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大杯香菇辐射选育新株系的各类氨基酸总量进行了遗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硫氨基酸总量,达到13.39%;其次为儿童氨基酸总量,变异系数为7.00%;其它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甜味氨基酸总量、芳香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支链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为5.69%、5.64%、5.19%、5.24%和5.06%;在相关性上,鲜味氨基酸总量与甜味氨基酸总量、支链氨基酸总量、芳香族氨基酸总量、儿童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是呈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甜味氨基酸总量与支链氨基酸总量、儿童氨基酸总量和芳香族氨基酸总量呈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硫氨基酸总量与儿童氨基酸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必需氨基酸总量是呈极显著正相关;支链氨基酸总量与芳香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是呈极显著,与儿童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正相关;芳香族氨基酸总量与儿童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是呈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特征根在7个特征根中累计贡献率达97.14%,也就是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6.07%。在各类氨基酸总量指标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各类氨基酸总量进行选择是及其重要的。在辐射选育新株系选择时,应注意选择大杯香菇中硫氨基酸总量高的新株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元统计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大杯香菇诱发的蛋白质营养价值的6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了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杯香菇的大部分营养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可将原6个营养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可达96.20%.根据主成分对原性状的综合能力,进行营养价值分析,2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为生物价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效应因子和营养指数效应因子,并建立了主成分方程,各处理组的主成分得分、综合得分计算排序第一为1.25 kGy处理组,所以为较适宜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对20个大杯香菇品种和辐射选育新株系的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20个大杯香菇品种和辐射选育新株系的18个数量性状,可提取为7个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1.85 %,代表了所有性状绝大部分相关信息.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生物学、营养学和酶学含义,可把7个主因子命名并按方差贡献大小顺序排列为:促长因子1、CAT活性因子2、营养质量因子3、MDA因子7、化学评分因子4、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因子5、粗壮因子6.从主因子出发进行大杯香菇辐射育种,可以加大目标性状的针对性的选择效率,比较容易获得综合数量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秀珍菇辐射新株系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个秀珍菇辐射新株系子实体中的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化学评分和氨基酸评分的6项蛋白质营养价值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因子、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化学评分因子、营养指数因子,这3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95.88%.依据主成分向量将18个秀珍菇辐射新株系聚为4类.  相似文献   

5.
添加外源锌对大杯香菇子实体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本实验研究了添加外源锌(Zn)对大杯香菇子实体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硫酸锌为外源锌,添加到培养料中,制成0、10、20、30、40、50 mg/kg 6个浓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杯香菇子实体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添加外源 Zn浓度为30 mg/kg处理大杯香菇子实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和CAT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PPO活性极显著减少(P<0.01),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随着Zn水平进一步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和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而MDA含量极显著和显著上升(P<0.01和P<0.05)。【结论】高用量的Zn浓度能使大杯香菇子实体中的MDA含量上升,SOD、POD、CAT活性均下降,对保护酶系统有破坏作用,促进自由基的积累,从而导致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加剧。适宜Zn浓度能提高保护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大杯香菇子实体中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减轻膜伤害。  相似文献   

6.
为了综合评价绣球菌的营养价值,对其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AARCS)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原来的6个营养价值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9.543%,其中,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是EAAI和BV,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是CS和AAS。根据试验材料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玉米粉配方菌丝体营养价值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7.
不同绿豆突变体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个绿豆突变体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及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6.01%(单株荚数)~3.64%(荚宽).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生育期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产量构成因子、单荚粒数因子、株型因子和荚宽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7.45%;聚类分析后把12个绿豆突变体分为5类,各类之间单株产量差异明显.在绿豆突变体的选择中只有把不同性状综合考虑进去,才能够真正选择出性状优良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育出矮化、早实、丰产、优质等综合性状优于绿岭的核桃新品种,以绿岭核桃为亲本与辽宁1号、绿早进行杂交,测定了正反交组合374个杂交单株的13个性状,并对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表型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7%以上,最高达72.40%;而果实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除可溶性蛋白质之外,均在20%以下。青皮率和脂肪含量的遗传传递力在4个杂交组合中均大于97%,其遗传受加性效应影响较大。果实相关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在90%以上,说明其在遗传上是比较稳定的,可以在早代进行选择。从杂交后代中初选21个优株,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和优株选择。结果表明,以性状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4.3%,确定了4个反映核桃主要性状的主成分;通过计算各单株的综合评价值,在供试的21个优株中,选出了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其结果与单株的实际表型相近;并发现短结果枝率、矮化指数和节间长度3个指标能够反映出核桃的矮化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9.
