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群 《生命世界》2009,(7):28-31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统计,中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5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之重大水灾常造成瞬间爆发性破坏相比,重大旱灾则往往绵延数年而对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持久性的破坏,因此也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旱灾风险定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暖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区域及全球性灾害风险增大,中国更是几乎每年都会遭受旱灾,因此,开展旱灾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前的旱灾风险评估在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选取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导致风险评估结果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这在划定我国的高旱灾风险区域时可能会造成问题。基于旱灾风险的定义,合理假设"历史上旱灾损失高的地区遭受高旱灾损失的概率越大",引入历史旱灾损失资料对旱灾风险进行校正,构建了新的旱灾风险评估模型,揭示了中国旱灾风险的区域分异规律,并量化了各个影响因子的贡献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存在5个显著的旱灾高风险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以及西北地区西部的小部分区域。影响因子分析进一步表明,高暴露度和高脆弱性是导致地区出现高旱灾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旱灾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采用CERES-Maize作物模拟模型,模拟了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我国50年来夏玉米受旱的变化情况,并为干旱的研究方法提供一些参考。结果表明:(1)1961—2010年我国夏玉米的潜在产量损失呈略微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其中20世纪60年代、90年代表现为上升趋势。(2)在过去50年里,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损失中心有向东北移动的趋势,华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减轻和东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增强是造成损失中心移动的主要原因。(3)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经纬度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北极涡、副热带高压系统的部分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北极涡在生长季前期或同期偏小、偏弱时,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将偏东、偏北,而副热带高压系统影响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周俊  朱江 《化石》1992,(3):6-8
人类面前量危险的灾害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达500多万次,其中有破坏性的地震约有1000多次。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上最惨重的是1556年,我国陕西发生的那次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人。七十年代,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有15次,其中发生在我国的就有三次。一次是1974年5月10日发生在我国云南、四川一带的6.8级地震,据有关资料,死亡人数约2000人左右。第二次是1975年2月在我国辽宁省海城营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蝗虫研究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郛 《昆虫学报》1955,(2):211-220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有三大自然灾害:水灾、旱灾、蝗灾。这三大自然灾害,给历代中国劳动人民带来相当严重的苦难。我们相信这种灾害随着封建统治的垮台,一定能为中国人民所战胜而彻底消灭。  相似文献   

6.
大旱望云     
《生命世界》2009,(7):12-13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尤其是在我国,不期而遇的旱灾经常会给农业生产,尤其是北方农业区带来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大旱望云     
《植物杂志》2009,(7):12-13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尤其是在我国,不期而遇的旱灾经常会给农业生产,尤其是北方农业区带来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培育抗旱稻和耐涝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7,23(3):534-534
旱灾、涝灾(洪灾)给粮食经济作物构成了严重威胁,重者颗粒无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面对这些年年要发生的灾害,生物科研工作者肩负着重任。如何培育出抗旱稻和耐涝稻新品种以适应旱涝灾害,使其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呢?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这两方面的研究有可能达到既定目标。目前已  相似文献   

