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苯丙胺类兴奋剂是全世界第二大滥用程度的药物,甲基苯丙胺作为苯胺类兴奋剂中的主要药物,是中国滥用的“头号毒品”。而现有的研究对甲基苯丙胺成瘾机制尚不清晰,且临床上对药物成瘾的治疗依然存在无药可医的局面。因此,发现新的成瘾机制和治疗策略尤为迫切。甲基苯丙胺成瘾与额前叶皮质(mPFC)、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NAc)中的多巴胺(DA)、谷氨酸(Glu)、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清素(SNRIS)等神经递质的异常释放有关。研究表明,这些神经递质受到表观遗传机制中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和非编码RNA等调节,某些基因的表达在甲基苯丙胺的诱导过程中增强或被抑制,导致甲基苯丙胺依赖性产生。本文将针对表观遗传学对甲基苯丙胺成瘾机制的影响进行着重论述,以期推进临床开发甲基苯丙胺戒断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A)滥用可严重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治疗药物。MA滥用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与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NF-κB、TNF-α、IL-6和IL-1β及其他一些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相关因子具有重要联系。现以甲基苯丙胺滥用和关键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因子为关注点,重点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中国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合成毒品使用人数已经超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且滥用问题日益严重.情绪问题是诱发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复吸的重要因素.慢性使用甲基苯丙胺导致前额叶-边缘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及相应神经环路结构和功能损害,是成瘾者出现情绪加工障碍的原因.本文从情绪体验、情绪识别与表达和线索诱发的情绪反应性三个方面总结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情绪加工障碍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神经递质系统神经环路基础.指出易激惹和愤怒攻击行为是甲基苯丙胺成瘾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情绪问题,并进一步总结了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情绪障碍的临床治疗和干预的潜在方法,包括药物手段、神经调控技术、认知与行为治疗等,特别是信息科学和脑科学的新技术,如虚拟现实整合多感觉通道的情绪信息,并结合神经调控技术可为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情绪加工障碍的临床干预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MDMA—摇头丸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MDMA是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的英文缩写 (3,4 - 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 ,俗称“Ecstasy”(迷魂药 ) ,“XTC”或“E”,是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中具致幻作用中的一种。由于服用 MDMA能使人产生“亲密”感和幻觉 ,人们也称其为“亲密药”(hugdrug)。在我国 ,因滥用者滥用后可即兴随音乐剧烈地摆动头部而不觉痛苦 ,得名“摇头丸”。1 世界上出现滥用 MDMA现象MDMA于 1912年由德国的 Merck化学和药品公司首先合成 ,1914年获专利。但因其有恶心等副作用 ,药厂没有将其作为食欲抑制剂生产。 2 0世纪 5 0年代开展了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5.
部分甲基苯丙胺等新型毒品滥用群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就其群体性特征与传统毒品滥用群体特征作分析比较,提出新型毒品滥用的四个群体性特征:(1)年龄"低龄化";(2)滥用"群体化";(3)职业"多样化";(4)群体"转换化".该研究有助于新型毒品滥用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同时使我们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Bcl-2在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又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注射1天后、4天后、7天后,n=10)。实验组给予20mg/kg的甲基苯丙胺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用免疫组化检测中毒大鼠相关脑区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aspase-3在中毒大鼠不同脑区表达逐渐增加并可见明显的阳性信号;Bcl-2在中毒大鼠不同脑区表达逐渐减弱。结论: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Bcl-2参与了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1uR5)在甲基苯丙胺中毒的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设立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20 mg/kg,10 mg/kg腹腔注射MA;对照组分别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末次注射后24 h内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用4%多聚甲醛灌注、取脑后行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计数mG1uR5在不同脑区的表达。结果:实验组mG1uR5在大脑纹状体、海马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G1uR5参与了甲基苯丙胺中毒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8.
