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甘草甜素抗单纯疱疹病毒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观察甘草甜素对HSV-1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更为有效的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探索新的药物.方法 分体外及体内实验两个部分.体外培养Vero细胞,在病毒吸附Vero细胞后加入甘草甜素,观察空斑形成单位来评价甘草甜素对HSV-1的抑制作用;建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模型,于小鼠腹腔内给药.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死亡率来评价甘草甜素在体内对HSV-1的抑制作用.结果 甘草甜素能明显抑制病毒所致的空斑形成,IC50为0.56 mM;实验组小鼠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甘草甜素能明显的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复制,能明显降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HSV-2(333)DNA BgLⅡH_2片段中筛选出HSV型共同性(7.8kb)及HSV-2型特异性(3.0kb)DNA片段,经~(32)P标记后作为探针用斑点杂交法对4株HSV标准株及24株疑为HSV分离株进行了检测和分型。结果能准确地将2株HSV-1及2株HSV-2标准株区分开,并确定24株疑HSV分离株中21株为HSV。这些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一致,且HSV-2型特异性DNA探针的HSV-2检出率高于McAb。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外加的HMG对体外核转录和DNA酶Ⅰ消化不同状态细胞核的影响,并与功能已经比较清楚、组成和结构较为相似的组蛋白H_1进行比较,发现:(1)外加的HMG与组蛋白H_1均能抑制肝细胞核的转录活性,但它们的抑制作甩以组蛋白H_1最强,磷酸化组蛋白H_1其次,HMG最弱。(2)组蛋白H_1能抑制DNA酶Ⅰ对肝细胞核的消化,而外加的HMG对小鼠肝细胞核消化的影响呈双相:短暂消化时HMG能降低细胞核对DNA酶Ⅰ的敏感性,但其抑制作用较H_1弱;延长消化时反而能增加核对DNA酶Ⅰ的敏感性。(3)组蛋白H_1对DNA酶Ⅰ有限消化后的残核消化无明显的影响而HMG能促进残核的消化。(4)组蛋白H_1能抑制DNA酶Ⅰ消化去组蛋白H_1细胞核,而HMG能促进去组蛋白H_1的细胞核的消化。实验结果启示HMG非组蛋白与组蛋白H_1相对置的变化会引起染色质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转录的进行,这可能是基因表达粗调节的一种方式。HMG能增加非活性核小体对DNA酶Ⅰ的敏感性说明HMG很可能与活性核小体结构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取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免疫小鼠脾脏制备HSV-1特异转移因子(TF_(HSV-1))。利用亲和色谱法从TF_(HSV-1))分离出能与HSV-1抗原特异结合的成分。TF_(HSV-1)及其成分均可诱导正常鼠淋巴细胞出现抗原依赖的粘附抑制,提纯的TF_(HSV-1)特异成分的免疫活性是TF_(HSV1)的40倍。TF_(HSV-1)及其成分亦可提高HSV-1感染小鼠的存活率,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保护实验中,TF_(HSV-1)中的特异成分的比活性是_(HSV-1)原有活性的16倍。本文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TF纯化方法实验条件温和,能够迅速有效地分离获得具高免疫活性的TF特异成分。  相似文献   

5.
犬Ⅰ型腺病毒DNA的酶切分析及分子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犬Ⅰ型腺病毒(CAV-1)弱毒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BamH Ⅰ,Pst Ⅰ,Sph Ⅰ和Hind Ⅲ消化分析后其图谱与强毒株相比没有差异。将弱毒DNA用Pst Ⅰ完全消化后以鸟枪法克隆到载体质粒pBluescrip'SK中,经用光生物素标记的CAV-1 DNA杂交筛选以及Pst Ⅰ分析重组质粒证明已将分子量为5.5,3.5,2.85,1.2,0.32和0.28Kb的CAV-1DNA片段克隆到质粒中。克隆到的这些片段将可考虑进一步研究作为探针检测犬及狐狸等野生动物的腺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6.
