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在我国迄今只有偏远古蚤(P.remota Jordan,1929)一种,报告自重庆(Jordan,1929)和台湾(Smit,1960)。著者今整理了自云南和成都采到的本属跳蚤,共计有3种,除偏远古蚤外,另有奇异古蚤(P.miranda Smit,1960)和内曲古蚤(P.incurva Jordan,1932),均系我国新记录。今将3种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从云南省德钦县采到的跳蚤标本中,发现特新蚤(Neopsylla specialis Jordan,1932)一新亚种,与已知三亚种——特特新蚤(N.s.speciaiis Jordan,1932)、贵阳特新蚤(N.s.kweiyangensis Li,1964)、闽北特新蚤(N.s.minpiensis Li et Wang,1964)均有明显差异,定为一新亚种,命名为德钦特新蚤Neopsylla specialis dechingensis新亚种。 鉴别特征 雄性:1)第Ⅷ腹板后端长鬃列以后的膜质部较窄,接近闽北特新蚤,而不同于特特新蚤、贵阳特新蚤者,具较宽的膜质部。新亚种在该腹板侧面具鬃9-12个,最后一列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狭臀蚤属四新种——(蚤目:多毛蚤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在鉴定云南地区狭臀蚤属(Stenischia Jordan,1932)标本中,除有已知的奇异狭臀蚤(S.mirabilis Jordan,1932)分布外,另发现四个新种。现记述于下。1.锐额狭臀蚤Stenischia angustifrontalis,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额部狭而锐(故名),据此独特特征易与本属其它各种区别。 种的形态 头(图1,2)额突至口角距仅为口角至颊第1刺基距的2/9—1/4。额鬃  相似文献   

4.
近从四川省阿坝州卫生防疫站一批待攀定的蚤类标本中,发现茸足蚤属Geusibia Jordan, 1932(蚤目:细蚤科)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半圆茸足蚤Geusibia hemisphaera,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接近结实茸足蚤G. torosa Jordan, 1932,但在形态上有几个独有的特征,易与近缘种或本属其它种区别:(1)♂性可动突呈半圆形(不呈梨形、长梨形、或三角形),其后缘中段附近,密布小毛,其中有3~4根为短小亚刺鬃。(2)抱器后缘  相似文献   

5.
盖蚤属(Callopsylla Wagner,1934)分布于古北界,迄今已知共23种。主要寄生于啮齿类,少数寄生于鸟类,个别种则寄生于鼬和鼹。去年于我国青海东部采到一种盖蚤,经鉴定系新种,新种属鸟盖蚤亚属(Orneacus Jordan,1937),订名为北山盖蚤,现记述如下: 北山盖蚤 Callopsylla(Orneacus)beishan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北山盖蚤同兀鹫盖蚤(C.(O.)gypaetina Peus,1978)的抱器和阳茎钩突以及受精囊等的形态相似,但根据下列特征可以区别。(1)北山盖蚤下唇  相似文献   

6.
贵州新蚤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子书 《昆虫学报》1974,(4):495-496
自1960年至1965年,我们在省内一些地区采得一批蚤类,其中一种系尚未被记述的新种。 贵州新蚤 Neopsylla kweichowensis新种 本新种属于新蚤属(Meopsylla)斯氏组(stevensi group)。与特新蚤(N.specialisJordan,1932)及其各亚种相近缘。经比较,本新种雄性的可动突下后缘较平直而不象特新蚤那样弧形凸出,基部的基丁质明显增厚,形成一把柄状影,其下方的膜质较薄;第Ⅸ腹板前臂近长方形,后臂的刺形鬃3个;以及第ⅤⅢ腹板后缘的形状和毛序,均有明显区别。但是,雌性的第ⅤⅡ腹板后缘的形状与Jordan氏(1932)从四川木里仅采得一只雌性标本所描述的“斯氏新蚤”N.stevensi Jordan,1932(nec Roth.1915)相近似,但本新种的上叶明显向后突出。本新种特征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云南省的怪蚤属(Paradoxopsyllus Miyajima & Koidzumi,1909)跳蚤,迄今已有4种,其中除已知的绒鼠怪蚤(P.custodis Jordan,1932)外,余3种均为新种。兹记述如下: 金沙江怪蚤Paradoxopsylls jinshajiangensis新种(图1—8,24) 本新种以其♂抱器突大致为锥形,可动突最宽处在中段以及♀第VⅡ腹板后缘无明显凹陷略与规尼怪蚤(P.grenieri Klein,1963)接近。主要区别♂:(1)可动突自中段以上除后上角略倾斜外,基  相似文献   

8.
云南栉眼蚤属一新种:蚤目:多毛蚤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从滇西北边陲担打力卡山脉采获的栉眼蚤属一新种——解氏栉眼蚤Ctenophthalmus(Sinoctenophthalmux)xiei。本新种与端凹栉眼蚤Ctenophthalmus(S.)parcus Jordan,1932近缘,但可根据其下唇须,可动突、第九腹板和阳茎端侧叶以及第七腹板后缘的形态等特征与后者区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秦岭山区蚤类研究的第二报,记述细蚤科Leptopsyllidae茸足蚤属 Geusibia Jordan,1932的两个新种(其中之一包括两个新亚种),并试对该属的系统进化关系作一初步探讨。模式标本(艹仔)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在1957—1958年中著者(沈定荣)从云南省连山等地区的黄胸鼠(Rattus rattus flavi-pectus)等宿主体上采到病蚤属(Nosopsyllus)的一种跳蚤,其形态与伍氏病蚤(Nosoprylluswualis Jordan,1941)相近。经与贵阳的伍氏病蚤的副模标本和一些原产地模式标本相比较,我们认为是一新种,命名为长形病蚤(Nosopsyllus elongatus sp.nov.)以标志新种具有较为狭而长的可动突(movable process)。  相似文献   