太湖沉积物有机碳与氮的来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选取太湖梅梁湾和湖心柱状沉积物,研究了其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氮同位素(δ15N)、C/N、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含量,并结合210Pb和137Cs沉积物年代测定技术,探究了近百年太湖沉积物有机质和氮的来源。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湖区在近百年来,其有机质来源总体以自生为主。50年代以前,湖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湖泊自身水生植物的沉积;50年代到70年代,湖泊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湖区逐渐出现藻类大量死亡并沉积的现象,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水生植物和藻类的共同沉积;70年代到80年代沉积物机质藻类贡献进一步增大;90年代后到现在,则以藻类的沉积为主要来源方式。梅梁湾湖区沉积物氮素的来源在50年代以前主要以流域土壤流失和大型水生植物的死亡为主;50年代到70年代,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输入,藻类开始大面积爆发,氮主要来自于外源的输入、大型植物和藻类的死亡沉积;90年代后到现在,外源氮的输入得到有效地控制,藻类对沉积物氮的贡献相对显著。湖心区域沉积物有机质和氮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湖泊内部水生植物的沉积。70年代前,沉积物有机质和氮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70年代至今,虽然湖泊受到人类活动外源物质输入影响逐渐增大,但总体来讲贡献较小,沉积物有机质和氮的来源仍以湖泊自生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开封市鼓楼区从业人员开展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调查。方法对2300名健康从业人员分离到2010株大肠埃希菌用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75.0%以上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氯林克霉素和红霉素耐药,80%以上对先锋V、头孢三嗪、头孢哌酮敏感。71.0%菌株呈多重耐药性,耐药谱以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为主。结论导致大肠埃希菌高耐药性的原因是:(1)本地区抗生素使用造成的选择性压力;(2)抗生素的滥用;(3)不良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诺米芬辛(Nomifensine)对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甲基苯丙胺组(MA组)和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三组。每晚8时分别腹腔注射Nacl10mg/kg、MA 10mg/kg和MA 10mg/kg+Nomifensine 2mg/kg,连续四天。通过观察动物的刻板行为和条件位置偏爱实验(CPP实验),建立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模型。最后一次给药后的24小时处死各组实验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大鼠脑内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对神经纤维进行灰度值分析。结果:1.生理盐水组分别与甲基苯丙胺组、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在刻板行为评分和持续时间上比较呈显著性差异;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和甲基苯丙胺组在刻板行为评分和持续时间上比较呈显著性差异;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和甲基苯丙胺组在CPP实验结果上比较呈显著性差异。2.通过脑内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元细胞计数、神经纤维灰度值和TH含量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显示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神经系统损伤轻于阳性对照组。结论:诺米芬辛对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成瘾呈上升趋势,其既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问题.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基因表观事件的发生与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成瘾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起了关键作用,基因表观事件的发生与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成瘾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组蛋白乙酰化起了关键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可上卡因、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吗啡和酒精等多种精神活性物质对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莫索湾垦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4年6~8月对莫索湾垦区啮齿动物调查,按不同生境共抽取18个样地,采用铗日法进行鼠类密度调查,共置10400个铗日,捕获啮齿动物446只,分属3科9属11种。经聚类分析,该垦区鼠类群落可划分为6种群落类型:(1)以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为主的荒漠型;(2)以红尾沙鼠(Meriones erythrourus)+小五趾跳鼠(Allactaga elater)为主的半荒漠灌丛型;(3)以柽柳沙鼠(Meriones tamariscinus)+小林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为主的林地型;(4)以小家鼠(Mus musculus)+小林姬鼠为主的农田型;(5)以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子午沙鼠为主的弃耕地型;(6)以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为主的城镇型。从原始荒漠到城镇居民区的环境梯度变化中,鼠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1.1053~1.2744),到农田达到最大,农田到居民区则略有下降;均匀性随各群落生境类型不同,变化无规律性(0.6423≤J≤0.9207);优势度则呈下降趋势(0.4176~0.3368)。生境差异、植被盖度和人为干扰强度对鼠类群落多样性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COX-2、PGE2、EP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在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内的表达变化探讨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中COX-2/PGE2系统与小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分成三个亚组,分为末次给药后1天组、2天组和3天组,n=10)。实验组给予10mg/kg的MA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两次,注射时间为8:00、20:00,连续注射4天。分别于末次给药后的第1天、第2天、第3天处杀。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中毒大鼠纹状体(CPU)中COX-2、EP2受体及Iba1(钙离子接头蛋白,小胶质细胞内一种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图像分析。另外,取大鼠的纹状体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GE2的含量。结果:COX-2、PGE2、EP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在各组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COX-2、PGE2、EP2受体的1天组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2天组中COX-2表达水平大幅度上升,PGE2、EP2受体表达仍低于正常水平;3天组COX-2表达水平继续升高,而PGE2、EP2受体表达趋于正常组水平。而小胶质细胞表达水平则是三个实验组均高于正常组,且3天组高于2天组,2天组高于l天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PGE2系统与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无明显相关性;COX-2与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贵州因独特的山地环境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有毒植物资源,同时贵州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对有毒植物的利用极具民族特色。为加强有毒植物识别,有效规避毒害风险,更好地开发利用有毒植物资源,通过文献收集和野外调研贵州境内有毒维管植物,对其科属种资源分布、生活型组成、毒性特征、利用价值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经调查后发现,贵州有毒维管植物有523种,隶属于113科336属,其中优势科为豆科(Fabaceae)、菊科(Aster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天南星科(Araceae),优势属为杜鹃属(Rhododendron)、大戟属(Euphorbia)、茄属(Solanum)、天南星属(Arisaema)。