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居民。最早起源于亚洲。长期以来,考古学家们一直认为,这些美洲大陆上的先民,是通过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迁移,跨过太平洋上连接亚美大陆的陆桥,“移民”到美洲的。专家们甚至还考证出这两次大迁移的大致时间:一次发生在12000年前,移民从现今苏联境内的勒拿河盆地迁移到美洲的北方、南方大部分地区,成为后来生活在美洲的大多数印第安人的祖先。另一次移民发生在大约4000年前,移民从亚洲北方爱默河流域迁往美洲,他们是美洲北方爱斯基摩人和西部爱拉特印第安人的祖先。  相似文献   

2.
钩虫     
钩虫是一种小型的线虫。在我国寄生于人体的有四种,即十二指肠钩口线虫(通称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通称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巴西钩口线虫(通称巴西钩虫)(Ancylostoma braziliense),与犬钩口线虫(通称犬钩虫)(Ancylostoma caninum)。前二种在我国流行甚广,危害甚严重,而巴西钩口线  相似文献   

3.
亚美大陆的跳板圣劳伦斯岛是白令海最大的岛屿,面积比纽约的长岛稍大一点。它地处亚洲和美洲大陆之间,离苏联的楚科奇半岛6z公里,离阿拉靳加的西华德半岛约189公里。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在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眼中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推测,岛上的山冈可能曾是美洲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洲迁往美洲的瞭望制高点。  相似文献   

4.
胡远鹏 《化石》2002,(3):32-33
一从考古成果来看 ,澳大利亚土著不是来自南北美洲 ,而是来自北边的中国和亚洲。在研究美洲印第安人由中国和亚洲向美洲迁徙的过程中 ,很多学者主张美洲印第安人是从白令海峡移民美洲的 ,但是 ,也有部分学者主张亚洲蒙古人种是分南北两路到达美洲的。北路即前面说的经白令海峡 ,南路经太平洋东南部诸岛或由澳大利亚经南极洲再转向南美地区。葡萄牙人类学家罗思杰斯·柯莱阿提出 ,在亚洲的更南面可能也存在过一条通往美洲的“陆桥”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南极地带诸岛及南极大陆—火地岛—美洲大陆。法国人类学家波利·利维通过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5.
印第安人从亚洲迁徙到美洲 ,除从考古学方面能够证明外 ,还有些什么证据呢?从地理学来看 ,关于古代从亚洲向美洲移民的路线 ,现在基本上也形成了一致的看法 ,就是经西伯利亚跨越白令海峡或白令陆桥到达阿拉斯加 ,再扩散到整个美洲大陆。目前在亚洲和美洲大陆之间隔着白令海峡 ,其最窄处仅85公里 ,最深处59米 ,每年10月至翌年7月封冻 ,从冰上跨越是很可能的。另在第四纪冰期内白令海峡四次露出海底 ,成为一道陆桥 ,最宽时达1000多公里 ,从而为从亚洲向美洲移民提供了一条坦途。1991年 ,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在《大自…  相似文献   

6.
玉米,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饲料作物和粮食,学名叫做Zea mays L,英文名是corn。无疑,美洲大陆是玉米的起源地,达尔文和第康道尔都持一致观点,那就是玉米起源于美洲的墨西哥和洪都拉斯等地,并且直到现在,考古学家在美洲大陆的古墓中发现了许多史前玉米的化石。当今,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原材料,其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文章将从玉米的起源、玉米的特点、玉米生物学和玉米遗传学这四个方向来研究,使人们对玉米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孙锴 《生命世界》2007,(2):82-85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有一本介绍美洲风物的科普读物,里面介绍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美洲动物,例如可以变成“足球”的犰狳,“白脸老鼠”一样的有袋动物负鼠,长途迁徙的君主斑蝶等等,都让我好奇而感叹。但是,与所有被人类过度开发的大陆一样,很多美丽的美洲生物成为了人类殖民的牺牲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前,这种谷物已经养育了美洲人民几千年。在美洲土著居民心目中,玉米是十分神圣的。左图是美洲古代莫奇卡文化的产物:玉米神陶塑。这具陶器是砖红色的,由三个人首玉米身的“玉米神”组成,虽然烧制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世玉米的籽粒仍“粒粒在目”。这种陶塑是当时莫奇卡人举行祭祖活动时使用的偶像。这类活动每年都定期举行,以祈求玉米神保佑丰收并让雨神按时降雨。莫奇卡人的玉米神偶像@丘山  相似文献   

