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鳗弧菌侵染对青蛤溶菌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蛤样品分别注射鳗弧菌和生理盐水,在注射后3 h、6 h、12 h、24 h、36 h和48 h取不同处理组血清,测定其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析鳗弧菌对青蛤体内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鳗弧菌感染组的青蛤血液中LSZ和SOD活性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SOD在12 h时达到最高,LSZ在36 h达到最高,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表明鳗弧菌对青蛤的LSZ与SOD酶活性影响较大,对其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体内增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SSV),对淡水克氏螯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两种淡水蟹(中华绒螯蟹、长江华溪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除淡水克氏螯虾之外,其它受试的虾蟹均不能感染WSSV。克氏螯虾3个不同剂量级感染至12d平均死亡率为94%。从发病或死亡个体采集血淋巴,经电镜负染色可观察到完整的病毒粒子,其形态大小、靶细胞组织病理均与从中国对虾中分离的WSSV相似或相同。同时,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证明该实验的可靠性。克氏螯虾重复感染效果良好,有可能成为研究WSSV的一种理想的病毒体内增殖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噬菌蛭弧菌代谢产物活性成分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噬菌蛭弧菌代谢产物的3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提取后的剩余液体分别腹腔注射实验小鼠,分两次注射,共注射0.5 mL,注射后连续饲养28 d,每隔7 d小鼠采血检测离体白细胞吞噬活性(phagocytic activity)、吞噬细胞杀菌活性(bactericidal activity)、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血清凝集抗体效价、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数的变化,以研究不同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石油醚提取物组和三氯甲烷提取物组小鼠血清SOD活性、血清凝集抗体效价、离体白细胞吞噬活性和吞噬细胞杀菌活性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乙酸乙酯提取物组SOD活性和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离体白细胞吞噬活性和吞噬细胞杀菌活性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石油醚提取物组的血红蛋白值(12.64 g/100 mL)和红细胞数(11.32×106/mL)最高。各项指标的峰值均出现在第7天~第21天。结论噬菌蛭弧菌代谢产物3种有机溶剂提取的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体内增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SSV),对淡水克氏螯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两种淡水蟹(中华绒螯蟹、长江华溪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除淡水克氏螯虾之外,其它受试的虾蟹均不能感染WSSV.克氏螯虾3个不同剂量组感染至12 d,平均死亡率为94%.从发病或死亡个体采集血淋巴,经电镜负染色可观察到完整的病毒粒子,其形态大小、靶细胞组织病理均与从中国对虾中分离的WSSV相似或相同.同时,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证明该实验的可靠性.克氏螯虾重复感染效果良好,有可能成为研究WSSV的一种理想的病毒体内增殖模型.  相似文献   

5.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能够感染虾类并且造成其大面积死亡的环状双链DNA病毒。WSSV有多种分离株,其毒力有所差异。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分离得到1株WSSV新分离株WSSV-CN-Pc,其毒力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肌肉注射和经口注射的方法,以WSSVTW型作为阳性对照,分别对克氏原螯虾(P.clarkii)和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进行活体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肌肉注射WSSV-CN-Pc和WSSV-TW的克氏原螯虾均在第6天出现100%的死亡;罗氏沼虾在肌肉注射WSSV-TW后未出现死亡,但在注射WSSV-CN-Pc后的第9天死亡率达100%。经口注射WSSV-CN-Pc和WSSV-TW的克氏原螯虾均在第16天出现100%的死亡;罗氏沼虾经口注射WSSV-CN-Pc后的第19天死亡率为100%,但注射WSSV-TW的实验组并未出现死亡。结果表明,对于克氏原螯虾,WSSV-CN-Pc具有和WSSV-TW相似的毒力,而对罗氏沼虾存在明显的毒力差异。提示克氏原螯虾是WSSV传播途径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水体不同氨氮条件下,对对虾抗病力指标和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生物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设置0.05mg/L(对照)、0.15mg/L低浓度组、0.75mg/L低浓度组、1.50mg/L中浓度组、3.00mg/L高浓度组5个氨氮的质量浓度作为胁迫组,计在此基础上加入副溶血弧菌设置感染组,加入副溶血弧菌和噬菌体设置噬菌体防治组。在胁迫组,低浓度氨氮使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清P0、ACP和SOD活力增强,但是在第14天时所有实验组对虾的THC、虮清PO、CAT、ACP、SOD活力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感染组对虾THC、血清PO、CAT、ACP、SOD活力受到显著影响,各实验组的对虾抗病力指标均低于相对应的胁迫组,差异显著(P〈0.05)。