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具有多种优良特性,是水稻遗传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本实验以biotin标记的的药用野生稻总DNA作探针,未标记的载培稻(Oryzaxativa)总DNA作封阻,以HP-DAB系统进行信号检测,对栽培稻与广西药用野生稻的杂种F1植株的根尖染色体制片进行了基因组原位杂交。采用封阻比例1:20~30时,杂交效果较9为理想,药用野生稻的12条染色体显深  相似文献   

2.
用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染色体组DNA(totalgenomicDNA)作探针,以普通小麦染色体组DNA作遮盖(用量1:200左右),进行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的分子原位杂交(GISH),经抗生物素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bio-streptavidin-horseradishperoxidase)和联苯胺四盐酸(DAB)检测显色后,小麦-簇毛麦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中的簇毛麦染色体及染色体片段显棕色,与显浅蓝色的小麦染色体可明显区分。用GISH不仅可以检测导入小麦中的簇毛麦染色质,而且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易位染色体断裂点的确切位置。将GISH用于减数分裂期染色体配对分析,还可以清晰形象地显示出同源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配对和分离情况。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中间偃麦草基因组 DNA为探针,与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异附加系Z6进行原位杂交,鉴定出附加的1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对异附加系 Z6和 L1及它们的小麦亲本进行了 RAPD分析,从 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个引物可以扩增出附加染色体的特异DNA片段,可作为鉴定寻人小麦的中间偃麦草染色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以生物素标记中间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与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异附加系Z6进行原位杂交,鉴定出附加的1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对异附加系Z6和L1及它们的小麦亲本进行了RAPD分析,从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个引物可以扩增出附加染色体的特异DNA片段,可作为鉴定导入小麦的中间偃麦草染色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广西药用野生稻 (Oryza officinalis)具有多种优良特性 ,是水稻遗传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本实验以 Biotin标记的药用野生稻总 DNA作探针 ,未标记的栽培稻 (Oryzasativa)总 DNA作封阻 ,以 HRP- DAB系统进行信号检测 ,对栽培稻与广西药用野生稻的杂种F1植株的根尖染色体制片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采用封阻比例 1∶ 2 0~ 30时 ,杂交效果较为理想 ,药用野生稻的 1 2条染色体显深棕色 ,而栽培稻的 1 2条染色体着色很浅。在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 ,也检测到大量杂交信号分布于核的周边。  相似文献   

6.
对一个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基因组型CC)异源单体附加系(monosomic alien addition line,MAAL)及其回交后代进行了分析,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确定了该异源单体附加系所附加的染色体是一条嵌合的7号染色体,药用野生稻贡献了其长臂部分,而短臂和着丝粒则来源于栽培稻。将该植株与栽培稻亲本回交,得到109株回交后代,考察了回交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分子标记分析,发现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的渗入影响了回交后代的株高、千粒重、结实率、结实密度、叶宽等农艺性状,而且这些性状之间正相关度很大。  相似文献   

