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酶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8 10年盖伊·卢萨克·贾塞夫 (Jaseph.gey-lussac)发现酵母可将糖转化为酒精 ;1833年帕耶恩(Payen)和珀索兹 (Personz)从麦芽提取液中得到 1种对热不稳定的物质 ,它可使淀粉水解为可融性糖 ,到1835年伯齐利厄斯 (Berzelius)提出催化作用的概念 ,把起催化作用的物质称为酵素 (Ferment)。 1878年弗德里克·威廉·库恩 (Ferdrich.Wilhelm.Kuhne)通过进一步研究 ,认为发酵作用中发酵现象不是酵母本身 ,而是酵母中某种物质催化了酵解反应 ,进而给这种物质定义为酶 (Enzyme) ,形成了最初的酶概念。随后 ,科学工作者相续发现了脲酶、胃蛋白…  相似文献   

2.
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上清中增效物质生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BIOSTAT ?-CL1 5L全自动发酵罐和 2 0t不锈钢发酵罐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不同菌株 (GC-91 ,MP342 ,HD-1 )发酵上清液中增效物质的生成进行了研究 ,发现增效物质于对数生长期前期开始产生并积累 ,至对数生长期末期达到高峰 ,并保持稳定 ;不同菌株的发酵上清中增效物质生成量不同 ,其中GC-91最强 (增效倍数f=6.0 ) ,MP342次之 (f=3.7) ,HD 1最弱 (f=1.5 ) ;GC-91菌株上清液中增效物质生成曲线与晶体含量 ,效价代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对虾-鲻鱼(SM)、对虾-罗非鱼(ST)混养池塘内营养盐含量、颗粒物质、浮游生物以及对虾生长性能等指标变化, 研究了鲻鱼(Mugil cephalus)、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对虾养殖池塘内(1000 m2)的生态效益。实验时间为100 d。结果显示, 实验期间SM 和ST 组池塘水体中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活性磷(SRP)、颗粒物质(TPM)等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在实验中后期, SM 组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态氮(NH4+-N、NO3 -N)低于ST 组, 然而TN 含量却高于ST 组, 且在实验后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同时, SM 组池塘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含量高于ST组, 表明SM 池塘水体中较高的TN 含量是源于悬浮颗粒物质。2 个混养池塘内浮游生物和叶绿素a 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72-16.83 μg·L–1 和4.35-15.32 μg·L–1, 无显著差异。实验表明, 鲻鱼的扰动可以促进底部有机质向上层水体迁移,有利于降低NH4+-N、NO3 -N 等物质的积累和促进养殖系统内物质循环; 对虾存塘率和鱼类取样结果表明, 鲻鱼可以与对虾直接混养, 罗非鱼通过围网隔离养殖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鲻鱼和罗非鱼对养殖系统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滤食能力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测定中华羊茅内生真菌Epichloe sp.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和成分,依次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和乙酸乙酯萃取Epichloe sp.菌株的发酵产物,再采用琼脂扩散法、悬滴法和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乙酸乙酯提取物、水相部分和发酵液可以抑制小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丝生长。高浓度的挥发性物质对四种真菌孢子萌发和芽管长度抑制效果显著高于低浓度(P<0.05)。结果表明,随着挥发性物质浓度的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作用增强,同一挥发性物质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大肠杆菌。此外,从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32种具有较高质谱匹配度的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异山梨醇(16.26%)、甲基叔丁基醚(8.18%)、二氢甘露醇(3.75%)、羟基丙酮(2.99%)、乙酸(1.22%)、己醇(1.20%)、3-糠醛(0.92%)、5-羟甲基二氢呋喃-2-酮(0.86%)、5-羟基戊酸-2,4-二叔丁基苯酯(0.86%)和棕榈酸甲酯(0.85%)。总之,中华羊茅内生真菌Epichlosp.挥发性物质具有拮抗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盐生植物海滨木槿为材料,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海滨木槿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它们达到最高活性时的NaCl浓度不同;各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先下降后升高,但始终低于对照;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在200 mmol·L-1时达到最高;各处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Pro)的含量均较对照增加且升幅较大.