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南京鼓楼医院研制成功血管腔内支架人造血管。这种新型人造血管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内衬高分子硅胶类薄膜制成,通过输送导管导人移植于人体血管病变部位,能够有效地治疗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闭塞、静脉闭塞以及大血管损伤等血管疾病。新型人造血管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观察血管的方法需将组织制成切片,然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显示的只是血管的某一片段而无法观察到血管的全貌。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可对活体动物血管进行断层成像,从而再现血管的结构。本方法为对肿瘤等病变组织血管进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改性猪小肠粘膜下层组织(SIS)为支架,利用仿生技术构建小口径人造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与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分别种植于改性SIS膜表面,制成3 mm 仿生三层人造血管为实验组;制成单层人造血管为对照组,分别植入修复15例犬双侧股动脉缺损,术后进行彩超、组织学检测和电镜检测鉴定。结果:植入12周,14个仿生人造血管保持通畅,通畅率93.3%,有血管样生物结构形成,管腔内壁有完整的内皮覆盖,管壁中层见大量平滑肌细胞;对照组通畅率60%,有少许内皮细胞覆盖。结论: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并能在体内保持良好通畅性, 修复动脉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一种用小血管制作长血管条的方法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传统的螺旋条法制备血管条,只适用于较大的血管。本文介绍了一种能用小血管制作长血管条的方法。本法操作简便,不仅适用于小血管,即使用于大血管,效果也较好。用本法制成的长血管条,经有关实验证明,仍保持正常血管的机能,对电刺激和外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均正常;用它来研究壁内神经的传递机能,反应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用传统的螺旋条法制备血管条,只适用于较大的血管.本文介绍了一种能用小血管制作长血管条的方法.本法操作简便,不仅适用于小血管,即使用于大血管,效果也较好.用本法制成的长血管条,经有关实验证明,仍保持正常血管的机能,对电刺激和外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均正常;用它来研究壁内神经的传递机能,反应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日本Toray公司应用聚酯微纤维研制成的人工血管已在美国贝隆医学院临床应用,5例手水结果良好。在日本也已被健康福利部批准,开始在各级医院使用。这种由聚酯微纤维制成的新型血管,纤维的直径很细,只有人的头发的1/20,用复杂的生产工艺编织成小而软的人工血管。水能通过管壁,而血液不能通过。动物实验显示,此种人工血管植入后不久,即有活组织覆盖,并具有抗栓塞形成的特点。应用微纤维制造的人工血管以前还没有过。在日本每年人工血管的销售额在10亿日元以上,而在美国达100亿日元。Toray公司确信,这种微纤维人工血管更类似于天然  相似文献   

7.
冯苏  陈志鹏  刘澄  乔彤 《生物工程学报》2019,35(9):1750-1760
由于自体血管(由同一受体的血管用于血管移植材料)的有限可用性,以及非自体血管(人工制成的血管移植材料)的生长能力不足,组织工程血管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构建了一种磷铵两性离子改性的血管脱细胞支架附以高度生物相容的骨髓源内皮祖细胞为内层的新型血管移植材料。通过一种简便的方法——共沉淀法改性血管脱细胞支架,评价其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溶血实验、复钙实验和细胞毒性等相关指标。磷铵两性离子改性后抗凝血活性提高,可以有效地促使类似于天然血管腔表面凹凸结构的脱细胞支架表面内皮祖细胞的附着。改性后的脱细胞支架具有与天然血管相似的力学性能,在体外可以有效地构建内皮化。研究结果为血管脱细胞支架通过改性实现体外抗血栓和内皮化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多指示剂稀释法已广泛应用于心输出量、血管外肺水和肺血管通透性的测定和研究,血液自动连续收集器是其关键装置。国外的这种装置复杂,且只限于大动物及人的研究中应用。国内则未见报导。为研究兔肺水的转移,我们制成一种适  相似文献   

9.
新生血管生成是绝大多数肿瘤得以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前提。所以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癌症疗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通过抑制促血管生成信号或扩大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来干扰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这领域的广泛研究已经发现了一系列促血管生成因子及其抑制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二是利用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的差别来携带杀伤性药物直接特异性破坏已形成的肿瘤血管 ;另外 ,内皮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制成疫苗也可起到直接杀伤作用。到目前为止 ,虽然很多抑制肿瘤血管的药物已经被用于临床试验 ,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从长远来看 ,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血管基因治疗策略 ,靶向药物导入系统的研究 ,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疗法、化疗和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都在探讨中。随着肿瘤模型评估系统的发展 ,抗血管治疗肿瘤的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广泛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蛋白凝胶基质的制备与基质内的血管生成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肝素亲和层析从血清中提取玻璃粘连蛋白(vitronectin),以硫酸铵沉淀法从血浆中粗提含纤维蛋白原的复合蛋白质组分,向血浆蛋白、胎牛血清和DMEM组成的复合成分中加入凝血酶,制成蛋白质凝胶.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在此基质上或在基质中的生长及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诱导下形成的血管样结构.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可粘附在此凝胶基质表面正常生长,在bFGF的诱导下,内皮细胞向胶内迁移、生长并形成管状结构,多个管状结构连接、融合形成毛细血管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最近,科学家从人的结肠癌中,分离出一种“血管素”。它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质,主要能导致新的血管的形成。他们进一步分析认为,血管素的蛋白质是由一条123个单链的氨基酸组成的。瓦利博士认为:如果把它制成药物,心绞痛的病人服后,可以增进心肌血循环系统的流动,缓和患者的病痛;也可以改善中风后脑部微血循环的流通。因此,心脏病发作后的救治的成活率,可以显著的提高。此外,人体局部受到创伤后,血管素可促使伤口愈合;对  相似文献   