7.
用栽培稻(Oryza sativa L.)遗传图第四连锁群中与抗褐稻虱基因Bph3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RZ69及筛选出来的BAC克隆38J9作探针,对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ell ex Watt)和栽培稻荧光原位杂交,供试标记RZ69及38J9均被定位于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第4染色体的短臂上,药用野生稻杂交信号的百分距分别为22.12±3.44和20.00±5.40,而栽培稻均为0.在栽培稻中,信号检出率相应地为6.29%和56.10%,在药用野生稻中则为6.14%和50.00%.BAC克隆和RFLP标记探针杂交信号的百分距十分接近,说明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RFLP标记RZ69都在同一BAC克隆的大插入片段中.由此推知,药用野生稻与抗性基因Bph3的同源顺序就在第4染色体信号出现的相应位置.在未封阻的情况下,药用野生稻的BAC杂交在多条染色体上具有信号,这表明它和栽培稻的Cot-1 DNA重复顺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源性.药用野生稻第4染色体是根据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的比较遗传图选用与Gm-6连锁的RG214通过FISH确定的.讨论了栽培稻BAC克隆对药用野生稻比较原位杂交物理作图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用栽培稻 (OryzasativaL .)遗传图第四连锁群中与抗褐稻虱基因Bph3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RZ6 9及筛选出来的BAC克隆 38J9作探针 ,对药用野生稻 (O .officinalisWellexWatt)和栽培稻荧光原位杂交 ,供试标记RZ6 9及38J9均被定位于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第 4染色体的短臂上 ,药用野生稻杂交信号的百分距分别为 2 2 .12± 3.4 4和2 0 .0 0± 5 .4 0 ,而栽培稻均为 0。在栽培稻中 ,信号检出率相应地为 6 .2 9%和 5 6 .10 % ,在药用野生稻中则为 6 .14 %和 5 0 .0 0 %。BAC克隆和RFLP标记探针杂交信号的百分距十分接近 ,说明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RFLP标记RZ6 9都在同一BAC克隆的大插入片段中。由此推知 ,药用野生稻与抗性基因Bph3的同源顺序就在第 4染色体信号出现的相应位置。在未封阻的情况下 ,药用野生稻的BAC杂交在多条染色体上具有信号 ,这表明它和栽培稻的Cot_1DNA重复顺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源性。药用野生稻第 4染色体是根据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的比较遗传图选用与Gm_6连锁的RG2 14通过FISH确定的。讨论了栽培稻BAC克隆对药用野生稻比较原位杂交物理作图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导入普通小麦的大赖草染色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刘文轩  陈佩度 《遗传学报》1999,26(5):546-551
利用以大赖草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导入普通小麦的大赖草染色质进行检测。结果:91)根尖体中花粉母细胞时期均可用于检测大赖草染色质。间期核中杂交信号点数与所含大赖草染色体数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染色体显强C-带末端数不同而不同;(2)利用荧光原位杂交,从普通小麦-大赖草单体异附加系的减数分裂前植株^60Co-γ射线辐射后代中检测到一批大赖草端着丝粒染色体和小麦-大赖草染色体易位等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原位杂交技术的不断改进,该技术已广泛用于染色体的基因定位。非放射性标记探针的应用使基因定位变得更加简单易行,从而有可能对动物的转基因进行定位研究。本文首次采用胶体金标记药盒(Antidigoxigeningold)和银加强试剂(Silverenhancementreagents)的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技术对转基因猪外源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如Fig.1所示:表达质粒pSMTPGH含有载体pUC19,羊启动子MT011和猪生长激素PGH基因。选5头带有pSMTPGH的转基因猪,分别制备含有染色体DNA的杂交膜。用BglII和SmaI对pSMTPGH进行完全酶切,收集0.9Kb片段作为探针,以dig11dUTP进行标记。探针与DNA杂交后,用Antidigoxigeningold和Silverenhancementreagents进行显色反应。胰酶法G—显带后,用光学显微镜检查。选择分散相良好、显影银颗粒清楚的玻片进行摄影记录(Fig.2)。对染色体上的显影银颗粒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家猪的染色体标准带型,确定外源PGH基因整合位点。Fig.3为4104号转基因猪染色体上的银颗粒分布情况。对5头  相似文献   

11.
用PCR扩增和克隆马立克氏病病毒糖蛋白D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技术,从GA株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的成纤维细胞(GEF)基因组DNA中扩增出MDV糖蛋白D(gD)抗原基因片段的约1300bp编码序列,将该pcR扩增的产物于EcoRI和Kpnl位点克隆到pUC18质粒载体中,在以digoxigenin(dig)标记的gDPCR产物作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初步筛选到阳性重组质粒克隆,再根据酶切分析筛选到含MDVgD基因的重组质粒p18MgD。将p18MgD质粒DNA用dig标记后,在Southernblot中,该探针能识别MDV基因组DNA的BamHI-A克隆中的A片段DNA。酶切位点分析表明,该gD克隆也和已发表的MDV的RBIB株gD一样,不含有EcoRⅠ、HindⅢ、PstⅠ、SmaⅠ、pvuⅡ等酶切位点。证明该重组质粒是MDVgD克隆。  相似文献   

