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绿型的全绿型、黄肩型和点斑型都是常见的稻田害虫,但对其分类地位却有不同意见。Distant(1902)在《印度动物志》中将其列为一个种的几个变种(variety);扬惟义1962年根据体色和花斑的稳定而又绝不相同的特征,将其分为三个独立的种(Nezaraviridula Linnaeus,N.torquata Fabricius和N.aurantiaca Costa);肖采瑜等(1977)将其定为一个种的三个变型(N.viridula forma aurantiaca Costa,N.v.forma torquata(Fabr.)和N.forma typica(Linnaeus))。著者在田间看到互相  相似文献   

2.
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是稻褐飞虱的重要天敌之一。1976年我们配合阳江县海陵公社进行以保护天敌为中心的工作时,经田间调查,早稻后期黑肩绿盲蝽的密度达63头/百丛(最高达243头/百丛),被捕食的稻褐飞虱卵粒达19.2%;晚稻后期,黑肩绿盲蝽的密度为543头/百丛(最高达681头/百丛),比稻褐飞虱密度高出数倍,捕食稻褐飞虱卵粒达74.23%。  相似文献   

3.
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是稻飞虱重要天敌之一.为分析黑肩绿盲蝽成虫生殖器上与生殖有关的感器类型,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对黑肩绿盲蝽雌成虫交配孔和产卵器,雄成虫交配器感器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雌成虫交配孔有毛形感器Ⅱ(TSⅡ)和锥形感器Ⅱ(BSⅡ)2种感器;产卵器上...  相似文献   

4.
2009-2010年于河北省廊坊市对棉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空间分布型与其种群密度有关,当种群密度大于百株1.6头时呈随机分布,当小于百株1.6头时一般呈聚集分布;绿盲蝽若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绿盲蝽整个种群呈Possion分布.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棉田绿盲蝽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1.35/-(x))/D2.  相似文献   

5.
<正> 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是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与稻黑尾叶蝉Nephotettix(bipunctatus)cincticeps(Uhler)的重要天敌,普遍分布于我国南方稻区。近年来,国际水稻研究所(1971—1974,1978)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曾先后对黑肩绿盲蝽在田间控制褐稻虱和二点黑尾叶蝉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我国广东农林学院(1976)及江西省农业科学院(1977-1979)等也曾相继对黑肩绿盲蝽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及田间发生经过进行了观察。为了探索黑肩绿盲蝽对褐稻虱的实际控制作用,我们对这两种昆虫进行了两年的室内饲养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棉田绿盲蝽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于河北省廊坊市对棉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空间分布型与其种群密度有关,当种群密度大于百株1.6头时呈随机分布,当小于百株1.6头时一般呈聚集分布;绿盲蝽若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绿盲蝽整个种群呈Possion分布。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棉田绿盲蝽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1.35/x珋)/D2。  相似文献   

