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藏台错TT-1剖面厚369 cm,为一套碳酸盐粘土和粘土碳酸盐沉积,地层测年为41.4-4.5 ka,含丰富的轮藻化石,分属于11个轮藻植物群,群落所在地层的碳酸盐和钙质含量分别为80%和33%.从老到新(剖面自下而上):①41.4-26.64 ka(369-319 cm),处于末次冰期间冰阶MIS3a暖期,湖区气候...  相似文献   

2.
云南鹤庆盆地晚第四纪介形类新属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金兰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17(4):388-398,T009,T011
云南鹤庆盆地晚第四纪(15 000-12 000aBP)HQ钻孔剖面建立介形类2新属6新种,即玻璃介科的Candona parua sp.nov.,Yunnanicandona oblonga sp.nov.,Lineocypris granulosa sp.nov.,L.gibba sp.nov.以及湖花介科的Parachinocythere reticulata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微体生物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珠江三角洲是主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在珠江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三角洲,自晚更新世开始形成。微体生物是珠江河口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记录中的重要组分,是重建第四纪环境变化极为有效的指标。本文样品取自PD孔岩心,钻孔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113°28′35″E, 22°53′41″N),孔深16.7 m。代表约25 100年以来的沉积。PD孔中见有孔虫6属10种,其中以Ammonia beccani为优势种。根据地层分布特征,可识别3个有孔虫层位。介形类共7属9种,丰度较低,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代表,在5个层位相对富集。根据微体生物分布特征,并结合有机碳、氮以及磁化率数据,PD孔晚第四纪沉积可划分为6个沉积环境阶段。A.三角洲前缘阶段(-16.7~-13.5 m;25 100~24 000 aB.P.):岩性为粗砂、砂至砂质粉砂。主要含Ammonia属的4个种(A.beccarii、A.sp.、A.tepida、A.annectens),丰度均较低,其中Ammonia beccarii为优势种。不见适应于正常浅海的Elphidium属。介形类以滨岸类型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出现少量双壳类。代表河口附近水深10 m以内软泥底质、受河流影响大、水体动荡的半咸水环境。有机碳含量和磁化率较低,同样指示低海平面时期的沉积。B.河口湾阶段(-13.5~-10.6 m;24 000~22 400 aB.P.):岩性为粘土质粉砂至粘土。前一阶段出现的Ammonia 4个种的丰度比较高,且出现浅海底栖分子Elphidium advenum和E.hispidulum,以及浮游有孔虫分子Globigerinoides sp.。介形类出现Bicornucythere leizhouensis、B.bisanensis、Alocopocythere goujoni、Pistocythereis bradyformis等适应水深较大的分子,而滨岸浅水分子较少。有机碳含量和磁化率相对升高。代表海平面相对较高时期的沉积。C.三角洲平原阶段(-10.6~-9.2 m;22 400~21 700 aB.P.):底部为一薄层花斑状风化粘土,表明曾短期露出水面。向上变为富含有机质的深灰色粉沙质粘土。不含微体生物和双壳类,反映不稳定的环境条件。由于海平面降低,磁化率表现为持续低值。有机碳和C/N比值很高,表明有丰富的陆源有机质输入,海洋影响较小。D.陆地风化阶段(-9.2~-7.4 m;21 700~3 700 aB.P.):岩性为1.6 m厚的杂色粘土,不含任何生物化石,有机碳含量极低,是长期强烈风化作用的产物,对应于末次冰盛期。E.潮坪沉积阶段(-7.4~-2.5 m;3 700~2 600 aB.P.):互层状深灰色粉沙质粘土、灰色粉沙和细沙,含广盐性有孔虫Ammonia beccarii和Arenoparrella asiatica,以及少量介形类,如Sinocytheridea impressa。典型的半咸水双壳类Potamocorbula amurensis较为丰富,另外还见藤壶和虫管碎片,指示盐度频繁波动的潮间带环境。F.上三角洲平原阶段(2 600 aB.P.以来):未见任何有孔虫和双壳类,顶部见少量陆相介形类Cypria yanchengensis,磁化率变化频繁,C/N比值较高,表明陆相影响不断增强,且环境条件不稳定。研究区晚第四纪古环境的演化是由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的。上述沉积环境变化序列表现出两次海进一海退旋回,分别对应阶段A至阶段D和阶段E至阶段F,相应于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两次海平面上升事件。  相似文献   