9.
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福建省1980—2004年农业成灾面积资料,计算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冻害)的成灾率及其变异值,在此基础上将4类气象灾害分为5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分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4类气象灾害与总灾害的关联度,得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权重为旱灾>冻害>风、雹灾>水灾,建立农业气象灾情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5a的农业年景进行分级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农业气象灾害中灾及以下灾情的出现频率占到了总数的88%,灾情最重的年份为1999年,灾情最轻的年份为1984年;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年代增大,而且波动加剧。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近50年来极端降水和干燥事件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利用东北地区93个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1951~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暴雨、严重干燥事件等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从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的角度解释旱涝灾害加剧的原因。结果表明,近52年来,小雨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减少;暴雨发生频次变化不大,但强度增强;严重干燥事件显著增加;严重湿润事件显著下降。因此,在东北地区降水总量具有减少趋势的背景下,降水事件还有向极端化发展的倾向,降水分布变得更不均匀,从而可能引起更多、更强的旱涝灾害,尤其是旱灾,从而对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森林食叶害虫种群生态控制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森林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建国以来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一直呈上升趋势。据资料显示 ,随着造林面积的增加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也相应增加。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 ,全国人工林面积每 1 0年分别递增 2 2 .2 %、 8.7%、1 1 .2 %和 5.0 % ,而同期病虫害的发生面积的递增率相应为 2 2 .6%、2 .9%、1 2 .9%和 4.6% [1]。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之一是范围广、区域性灾害严重。如我国历史性森林害虫松毛虫 (Den-drolimus spp.) ,全国共有 2 9种 (含 4个亚种 ) ,发生范围达 2 4个省 (区、市 ) ,并随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通报》2006,41(9):57-57
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已达1.4亿亩,年均经济损失880亿元,其中外来有害生物灾害频发造成的损失就达560亿元,占70%以上,成为世界上因外来有害生物损失最重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方早稻春季低温灾害的发生趋势与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立  霍治国  姜燕  张蕾  于彩霞 《生态学报》2016,36(5):1263-1271
基于《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阴雨等级》行业标准,利用南方双季早稻种植区178个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对各站点早稻春季低温灾害发生次数进行突变性分析,根据突变检验结果将研究时段划分为1961—1990年和1991—2010年两个时段,对比分析两个时段内早稻春季低温灾害发生趋势和发生风险的地理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前30a相比,近20a研究区早稻春季低温灾害的发生总体上呈现为由增加趋势转变为减少趋势的特征,低温灾害风险指数高值区以及各等级低温灾害发生概率高值区的范围和大小均有所减小,其中以轻度低温灾害的发生概率最高且概率减小范围最大。可为南方早稻春季低温灾害的动态评估和早稻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蝗虫和蝗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全世界的蝗虫约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作物、牧草以及灌丛和森林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约500种左右,有些种类则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害。在人类的历史上,遭受蝗灾之害可能始于种植作物的八、九千年以前,蝗灾与水灾、旱灾常相间或伴随发生而成为人类的三大自然灾害。最早见诸记载的可追溯到第六王朝(公元前2420—2270年),在埃及的塞加拉(Saggara)古墓壁雕的蝗虫和《圣经·出埃及记》(约公元前1300年)中有关蝗虫迁飞为害的记述。古波斯  相似文献   

15.
韦仕洋 《蛇志》2010,22(4):342-34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重大交通安全、生产事故日渐增多,冰雪灾害、洪涝、地震、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医学急救的地位和作用逐渐突显。作者以中国知网(CNKI)为统计源,分析2000-2009年在我国核心期刊发表的急救领域的文献,探讨其文献分布、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热点等问题,以期为我国急救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其中最为典型而且分布最广泛的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探讨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冰雪灾害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影响, 以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例, 研究了该森林在冰雪灾害前后(2005-2010年)的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动态。结果表明, 群落径级结构变化较小, 但群落整体补员不足且死亡率较高; 多个粒度上的群落动态显示出一致的衰退特征, 但不同生境间的群落动态存在差异; 物种多度和胸高截面积多呈减小趋势, 但频度和重要值变化不明显。同时, 物种的多度、胸高截面积、频度和重要值等次序均无明显变化。这说明2008年发生的冰雪灾害对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短期动态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且其影响程度与植物胸径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也反映了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对冰雪灾害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7.
有害赤潮肆虐于我国和世界各国沿海 ,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海洋环境问题和生态灾害 .自 2 0世纪 70年代起 ,我国有记录的赤潮有 4 0 0多次 ,发生次数以每 1 0年增加 3倍的速度上升 ;赤潮发生规模也呈急剧扩大的趋势 ,1 998年至今 ,每年都发生了面积超过 1 0 0 0km2的特大赤潮 ,其中发生在东海舟山附近的原甲藻赤潮的面积达到上万平方公里 ,前后持续时间将近 1个月 ;与此同时 ,有毒、有害的赤潮原因种也在不断增加 ,甲藻等有害种类已成为我国赤潮的主要原因种 ;这些趋势表明了我国赤潮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  赤潮频发对我国沿海造成…  相似文献   

18.
信阳市发生的干旱主要有伏旱、秋旱和冬旱3种类型,且夏季发生干旱的频率远高于其它季节。干旱的成因除季风环流、地形地貌、地下水资源因素外,还有水利排灌设施不健全、农业生产结构与作物布局不合理、工业生产规模扩张等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在利用Pa法分级统计旱灾发生频次、总结旱灾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复合农业气象灾害,为了解辽宁省玉米复合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和特征,本研究对复合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定义和分类,对1961-2017年辽宁省50个气象站玉米生长季的复合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判识,探讨典型年复合农业气象灾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7年,大部分年份辽宁省玉米复合农业气...  相似文献   

20.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百分率与地学因子间的关系,对相关预报和危险度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18431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点的定位信息,结合1 km×1 km栅格内6个环境因子(高程、高差、坡度、坡向、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数据,利用频率比数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些环境因子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滑坡和泥石流更多地分布于我国三大自然阶梯的第1和第2过渡带中海拔较低的地区;1 km×1 km栅格内高程差为300 m时,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当坡度为30°时,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爆发的可能性最大;山区林地和坡耕地是最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两个地类;植被覆盖度在80%~90%时,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