7.
稻田氮肥施用量对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lividipennis Reuter在不同含氮量稻株上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卵和低龄若虫的捕食能力、对褐飞虱卵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褐飞虱蜜露和水稻伤流液对其捕食 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和若虫的捕食量均与寄主植物的含氮量呈显著 负相关。黑肩绿盲蝽在相同氮肥施用量的稻株上连续饲养2代后对褐飞虱卵的捕食能力没有改变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 Ⅱ型方程,其参数瞬时发现率(a)和处置时间(Th)只与寄主含氮量有关,而与黑肩绿盲蝽种群和褐飞虱卵的来源无关。 在高氮量稻株上黑肩绿盲蝽种群对褐飞虱卵的瞬时发现率(a)下降导致了功能反应的减弱, 而在相同含氮量稻株上黑肩绿盲蝽种群之间的捕食功能没有明显差异。黑肩绿盲蝽成虫取食水 稻伤流液和褐飞虱蜜露时寿命明显延长,取食高氮稻株的褐飞虱分泌的蜜露对延长黑肩绿盲蝽 雌成虫寿命的作用最大。但是,在高氮稻株上褐飞虱蜜露显著降低黑肩绿盲蝽的捕食能力。这 些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自然控制作用的下降是稻田过量施用氮肥后褐飞虱种群增加的 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召  杨洪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12,55(5):618-624
为协调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稻茎浸渍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 捕食褐飞虱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氯虫苯甲酰胺的推荐剂量下, 黑肩绿盲蝽功能反应模型的结构没有改变, 但影响到了模型的各项参数。在推荐剂量下, 氯虫苯甲酰胺可降低黑肩绿盲蝽的瞬时攻击率(a′); 药剂处理后黑肩绿盲蝽若虫对褐飞虱卵、1龄若虫和2龄若虫的处理时间(Th)比对照分别增加163.03%, 104.21%和95.11%, 而黑肩绿盲蝽成虫对它们的处理时间则分别增加81.97%, 102.45%和99.52%; 药剂处理后黑肩绿盲蝽日最大捕食量(Na*)降低, 其寻找效应(S)也减弱。研究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捕食作用存在着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王召  金道超 《生态学报》2012,32(16):5184-5190
采取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毒力,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实验种群的影响,为协调水稻害虫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若虫LC50和LC10分别为83.5mg/L和61.3 mg/L,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成虫LC50和LC10分别为64.3 mg/L和39.0 mg/L。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若虫和成虫的LC10分别大于和接近于大田使用剂量40mg/L。以大田使用剂量40 mg/L氯虫苯甲酰胺稻茎浸渍法处理黑肩绿盲蝽3龄若虫后,其产卵期、寿命和产卵量降低了4.3 d、3.0 d和22.0粒,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当代成虫寿命与生殖力影响较大;药剂处理后次代种群的成虫前期延长了2.3 d;存活率、平均日产卵量跟对照相比明显降低;种群净增值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跟对照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21.0(对照63.3)、18.8(对照19.2)、0.16(对照0.22),而种群加倍时间延长为4.3(对照3.2);这些结果表明,在40 mg/L浓度下,氯虫苯甲酰胺能够降低黑肩绿盲蝽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黑肩绿盲蝽耐饥饿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早期释放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黑肩绿盲蝽不同虫态耐受饥饿及低温的能力。【方法】室内条件下,比较了稻苗+水、无苗有水和无苗无水三种食物条件下黑肩绿盲蝽耐饥力大小。【结果】适温(26℃)下,黑肩绿盲蝽3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在稻苗+水的存活时间显著高于无苗有水,无苗有水时的存活时间又显著高于无苗无水,表明稻苗对于黑肩绿盲蝽有营养作用,取食稻苗有助于提高黑肩绿盲蝽的耐饥力。黑肩绿盲蝽成虫耐饥力最强,3龄若虫和5龄若虫接近,有苗有水时,3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2.10、2.22和4.25 d。在低温(15℃)下,水稻苗对黑肩绿盲蝽成虫的存活不利,有苗有水时雌雄成虫的存活时间均低于无苗有水处理,其中雌成虫两处理间的差异显著(P=0.001)。【结论】黑肩绿盲蝽对饥饿和低温有较强的耐受性,以成虫最强,水稻生长前期田间释放时以成虫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北二星蝽Eysarcoris aene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古北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可危害多种经济作物。其刺肩型和钝肩型前胸背板后侧角长度存在差异,暗示其种内变异的存在。【方法】基于几何形态学的多元回归分析(multivariate regression)、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典型变量分析(canonical variate analysis,CVA)和判别函数分析(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DFA),对采集于中国19个地区的142头标本(98头北二星蝽标本和44头作为外群的广二星蝽E. ventralis标本)的前翅、后翅、头和小盾片4个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北二星蝽钝肩型和刺肩型之间的形态变异。【结果】对于所研究的4个性状来说,北二星蝽钝肩型和刺肩型标本间均未检测到异速生长的存在。主成分分析中,钝肩型和刺肩型的标本均有重叠,典型变量分析则显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马氏距离和普氏距离的P值均小于0. 01)。判别函数分析显示,依据这4个性状两型样本间的正确判别率在67%~89%之间。【结论】结果表明,前翅、后翅、头和小盾片都可以作为北二星蝽钝肩型和刺肩型之间形态变异的评价指标,小盾片特征具有最高水平的鉴别价值;对于所研究的这4个性状来说,北二星蝽钝肩型和刺肩型之间都表现出显著的形状差异,而它们的质心距离差异不显著,说明相对于体型大小差异分析,形状差异分析能更灵敏地揭示谱系间的变异。本研究表明几何形态学可以有效地描述北二星蝽的种内形态变异,为蝽类昆虫种内变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唇形科独一味属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o.(Benth.ex Hook.f.)Kudo]的1个新变型--白花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ex Hook.f.)Kudo f.dlbiflora J.Luo et S.L.Wang].原变型的花冠为淡紫色、红紫色或粉红褐色,而新变型花瓣为白色,花萼为绿色.  相似文献   

