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s)是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近年来,随 着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各种人类疾病的实验模型得到广泛应用。酸性哺乳动物壳多糖酶(AMCase)作为壳多糖酶家族重要成员之 一,与其下游信号分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3)以及白细胞介素13(IL-13)的级联免疫反应,近年来成为了动物模型研 究中的热点。本文总结了AMCase、eotaxin-3 及IL-13 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动物模型的目的是在实验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AD实验动物模型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AD治疗药物的筛选。随着AD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完善的AD动物模型也在陆续出现。近年来出现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属于AD的病因模型,但也不能完整复制出AD的所有特征。最大的缺憾在于缺乏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在某些转基因模型中(尤其是单转基因模型)无广泛的神经元丢失。虽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tau蛋白,但从未发现成对螺旋纤丝(paired helical filaments,PHF)。  相似文献   

3.
壳多糖酶研究的概况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壳多糖酶专一性水解壳多糖中的β-1,4糖苷键,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壳多糖酶分布广泛,功能多样,在真菌生长发育、植物抗真菌感染等生理过程中壳多糖酶均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概述了壳多糖酶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介绍了壳多糖酶的分布、理化性质、催化性质、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调控;简介了近年来真菌和植物壳多糖酶研究的动态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红体外霉素对体外培养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作用。方法:从27例住院病人鼻腔中各取鼻息肉标本一份,将每一份均分4份,分对照组、红霉素组培养1d、3d后。每组各取鼻息肉标本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otaxin表达。结果:①红霉素组中鼻息肉的eotaxinmRNA光度值较对照组低(p<0.05);②两组鼻息肉中eotaxin蛋白灰度值比较,在培养1d后无明显差异,但培养3d后,红霉素组eotaxin蛋白灰度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体外红霉素能抑制鼻息肉中eotaxin表达,对鼻息肉的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实验考试2 生物化学 100分,90min。 介绍: 在酸性条件下,酸性磷酸酶使磷酸化的分子释放磷酸离子。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酸性磷酸酶的比活力(性)。任务1,测定土豆粗提物中酸性磷酸酶的活力。任务2,测定任务1粗提物中的蛋白浓度。结合任务1和任务2.可获得酸性磷酸酶的比活力(性),它的活力用每单位时间每单位蛋白量表示。比活力(性)是蛋白纯度的指标,它的值随蛋白纯度的提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一)国内实验动物信息资源网站 (3)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 名称: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 网址:http://www.nicemice.org 维护机构: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 简介:现有小鼠品系264种,在养小鼠达到3万余只。这些小鼠品系中包括糖尿病、肥胖症、白内障、肢体残疾、发育缺陷和心血管系统障碍等多种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项目组科学家还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多种CRISPR系统的开发和不断改进,基因编辑技术逐渐完善,并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基因编辑动物模型为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病理过程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目前,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基因编辑动物模型主要有小鼠、大鼠为代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和以猪为代表的大动物模型。其中啮齿类动物在机体各方面与人类差别较大,且寿命短,无法对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有效评估和长期追踪;而猪在生理学、解剖学、营养学和遗传学等各方面与人类更接近,是器官移植和人类疾病研究领域重要的动物模型。文中主要介绍了基因编辑动物模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肥厚心肌病、癌症、免疫缺陷类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5种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人类疾病研究及相关动物模型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守杰  宋扬  粱囡囡 《生物磁学》2012,(18):3455-3459
目的:通过建立诱发性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研究用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对大鼠诱发性肝癌的干预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5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SJAMP干预组(A组,B组和c组),模型组和SJAMP干预组灌胃0.2%DEN生理盐水溶液以诱发肝癌,同时SJAMP干预组按照不同剂量(0.175μg/g,0.35μg/g,O.7μg/g)给予SJAMP,至16周处死大鼠,取血,无菌取脾、胸腺,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比较各组〉3mm和〉5mm的结节数以及最大结节的体积,计算肿瘤抑制率。贴壁法纯化巨噬细胞,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MTT法检测巨噬细胞杀伤功能。结果:SJAMP干预组〉3mm和〉5mm的结节数明显少于模型组,最大结节的平均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SJAMP干预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5),SJAMP干预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杀伤功能显著提高(P〈0.05)。结论:刺参酸性粘多糖对大鼠诱发性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免疫器官生长,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靶向肿瘤酸性微环境的抗肿瘤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秋瑾  覃文新 《生命科学》2008,20(5):795-799
越来越多的体内体外实验及临床检测都证明了肿瘤酸性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起着重要作用。在肿瘤酸性微环境的重要调节因子中,V型ATP酶(V-ATPases)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些蛋白能将离子泵出膜外,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都有着多种功能。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异种移植人肿瘤细胞的动物模型中,体内实验显示,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可抑制V.ATPaseS的功能,加入药物性质子泵抑制剂可显著地抑制人肿瘤细胞的生长。这些结果提示V-ATPases可作为癌症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新选择靶标。  相似文献   

