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自从8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首次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雄性原核中,获得了个体比对照大一倍的转基因“超级鼠”后,转基因猪、鱼、兔和羊等相继问世,为动物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仅就笔者收集到的资料对国内转基因动物的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鸟类基因转移研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在传统上,动物的数量遗传学及遗传分析完全依赖于对动物本身具有的等位基因或偶发的多态性的利用,这些杂合性经选育可发生分离。因此,动物的品种改良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完全受限于自然存在的变异。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动物基因工程定向育种开辟了全新的途径。1982年,美国科学家Palmiter等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了生长快速、成体较一般小鼠大一倍的“超级鼠”。此后,世界各国均相继开展了多种生物的基因转移研究。尤其是在哺乳类和低等脊椎动物鱼类,许多转基因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DNA重组技术将人们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或早期胚胎内,使外源目的基因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并在体内表达,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动物。1982年美国华盛顿大学Palmiter等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白鼠的受精卵里得到比正常体格大一倍的“超级小鼠”,此成果带动了转基因动物的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自1982年转基因"超级鼠"出生至今,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转基因技术已经更加完善和多样化,并且在动物育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详细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在改良动物生产性状、提高动物抗病能力、构建生物反应器和疾病模型方面的应用,并就转基因动物育种产业化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1982年美国科学家Palmiter等人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了具有快速生长效应的“超级鼠”,其成熟大小为一般小鼠的两倍。虽然“超级鼠”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但这一实验的成功却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如快速生长,抗病及抗寒等)的经济动物投下了希望的曙光。果然,在Palmiter等的结果宣布不久,一个世界范围的转基因动物研究已经兴起,相继开展了猪、兔、鸡、羊等的转基因研究,并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我们知道,鱼类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蛋白质食物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最初是在小鼠体内进行的,成功地研究转基因小鼠,大约只有九年的历史。这个领域的研究涉及的范围较广,利用转基因小鼠,研究特异的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有关癌基因机制的分析;免疫机制的研究以及对遗传疾病的了解等。转基因鼠的研究在这些领域里都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什么是转基因动物我们以小鼠为例,将小鼠的受精卵取出,在显微镜下将基因用玻璃微管送入受精卵的精原核中。受精卵通常有两个原核,一个是由精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转基因动物育种具有诸多优点,利用该技术得到的转基因鼠、转基因羊、转基因牛等动物,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商业前景。本文从动物转基因技术入手,结合相关专利,分析了近几年转基因动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和趋势。重点从转基因动物育种在医药和农业上的应用,分析国内外目前的产业化状况。最后根据产业化中的一些问题及国内外差异,对我国转基因动物育种产业化提出建议,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美国科学家R.D.Palmiter等人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获得了具有快速生长效应的“超级鼠(Supermouse)”,其成熟大小为一般小鼠的两倍.“超级鼠”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从认识、利用和改造家养动物的时代跨入了可以创造新生物品系,乃至于修饰人类自身的新时代,它在生物学,自然科学以及整个人类认识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1982年Palmiter[1]等人给小鼠受精卵雄原核注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培养成功“超级”鼠以来,由于人们认识到转基因技术导致动植物品种定向改良以及利用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大量合成和分泌贵重而安全的基因工程产品,因此转基因动物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相继开展了兔、鱼、猪、鸡、牛、羊等动物的转基因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2,3,4]。但是在上述具有经济价值的高等脊椎动物中从事转基因研究,成本高、操作困难,而金鱼属于低等脊椎动物.具有产卵多、易获得同步卵、可控制体外受精和体外发育等特点,因而成为转基因动物研究的方便材料。生长激素是动物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单链多肽⑸,生理功能是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及核酸、蛋白质合成,整体效应表现为动物生长。本文以金鱼为实验材料,探讨猪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其受精卵后整合、表达以及生物效应等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外源基因在高等动物内整合和表达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小鼠     
转基因动物是动物基因工程在医学和农业生物学研究中突出的成果。转基因动物在近十年中已取得很多成果,并为研究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医学遗传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为研究肿瘤病因学及家畜育种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鲤对几种环境因子耐受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  言自 1980年美国华盛顿大学R D Plamiter等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地育成世界上第一个“超级鼠”以来 ,世界范围的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相继开展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转基因鱼 (Transgenicfish)的研究稍晚于晡乳动物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中国、法国、日本、美国、德国及加拿大等国先后开展转基因泥鳅、鲤鱼、虹鳟、青鱼、罗非鱼和大西洋鲑等的研究 .开展鱼类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原因是其自身潜在的经济价值和作为转基因材料较哺乳动物有明显的优势 .大多数鱼类行体外产卵、受精和孵化的繁…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动物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经由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胚胎染色体基因组内,使之稳定整合并能传给后一代的动物。被导入的外源目的基因称为转基因。经转基因操作成功的受精卵或胚胎所发育的第一代个体称为首建者。1974年Jaenisch等首次报道应用显微注射法将SV40注入鼠胚胎获得第一例嵌合型转基因小鼠。至今,转基因动物  相似文献   