研究表明,海滨木槿在NaCl胁迫下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海滨木槿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盐生植物海滨木槿为材料,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海滨木槿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它们达到最高活性时的NaCl浓度不同;各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先下降后升高,但始终低于对照;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在200 mmol.L-1时达到最高;各处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Pro)的含量均较对照增加且升幅较大。研究表明,海滨木槿在NaCl胁迫下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原生质(Protoplasm)原是生命的原始物质或首要物质之意。法国动物学家迪雅尔丹(Félid Dujardin,1801—1860)在1835年将原生动物的细胞物质称为原肉质(Sarcode)。1839年捷克斯洛伐克生理学家浦金野(Jan Evangelism Purkyně,1787—1869)把植物细胞物质称为原生质。同年德国植物学家摩尔(Hugo von Mohl,1805—1872)确认两者为同样物质。1879年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家施特拉斯布格(Eduard Strasburger,1844—1912)以原生质指动植物细胞内整个的粘稠的有颗粒的胶体,包括细胞质和核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胞的复杂结构和化学组成逐渐被认识,原生质作为一种物质的概念就逐渐失去意义。现在原生质这个词,是泛指细胞的全部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 1880年德国植物学家汉斯坦(Hanstein)将细胞质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黑皮果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cv Badila)不同器官在寒害低温和适应条件下的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机制, 对其幼苗进行直接低温(4 ℃)、亚适温(15 ℃)、低温加亚适温(15 ℃ +4 ℃)处理, 测定其根系(R)、老叶(OL)、成熟展开叶鞘(FS)和叶片(FB)、幼嫩-1 叶鞘(NS)和叶片(NB)的细胞外渗电导率(IL)、H2O2 含量、花青素(Anth)含量及经典抗氧化物质含量(或活性)。结果表明: (1)低温处理后, 所有器官IL 随H2O2 呈抛物线增加, 增幅以NB 最高, OL 最低; NB 和FB 中除抗坏血酸外, 其它经典抗氧化物质含量(或活性)均明显增加, NB 增幅低于FB, 但NB 合成更多Anth;OL、FS 和NS 主要经典抗氧化物质含量(活性)变化不明显, 但Anth 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明显高于其它器官; 根系主要抗氧化物质含量(或活性)处于中等水平, 但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最高; (2)适应处理后, 各器官花青素和经典抗氧化物质含量(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尤以叶片最明显。研究认为, 黑皮果蔗幼苗不同器官抗氧化御寒能力和御寒机制差别明显, 其抗氧化系统对适应处理的响应机制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运用物质流分析法对银川市2006-2012 年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物质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1)不含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总量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物质输入以气体和固体为主, 其中固体物质主要以化石燃料、矿物和建筑材料的增加最为明显; 物质输出端主要以气体为主, 其中化石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在总气体排放中所占的量最多。固体废弃物的增加, 也加大了研究区的环境压力。(2)水输入量波动下降, 水输出量不断上升。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98%, 农业用水量在不断下降, 工业用水量和生态用水量在不断上升; 废水排放以工业污水为主。(3)从整体来看, 物质利用强度和输出强度在缓慢降低, 银川市经济发展一方面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 另一方面, 环境污染的压力在迅速减轻; 单位产值的物质消耗量在减少, 废弃物的输出效率明显提高, 银川市资源利用效率在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新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neoaurum)通过敲除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 Hsd4A)或酰基辅酶A硫解酶(acyl-CoA thiolase, FadA5)基因来生产22-羟基-23,24-双降甾-4-烯-3-酮(22-hydroxy-23,24-bisnorchol-4-en-3-one, BA)甾体类药物中间体来受到广泛关注。