4.
海平面波动历史对认识低海拔海岸带地区地质环境演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年代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岩芯的沉积特征,通过对现代珠江三角洲地区QZK1和QZK4孔微体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分析,发现有孔虫和介形类微体古生物化石均仅出现于两孔全新统的灰色粘土层中。微体化石分布特征显示:现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海侵从早全新世,或稍早的晚更新世开始,而QZK4孔620cm附近可能记录了全新世海平面的最高值,之后海平面开始下降至现代高度;前人报道的晚更新世海侵发生时间内,两孔中发育陆相地层,未发现海侵沉积。  相似文献   

5.
文中首次报道西藏聂拉木地区亚来水厂剖面上奥陶统甲曲组介形类16属30种,介形类以古足介目类和圆足介目类为主,少量速足介目类。根据该剖面介形类时代特征,可以推断甲曲组应属于晚奥陶世早期,大致为Sandbian期—Katian期。该介形类生态组合为艾菲尔生态型,指示甲曲组在沉积时为近岸浅水环境。晚奥陶世喜马拉雅地层区与华南扬子区及塔里木介形类面貌相似,应属于相同的生物地理分区。  相似文献   

6.
于2009年4 11月,对西藏夯错的水鸟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水鸟资源状况的了解,并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夯错全年共记录到水鸟26种,隶属于6目10科。夯错也是斑头雁和棕头鸥重要的繁殖地。水鸟春秋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份和10月份,这也是水鸟多样性较高的2个月,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迁徙鸭类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卫星跟踪研究表明,在繁殖前期,斑头雁活动区面积较大,主要在夯错及其周围的湿地取食;进入繁殖中期,斑头雁的活动范围减少了许多;繁殖后期,随着幼鸟陆续出壳,父母随即带领幼鸟离开夯错,到其它湿地取食和育雏,因此此期的活动区面积较大。由于夯错面积较小,不能满足斑头雁对食物的需求,因此部分斑头雁选择其它湿地作为主要的取食地,但部分扩散到其它湿地的斑头雁在迁徙前期重新返回夯错,使得该时期斑头雁的数量有呈上升趋势。通过与青海湖水鸟资源状况的比较发现,夯错水鸟种类较少,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两个湖泊所处地理区划的不同,并由此带来的气候环境的差异,以及植被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夯错海拔较高,紫外线很强,气候干燥,植被单一,栖息地类型多样性较低,因此水鸟的种数也相对较少一些。  相似文献   

7.
于2009年4-11月,对西藏夯错的水鸟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水鸟资源状况的了解,并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夯错全年共记录到水鸟26种,隶属于6目10科.夯错也是斑头雁和棕头鸥重要的繁殖地.水鸟春秋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份和10月份,这也是水鸟多样性较高的2个月,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迁徙鸭类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卫星跟踪研究表明,在繁殖前期,斑头雁活动区面积较大,主要在夯错及其周围的湿地取食;进入繁殖中期,斑头雁的活动范围减少了许多;繁殖后期,随着幼鸟陆续出壳.父母随即带领幼鸟离开夯错,到其它湿地取食和育雏,因此此期的活动区面积较大.由于夯错面积较小,不能满足斑头雁对食物的需求,因此部分斑头雁选择其它湿地作为主要的取食地,但部分扩散到其它湿地的斑头雁在迁徙前期重新返回夯错,使得该时期斑头雁的数量有呈上升趋势.通过与青海湖水鸟资源状况的比较发现,夯错水鸟种类较少.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两个湖泊所处地理区划的不同,并由此带来的气候环境的差异,以及植被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夯错海拔较高.紫外线很强,气候干燥,植被单一,栖息地类型多样性较低,因此水鸟的种数也相对较少一些.  相似文献   

8.
西藏拉果错卤虫的繁殖特征与成体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标准培养条件下研究了西藏拉果错卤虫的繁殖特征和成体形态特征。发现西藏拉果错卤虫与山西解池卤虫及美国大盐湖卤虫在性成熟时间上有较大不同 ,表现为最早抱对时间和最早产F1 代时间均出现较晚 ,且两者间隔时间较长 ,这是对该地区寒冷气候条件的适应。描述了拉果错卤虫雌雄成体的形态特征 ,其中雄性成体选取了 1 2个特征 ,雌性成体选取了 1 3个特征 ,并与世界上几个主要两性生殖卤虫种的成体形态特征做了比较 ,结果显示西藏拉果错卤虫的雌雄成体属于较大的类型 ,但并不像其卵和无节幼体那样显著大于其它品系。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拉果错卤虫的雄性成体和雌性成体均与山西解池卤虫距离最近 ,与伊朗乌尔米湖卤虫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9.
报道西藏西部仲巴县休古嘎布晚三叠世的一个新种Tragorhacoceras xiugugabuense sp.nov.,该种属于Discophyllitidae Spath,1927,代表休古嘎布首次的晚三叠世菊石记录,并且确定化石所属地层的时代为诺利期(Norian)。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产自西藏南部仲巴县的一个中国目前所知最年轻的菊石群 ,含 2科 4属 6种 ,其中 4新种。据菊石群面貌和它们所产出的层位可以划分出上、下两个组合带 :上部Pachydiscuscf.hidakaensis Libycoceraszhongbaense组合带 ;下部Manambolitescujiangdingensis M .pivaeteaui组合带。产菊石的曲贝亚组的下段和上段的中、下部(82F5 0及其以下层位 )为晚Campanian期 ,上段上部 (即 82F5 2及其以上层位 )为早Maastrichtian期。  相似文献   

