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海大气中的孢粉及其对海底沉积物中孢粉组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1979 年在黄海上空共收集到孢粉321 粒,属23 个属种。春季大气中所含孢粉数量最多,秋季次之,夏季和冬季较少。大气中木本花粉含量达74% ,草本花粉23% ,孢子3% 。通过大气中孢粉与1990 年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孢粉组合的对比,反映出大气中孢粉与海洋沉积物中孢粉属种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海洋沉积物中的孢粉分布显现近岸草本花粉含量高,远海木本花粉含量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国大气孢粉调查的统一布署和要求,以及防治昆明地区花粉症的需要,作者于1986年12月3日—1987年12月2日在昆明医学院附一院住院部大楼平台上设点收集大气中一年四季飘散的孢粉,现把结果初报如下。在昆明市全年大气中均有孢粉飘散,一年中共收到孢粉21048粒,比我国其它地区(如北京、上海、南宁、呼和浩特、沈阳等地)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多。其中裸子植物计9678粒,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国大气孢粉的调查统一布署和要求,以及防治江西地区花粉症的实际需要,作者于1986年5月7日—1987年5月6日在南昌森工医院设点收集大气中四季飘散的孢粉,现将观察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Acta Botanica Sinica》1988,30(2):222-222
中国孢粉学会与华北油田于1987年9月24—28日在河北任邱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孢粉形态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100名,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下列五个专题进行大会报告及小组讨论:1.孢粉形态研究的进展;2.孢粉形态与进化;3.新技术在孢粉形态研究中的应用;4.常见和有争议的孢粉鉴定问题;5.常见和有争议的孢粉形态名词的统一问题。通过学术交流,代表们认为:1.孢粉形态的研究是孢粉学研究的基础,必须重视和加强。2.地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我国首次应用孢粉分析对西藏东南部海洋性冰川中粒雪和孤拱形成研究的初步总结。其基本原理是依据粒雪层和冰层中花粉含量的多寡的季相变化规律以及孢粉种类成分,区分晚夏和冬季的粒雪层理,进而进行年层和冰带的划分。通过对西藏若果冰川9.3米深粒雪试坑的孢粉研究,我们认为它是1972—1975年积累的粒雪层,通过对若果冰川弧拱冰样的孢粉分析,发现孢粉组合有明显的季相变化,证明孤拱可能是粒雪年层的遗迹和夏季雪崩堆积构成。  相似文献   

6.
对玉溪遗址剖面53个地层样品和附近山地的9个现代表土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玉溪文化时期(6 000a.BP—7 200a.BP)孢粉组合以乔灌木为主,草本次之,蕨类孢子含量较少。乔灌木中以松属、桦木属、栎属占绝对优势;草本中藜科、蒿属含量较高;蕨类孢子以凤尾蕨为主。孢粉谱反映了较为湿润的气候特征。表土孢粉以超代表性的松属占绝对优势,可能是植被群落演替过程中松属植物作为先锋种类表现在演替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结果,表土孢粉组合基本与当地植被状况相吻合。本研究在14 C测年基础上结合其它代用指标发现在剖面上部第4—8层和下部淤泥层中Rb/Sr值较高且乔灌木花粉百分含量明显增加,可以解释为该段淤泥层为古洪水遗迹,洪水可能有利于对孢粉的富集。地层剖面中文化层与淤泥层呈现交互沉积,表明周期性的洪水事件影响到了人类活动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孢粉学会主持召开的“晚古生代、中生代孢粉学术会议”于1982年11月30日—12月4日在西安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石油、地质、煤炭、科学院和有关院校等80多个单位的孢粉工作者,13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76篇,全文6篇。大会一天,宣读论文12篇,其余在分组会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钱家店盆地早白垩世协尔苏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本文对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钱家店盆地协尔苏组孢粉组合(共有孢粉化石40属、62种)进行了分析研究。组合是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平均占70—72%),其中以松柏目两气囊花粉含量较高,松柏目无囊花粉含量次之,松柏目单囊花粉含量较少;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较少(平均仅占28—30%),以海金沙科孢子种类多种多样,含量较高为特征,桫椤科光面孢子的含量次之。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协尔苏组组合的时代为早白垩世(Hauterivian-Barremian)。根据孢粉植物群反映的气候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辽西北票四合屯脊椎动物化石产地附近土城子组三段的孢粉组合,共计32属9种及25未定种。孢粉组合以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占绝对优势,三缝孢子含量低。当前组合中见有Cicatricosisporites,Lygodioisporites,Jiaohepollis,Rugubivesiculites等早白垩世特征分子,同时未见被子植物花粉,推测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这与同位素测年结果相一致。这一孢粉组合以松柏类两气囊花粉的高含量及Classopollis的低含量为特征,明显不同于以往报道的土城子组的孢粉组合,却与辽西地区义县组下部层段的孢粉组合非常相似,表明辽西地区土城子组沉积的末期区域植物群面貌与义县组已无本质差别,尽管两套地层在岩相和沉积上差异明显。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土城子组的横向对比对于正确重建中国北方侏罗纪—白垩纪早期的沉积演化史十分关键,有必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开展其他地区土城子组的孢粉等生物地层及区域间的对比工作。  相似文献   

