%。治疗前1天与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SrRNA/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观察组患者在3个治疗时期中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对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在治疗第3天较低,1周后有所回升;大肠埃希菌数量在治疗第3天亦较低,但1周后没有明显回升。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健康人相比有所下降,肠道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失调可能影响其发病和转归。  相似文献   

11.
血链球菌是早期定植在口腔内的细菌之一,也是口腔内的常驻菌.血链球菌作为牙周有益菌对大多数牙周可疑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其主要机制为产生过氧化氢和血链素.由于各种原因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机制为血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使血小板产生黏附、聚集,其在血小板表面的结合位点在血小板膜糖蛋白Ib附近.单核细胞在血链球菌的刺激下表达大量的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12.
最近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翁心华疑难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已与读者见面了。全书四章。第一章以"千变万化感染病,经验检验相益彰"为题,例举了包括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分枝杆菌感染及其他各种病原菌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的疑难病例,每个案例的标题明了、直入主题。第二章以"肿瘤发热最隐匿,踏破铁鞋终寻得"为题,点出了众多的肿瘤性疾病以发热为初发或长期表现,颇值得重视。第三章以"如魅似幻风湿病,炎症感染本相连"为题,点出了风湿病诊断上的困惑。第四章以"发热待查虽纷繁,内在规律需坚持"为题,点出了疑难之中仍可找寻各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肺涎沫假丝酵母菌感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沫假丝酵母菌(Candida zeylanoides)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其导致的系统性真菌感染罕见,仅见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过性菌血症和关节炎的报道,这些患者均存在明确的危险因素.涎沫假丝酵母菌导致的肺部真菌感染国内外目前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肺部涎沫假丝酵母菌感染,该患者为中年男性,既往体健,无明确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发现其两下肺大片状浸润性阴影,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病理学检查(PAS和PAM染色)、真菌培养(法国生物梅里埃微生物自动分析仪Vitek32 YBC卡鉴定)确诊为涎沫假丝酵母菌肺部感染,经氟康唑和斯皮仁诺治疗后治愈.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危害的认识,回顾性分析3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经过、治疗反应及转归。结果发现3例患者均有肝外播散性病灶,符合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这3例患者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均有肝脓肿,其中2例合并眼内炎并造成失明,1例合并腰椎感染、腹主动脉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有糖尿病病史,1例免疫正常。结合文献复习,发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肝脓肿及肝外播散性病灶,临床上称为肝脓肿侵袭综合征,大多由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好发于糖尿病及免疫缺陷人群,也可发生于免疫正常人群,治疗困难,临床危害严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探讨IE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收治的51例IE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IE患者的心脏基础疾病情况、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改变及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 51例IE患者中以无基础疾病(27.45%)及风湿性瓣膜病变后IE(23.50%)最为多见,感染病原体以葡萄球菌属多见(46.88%,15/32),次为链球菌属(28.12%,9/32)。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高(80.39%),手术治疗21例(41.18%,21/51),51例中共死亡5例。结论 IE的临床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临床需提高认识,多学科合作,使疾病得到恰当治疗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对758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在入院24小时内采集静脉血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计算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758例患者中,确诊为感染性发热的患者616例,占81.27%,非感染性发热患者142例,占18.73%。感染性发热患者的CRP值显著高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检验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的值分别为87.32%、97.89%、95.91%、97.10%、90.51%、7.72和0.02。结论:CRP的检测能有效鉴别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相似文献   

17.
在生物安全管理的各环节中,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为此,我国制定了关于感染性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以避免污染实验室或环境.本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3年中,在处理感染性废弃物时遇到了若干需要认真对待的细节,如固体感染性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灭菌环节、消毒剂使用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损伤、液体感染性废...  相似文献   

18.
中药五皮散联合庆大霉素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五皮散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用五皮散联合庆大霉素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120例,对照组单用庆大霉素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112例,观察疗效.结果:五皮散对急性感染性腹泻具有显著治疗效果.结论:中药五皮散可作为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一线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病原学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发病率及感染部位分布,并分析感染性休克病原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640例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发病率为14.38%,感染部位分布于腹腔及消化道和肺部;共分离培养病原菌96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52株(54.17%)、革兰阳性球菌18株(18.75%)、真菌26株(27.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与年龄、抗生素、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及肝性脑病有关(P0.05),与性别、血清白蛋白、侵入性操作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住院时间30 d均为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住院时间30 d为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应根据病原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关措施,减少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2009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和病原学信息,提出改善建议,为更好的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9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对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共报告655 965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其中≤5岁儿童分别占报告总病例的50.38%和死亡病例的70.0%。实验室确诊病例占报告病例数的5.04%,其中病毒性感染占92.79%,细菌性感染占6.92%。结论≤5岁的散居儿童应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重点监测人群。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中约有95%为临床诊断病例。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诊断率及病原学诊断结果的报告率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