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研究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 TFP)抗缺氧脑损伤的作用,应用海马脑片胞外记录技术和高效液相检测技术,研究了TFP对缺氧时脑片群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s, PS)以及脑片孵育液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50 滋mol/L TFP灌流的脑片,缺氧后PS的平均消失时间与缺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复氧后脑片PS的平均恢复程度为52.8%±14.3%,与缺氧组20.5%±9.8% 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同时,TFP也可显著地抑制缺氧所致脑片孵育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增加(P<0.05)。由此可见,TFP对脑缺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参皂甙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谷氨酸相关机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与方法:在离体海马脑片上观察人参皂甙对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拮抗作用,在培养的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上分别观察人参皂甙对模拟缺血时谷氨酸释放和摄取的影响,以证明人参皂甙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减少谷氨酸的兴奋神经毒性作用有关。结果:在人工脑脊液中导入谷氨酸(1mmol/L)20min,引起大鼠海马脑片OPS降低直至消失,恢复正常人工脑脊液灌流1h后OPS难以恢复。而使用人参皂甙可促进海马脑片OPS的恢复,作用以20μg/ml剂量组最好。在培养的小鼠皮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模拟缺血时神经元谷氨酸释放量对照的数倍,而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显著减少。使用人参皂甙(20μg/ml)可明显抑制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并促进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结论:人参皂甙减少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可能是其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氧模型,观察了Ca2 和氯胺酮对海马脑片Ca2 /CaMPKⅡ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了缺氧对神经元胞外谷氨酸堆积的影响。结果如下:(1)有钙或无钙培养时,酶活性随缺氧时间的延长均下降,但前者比后者酶活性下降更显著,提示外ca2 在神经元缺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2)海马脑片在体外缺氧30min,谷氨酸在胞外的堆积增加2倍多。(3)单纯过量外源性谷氨酸能引起酶活性显著下降,提示脑缺氧时酶活性的抑制与兴奋毒性有关。(4)氯胺酮对缺氧和单纯外源性谷氨酸所诱导的酶活性抑制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说明脑缺氧引起酶活性下降与NMDA受体介导有关。我们的结论是:脑缺氧时该酶活性的抑制是与下列途径有关:谷氨酸→NMDA受体→Ca2 →Ca2 靶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和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Bcl 2表达及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6(rhIL 6)的影响。结果 :经rhIL 6孵育的海马神经元缺氧后神经元活存数、Bcl 2表达阳性神经元数和Bcl 2表达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rhIL 6能增强缺氧神经元Bcl 2的表达 ,抑制缺氧后神经元的死亡 ,提示rhIL 6参与脑缺氧损伤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桦  崔尧元 《生命科学》1998,10(1):25-27
凋亡是细胞内特殊的自杀程序启动后引起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能够保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凋亡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许多研究提示白介素-1β-转化酶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脑组织缺血、缺氧主要通过释放兴奋性氨基酸作用于突触后受体引起神经元坏死,近年发现脑缺血也能引起神经元凋亡。实验证明,阻断神经细胞凋亡能减轻缺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因此,抗细胞凋亡可能是脑缺血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和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表达及人重组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结果:经rhIL-6孵育的海马神经元缺氧后神经元活存 数、Bcl-2表达阳性神经元数和Bcl-2表达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rhIL-6能增强缺氧神经元Bcl-2的表达,抑制缺氧后神经元的死亡,提示rhIL-6参与脑缺氧损伤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和硫喷妥钠对生后 2 2d大鼠培养海马脑片的实验型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SD大鼠海马脑片实验型缺血 (缺氧缺糖 ) 1 0min ,给药组在缺血前 1 0min给予 1 0nmol/L、1 0 0nmol/L的利多卡因或 2 50nmol/L、60 0nmol/L的硫喷妥钠 ,缺血后换用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 7d ,并用荧光染料PropidiumIo dide(PI)连续观察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神经元的损伤。结果 :缺血后第 1d缺血组即出现神经元损伤高峰 ,CA1区和齿状回的PI指数显著增加 (P <0 .0 1 ) ;直至缺血后第 7d其损伤指数仍显著高于缺血前水平 (P <0 .0 1 )。两浓度的利多卡因和硫喷妥钠均可降低缺血后CA1区和齿状回神经元损伤的程度 (P <0 .0 1 ) ,并可将CA1区和齿状回的神经元损伤高峰推迟至缺血后第 3d。结论 :利多卡因和硫喷妥可减轻缺血后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的神经元损伤 ,推迟神经元的损伤高峰。  相似文献   

8.
缺血再灌注诱发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凋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损伤。本文对神经元凋亡的途径特点和影响因素如一氧化氮、兴奋性氨基酸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对这种损伤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提供可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噬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缺氧/再灌注过程中的表达及自噬在神经元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经2 h的氧糖剥夺和不同时段的再灌注处理,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透射电镜下检测自噬的特异性结构,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自噬特异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的表达。应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检测神经元的活性。结果:经氧糖剥夺/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活性比未经氧糖剥夺/再灌注组显著地降低。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测,未经氧糖剥夺/再灌注的神经元自噬的发生率极低,氧糖剥夺后和再灌注的不同时间段,均有自噬的发生。应用自噬抑制剂3-MA阻断自噬后,神经元的存活率显著降低。结论:缺血缺氧/再灌注能激活海马神经元的自噬,并可能在缺血缺氧/再灌注过程中起对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液压打击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考察脑损伤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并研究大黄素对神经元的超兴奋性和突触传递的作用,应用液压打击大鼠脑损伤模型和细胞外记录方法提取诱发的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PSP)和群峰电位(PS),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发现损伤侧比非损伤侧的fPSP斜率明显升高,PS波峰个教显著增加,而PS潜伏期明显减小;在灌流液中施加大黄素,CA1区诱发场电位明显减弱。研究结果表明:颅脑损伤可造成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迟发性过度兴奋;大黄素对神经元的兴奋性有抑制作用,可能对颅脑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1.