11.
西藏申扎地区晚奥陶世-志留纪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的牙形刺采自西藏申扎地区晚奥陶世-志留纪刚木桑组、德悟卡下组和扎弄俄玛组。根据牙形刺首次提出该区志留系四分方案和确定了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位置,为西藏自治区的志留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濮地区晚始新世沙河段组四段上部至三段轮藻植物群生存于含钙量高的咸化型水体中,它们的横向分布反映了湖盆中部存在着一个NNE向的隆起地带。早渐新世沙河街组二段轮藻植物群生长于含钙量低的淡水水体中,它们的横向分布反映了湖盆中部古地形自南向北高低相间。晚渐新世东营组轮藻植物群生存于含钙量低的淡水水体中,它们的横向分布反映了湖盆的古地势较为平坦。  相似文献   

13.
凹冠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叶蝉科:杆叶蝉亚科)沈林,张雅林(西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陕西省杨陵区712100)凹冠叶蝉属Assiringia由Distant建立于1908年,该属迄今仅记述1个种,即模式种AssiringiaexhibitaDista...  相似文献   

14.
西藏改则盆地新生代陆相康托组地层发育,记录了青藏高原腹地始新世气候变化和隆升历史。本文通过对改则盆地中南部改则县嘎热村康托组剖面进行系统的采样和室内处理,获得363个介形类个体,共鉴定11属27种(包括1个未定种)。通过研究区介形类动物群的特征分子Heterocypris igneus及与东濮、渤海、华北、江汉等地区介形类动物群对比研究,认为康托组上部的沉积时代应为晚始新世。本文首次报道了改则盆地康托组的介形类动物群面貌,据介形类组合厘定了康托组沉积时代,为研究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地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西晚白垩世一新的巨龙类恐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采自广西南宁市郊晚白垩世地层中一巨龙类恐龙新属种:右江清秀龙(Qingxiu- saurus youjiangensis gen.et sp.nov.)。新属种正型标本包括以下不关联的头后骨骼:一段较完整的前部尾椎神经棘、左右胸骨板、左右肱骨。它以以下独特特征组合区别于其他巨龙类:前部尾椎神经棘板状结构不发育、相对较高并呈桨状;胸骨与肱骨最大长之比值较低(约0.65)。广西发现的新属种以及近年来报道的巨龙类恐龙材料表明,亚洲巨龙类恐龙的头后骨骼形态变异度高,白垩纪时期这类恐龙曾在亚洲广为分布。  相似文献   

16.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Cenomanian-Turonian界线附近发生过一次与大洋缺氧事件有关的集群灭绝事件。其后,随着海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逐渐增加,海洋中微体古生物,尤其是有孔虫逐渐得到了恢复以至繁盛。从Turonian早期至Santonian晚期,有孔虫动物群的复苏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残存期,复苏期及辐射期,其复苏的型式为渐变式复苏。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采自中国西藏的拟遁蛛属1新种:张氏拟遁蛛,新种Pseudopoda zhangi sp.nov.。张氏拟遁蛛,新种Pseudopoda zhangi sp.nov.(图1~5)正模♂,副模1♀,西藏墨脱县背崩乡(29°13′N,95°18′E,海拔2253m),2003-08-08,张锋采;副模2♀♀,西藏墨脱县背崩乡,2003-08-13,张锋采。词源:以采集人的姓氏命名。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蓝田地区灞河组与蓝田组产出了大量的古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晚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序列为认识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详细描述和研究了其中的食肉类化石。计有鬣狗科3种(Ictitherium viverrinum、Hyaenictitherium cf.H.wongii、Adcrocuta eximia)和猫科2种(cf.Metailurus major与cf.Metailurus parvulus)。在下部的灞河组与上部的蓝田组界线附近,食肉类动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改变,但引起这种改变的原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