11.
狭臀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多毛蚤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者于1951—52年将1942、1943和1946年在贵阳所采狭臀蚤属Stenischia Jor-dan,1932标本鉴定为奇异狭臀蚤Stenischia mirabilis Jordan,1932,并对雄蚤作了首次描述,1983年,解宝琦等报导了云南省的狭臀蚤四个新种,在鉴定中着重运用颊栉刺的形态和排列作为主要特征之一。同时对奇异狭臀蚤,根据模式产地四川木里的标本绘了雄性变形节的图。据此,作者复查了当年贵阳的标本,经比较,确定它不是奇异  相似文献   

12.
王敦清  刘泉 《动物学研究》1981,2(3):289-29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考察队在西藏察隅采到一种病蚤属跳蚤,经签定后认为系一新种,现描述如下。 察隅病蚤(新种)Nosopsyllus (Nosopsyllus) chayuensis Wang et Liu 鉴别特征 本新种与采自土耳其阿达纳的Nosopsyllus sarinus(Jordan et Rothschild,1921)、印度西姆拉的Nosopsyllus simla(Jordan et Rothschild,1921)和印度旁遮普的Nosopsyllus punjabensis(Jordan et Rothschild,1921)等很相似。但N.sarinus雄蚤第8背板背端向上翘起,阳茎钩突端部向后延伸且呈斜截状;而新种雄蚤第8背板背端略向下弯,阳茎钩突呈鹰嘴状。新种的可动突端背缘比N.simla和  相似文献   

13.
刘井元  马立名 《昆虫学报》2002,45(Z1):121-122
 描述履行怪蚤Paradoxopsyllus calceiforma Zhang et Liu, 1985的雌蚤,该种雌 蚤与昏暗怪蚤P. phaeopis (Jordan et Rothschild, 1911) 极相近似,但仍有一 些特点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张志成  于心 《昆虫学报》1991,34(1):96-98
我们从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安康地区平利县千家坪林场,位于东经109°15′,北纬31°50′)采获一批蚤类标本,经鉴定其中有狭蚤属 Stenoponia Jordan et Rothschild,1911新种。根据其模式产地,命名为大巴山狭蚤,兹记述如下。 大巴山狭蚤 Stenoponia dabashan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新种烦栉刺数和下唇须仅一节,与上海狭蚤 Stenoponia shanghaiensis Liu et Wu 1960 兰狭蚤 S. coclcstis Jordan et Rothschild, 1911 和短距狭蚤S. formozovi Ioff et Tiflov, 1934接近。但下列特征可以区别:1)第9腹板后臂近端部  相似文献   

15.
前言 福建省蚤类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目前已有资料的记载最早是C.R.Kellogg氏。1917年他在前福州协和大学任教时曾先后采得人蚤、猫栉首蚤(猫蚤)、犬栉首蚤(犬蚤)、缓慢细蚤(褐鼠蚤)、印度蝠蚤(立石蝠蚤)和长棘蝠蚤等六种跳蚤。1937年E.Landauer氏把由本省龙岩地区褐家鼠(沟鼠)体上所采得的一种跳蚤寄到国外而由K.Jordan氏检定为  相似文献   

16.
马立名 《昆虫知识》1990,27(6):358-359
<正> 研究蚤的寿命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于1985~1987年研究了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iformis(Wagner)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Jordan)在不同条件下的寿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们从云南西北部采到茸足蚤属(Geusibia Jordan,1932)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云南茸足蚤Geusibia yunnan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与我国四川的半圆茸足蚤(G.hemisphaera Liu,Chen et Liu,1981)接近。与该种的重要区别是:♂,1)抱器体后缘中部无粗短的指形突;2)第8腹板基部仅有一条骨化杆,中部缺乏稍淡的骨化弯钩;3)可动突最宽处在中段;4)第9腹板后臂相当于膨部的钩状突形状不同而较宽;5)阳茎钩突端膨大,较圆。♀,第7腹板后突通常有浅凹,凹陷的下方有明显的后腹角或齿突。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饲养蚤的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去有很多蚤类畸形的报道,多采自自然界。本记述的畸形均为实验室饲养,标本有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garis(Jordan,1929)和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Wagner,1893)。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1987年底从滇西边陲高黎贡山南段西坡(约东经98°68′,北纬26°01′;海拔3,100米)的灰颈鼠兔贡山亚种Ochotona foerrsti sogoodi体采获的一新种(仅1)方形茸足蚤Geusibia quadrata。它近于微突茸足蚤G.minutipronula Zhang et Liu,1984及其宁陕亚种G.m.ningshanensis Zhang et Liu,1984,指形茸足蚤G.digitiforma Gong et Lin,1990和结实茸足蚤G.torosa Jordan,1932,但该新种基节臼鬃位置较低、抱器后腹突较短小、可动突后腹角显著地凸出和无窦、第9腹板后臂基部的腹膨宽大近似方形和阳茎钩突的端腹角较发达等综合特征可与其它近缘种区分。  相似文献   

20.
长喙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蠕形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心如  吴文贞 《昆虫学报》1991,34(4):492-495
长喙蚤属 Dorcadia Ioff,1946分布于古北界中亚亚界,迄今仅知3种:麅长喙蚤Dorcadia dorcadia (Rothschild,1912)、羊长喙蚤 Dorcadia ioffi Smit,1953和西吉长喙蚤 Dorcadia xijiensis Zhang Dang,1985。最近,我们在检视这个属的标本时发现一新种,订名为青海长喙蚤,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