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94年至2008年85例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资料。在36例右半结肠癌中,35例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捷径手术,在49例左半结肠及直肠癌中,36例行一期切除术,5例单纯造瘘术,5例行麦氏术,3例行Har-tm ann术。结果一期右半结肠切除35例顺利康复,1例重度感染休克死亡;一期左半结肠切除34例,1例肠麻痹,MoF死亡,6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漏,再次行横结肠造瘘术。结论对于急性梗阻性大肠癌,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右半结肠癌性肠梗阻,可行一期手术,对于左半结肠癌性急性肠梗阻,行一期手术是可行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分期手术的发生率相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72例患者行急诊手术24例,并发症发生率37.5%,行择期手术48例,并发症发生率7.14%,急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P0.05);47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04%,2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左半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P0.05)。结论: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做好并发症预防,以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半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月~2009年1月间的左半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一期行左半结肠切除31例;肿瘤无法切除行结肠造瘘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40),围手术期死亡率5.00%(2/40).结论:重视左半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08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26例,按照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研究组给予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记录并分析两组术前和术后3月、6月、12个月JOA评分、颈椎总活动度、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术前、术后3月、6月、12个月逐渐升高(P0.05),术后12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总活动度术前、术后3月、6月、12个月逐渐降低(P0.05),但是术后同时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曲度与颈椎节段高度术后3月、6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且颈椎曲度和节段高度恢复好。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8,(4)
目的观察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淋巴结清扫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淋巴结、左半结肠淋巴结、右半结肠淋巴结切除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9.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确切,出血量少,淋巴结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有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探查并治疗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我院42例腹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包括良性粘连性肠梗阻14例、肿瘤复发16例、原发性结肠癌1例、恶性肠粘连11例。结果:4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其中18例患者在完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13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手术治疗,6例患者腹腔严重粘连中转开腹手术治疗,5例患者腹腔广泛转移行保守治疗。腹腔镜手术时间为35~290min,平均住院日9.2±1.7d。患者术后疼痛较轻、下床活动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患者仍需手术治疗,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下,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病人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微血管减压(MVD)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TN患者124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MVD组及PBC组各62例,两组分别行对应手术,随访18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MVD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分别大于PBC组(均P0.05)。MVD组治疗后完全无痛的比例显著高于PBC组,轻度复发的比例显著低于PBC组(均P0.05)。MVD组的麻木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显著低于PBC组(均P0.05)。结论:MVD术式与PBC术式在治疗PTN时均具有较好的疗效,MVD术后无痛和并发症情况较好,而PBC创伤较小,较适合高龄体弱而无法耐受较大手术者,临床治疗时应合理地选用相关术式。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5,(4)
目的观察大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大肠癌导致肠梗阻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其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是由于采取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的低位吻合,经过改行造瘘后,患者好转出院;出现切口感染5例,经对症抗感染治疗处理后均痊愈。Ⅰ期切除吻合44例,Hartrnanns手术7例,Ⅰ期切除吻合近段结肠造瘘术8例,捷径手术3例,单纯造瘘术8例。结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与我院行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30例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患者,术中行单侧额或双侧额弧形切口,根据术中所见肿瘤位置,由终板、视神经一颈内动脉等存在的生理间隙处切除肿瘤,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可见肿瘤位于鞍内鞍上,部分或全部突入第三脑室底,其中有6例患者伴有脑积水。术中肿瘤全切23例,次全切5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25例患者视力减退,术后23例患者视力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仅1例暂无明显变化。术后19例出现电解质紊乱,患者经治疗后均已纠正;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术后随访6个月,23例肿瘤全切患者病灶无复发,另外4例次全切者病灶也无明显变化,仅1例次全切和2例大部切除患者于术后行伽马刀再次治疗。结论: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可以达到视野清晰,直观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效果好,并发症较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采取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对于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EM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EMP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一年内子宫息肉的复发率及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病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子宫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异常出血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对于治疗EMP的效果更佳,可降低子宫异常出血发病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效果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统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2001年1月到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600例初次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回顾分析其中175例再次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再次手术采用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为92例,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为72例,甲状腺癌根治术为11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气管和喉返神经损伤、出血以及缺钙引起的手足抽搦等概率高,与首次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对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复发12例(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其他类型甲状腺疾病无复发。