13.
点盾盲蝽属中国种类记述(半翅目,盲蝽科,齿爪盲蝽亚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盲蝽科齿爪盲蝽亚科Deraeocorinae点盾盲蝽属AlloeotomusFieber中国种类 ;共记载 5个种 ,其中包括 2新种 (突肩点盾盲蝽A .humeralissp.nov.,云南点盾盲蝽A .yunnanensissp .nov.)和 1个新异名 (A .kerzhneriQi&Nonnaizab =A .montanusQi&Nonnaizab,syn.nov .)。新种模式标本均存于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李荣荣  李敏  闫江  张虎芳  白明 《昆虫学报》2019,62(9):1081-1089
【目的】北二星蝽Eysarcoris aene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古北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可危害多种经济作物。其刺肩型和钝肩型前胸背板后侧角长度存在差异,暗示其种内变异的存在。【方法】基于几何形态学的多元回归分析(multivariate regression)、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典型变量分析(canonical variate analysis, CVA)和判别函数分析(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DFA),对采集于中国19个地区的142头标本(98头北二星蝽标本和44头作为外群的广二星蝽E.ventralis标本)的前翅、后翅、头和小盾片4个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北二星蝽钝肩型和刺肩型之间的形态变异。【结果】对于所研究的4个性状来说,北二星蝽钝肩型和刺肩型标本间均未检测到异速生长的存在。主成分分析中,钝肩型和刺肩型的标本均有重叠,典型变量分析则显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马氏距离和普氏距离的P值均小于0.01)。判别函数分析显示,依据这4个性状两型样本间的正确判别率在67%~89%之间。【结论】结果表明,前翅、后翅、头和小盾片都可以作为北二星蝽钝肩型和刺肩型之间形态变异的评价指标,小盾片特征具有最高水平的鉴别价值;对于所研究的这4个性状来说,北二星蝽钝肩型和刺肩型之间都表现出显著的形状差异,而它们的质心距离差异不显著,说明相对于体型大小差异分析,形状差异分析能更灵敏地揭示谱系间的变异。本研究表明几何形态学可以有效地描述北二星蝽的种内形态变异,为蝽类昆虫种内变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外来入侵害虫棉花粉蚧雄虫生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5):661-666
采用单头雄虫与不同数量雌虫配比的方法研究了棉花粉蚧雄虫的生殖能力。结果表明,与1~7头雌虫配比,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为94.4%、91.2%、85.4%、80.7%、77.7%、69.5%、66.2%;产仔雌虫数量与雌雄性比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曲线方程Ff=5.2159EXP(-2.5304EXP (-0.421739N)),1头雄虫平均可以满足4~5 头雌虫生殖需要,最多为5.22头;与单头雄虫交配后雌虫总产仔量由358.8头增大至1274.2头,其数量与雌雄性比关系符合S型增长曲线F?t=1524.589e-1.3922/N,总产仔量最大可达1525头;单雌产仔量先由358.8头上升至427.6头,其后逐渐下降至266.5头;子代性比(♀:♂)变化无规律,为1.13~1.86;子代中雌虫数量由206.1头增大到727.4头,其数量与雌雄性比关系可由F?of=840.1124e-1.2599/N描述,最大值是840头。  相似文献   