10.
黄海是位于我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的一个陆架浅海。其表层沉积的孢粉、藻类分布可分为四个孢粉区:1.蒿—藜—禾本科孢粉区;2.松—栎—草本花粉—刺球藻孢粉区;3.松—椭球藻—栎—蕨属—凤尾蕨孢粉区;4.松—栎—凤尾蕨—椭球藻孢粉区。通过整个海区表层沉积的孢粉、藻类研究,着重探讨了:表层沉积孢粉组合和陆缘植被的关系;再沉积孢粉化石与海盆物质来源;刺球藻、椭球藻的分布与水深的关系;硅藻分布与深度、水团的关系;红树植物花粉与海流。  相似文献   

11.
文中研究报道产自川西松潘县红土坡的中新统马拉墩组孢子花粉植物群。迄今为止,人们关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新近纪古植被的所知甚少。红土坡马拉墩组孢粉组合的总体特征是榆科(Ulmaceae)、桦木科(Betulaceae)以及松科(Pinaceae)花粉比较丰富,蕨类孢子稀少。被子植物花粉在整个组合中含量最高,占孢粉总数的52.4%—84.4%;其次是裸子植物花粉,占13.8%—44.1%;蕨类孢子仅占1.2%—5.1%。被子植物中以榆科和桦木科花粉最多。榆科花粉可达孢粉总数的14.7%—28.8%,其中绝大多数是榆属(Ulmus),其他可能包括少许榉属(Zelkova)。桦木科花粉含量也很高,达12.6%—25.7%,主要为桦木属(Betula)和桤木属(Alnus)。此外,杨柳科(Salixaceae)、山毛榉科(Fagaceae)以及胡桃科(Juglandaceae)也有一定含量。这样的孢粉组合代表了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与此组成相同或相近的森林在我国现代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植被中很难见到。根据和同期与红土坡纬度相当地区的孢粉组合的对比,推测在早中新世当地的海拔高度已经超过1 000 m,甚至达到2 000 m左右,也即已经接近或仅略低于当地现今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孢粉学学术交流会于1988年10月27至3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50人。大会收到论文156篇。会议采取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形式,就代表们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大会反映了我国孢粉学的研究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的许多方面,如,地质、石油、煤炭、水文、海洋、考古、农业、食品、医疗、保健、化装等。研究的对象不断扩大,从研究化石孢粉、现代孢粉,到研究原油、大气、海洋中的孢粉;从研究孢粉形态、孢粉成分,到研究孢粉的光性特征、破壁技术、超薄切片技术等,且都取得进展。尤其是近几年对现代孢粉成分的研究,为食品、医疗、保健、化装等方面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优质原料;化石孢粉成分的研究,为石油形成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镇第四系钻孔(ZKA4)中孢粉的分布,自下至上划分了11个孢粉组合:1.Betula-Ulmus-Artemisia,2.Ulmus-Chenopodiaceae-Quercus,3.Artemisia-Gramineae-Quercus,4.Liquidambar-Polypodiaceae-Ulmus,5.Pinus-Quercus-Betula-Juglans,6.Quercus-Juglans-Artemisia,7.Quercus-Polygonum-JuglansCarya,8.Betula-Gramineae-Artemisia,9.Quercus-Polypodiaceae,10.Podocarpus-Triorites-Polypodiaceae,11.Pinus-Podocarpus-Juglans-Pterocarya。依据孢粉组合,识别出更新世以来七个气候冷暖变化阶段。孢粉组合1为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林,气候以冷干为主,向上气候回暖;孢粉组合2为高寒灌丛—落叶针阔叶混交林,以冷干为主;孢粉组合3为草本—落叶针阔叶混交林,较前一阶段气候变暖,偏暖干;孢粉组合4-5以落叶阔叶为主,整体上以变暖为主;孢粉组合6-7为落叶针阔叶混交林,整体气候为暖湿,早期略干;孢粉组合8-9为以针叶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气候温凉偏湿;孢粉组合10-11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以湿暖为主。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钱家店凹陷ML12井等12口井的孢粉材料,是目前所知该凹陷姚家组孢粉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且保存最完好的,已鉴定出孢粉共计116属,包括蕨类植物孢子51属、裸子植物花粉32属和被子植物花粉33属。根据姚家组中蕨类植物孢子分异度较高及相对含量较低、裸子植物花粉分异度较低及相对含量高、被子植物花粉分异度较低及相对含量波动幅度巨大的孢粉组合特征,将其命名为Exesipollenites-Nevesisporites-Retitricolpites组合。该组合与大庆长垣姚家组孢粉组合具有很好的横向对比性。以塔里木盆地西部东巴组中、下段被子植物花粉的演化阶段为参照标准,钱家店凹陷晚白垩世姚家组的孢粉组合时代应为晚白垩世Coniacian期—Santonian期。本文中的工作填补了钱家店凹陷姚家组孢粉组合研究的空白,并为深入认识我国北方区姚家组沉积时期植物群的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孢粉学会与华北油田勘探研究院于1987年9月24—28日在河北省任丘市的华北油田联合召开了全国孢粉形态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石油、煤炭、地质矿产、高校及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代表共100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孢粉形态学家王伏雄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路安民教授,植  相似文献   