本实验室前期发现,敲除fadA5基因后,发酵产物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代谢产物。本研究通过对该物质的结构鉴定、fadA5基因的蛋白同源序列比对、M. neoaurum HGMS2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和基因敲除等手段探究该物质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该物质为C23类代谢中间体,即24-norchol-4-ene-3,22-dione (将其命名为3-OPD)。该物质是通过硫酯酶(thioesterase, TE)催化3,22-dioxo-25,26-bisnorchol-4-ene-24-oyl CoA (22-O-BNC-CoA)生成侧链为β-酮酸结构的物质后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脱羧反应生成的。这些结果对开发新的甾类中间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凝音  张妍  李彦显  王心静 《生态学报》2023,43(4):1326-1337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一体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城市管理者急需了解城市规律以消减生态-资源-环境挑战,并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及其组成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从城市群和城市两尺度核算并分析了2000—2017年物质消耗状况及变化趋势,识别并对比了主要贡献物质、贡献部门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期间,京津冀城市群物质消耗量总体上升。从物质类型看,主要由非金属矿物(>34.2%)拉动;从产业结构看,受到工业部门(>58%)绝对影响。首要驱动因素为经济规模(>50%)。(2)各城市物质消耗量与城市群较为类似,总体也呈增长态势,几乎均受到非金属矿物和工业部门驱动,且经济规模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不同的是物质消耗强度作用类型多样,且产业结构效应在城市中贡献更为突出。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城市及城市群代谢的规律,能够为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结构奠定基础,为城市及城市群生态管理与调控提供切实可行的落力点。  相似文献   

12.
以4年生‘蒙原’欧李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长阶段欧李叶片中多酚类物质(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黄酮醇)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活性、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OH清除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欧李叶片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随着生长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并均于果实着色膨大期达到最大。(2)各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与各酚类物质类似的变化规律,除个别有差异外,基本也均于果实着色膨大期达到最高。(3)在果实着色膨大期,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均表现为总酚最高,总黄酮和原花青素次之,黄酮醇和花青素最低。研究发现,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协同变化关系,抗氧化活性随着各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或降低而升高或降低;除原花青素和花青素外,着色膨大期是欧李叶片酚类物质含量积累高峰期,同时也是总抗氧化力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是一类磷脂化合物,能降低表面张力,是维持正常呼吸功能不可少的物质。既往认为,只有肺泡Ⅱ型细胞才能分泌这类磷脂;但近年来发现,它们也存在于胃粘膜上皮的表面。胃内的表面活性物质究竟有什么功用呢?这是近来很多学者想了解的问题。最近,美国Texas大学医学院Lich-tenberger等发现,胃内的表面活性物质具有细胞保护作用。作者等用1ml 0.6molHCl灌入结扎幽门的大鼠以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并作了下列观察:(1)如果预先用1ml表面活性物质混悬液注入胃,30min后再注入HCl,可明显减轻HCl引起的胃粘膜坏死和出血;(2)如果在表面活性物质灌胃之前45min于皮下注射消炎痛(5mg/kg)阻断前列腺素(PG)合成,虽然能加重对照组的胃粘膜损伤,但不能阻断表面  相似文献   

14.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薄层实验法(DPPH-TLC-ASSAY),从尼日利亚螫毛果(Cnestisferruginca)植物的甲醇提取物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物质;用柱色谱及反相制备柱色谱(RP-LPPLC),制备出了该活性物质的纯品;用质谱(HRESI-MS)、核磁共振氢谱(1H)、碳谱(13C、DEPT)、紫外光谱及化学方法对该物质进行了结构鉴定,鉴定结果为对苯酚基-6-O-反式咖啡酸基-β-D-吡喃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15.