生活型以草本植物最多,占48.56%,灌木次之。在黔南和黔西南有毒物种分布较丰富;有毒部位以全株有毒为主,占42.48%;毒性成分以苷类为主,占43.40%;以消化系统急性中毒症状为主,占65.97%。药用植物以全株药用为主,占41.49%;功能主治用于骨伤科最多,占42.26%。利用价值有45种可食用、...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月至1993年12月,作者在浙江萧山围垦农区采用体重法将臭 种群分为5个年龄组。雄体:Ⅰ.幼年组(体重≤308)、Ⅱ.亚成年组(体重>309,≤40g)、Ⅲ.成年1组(体重>40g,≤52g)、Ⅳ.成年II组(体重>528,≤648)、Ⅴ.老年组(体重>64g);雌体:幼年组(体重≤24g),Ⅱ.亚成年组(体重>24g;≤36g).Ⅲ.成年Ⅰ组(体重>369,≤46g),Ⅳ.成年Ⅱ组(体重>468,≤54g),Ⅴ.老年组(体重>54g)。各年龄组的繁殖特性存在差异。种群以成年Ⅰ组为主,但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存在有性别差异,雄性种群以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为主,雌性种群以亚成年组和成年Ⅰ组为主。种群的年龄结构存在季节性变化。在室内,雄性在春季和冬季以成年Ⅱ组为主,夏季和秋季以老年组为主;在室外春季、秋季和冬季均以成年Ⅰ组为主,夏季则以成年Ⅱ组为主。室内雌性在各季节均以成年Ⅰ组为主,而在室外春季和冬季以亚成年组为主,夏季和秋季以成年Ⅰ组为主。其种群年龄结构存在有年变化。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长沙市第三医院行SMI检查的109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SMI微血管形态分型分布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M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乳腺癌患者经序贯新辅助化疗后再次接受SMI检查,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不同疗效乳腺癌患者SMI血流分级差异。结果:良性组微血管形态分型以无血管型,线型,树枝型为主(97.83%),恶性组以残根型,蟹足型为主(80.99%),两组微血管形态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SM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灵敏度为80.99%,特异度为97.83%,准确率为85.63%。68例乳腺癌患者完成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D)] 47例,无效[稳定(SD)+进展(PD)]21例。化疗前SMI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80.88%),化疗后以0、Ⅰ级为主(69.12%),有效组SMI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87.23%),无效组SMI血流分级以Ⅰ、Ⅱ级为主(85.71%),化疗前后、不同疗效组SMI血流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能有效检出乳腺结节病灶内微小血管形态和血流改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海南猕猴岭自然保护区海南锥+黄牛木(Castanopsis hainanensis Merr.+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Lour.)Blume)群落的植物区系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2500 m2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39科73属85种;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性质为主。(2)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94.12%;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71.76%。(3)优势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群落物种频度等级分布为A > C > B > E > D。(4)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为9.85,均匀度指数为0.74,Simpson指数为0.95,Shannon-Wiener指数为3.29;优势种群的优势地位明显,但幼苗更新不足,群落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较低,应加强就地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甲基苯丙胺中毒后小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与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机制的关系。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组实验组(A,B,C)。A组给予MA(20mg/kg,ip,single)、B组给予MA(20mg/kg,8am,8pm,ip×2d)、C组给予MA(20mg/kg,8am,8pm,ip×4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电镜观察前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三个部位组织神经元胞体超微结构改变,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给予MA后,小鼠各脑区神经元胞体出现神经元固缩、变性、凋亡、坏死等超微病变。结论:MA可诱导神经细胞发生神经元固缩、变性、凋亡、坏死等超微病变,其变化程度随时间和药物蓄积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不同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低表达意义及其与术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分组,间质结节组(16例)、腺肌性结节组(32例)、纤维腺瘤性结节组(12例)、腺性结节组(30例)和混合结节组(38例),其中以间质增生为主60例、以腺体增生为主68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PSA、EGF的表达水平,以术后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8分判定为预后良好,分析血清PSA、EGF在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的差异性及与IPSS评分的关系。结果:血清PSA、EGF表达水平在间质结节组、腺肌性结节组、纤维腺瘤性结节组、腺性结节组和混合结节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以腺体增生为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以间质增生为主的患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PSA联合EGF预测以腺体增生为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敏感度为86.42%,特异度为65.34%,AUC为0.930;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98例、预后不良30例;预后不良组血清PSA、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EGF表达水平均与IPSS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8、-0.417,P值均为0.000)。结论:血清PSA、EGF在不同病理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表达差异显著,以间质增生为主的患者,以腺体增生为主的患者血清PSA、EGF表达水平更高,两者均与术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踏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浙江温州洞头国家海洋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此次调查涉及14个岛屿共计23条样线,统计到药用植物共99科282属400种。结果表明:禾本科(Poaceae)和菊科(Asteraceae)为该区内的优势科;药用种子植物以热带成分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共计157种;药性以平性居多,有50科101属122种;入药部位以全草或全株入药为主,有64科160属221种;药效包含20个大类,其中以清热药为主,有55科97属115种;药用植物中有毒植物共计70种,隶属于31科54属;药用植物中有75种植物和77味中药被药典收载;共3种药用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受威胁评估等级,分别是全缘贯众(Cyrtomium falcatum)、黄檀(Dalbergia hupeana)和福参(Angelica morii),并有2种药用植物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分别是葱叶兰(Microtis unifolia)和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在药用植物中发现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和3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和柃木(Eurya japonica)。本研究旨在为该区域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先导资料,并为海岛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