斑腿蝗科11种蝗虫RAPD带型的变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郑哲民  汪桂玲  黄原 《动物学报》2001,47(4):367-370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研究了斑腿蝗科 8属 11种蝗虫RAPD带型的变异。在 2 3个随机引物中有 8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而稳定的RAPD带 ,扩增总带数为 148条。带型显示 :科内属间及属内种间多态性普遍存在。利用Nei&Li相似系数和UPGMA聚类法 ,构建斑腿蝗科不同属种的分子系统树。聚类结果显示 :属内的种各自先聚为一类 ,而 8个属间的系统树分为两大分支 ,这两个分支与这些属种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翅发达与否完全一致。第一分支的 2个属 (云秃蝗属和小蹦蝗属 )均为前翅退化型 ,第二分支的 6个属 (星翅蝗属、长夹蝗属、素木蝗属、胸斑蝗属、外斑腿蝗属、斜翅蝗属 )都是前翅发达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做为抗原,利用空斑法和IFA法比较猴BV和人HSV-1阳性血清两种不同血清的中和能力的差异,建立一种实用、准确、可靠的病毒毒力的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将HSV-1病毒悬液作连续的10倍稀释,取1 mL接种于已经长成单层的Vero-E6细胞上,用1%甲基纤维素覆盖,待其出现蚀斑后计数,算出病毒悬液中每毫升所含蚀斑单位,即滴定出HSV-1的TC ID50。同时,用免疫荧光方法(IFA)对猴和人疱疹阳性血清进行滴定,得到其血清的效价。其次,用滴定出的病毒液分别与两种阳性血清体外中和后,接种到单层的Vero-E6细胞上,用1%甲基纤维素覆盖,待其出现蚀斑后计数。最后,计算出其蚀斑减少率。结果用1%甲基纤维素作覆盖层的蚀斑数量平均为10-5PFU,能形成115-116个/mL蚀斑,形状呈黍米大小的规则圆形,其蚀斑边缘清晰。IFA滴定的人HSV-1阳性血清与猴BV阳性血清的中和抗体均为1∶80。人HSV-1和猴BV两种阳性血清的空斑减少率均为100%。结论确定了利用1%甲基纤维素做为覆盖层可得到清晰可靠的蚀斑,由此方法检测到用人HSV-1可以代替猴B病毒,筛查猴B病毒抗体。且为将来进行药物筛选和中和实验中利用病毒空斑法建立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10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析了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335株DNA BglⅡ8种克隆片段共12个重组质粒。发现了HSV-2 DNA L链末端区域有限制酶切位点的变异并对HSV-2 DNA单一序列区域和末端重复区域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讨论。本文应用末端标记技术和末端杂交分析法对编码糖蛋白D的HSV-2 DNA BglⅡL片段和含有形态学转化基因的HSV-2DNA BglⅡN片段进行了详细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物理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潜伏相关转录体(LAT)开放读码框1(ORF1)的表达特点及其对Vero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双酶切和测序验证本实验室构建的HSV-2 LAT ORF1真核表达载体pEGFP-ORF1,并以转染试剂盒Xfect介导其转染至Vero细胞,通过RT-PCR和绿色荧光蛋白检验其在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进行细胞活性分析.结果:重组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集中细胞核,而空质粒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分布均匀;重组质粒对Vero细胞没有损伤作用.结论:HSV-2 LAT ORF1影响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分布,可降低空质粒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其作用位点可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为阐明HSV-2 LAT ORF1在潜伏复发中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木文从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基因组EcoRI H片段中分离出含有糖蛋白D(gD)基因的2.5kb DWA片段,插入带有痘苗病毒天坛株TK基因区段的pJC—2质粒p7.5k启动子的下游,转染TK~-143细胞,获得带有HSV-1 gD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采用HSV-1 gD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技术进行电镜观察表明,重组痘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有特异性HSV-1 gD抗原.重组病毒免疫家兔后6周可产生明显的HSV-1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11.
亲和色谱法分离TF_(HSV-1)特异活性成分,该成分在高效液相层析(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层析)产生一个紫外吸收峰,簿层层析后有一个荧光胺显色点而无254nm吸收点。在等电点聚焦分析中该成分为一条考马斯亮蓝染色带。凝胶层析测定特异成分的分子量为12,870 dalton。特异成分不含DNA和游离氨基酸,与Orcinol反应阴性,其水解物含16种氨基酸。实验结果表明,TF_(HSV-1)特异成分是12,870 dalton的多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Epstein- Barr病毒( EBV)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 HSV- 1)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 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男性2 7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 3岁)的牙周炎部位,轻度龈炎部位的龈下菌斑,提取DNA后使用巢式PCR检测HCMV、EBV和HSV- 1,比较分析它们在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检出率。结果 牙周炎部位的HCMV检出率为38.7% ,EBV的检出率为5 8.0 % ,HSV- 1的检出率为30 .6 % ,2种以上病毒合并感染的检出率为4 0 .3% ;轻度龈炎部位的HCMV检出率为12 .9% ,EBV为19.4 % ,HSV- 1为9.7% ,2种以上病毒合并感染的检出率为8.0 %。这3种病毒及其合并感染在牙周炎部位的检出率均高于轻度龈炎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提示HCMV、EBV、HSV- 1与慢性牙周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免疫胶体金色埋前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人胚肺细胞(HEL)内,人巨细胞病毒(HCMV-AD_(169))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ⅠSM_(44))抗原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在细胞这一微生境内,一病毒对另一病毒可能发生的影响。电镜下计数HSV-1组和HCMV HSV-1组特异性结合金颗粒数得HSV-1组为657个,HCMV HSV-1组的总数为283个。t检验P<0.01,差别非常显著。并且HSV-1组细胞的胞浆中的病毒颗粒,比HCMV HSV-1组明显多。荧光显微镜下:HSV-1组阳性细胞数为689个HCMV HSV-1组只有484个,经poisson分布u检验,P<0.01,差别非常显著。免疫荧光实验还表明:HSV-1组,抗血清在1:320时仍有荧光清晰的阳性细胞,而HCMV HSV-1组,抗血清在1:160时,却无荧光阳性细胞。