正细胞自噬(autophagy)是胞内物质周转的重要环节;一般指营养缺乏、缺氧等应激时,部分胞浆内物质被双层膜自噬小泡包裹、送入溶酶体降解,并循环利用以维系细胞稳态的过程。同时,根据被包裹物质运送至溶酶体腔内的方式,自噬可分为巨自噬(macroautophagy)、微自噬(microautophagy)、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近年来,根据被自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施钾对兰州百合鳞茎中多酚类物质的积累、抗氧化能力及差异代谢物的影响,该研究以兰州百合鳞茎为试材,通过固定氮素(N)和磷素(P)用量,设置不同钾(K)浓度处理,即K_(0)(不施肥)、K_(1)(447.6 mg·L^(-1))、K_(2)(671.4 mg·L^(-1))、K_(3)(895.2 mg·L^(-1)),采用福林-肖卡法、溴甲酚绿比色法、香草醛比色法、DPPH法、铜离子还原能力(CUPRAC)法测定不同K浓度处理下兰州百合鳞茎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采用LC-MS法分析多酚类物质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为兰州百合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K浓度处理下兰州百合鳞茎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K_(0)相比,K_(1)、K_(2)、K_(3)均能促进鳞茎多酚类物质的积累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其中以K_(2)(671.4 mg·L^(-1))效果最佳。(2)相关性分析表明,兰州百合鳞茎多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指标呈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51~0.959。(3)K_(0)、K_(2)浓度处理下兰州百合鳞茎中存在89种多酚类及相关化合物,其中52种相对含量显著上调,37种相对含量显著下调,且显著富集到黄酮类及苯丙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通路上。研究认为,兰州百合的最佳施钾量(671.4 mg·L^(-1))能有效促进鳞茎中多酚类物质的积累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14)C 追踪试验结果表明,白兰瓜幼果中输入的~(14)C-葡萄糖,50%以上转化为稀酸水解和稀酸不水解的结构物质;果实发育后期,输入后48小时,在果肉和种子中分别只有18%和32%的~(14)C 参入结构物质。根据醇溶性糖的纸层析鉴定,幼果薄片渗入的~(14)C-葡萄糖仅转化为果糖,而发育后期果实则更多转化为蔗糖。显然,幼果的代谢模式是使物质和能量导向结构物质的形成;而后期果实生长已基本停止,物质代谢的方向又转向蔗糖合成的轨道上来。蔗糖合成底物试验结果表明,供给幼果不同底物都只有很低的蔗糖合成活性;发育后期果实供给UDPG+F-6-P 底物时可测出较高的蔗糖合成活性,初步推测白兰瓜中蔗糖合成主要是通过蔗糖磷酸酯合成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三七是我国的名贵药材,但由于连作障碍发生严重,因此土壤中自毒物质的积累成为导致三七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物降解土壤中的自毒物质是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为筛选并利用降解菌使土壤中皂苷类自毒物质快速消减,该研究以皂苷类自毒物质为筛选靶标,采用富集和驯化策略,从连作三七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三七皂苷类自毒物质降解细菌,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对高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对筛选得到的高活性菌株SC3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三七根际土壤中成功分离出8株潜在自毒物质降解细菌,初筛评价结果显示SC3菌株对三七总皂苷的降解率最高,达87.42%。(2)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编号SC3的高活性菌株被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细菌。(3)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菌株SC3对单体皂苷Rb1的降解效果强于对Rg1的降解。(4)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底物浓度、接种量和培养温度均会显著影响SC3菌株对单体皂苷Rb1的降解效果。综上表明,采用富集和驯化策略可以有效筛选自毒物质降解细菌,SC3菌株具有消除连作土壤中皂苷类自毒物质的潜力。该研究结果为连作土壤修复提供了生物资源,并为今后深入研究皂苷降解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进行远距离迁飞活动,势必消耗体内大量能源物质。本试验研究羽化幼嫩阶段的稻田褐飞虱(简称稻田类型〕和高山网捕获及当年测报灯下初见的褐飞虱(简称非稻田类型)胸部及整体能源物质的变化,分析能源物质与迁飞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卵面微量添食葡萄糖、有益微生物 (EM)及CaCl2 3种物质 ,以半数致死时间 (LT50 )为指标 ,研究添食不同物质对柞蚕初孵蚁蚕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卵面添食这 3种物质均能增强蚁蚕的抗低温能力 ,延长其在低温条件下的半数致死时间 (LT50 )。添食葡萄糖能显著延长蚁蚕对饥饿的LT50 ;添食EM能极显著延长蚁蚕对饥饿的LT50 ;添食CaCl2 对蚁蚕耐饥饿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各种添食物质对蚁蚕抗逆性的影响均存在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