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较初次手术难度较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多,再次手术应谨慎选择术式及术中精细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2例复发后再次住院而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1.8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通过禁食、经鼻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生长抑素及激素等的综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及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内镜下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180例(298枚息肉)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式将患者分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n=59,96枚息肉,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组(n=61,103枚息肉,行高频电凝电切术)以及黏膜切除术组(n=60,99枚息肉,行黏膜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并记录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息肉个数整体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电凝电切术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的治愈率显著高于高频电凝电切术组(P0.05);高频电凝电切术组、黏膜切除术组亚蒂及有蒂隆起息肉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亚蒂及有蒂隆起的结肠息肉患者,高频电凝电切术和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而对于扁平及浅表隆起的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和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高频电凝电切术,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息肉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CT、MRI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鞍区及鼻咽部者9例,位于中颅窝者5例,位于后颅窝者8例,混合型4例。手术入路:额颞入路-翼点开颅9例,鼻内镜下经蝶入路5例,颞下、颞枕及扩大中颅窝入路8例,4例未手术行放射治疗。结果:肿瘤全切8例,大部及次全切14例,围手术期未见死亡病例。25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于术后1年内复发,其中2例死亡,余者颅神经损伤及肢体症状均有改善。结论:脊索瘤无典型临床表现,现多可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得以诊断,少数位于特殊位置者需与垂体瘤,颅咽管瘤,三叉神经鞘瘤等鉴别;肿瘤全切较为困难,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放疗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CT、MRI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鞍区及鼻咽部者9例,位于中颅窝者5例,位于后颅窝者8例,混合型4例。手术入路:额颞入路一翼点开颅9例,鼻内镜下经蝶入路5例,颞下、颞枕及扩大中颅窝入路8例,4例未手术行放射治疗。结果:肿瘤全切8例,大部及次全切14例,围手术期未见死亡病例。25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于术后1年内复发,其中2例死亡,余者颅神经损伤及肢体症状均有改善。结论:脊索瘤无典型临床表现,现多可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得以诊断,少数位于特殊位置者需与垂体瘤,颅咽管瘤,三叉神经鞘瘤等鉴别;肿瘤全切较为困难,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放疗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的最佳营养支持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法将60例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PNS)组和肠内营养支持组(ENS),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ENS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显著高于PNS组(p0.05)。ENS组的营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S组(P0.05),且营养支持费用少于PN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肠梗阻等手术相关并发症,PNS组发生静脉炎3例。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162例,均行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15.26±5.26)分提高到术后的(21.38±5.16)分(配对t检验P<0.05)。结论:行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既可以起到椎管彻底减压的目的,又可以尽可能保留脊柱后柱结构的稳定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行LEEP(96例)与冷刀锥切术(78例)治疗的CINⅡ-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LE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3.5±2.6 mL)、手术时间(12.8±1.9 min)分别少于或短于冷刀宫颈锥切组(26.4±3.7 mL;24.9±2.5 min)(P0.01),两组患者脱痂期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EEP治疗CINⅡ-Ⅲ级患者较冷刀锥切术治疗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肠镜下置入支架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镜下置入支架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4例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患者行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恢复肠道通畅性。结果:24例患者永久性植入结肠内支架以姑息的治疗,30例患者暂时植入结肠支架,并行肠道准备,择期外科手术。术后患者无死亡,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肠镜下置入支架在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中有临床应用价值,既可作为姑息疗法,也可作为术前准备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良性甲状腺病变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及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将患者按住院单双号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82例采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78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以及术中、术后各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3.7%低于对照组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