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CPCR)的过程均导致机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瓜)等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快速的级联反应,包括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多、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等.这些环节紧密连接,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神经元的凋亡或坏死.谷氨酸是大脑中一种关键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的过多释放在神经元损伤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细胞外高浓度谷氨酸的结合,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开放,大量Ca2+内流,导致细胞内钙超载,是引起脑损伤的共同通路.本文就神经兴奋毒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神经细胞代谢障碍、脑血流异常、潜在毒性产物氧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等是造成脑损伤的主要原因。热休克蛋白70是一类应激反应蛋白,缺氧缺血后其信息核糖核酸及蛋白在不同脑区有不同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细胞的细胞状态及其对缺血缺氧的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细胞对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β(rhIL-βH)抗血清的免疫反应以及缺氧的影响,结果可见,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对抗rhIL-1β抗血清均呈弱性免疫染色反应,缺氧后免疫染色反应明显增强,经图像分析表明,缺氧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均较缺氧前增加,尤以缺氧2h增加最明显,继续缺氧4-12h,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又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表明,大鼠海马脑区存在抗rhIL-1β抗血清的免疫反应细胞;缺氧使对抗rhIL-1β抗血清的免疫染色反应增强,提示IL-1β与脑缺氧损伤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改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转产期缺氧因性脑损的研究焦点集中在神经元上,但是,星形胶持细胞也参与缺氧缺血过程并起着关键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缺血损伤中的改变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早和最显著的,这种参与对缺氧缺血变为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是损伤还是修复这一最终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脑缺氧缺血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也有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细胞对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β(rhIL-1β)抗血清的免疫反应以及缺氧的影响。结果可见,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对抗rhIL-1β抗血清均呈弱阳性免疫染色反应,缺氧后免疫染色反应明显增强。经图像分析表明,缺氧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均较缺氧前增加,尤以缺氧2h时增加最明显,继续缺氧4─12h,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又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表明,大鼠海马脑区存在抗rhIL-1β抗血清的免疫反应细胞;缺氧使对抗rhIL-1β抗血清的免疫染色反应增强,提示IL-1β与脑缺氧损伤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缺氧对新生大鼠海马培养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脑缺氧的研究,通常使用整体动物模型,为了排除麻醉、温度、酸中毒等因素的影响,有人用脑片方法,但不易鉴别神经细胞和非神经细胞发生变化的差别。体外培养的细胞易于进行形态观察分析,近年来已开始应用于缺氧的研究。本实验选用对缺氧较为敏感的海马脑区进行体外分散培养,探讨了缺氧对海马神经元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Na^+/Ca^2+交换抑制剂在大鼠海马缺氧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大鼠离体海马脑片和分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为标本,分别采用微电极记录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单个神经元[Ca2+]i的方法,研究Na+/Ca2+交换抑制剂Benzamil对缺氧后海马脑片损伤以及海马神经元[Ca2+]i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预先用Benzamil(50μmol)灌流的海马脑片缺氧后PV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提示其可延缓海马不可逆缺氧损伤的发生;共聚焦测[Ca2+]i实验进一步发现,急性缺氧可诱导海马神经元[Ca2+]i迅速升高,而Benzamil(20μmol)能显著抑制缺氧引起的[Ca2+]i升高。上述结果表明,抑制神经元Na+/Ca2+交换活动可提高海马脑片抗缺氧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缺氧所致神经元[Ca2+]i升高有关,由此推测Na+/Ca2+交换体参于大鼠海马脑区缺氧损伤,它可能是导致缺氧后神经元[Ca2+]i升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缺糖缺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方法:取培养12d的海马神经元,在缺糖缺氧条件下分别培养0.5~4h后取出,换原神经元培养液在常氧条件下继续培养24h。用0.4%台盼蓝染色,检测神经元坏死,并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计算存活、坏死和凋亡神经元所占百分率。同时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存活、坏死和凋亡神经元的胞体面积、周长和等园直径。结果: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急性缺糖缺氧后0.5~4h,随缺糖缺氧时间的延长,坏死神经元逐渐增多,缺糖缺氧后0.5~2h再恢复糖和氧供应后24h,凋亡神经元明显增多。图像分析的结果表明,坏死神经元的胞体面积、周长和等园直径均明显大于凋亡神经元。结论:缺糖缺氧可引起海马神经元严重损伤,在急性缺糖缺氧后0.5~4h引起的神经元死亡以坏死为多见,但在缺糖缺氧后0.5~2h再恢复糖和氧供应后24,神经元死亡则以凋亡为多见。  相似文献   

19.
人参与丹参的抗脑缺氧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药人参与丹参在我国的药用历史都很久。一些研究表明 ,人参制剂有抗缺氧作用 ,人参的主要活性成份人参皂甙具有抗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同样 ,丹参亦具有抗缺氧及抗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 ,并且临床上已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然而 ,人参与丹参抗缺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人参亦尚未用于临床防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本课题结合整体动物及离体海马脑片的低氧实验 ,以比较人参与丹参的抗脑缺氧作用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为临床应用人参防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药剂 人参及丹参制剂由上海海洋水下…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机理是神经科学领域极为关注的问题。本实验用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缺血模型,通过检测神经元死亡率以及观察由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内生化代谢改变所致的神经元功能障碍,探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机理。结果发现缺血组、缺葡萄糖组神经元死亡率最高,且通过检测细胞膜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变化证实此二组神经元凋亡率也最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缺血可引起神经元细胞骨架结构改变,使神经元功能遭到破坏,最终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