10.
基因敲除小鼠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在揭示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建立治疗方法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疾病难以用人工诱发的方法制造动物模型,还有许多疾病在实验动物身上不发生,而难以通过自发或人工定向培育的方法获得动物模型。基因敲除技术的出现,为人类精确地研究基因与疾病的直接关系提供了可能,而且可以在个体发生的每个阶段中进行遗传功能的分析。综述了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在几种疾病研究中的研究与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炎症表型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诊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80例,按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为3组,嗜酸性粒细胞<100为A组86例,嗜酸性粒细胞100~300为B组102例,嗜酸性粒细胞>300为C组92例。同时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结果:A组、B组和C组的FeNO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组>B组>A组(P<0.05);FEV1占预测值和FEV1/FVC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B组和C组的FEV1占预测值和FEV1/FVC对比无差异(P>0.05)。A组、B组和C组的CRP、IL-6、IL-8和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组>B组>A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A组和B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CRP、IL-6、IL-8和TNF-α、FEV1占预测值和FEV1/FVC无明显相关性(P>0.05)。C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CRP、IL-6、IL-8和TNF-α呈正相关(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与FEV1占预测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水平呈正相关,二者能够反映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气道的炎症反应,对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炎症的评估、病情的程度及后期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灵长类动物遗传、行为、认知、生理、生化和解剖结构等生物学特性更接近人类,具有其他实验动物无法替代的高级脑功能结构及神经活动的优势,是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理想的模式动物,研究的结果更容易推广应用到人类。常被用来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程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药物等,为人类神经科学及相关医学研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灵长类动物在人类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以期为神系统经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具有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症状或病理变化。应用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认识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重要实验方法。用实验结果推测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本主要介绍在生物技术的开发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人类艾滋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黄海  贲昆龙 《动物学研究》1997,18(1):121-128
人类艾滋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黄海贲昆龙郑永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650223)关键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动物模型KeywordsAIDS,HIV,Animalmodel动物模型是研究许多疾病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类与20世纪的头号病魔——艾...  相似文献   

15.
RCS大鼠和Wistar大鼠视网膜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年龄组RCS大鼠和Wistar大鼠视网膜中酸性磷酸酶的动态变化及其与RPE细胞消化功能的关系。运用偶氮偶联法显示12d、21d、2m的RCS大鼠和7d、2m的Wistar大鼠视网膜中的酸性磷酸酶;通过图像分析仪测定RPE细胞层和光感受器外节部分的酸性磷酸酶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酸性磷酸酶阳性反应呈暗红色,主要位于RPE细胞层,视网膜外核层、内核层,节细胞层亦有少量阳性反应颗粒。2m的RCS大鼠视细胞内、外节的酸性磷酸酶含量则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其余结构的酸性酶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CS大鼠和Wistar大鼠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可能具有相同的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婴儿型双歧杆菌对花生过敏小鼠肠道Th2型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应用花生蛋白诱导肠道的Th2型反应,建立食物过敏小鼠模型。过敏小鼠灌胃给予婴儿型双歧杆菌(ATCC菌或CGMCC0313-2)或不做处理。然后分离小鼠小肠黏膜CD4+T细胞或DC,另取肠黏膜组织进行石蜡包埋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计数,HE染色进行嗜酸细胞和单个核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检测CD4+T中Th2(CD4+IL4+T)细胞和Treg(CD4+CD25+Foxp3+T)比例,另取CD4+T进行CFSE标记,与DC共培养4d后流式细胞检测CD4+T增殖反应,收集细胞培养液ELISA检测IL-4、IL-5和IL—13分泌水平。结果过敏组小鼠Th2型细胞数,CD4+T细胞增殖反应,IL4、IL-5和IL-13水平,肠黏膜中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reg数目低于对照组(P〈0.01),婴儿双歧杆菌干预后,婴儿双歧杆菌组Th2型细胞数,IL4、IL-5和IL-13水平,肠黏膜中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数均明显低于过敏组(P〈0.01),而Treg数目高于过敏组(P〈0.01)。结论口服婴儿型双歧杆菌可以抑制花生过敏导致的肠道Th2型反应。  相似文献   

17.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自然发生的人类疾病已远远不能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开展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基因打靶技术及其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白色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菌丝相和酵母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以及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牛奶平板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白色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200株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分别将致病产酶株的菌丝相和孢子相菌悬液(5×10^6CFU/ral)注射小鼠尾静脉,1个月内观察小鼠死亡率及平均存活时间,以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果白色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检出率分别为83.3%和35.7%(P〈0.01);细胞外磷脂酶阳性率分别为87.5%和39.3%(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致病株菌丝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P〈0.01,P〈0.005);注射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1),且平均存活期短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1)。结论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毒力因子,致病株毒力高于携带株,菌丝相毒力高于酵母相。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2水平与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106例,其中急性发作期67例(急性发作组)、慢性持续期39例(慢性持续组),另选择50例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CXCL12检测,分析CXCL12与炎症因子、肺功能、嗜酸性粒细胞(EOS)、免疫球蛋白E(IgE)、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组血清CXCL12、白介素-4(IL-4)、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13(IL-13)、EOS、IgE、FeNO水平高于慢性持续期组和对照组(P<0.05),慢性持续期组血清CXCL12、IL-4、IL-17A、IL-13、EOS、IgE、Fe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 %pred)低于慢性持续期组和对照组(P<0.05),慢性持续期组FEV FEV1、FEV FEV1/FVC、FEV FEV1%pred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2与支气管哮喘患者FEV FEV1、FEV FEV1/FVC呈负相关(P<0.05),与EOS、IgE、IL-4、IL-17A、IL-13呈正相关(P<0.05)。结论:CXCL12在支气管哮喘进程中可能发挥促炎作用,血清CXCL12水平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0.
猫作为实验动物在医学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神经学、生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与啮齿类动物相比,猫的生理学特性、解剖学特点、病理及生化反应,更接近于人类;与灵长类动物相比,具有经济、资源丰富等优点。因此,猫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猫在眼科、神经系统、肿瘤等领域作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与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