12.
杀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1 阳性细胞的靶向毒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喉毒素 (diphtheria toxin DT) 是棒状白喉杆菌被β噬菌体感染后分泌的一种外毒素. 它可以阻断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杀死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 R82A, K84A, H86A 突变体可以和肿瘤血管上高表达的 VEGF 受体 1 (VEGFR-1) 特异性结合. 首先从白喉杆菌中提取基因组 DNA,扩增出白喉毒素 C 区、 T 区基因. 并运用点突变技术,制成 VEGF 的 R82A, K84A, H86A 突变体. 利用这个可以和肿瘤血管上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 VEGF 的突变体,代替白喉毒素上的受体结合区,制成了针对 VEGFR-1 的靶向融合毒素——— DT391-mVEGF. 以去除了受体结合区的 DT391 为阴性对照,细胞实验表明,融合毒素对 VEGFR-1 阳性的肿瘤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标本,无論是小型动物的整体、胎儿的肢体、头頸或較大动物的某一器官,經过一定的制作手續与药品处理,都能制成透明标本而从其表面看到內部血管骨骼等結构,使人一目了然。尤其是血管的透明标本,更是美观,如同一幅美丽的立体图案,对教学及科研都有很大帮助。因为一般生物学工作者及医学生都比較喜爱。作者在龔少青副教授指导下,經多次制  相似文献   

14.
Jiang ZS  Yang YZ  Zhao W  Pang YZ  Liu NK  Tang CS 《生理学报》2000,52(3):211-214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大鼠血管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生成的影响。取SHR和WKY大鼠主动脉制成血管薄片,以10、100ng/ml bFGF(终浓度)分别孵育6h,测定血管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孵育液中亚哨酸盐(NO2)和内皮素含量。结果显示:SHR主动脉组织NOS活性较W  相似文献   

15.
周承书  严元刚 《蛇志》1990,2(3):34-35
利用蛇毒制成抗凝剂国外已有27年历史,国内对此项研究开始于1981年,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963年以来,国外已有红口蝮蛇毒、矛头蝮蛇毒、东部菱斑响尾蛇毒、尖吻蝮蛇毒等商品供应于临床,国内已有蛇岛蝮蛇抗栓酶、长白山蝮蛇抗栓酶、江淅蝮蛇抗栓酶、去纤维蛋白酶等产品已相继在临床上用来治疗血栓、栓塞等闭塞性血管疾病。经基础研究和上千例次临床实践证明,在我国,蛇毒抗凝剂具有药源广;疗效佳、毒副作用较少的特点,部分产品已居国内外领先地位,是一种得推广应用的药物。本文简要介绍该药的临床应用,供用药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85年 Bert L.Vallee等发现血管生成素,并明确其基因和蛋白质序列1986年 明确血管生成素属于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1987年 明确血管生成素在细胞系、人体正常和肿瘤组织中mRNA的丰度重组表达血管生成素蛋白。  相似文献   

17.
生物标本,是生物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教具,但过去制作的动物內脏浸制标本,一般保存在甲醛溶液中,各种內脏往往容易变色,学生在进行观察时,对內脏原来的色泽,无法了解,而观察一般的注射标本,只能了解血管的情况,也不能看到自然色泽,运用涂色标本,亦不能看到真相。我校为了要解决这个問題,試制成  相似文献   

18.
免疫佐剂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免疫佐剂的发展概况李连奋综述杨洪举审校(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610063)免疫佐剂的研究几乎是与生物制品的开发同时起步的。例如,1923年Ramon和Glenny制成白喉类毒素。1927年Ramon和Zoelar制成破伤风类毒素后,192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口径血液导流管在动物离断肢体模型中快速恢复通血的实验基础应用,研究小口径血液导流管实验幼猪离断肢体维持通血效果的评价。方法:20只实验幼猪随机分为A、B两组,制成后肢完全离断模型模型,采用内径为2.0 mm、外径2.5mm的血液导流管,A组长度10 cm;B组长度20 cm,进行血管桥接后定期观察血液导流管通畅性,观察终点为血液导流管完全堵塞,血管超声探测仪无血流信号,远端血管搏动消失,离断肢体以远皮下毛细血管网无渗血。比较两组到达观察终点的时间有无差异。结果: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后,离断肢体远端股动脉的远端有搏动,血管超声探测仪可检测到血液导流管内有血流信号,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液导流管动脉段逐渐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导流管段逐渐形成附壁血栓,远端血管搏动及皮下毛细管网渗血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血流信号消失,两组到达观测终点的时间分别为A组365±47.4 min;B组359±31.5 min,两者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长度在10 cm-20 cm的小口径血液导流管在实验动物离断肢体血管通血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口径血液导流管能够用于动物离断肢体的血管临时桥接,维持通血时间可达6-8小时,有效通血时间长。实验数据说明小口径血液导流管适合于动物离断肢体模型中的血管桥接,在下一步临床应用中在四肢复杂血管损伤中有着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青蛙的心脏,比鱼类多一个心房,比哺乳类少一个心室.在循环路线上,比鱼类多一条路线(肺循环).在血液上,比哺乳类多一部分混合血.所以蛙的循环系统是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一部分内容.为此,我制成一个青蛙血循环活动幻灯片,经过讲述演示,一目瞭然,清楚易懂。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1.将青蛙背面观的幻灯片(北京电化教育馆编绘,北京宏宙小学幻灯制片厂制)放大在胶片上,大小以所用幻灯镜头能容纳下为准(图1). 2.用直径2—3毫米的细玻璃管,按照图1上各条血管的形状,在酒精灯上烧弯成各种血管.管的两端要超出体形,并把超出部分弯曲(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