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2个香菇品种的不同菌龄的重要农艺性状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菌龄阶段的香菇只在产量和蕾数上有显著差异,同等菌龄、不同香菇品种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2个香菇品种分别鉴定出包括单体和二聚体在内的17和1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酯类、醇类、酮类、酸类和烯类化合物。基于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对2个香菇品种的不同菌龄挥发性有机物分析发现,不同菌龄的香菇中挥发性有机物质有较大差异,不同香菇品种中挥发性有机物质也呈现一定的差异,菌龄为95 d和105 d时挥发性有机物均较为相似。2个香菇品种中柠檬烯均是随着菌龄的增加逐步上升,乙酸乙酯和壬醛均是逐步降低。此外,3-甲基丁醇、戊醛、庚醛、己醛和柠檬烯可作为区别“申香1513”不同菌龄阶段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丁酸乙酯和柠檬烯则可作为区别“5550”不同菌龄阶段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GC-IMS可快速对不同菌龄的香菇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3个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种群为模型,测定常用的30个形态变量数据,通过比较逐步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多变量统计方法的分析结果,找出适合划分中华蜜蜂种群、揭示种群间遗传关系的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逐步判别分析对于划分中华蜜蜂种群效果最好,并可进行准确率检验;与聚类分析联用有助...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杜鹃红山茶基因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37个杜鹃红山茶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对14个叶片的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不同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4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30%~47.00%,平均变异系数为18.52%,表明杜鹃红山茶叶片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叶长与叶形指数间的相关性系数达0.967,叶面积与叶片干重的相关性系数为0.942,叶柄长和叶柄长/叶长的相关性系数为0.828。14个性状可以综合为5个主成分,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表明这些性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根据系统聚类将37个杜鹃红山茶无性系划分为5个组。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以来,许多使用gE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过的猪场广泛性出现伪狂犬病毒(PRV)感染,gE抗体阳性率不断升高,伪狂犬典型病例不断增加。2018年3月鲁南地区几个种猪场先后发生疑似伪狂犬病疫情,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出现神经症状且死亡率高。通过对病死猪及死胚剖检进行初步诊断,取病料进一步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病死猪均可见病毒性脑炎、肝细胞变性坏死及淋巴组织坏死等病理变化,在病变的神经元、肝细胞、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等细胞核内见红染包涵体。对分离到的4株PRV进行了gE和TK基因的序列测定及遗传变异分析发现,4株PRV的gE和TK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99.3%和98.9%~99.6%,与国内流行毒株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99.1%~99.7%和98.6%~99.8%,与匈牙利和美国等流行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3%~97.8%和98.8%~99.5%,表明4株分离株高度同源,与国内PRV变异株处在同一分支,而与匈牙利和美国等毒株遗传距离较远。传统疫苗对PRV变异毒株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给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和净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三倍体芒草自然杂交后代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倍体芒草奇岗的自然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对后代群体的16个数量性状分别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杂交群体的变异系数在14.41%~151.85%之间,平均变异系数为51.22%,说明杂交后代变异广泛。(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反映原变量的80.206%的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8.74%,较大载荷性状有分蘖数、丛径、基部周长、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6.313%,较大载荷性状有外径、内径、单茎干重、单茎鲜重和含水量;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7.775%,仅有腋芽数一个较大载荷性状;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7.378%,仅叶片数一个较大载荷。(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将66份奇岗自然杂交后代和6份母本奇岗种质分为4大类。第Ⅰ类材料因本身各性状不足,产量很低,不适合筛选高产种质;第Ⅱ类材料各性状变异系数普遍较小,性状稳定,适合作为育种的备选类群;第Ⅲ类材料因枯黄较少,更适合做发酵类能源草或青贮牧草;第Ⅳ类材料生物产量因子及其产量构成因子都明显优于母本,是较好的育种材料。以上研究结果对筛选芒属植物优良种质、创新芒属植物种质资源有积极意义,并为芒属植物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05份杜仲种质资源叶片6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变异特征,为叶用杜仲的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种质间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异程度不同,异槲皮苷含量变异系数(34.42%)最大,变异幅度为1.16~6.92mg·g~(-1),总黄酮变异系数(19.35%)最低,变异幅度为6.70~22.53mg·g~(-1);6种活性成分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在2.0以上;不同种质间杜仲叶6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不同地理来源间杜仲叶片的绿原酸、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异槲皮苷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3)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及车叶草苷的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绿原酸与桃叶珊瑚苷、车叶草苷、异槲皮苷、总黄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黄酮与异槲皮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根据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聚类,将杜仲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Ⅳ为高含量类群,可为优良叶用杜仲资源筛选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杜仲种质资源叶片主要活性成分存在较大变异,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河南大豆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ISSR标记技术对10个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4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89条带,其中有55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1.8%,条带大小为220~1 500 bp,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1条带.Shannon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286 5,观察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618和1.300 8;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间的相似系数为0.60~0.75,平均相似系数为0.6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大豆品种可聚成2组:第一组包括豫豆15、豫豆11、豫豆24、周豆12和周豆11;第二组包括豫豆22、周豆13、豫豆6、中作98-3和豫豆26;主成分分析结果支持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为大豆品种鉴定和种质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金荞麦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药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三种类型金荞麦籽粒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 ,表明金荞麦籽粒中含有 18种氨基酸 ,具有多种重要的无机元素和维生素 ;金荞麦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