12.
栽培稻与疣粒野生稻杂种F1代的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素标记的疣粒野生稻总DNA作探针,未标记的栽培稻总DNA封阻,对栽培稻与疣粒野生稻杂种F1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GISH)分析。FITC检测表明,杂种细胞中来自瘛发粒野生稻的染色体有较多的黄色或黄绿色荧光信号,来自栽培稻的染色体只检出很少的信号。每条疣粒野生稻染色体上信号点所占的总的区域只是染色体的一小部分,表明疣粒野生稻染色体与栽培稻染色体的DNA序列大部分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13.
药用野生稻具有多种抗病虫性,是水稻品种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之一。本研究采用与栽培稻遗传图第4连锁群中与RTSVGlh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RZ262及其筛选出来的BAC克隆作探针,对药用野生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供试探针均被定位于药用野生稻第4染色体短臂的中部,百分距分别为74.86±3.72和73.98±4.44,信号检出率为7.6%和45.1%。BAC克隆和RFLP标记探针杂交位置几乎一致,说明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RFLP标记RZ262都存在同一BAC克隆的大插入片段中,药用野生稻与抗性基因RTSVGlh的同源顺序就在第4染色体信号出现的相应位置,从而为作物育种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的抗性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药用野生稻具有多种抗病虫性,是水稻品种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之一.本研究采用与栽培稻遗传图第4连锁群中与RTSV和Glh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RZ262及其筛选出来的BAC克隆作探针,对药用野生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供试探针均被定位于药用野生稻第4染色体短臂的中部,百分距分别为74.86±3.72和73.98±4.44,信号检出率为7.6%和45.1%.BAC克隆和RFLP标记探针杂交位置几乎一致,说明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RFLP标记RZ262都存在同一BAC克隆的大插入片段中,药用野生稻与抗性基因RTSV和Glh的同源顺序就在第4染色体信号出现的相应位置,从而为作物育种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的抗性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旱麦草属(Eremopyrum)是用于小麦品种改良的又-潜在的植物资源。为了筛选小麦-旱麦草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对普通小麦品种 Fukoho×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的 BC2F3代材料的96粒种子进行了染色体数目的检测,共检出15粒2n=43的种子, 8粒 2n= 44的种子,进一步对以上材料进行的基因组DNA原位杂交,共鉴定出3个单体附加系,2个二体附加系,1个双单体附加,1个小麦三体单体附加,1个附加3条东方旱麦草染色体的小麦单体,在染色体数为42的个体中,检测出1个单体代换,1个双单体代换。根据BC2F3代自交品系来源的不同,初步认为由双单体附加自交比单体附加自交选择异附加系的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原亚萍  胡汉桥 《遗传学报》2000,27(12):1080-1083,T003
用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的大麦Betzes基因组DNA作探针,以普通小麦中国春总DNA作封阻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ru hybridization,简称GISH),从13株小麦-大麦杂交后代中鉴定出2个含有3条大麦Betzes2H染色体的材料(2n=43);2个2H单体异代换系(2n=42);7个2H二体异代换系(2n=42)。用已定位有小麦第2部分同源群  相似文献   

17.
大麦6H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大麦、小麦和小麦-大麦6H染色体附加系RAPD分析筛选出对6H染色体特异的2个RAPD标记,转换为特异性PCR标记,利用标记对不同植物材料进行PCR扩增鉴定。表明凡含有大麦6H染色体的材料(Betzes、Igri、CS6H附加系)均能扩增出特异带;而不含6H染色体的材料,包括小科、黑麦、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簇毛麦以及含有其他大麦染色体的小麦附加系均不主增出特异带。可见,2对PCR引物具有大麦  相似文献   

18.
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座S—a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庄楚雄  张桂权 《遗传学报》1999,26(3):213-218
以栽培稻品种台中65及其等基因F1不育系TISL4为材料,用RFLP和RAPD等技术,对F1花粉不育基因座S-a定位。通过用RFLP和RAPD方法对亲本间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亲本间的多态性很低,说明经多代回交后,在等基因系基因组中供体亲本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很小。通过连锁分析,将S-a定位在第1染色体。S-a与分子标记CDO548、O11-1000、RG146和Y13-500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Z1、Z2具有一对携带抗黄矮病基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2Ai-2。利用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Host) Bakwoth and Dewey)和拟鹅冠草(Pseudoroegneia strigosa)基因组DNA作探针,对Z1、Z2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Z1、Z2附加的一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2Ai-2为St-E染色体,E组染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普通小麦-天兰冰草部分双二倍体-远中2号的染色体构成,用生物素标记天兰冰草染色体组DNA俄为探针,,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染色体组DNA为封闭DNA,与远中2号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DNA进行了分子原位杂是明远中2号除具有普通小麦的21对染色体外,附加了1对小麦-地冰草易位染色体(妈卫兰冰草染色体片段易位到小麦染色体的两臂端部),5对天兰冰草染色体。说明小麦-天兰冰草部分双二倍体在形成过程中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