9.
金文驰  陈砚 《植物杂志》2010,(12):62-67
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小岛波多黎各由火山喷发形成,在大安地列斯群岛中面积最小。它所在的加勒比板块起初位于太平洋东部,由于其不断向东移动,现在已经漂移到了大西洋西部,这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联通了南北美洲,加勒比板块众多的岛屿也成为一些美洲大陆孑遗种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皮刺螨属二新种和一新纪录(蜱螨亚纲:皮刺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绘图描述短沟皮刺螨Dermanyssus brevirivulus sp.nov.和五台皮刺螨D.wutaiensis sp.nov.二新种,并报道在我国首次纪录的美洲皮刺螨D.americanus Ewing,1922。模式标本均采自山西省的鸟类,存放在贵阳医学院及山西医学院。文末并附有国内已知5种皮刺螨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于小波 《化石》2022,(1):67-72
1931年10-11月,西方史前史研究的权威学者亨利·步日耶(1877-1961)神父到访龙骨山上新建成的地质调查所周口店办事处。步日耶是著名的法国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被誉为西方“史前史研究之父”。当年,步日耶看到的地质调查所周口店新办事处是什么样子呢?步日耶又是怎样成为西方史前史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呢?在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院士(1897-1979)遗存的大量历史照片中,有几张照片记载了步日耶1931年到访周口店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一种新的植物激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杨酸──一种新的植物激素潘瑞炽(华南师范大学广州510031)一个世纪以前,美洲印第安人和古希腊人独立地发现柳树叶和树皮能治痛症和发热。1928年从柳树皮中成功地分离出水杨苷。水杨酸是从柳树皮分离出的活跃成分。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就是我们医药上常用的...  相似文献   

13.
报道中国大陆1新纪录种,美洲棘脊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 Morgan,1913(缨翅目,蓟马科,蓟马亚科),这也是棘蓟马属Echinothrips Moulton,1911在中国大陆的首次纪录.目前该种仅在我国北京海淀区的辣椒上发现.棘蓟马属以头、前胸背板和后胸背板具网状刻纹与针蓟马亚科Panchaetothripinae特征十分相近,但以发达的中胸内叉骨刺与之相区别.美洲棘蓟马系检疫性害虫,本文列出了它的世界分布和寄主植物种类.实证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犰狳(armadillo)是一种Xenarthra目、Dasypodidae科胎盘动物,具有由小的重叠鳞片组成的骨质甲壳。该物种原产于美洲大陆,在这里它们栖息于多样化的环境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美洲大陆的发现,每每与哥伦布联系起来。但是最早发现和登上美洲大陆的人是不是他?西方学术界早有争论,如:约·彼·马吉多维奇所著《世界探险史》曾详细论述道:一位名叫爱利克·拉乌达(火红头发)的人,因杀人罪被挪威驱逐,他来到冰岛,又被冰岛驱逐,他又带领一部分人从冰岛出发,乘船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他将其命名为格陵兰,直译为绿色的土地,他的儿子莱弗在公元1000年,从格陵兰出发驾船南下,到达北美东岸,并且遇见了当地土著人。其实爱利克父子还不是最早发现美洲的人,公元920年,诺曼人贡比尧恩在前往冰岛的途中,被风暴卷到了遥远的地方,他发现了一连串不大的岛屿,公元980年一批诺曼人在这里越冬,可以说他们是最早到达美洲的人了。然而,这是西方学者依据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观点进行的考证,他们忽视了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对人  相似文献   

16.
褐云玛瑙螺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érussac)在闽粤一些地区俗称花螺、菜螺、东风螺、非洲蜗牛等。原产地为东非大陆,上世纪中期,传入印度,以后逐渐扩及东南亚与南洋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入美洲。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克里斯蒂·特纳一直在从事由人牙中探索关于早期人类生物学变异方面的信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否根据已有的世界范围内收集的牙齿资料,去确定美洲土著在旧大陆起源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檬果樟属的分类与分布兼论这一分布区类型的特征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0  
作者在本文中讨论了檬果樟属(Caryodaphnopsis Airy Shaw)的分类和分布。该属约14种,其中7种见于热带亚洲,7种见于热带美洲,其分布属于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分布区式样。这一分布区式样的属在我国共有33个,隶属于27科。作者对这一分布区式样的属进行分析,论述这一分布区式样的特征,推测它们大多可能在中生代起源于古南大陆并且主要是第三纪古热带区系成分。  相似文献   

19.
湖北菱科的数量分类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菱科(Trapaceae)植物为一年生水生浮叶草本,常见于湖泊,池塘及沟渠中。全世界约有70余种,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的温带、亚热带地区,亦见于热带地区,如印度,东南亚及非洲,后来被引进美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中国有5至10种及其栽培种。菱科为一单属科。自林奈时期以来,菱科的分类学研究一直是一个富有探索性的问  相似文献   

20.
越是对亚马逊进行深入了解,就会越深切地体会到它的复杂性。对于巴西来说,更是时不时就会被触动的最敏感的神经,因为它不仅涉及到生态、资源、土著,还涉及到国际政治和国家主权。在美洲的一份华人报纸上,我读到一则令人寻味的报道,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