细胞病变效应(CPE)动态观察显示:HSV-1组8小时即有细胞病变,24小时蔓延整个单层;而HCMV HSV-1组超感染14小时才有细胞病变。24小时约有75%细胞受累。结果表明HCMV对HSV-1的抗原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抑制作用的可能机理及其在分子生态学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魔芋低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酶解魔芋干粉中提取分子量在1500左右的葡甘露低聚糖Apkos,采用吡啶-氯磺酸法制备了它的硫酸酯衍生物S-Apkos,其硫含量为8.28%,取代度(Ds)为0.57.用Vero细胞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考察硫酸酯化前后低聚糖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本身无抗HSV-2活性的Apkos硫酸酯化后产生了抗病毒活性,500~4000μg/ml的SApkos能很好地抑制HSV-2引起的Vero细胞病变,而在500μg/ml及以上浓度条件下能完全抑制HSV-2在Vero细胞单层中形成病毒空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观察甘草甜素对HSV-1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更为有效的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探索新的药物。方法分体外及体内实验两个部分。体外培养Vero细胞,在病毒吸附Vero细胞后加入甘草甜素,观察空斑形成单位来评价甘草甜素对HSV-1的抑制作用;建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模型,于小鼠腹腔内给药。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死亡率来评价甘草甜素在体内对HSV-1的抑制作用。结果甘草甜素能明显抑制病毒所致的空斑形成,IC50为0.56mM;实验组小鼠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甘草甜素能明显的抑制单纯疱疹病毒I型的复制,能明显降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将编码登革病毒2型(DV2)氨基末端80%的E蛋白的DNA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XN2 AG强启动子下游,构建成DV2E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XN-E.间接免疫荧光显示其可在COS-7细胞中表达.ELISA法检测pCXN2-E DNA免疫BALB/c鼠血清中的E抗体变化和维持规律,结果显示三次免疫后2周已有抗体产生,15周时仍维持较高的水平;血清空斑减数中和实验显示其中和滴度高于1640;流式细胞计数仪(FACS)检测DNA免疫鼠CD4+、CD8+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与注射空载体pCXN2的阴性鼠相比,CD4+淋巴细胞水平略有上升,CD8+细胞水平有较大升高(p<0.01);动物保护性实验结果显示,当用致死剂量登革病毒攻击免疫鼠时,其保护率为60%.以上结果表明pCXN2-E在实验动物内表达出的DV2E蛋白可以诱导免疫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尤其是MHC-Ⅰ限制性杀伤性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提高对清除病毒是十分有利的.因此,DV2 E DNA免疫为登革病毒DNA疫苗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用核酸杂交法检测了酞丁安等三种化合物,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DNA合成的影响。大约1μg HSV-Z DNA分子,用100μCi[α-~(32)P]-dCTP缺口转移作为探针,与硝酸纤维素滤膜上变性、固定的DNA点杂交。籍助放射自显影术或液体闪烁计数测定杂交程度,用以检测HSV-2DNA合成的水平。实验结果显示,酞丁安、阿克拉霉素A、B均明显抑制HSV-2 DNA的合成。50%抑制剂量分别为50.0μM,0.015μM与0.01μM。  相似文献   

18.
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快速、准确检测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糖蛋白G(g G)片段,构建p EASY-T1-g G2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同时考察该方法的稳定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并利用此方法检测HSV-2血清学确诊的生殖器疱疹临床样本。本实验获得的标准曲线R~2=0.997,相关性良好,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 000倍。用本方法检测HSV-2血清学确诊的生殖器疱疹临床样本均为阳性,符合率为100%,且每份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本研究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临床HSV-2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单纯疱疹病毒诱导的小鼠肝炎及其药物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可诱导小鼠产生坏死性肝炎,尾静脉注射5.5×10~4空斑形成单位的单纯疱疹病毒悬液后,第三天小鼠肝脏出现典型的坏死性病灶,肝炎严重程度明显地依懒于小鼠品系的易感性,昆明株小鼠较敏感,而ICR与NIH株小鼠对HSV-2较耐受。肝脏病变程度还与鼠龄有关,3周龄(8~10克)小鼠较敏感,随着鼠龄增加,易感性下降,Ⅰ型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小鼠肝炎的严重程度也不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333株)的小鼠肝炎诱导率较高,比较了酞丁安与无环鸟苷2种抗病毒药物对小鼠单疱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无环鸟苷明显抑制感染小鼠的肝损伤,但酞丁安悬液皮下与腹腔注射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溶解度低难于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构建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衣壳支架蛋白ICP35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HSV-2增殖中的表达特性。以HSV-2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HSV-2 ICP35的编码基因UL26.5,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的重组ICP35免疫家兔后获得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CP35在HSV-2增殖中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HSV-2 UL26.5基因的PCR产物大小约为1 065 bp,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104,免疫家兔的血清抗体可特异性识别HSV-2 ICP3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HSV-2 ICP35可在感染后8 h出现于细胞核周围,12 h表达量进一步增加并向细胞核内聚集,16 h后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均可检测到聚集成斑点状的衣壳支架蛋白。结果表明,HSV-2 ICP35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对其在HSV-2增殖中表达特性的分析,将为研究UL26.5基因的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筛选药物靶标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