16.
陕西关中棉区棉盲蝽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岩钦 《昆虫学报》1964,(3):297-310
本文以陕西关中棉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绿盲爆(Lygus lucorum Mever-DQr)、苜稻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三点盲蝽(A.fasiaticollis Reuter)和中黑盲蝽(A.suturalus Jak.)四种盲蝽为对象,进行了数量变动的研究与分析。 文中依据生态特性的研究结果,结合8年的田间观察资料,对棉田内四种盲蝽混合种群与单种种群的消长曲线分别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根据分析结果,文中采用了盲蝽混合种群作为分析的对象,并提出棉田内盲蝽混合种群的消长曲线是受蕾铃期间降水量与降水期的影响,根据降水量与降水期的不同,其曲线变动可分为四个波动型,即前峰型、中峰型、后峰型与双峰型。由于峰型不同,即表示着该年的旱涝分布与棉株受害程度与阶段的不同,前峰型属前涝后旱型,亦即蕾期为害型:后峰型属前旱后涝型,亦即铃期为害型;双峰型属涝年型,亦即蕾铃两期为害型;而中峰型则属旱年型,亦即蕾铃两期受害均轻型。 文中依据棉株不同生长阶段中影响盲蝽种群数量变动的主导作用因素的分析结果,提出分析棉田盲蝽种群的变动应分为蕾期与铃期两阶段,由于棉株生长阶段不同,在这两阶段中影响盲蝽的主导作用因素亦不同,蕾期的虫口增长是受早春虫口基数与6月降水量两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而铃期的虫口增长则系受温湿度组合作用的结果,根据上述分析,文中提出了适用于本棉区的蕾铃期盲蝽预测式:  相似文献   

17.
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 et Zucc.的2个新种和5个新变型:瓜竹Ph. longiciliata、浙江甜竹Ph. zhejiangensis、黄槽黄古竹Ph. angusta f. flavosulcata、绿槽人面竹Ph. aurea f. koi、蝶毛竹 Ph. edulis f. abbreviata、黄条燥壳竹Ph. hirtivagina f. flavovittata和花竹Ph. nidularia f. basipilis;作出3个新组合变型:厚皮毛竹Ph. edulis f. pachyloen、安吉锦毛竹Ph. edulis f. anjiensis和花秆早竹Ph. violascens f. viridisulcata;对金条竹Ph. aureosulcata f. flavostriata、对花竹Ph. bambusoides f. duihuazhu、黄槽斑竹Ph. bambusoides f. mixta和黄皮毛竹Ph. edulis f. holochrysa的模式标本给予了重新指定。  相似文献   

18.
黑肩绿盲蝽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建明  程家安 《昆虫知识》1992,29(6):370-373
<正> 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亦称苍翅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嗜卵盲蝽属Cyrtorhinus(=Cyrtorrhinus)它分布广泛,是水稻产区稻飞虱等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早在1920年就发现对飞虱有捕食作用(Usinger,R.J.1939),1952年日本首先研究了黑肩绿盲蝽的捕食行为(Suenaga,H.et al.,1952)。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于70年代初已在东阳县病虫测报站开始观察其生活习性、田间消长情况和施药影响等。现将有关该天敌的研究概况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9.
黑肩绿盲蝽的两种天敌——尖钩宽黾蝽和稻虱缨小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6年7、8月在杭州水稻田发现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th)等飞虱卵及低龄若虫的重要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受到稻飞虱的另二种天敌的攻击。一是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 horvathi Lun-dblad,其成、若虫均能刺吸落入水面的黑肩绿盲蝽若虫,刺吸部位一般在头背面、翅芽及胸、腹部背板。取食1、2龄若虫时,捕食者伸出口针,刺入猎物身体,举起猎物,颤动口针,1分钟  相似文献   

20.
雌性稻绿蝽的鸣唱开始了在基质中产生的通讯并引起雄性不同的特定反应。在两种自然情况下 ,我们检验了雄性稻绿蝽对N viridula ,Thyantapallidovirens和Thyantacustatoraccerra个体鸣唱刺激反应的物种特异性水平 ,并对反应强度和同种及异种刺激性鸣唱的时间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 ,证明雄性求偶鸣唱的发送和震动源的定位是最具物种特异性的反应。然而 ,即便是在这个水平上 ,雄性稻绿蝽不能将同种雌性个体的鸣唱与T .custatoraccera的第二个雄性个体的鸣唱区分开来 ,后者与前者有相似的脉冲持续时间和重复时间值。本文也讨论了涉及交配行为鸣唱期的有关信号的物种特定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