16.
浙江白垩—第三纪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中新生代盆地计有40多个,大部分为断陷盆地,盆地内白垩—第三系厚达数千米。近年来,我们配合浙江的石油勘探,重点对长河盆地、金衢盆地、宁波盆地等白垩—第三纪地层进行了较系统的孢粉研究,共分析了78口钻井的2026块样品,获得了相当丰富的孢粉化石,为浙江白垩—第三纪地层、古植被、古气候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徐金荣、杨再林、叶志华、吴妮分析样品,王秀雅、何福英清绘插图,在此表示感谢。一、孢粉组合序列浙江白垩—第三系孢粉自上而下可分为7个组合 1.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  相似文献   

17.
空气中花粉粒的调查研究属气传孢粉应用学科,它正愈来愈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掌握本地区空气中花粉播散规律,对预防、诊断、治疗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本文着重报道了从1985年4月1日至1986年3月31日在武汉地区空气中孢粉散布的基本规律,并讨论分析了空气中花粉含量与气候的关系。根据花粉在空气中出现时期的长短及数量的多少,笔者把武汉地区空气中常遇到的一些植物花粉分为3种类型,这对考虑湖北武汉地区哪些植物花粉可能导致过敏性疾病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高原湿地唐克泥炭剖面TK1采样点按10cm间距作孢粉分析,依据主要孢粉类型的百分比关系,以及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数据,将剖面孢粉组合大致分为上下两个带。在下带,莎草科均在65%—75%之间变化,表明了相当稳定的气候条件。结合若尔盖表土孢粉数据和唐克泥炭剖面孢粉数据,首次定量重建了唐克7940cal.a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规律:7940—6420cal.aBP,年均温0.72—1.48℃,年降水量650.34—662.29mm;6420—3790cal.aBP,年均温0.56—1.62℃,年降水量647.79—662.34mm;3790—1580cal.aBP,年均温0.54—1.65℃,年降水量647.40—657.71mm;1580cal.aBP至现在,年均温1.45—1.73℃,年降水量661.86—666.41mm。相应于气候变化,沼泽发育也依次经历了4个时期变化,即沼泽化过程发展期—沼泽大发展期—沼泽发育波动期—沼泽再度大发展期。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大气中孢子和花粉为对象的学科和(为大气孢粉学。包括孢子花粉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存在条件,大气中孢粉的数量和种类调查统计,并用以探讨大气孢粉学与医学、环境科学、农业、法学等的关系及其理论和实际意义。 1.大气中的“花粉雨” 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中,空气是任何生物都离不了的,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因此对大气环境保护是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文中研究报道产自川西松潘县红土坡的中新统马拉墩组孢子花粉植物群。迄今为止,人们关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新近纪古植被的所知甚少。红土坡马拉墩组孢粉组合的总体特征是榆科(Ulmaceae)、桦木科(Betulaceae)以及松科(Pinaceae)花粉比较丰富,蕨类孢子稀少。被子植物花粉在整个组合中含量最高,占孢粉总数的52.4%—84.4%;其次是裸子植物花粉,占13.8%—44.1%;蕨类孢子仅占1.2%—5.1%。被子植物中以榆科和桦木科花粉最多。榆科花粉可达孢粉总数的14.7%—28.8%,其中绝大多数是榆属(Ulmus),其他可能包括少许榉属(Zelkova)。桦木科花粉含量也很高,达12.6%—25.7%,主要为桦木属(Betula)和桤木属(Alnus)。此外,杨柳科(Salixaceae)、山毛榉科(Fagaceae)以及胡桃科(Juglandaceae)也有一定含量。这样的孢粉组合代表了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与此组成相同或相近的森林在我国现代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植被中很难见到。根据和同期与红土坡纬度相当地区的孢粉组合的对比,推测在早中新世当地的海拔高度已经超过1000 m,甚至达到2000 m左右,也即已经接近或仅略低于当地现今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