低浓度氨氮的噬菌体防治组各项指标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胰脏的副溶血弧菌计数的差异显著(P〈0.05)。在第14天时,低浓度氨氮防治组指标和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和胁迫组相近。以上结果说明噬菌体防治弧菌病在水体低浓度氨氮条件下,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对虾抗WSSV选育群体第四代雌虾和野生中国对虾雄虾为亲本,采用人工精荚移植方式产生F1代家系,家系内个体姊妹交获得R家系材料,42尾R家系个体采用口饲法进行WSSV(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攻毒实验,获得个体抗WSSV及其它相关数据。构建了中国对虾的AFLP(Amph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利用MAPMAKER/QTL1.1软件进行了中国对虾体长、全长、体重及抗WSSV性状的QTL(Quantitative TraitsLoci)定位分析,首次实现了中国对虾重要经济性状的QTL定位。在LOD值大于2.0的条件下,共检测到和体长相关的QTL位点1个,与全长相关的QTL位点2个,与体重相关的QTL位点2个,与抗WSSV性状相关的位点2个,分别位于3个连锁群上,位点变异解释率从26.6%-66.9%不等。在其中的1个连锁群上检测到了体重、全长和抗WSSV性状相关的三个QTL位点,1个连锁群上检测到了体重和抗WSSV性状相关的两个QTL位点,1个连锁群上检测到了全长和体长相关的两个QTL位点。表明在中国对虾在此生长阶段,抗WSSV性状和个体大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动物学报54(6):1075-1081,2008]。  相似文献   

8.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致病性强、危害性大、地域分布和宿主范围广泛,目前还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将含有WSSV囊膜蛋白Vp28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HyNPV-Vp28感染家蚕(Bombyx mori)蛹,对发病蚕血淋巴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Vp28在家蚕体内得到了表达。将重组病毒囊膜蛋白rVp28疫苗配制成药饵,持续口服免疫75天,对克氏原螯虾进行预防WSSV,实验虾分为2%重组Vp28疫苗、2%普通蚕蛹组织匀浆(阳性对照)和普通饵料(阴性对照)3个处理组。免疫35天后进行口服攻毒,20天内rVp28疫苗组的累积存活率为63.33%,与阳性和阴性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PRP分别达54.16%和59.26%;注射攻毒后20 天内rVp28疫苗组的累积存活率与阳性和阴性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PRP分别为46.12% 和49.99%。第55天对存活虾再口服攻毒,20天内rVp28疫苗组与阳性和阴性对照组比累积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PRP分别为55.80%和63.16%;二次注射攻毒后,rVp28疫苗组的PRP均为31.25%。对vVp28疫苗组存活虾的胃、肠和肝胰腺组织进行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均呈阴性反应,而对照组死亡虾组织都呈阳性反应。本研究表明,口服免疫家蚕蛹表达的病毒囊膜蛋白Vp28能诱导螯虾产生抗病毒保护作用,对应用疫苗预防对虾的病毒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接触煤尘后小鼠肺组织中铜蓝蛋白和SOD活性的改变情况,探讨铜蓝蛋白和SOD活性在煤尘肺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1 h2、h3、h剂量组,采用动式呼吸道染毒,连续染毒12 d,染毒结束后将小鼠处死,测定其肺组织铜蓝蛋白和SOD的活性。结果小鼠脏器系数各组之间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肺组织SOD活性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且空白对照与实验对照无差异(P〈0.05);铜蓝蛋白各组之间无差异。结论短期接触一定浓度煤尘会引起SOD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随着大黄鱼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也日益增多,其中细菌性疾病是造成大黄鱼疾病暴发、死亡的重要病原。近年来,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杀香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鰤鱼诺卡菌(Nocardia seriolea)等细菌造成了大黄鱼养殖重大经济损失。为寻找大黄鱼主要致病菌的拮抗菌,用于大黄鱼细菌病的生态控制,作者对大黄鱼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拮抗菌的分离和鉴定。以哈维弧菌、杀香鱼假单胞菌作为拮抗活性筛选指示菌,用纸片法(KB)、菌落接种法从大黄鱼体内、养殖池周边土壤、藻类、芦苇等筛选出具抗菌活性物质菌株10株;分离菌株用16S rDNA通用引物序列分析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弧菌(Vibrio sp.)和异常球菌(Daenococcus sp.)等。对具较强抑菌活性的碱性杆菌NBPa-7(Alcaligenes faecalis)和芽孢杆菌NBlm-36(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NBPa-7对溶藻弧菌、杀香鱼假单胞菌有良好拮抗作用,抑菌直径分别为23.20 mm、12.00 mm;NBlm-36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哈维弧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及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有拮抗作用,抑菌直径为6.00 mm-14.00 mm。胞外抑菌产物对热、酸、碱有较好耐受性。将拮抗菌以1×108CFU/ind腹腔注射成年鼠、口喂新生鼠,48 h内未出现毒性和死亡,将拮抗菌以3×108CFU/ind腹腔注射大黄鱼,2周内未出现发病死亡,大黄鱼内脏未发生病变,白细胞未出现明显升高现象,初步表明拮抗菌株不具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