13.
由863生物技术领域第一主題专家组发起和组织的首次转基因动物学术讨论会最近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863第一主题动物基因工程育种两个专题的主要研究人员,特邀参加会议的有关专家,国家科委、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近五十人,第一主题专家组洪孟民、朱立煌、陈受宜、许智宏和朱裕鼎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首先由专家组传达了宋健同志五月初在上海“生物领域战略目标汇报会”上的讲话精神。会议对国内外情况,包括我国畜牧业发展概况。农业科学研究战略、我国常规家畜育种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我国湖北白猪的育种技术和我国家畜疫病情况,以及哺乳动物和鱼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育种、家畜性别控制研究等方面的国外动态作了介绍。这些综述使与会人员既了解到国际上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和碰到的问题,也了解了我国生产实际对转基因动物生产技术等新技术的要求和从事这方面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及相关知识。 为了促进转基因动物研究在我国的迅速开展,我编辑部受863生物技术领域第一主题专家组的委托出版了这部“转基因动物专集”。  相似文献   

14.
泥鳅受精卵的电脉冲基因转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鱼类具有怀卵量大、受精卵易得,容易进行体外操作、人工孵化及培育等优点,使得它成为转基因动物研究的极好材料。1985年朱作言等首次发表了转基因鱼研究的初步结果,随后又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转基因鱼模型,并获得了可遗传的转基因鱼及其子一代。这一研究现已扩展到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个实验室。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鱼类基因转移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将有可能带来育种史上的革命,并建立定向、快速的鱼类育种新技术。已发表的转基因鱼研究,都是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直接将外源基因导入鱼类受精卵  相似文献   

15.
至今,基因枪法以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应用于水稻工程育种已有十几年。本文阐述了其在水稻工程育种的六个主要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评价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稳定性和对转基因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当然,基因枪法的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随着转不同基因的工程水稻的日益增多,进一步的安全性试验显得十分必要,它是转基因水稻商品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鱼的研究进展与商业化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e X  Tian YY  Gao FY 《遗传》2011,33(5):494-503
转基因技术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已培育出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鲑和罗非鱼,转荧光蛋白基因斑马鱼与唐鱼等可稳定遗传的转基因鱼品系,其中快长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获得对于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与养殖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要综述了转基因鱼应用研究的成就、相关技术及生态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显微注射仍是目前基因转植的常用方法,应用转座酶或巨核酸酶介导的转基因新技术可提高基因转植效率与整合率。转基因元件的选择应尽量考虑"全鱼"基因或"自源"基因,以减少转基因鱼食用安全方面的顾虑同时也有利于转植基因的表达与生理功效的发挥。生态安全是转基因鱼商用化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有研究显示转基因鱼与传统的选育鱼类相比适合度较差,但由于环境与基因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实验室获得的转基因鱼对生态影响的结果,难以预测转基因鱼一旦逃逸会对自然水生态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应建立高度自然化的环境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客观评价生态风险,有效的物理拦截、不育化处理等生物学控制策略仍是保证转基因鱼安全应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因枪法在水稻工程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至今,基因枪法以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应用于水稻工程育种已有十几年,本文阐述了其在水稻工程育种的六个主要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评价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稳定性和对转基因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当然,基因枪法的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随着转不同基因的工程水稻的日益增多,进一步的安全性试验显得十分必要,它是转基因水稻商品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鱼生态风险评价及其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改良的转基因鱼具有许多优良经济性状, 但转基因鱼迄今尚未进行商业化养殖, 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转基因鱼逃逸或放流到自然水体中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的担忧. 本文以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转生长激素(GH)基因鱼为对象, 分析了转基因鱼潜在生态风险的实质, 简要综述了通过单因子表型与适合度分析、数学模型推演研究转基因鱼生态风险的现状, 阐述了利用人工模拟生态系统开展转基因鱼生态风险评价的新思路及最新研究成果, 同时评述了采用三倍体途径控制转基因鱼生态风险的策略及原理; 在此基础上, 提出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风险防范策略是转基因鱼育种研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必须与育种研究同步进行的观点, 以期为转基因鱼育种及生态风险评价和对策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龙华 《实验生物学报》2003,36(3):238-242
转基因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领域高新技术。近年来,外源基因经显微注射导入哺乳类、两栖类、昆虫类以及鱼类的受精卵或胚胎,从而使人们对在整个动物的系统发育期间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更加深入。与哺乳类、两栖类以及昆虫类相比,鱼作为在脊椎动物进化的低级阶段,更适合在受精卵或胚胎期的显微操作。转基因鱼模型的研究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基因导入方法的成熟、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组学理论的应用则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提供  相似文献   

20.
体内系统转基因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全新而高效的制备转基因动物新方法.无需外科手术,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直接多次多点反复注射到雄性ICR小鼠的睾丸内.几周后,上述雄性动物与自然发情的雌性交配,制备转基因动物.经PCR检测、DNA印迹,实验结果表明:F1代小鼠转基因阳性率为41%.经DNA印迹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子代转基因动物的基因组内并能遗传给后代.将F1代阳性鼠与正常ICR鼠交配,产生F2代转基因鼠,F2代转基因阳性率37%.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体内系统转基因方法简便、高效,适用于大规模制备转基因动物,特别适用于一些大型家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